第三卷【長安曲】 【第3?20章】外調賜婚

楊雲楓想到這裡立刻對李隆基拱手道:“皇上,微臣倒是以爲,去蜀中一事,可以棄舊用新,蜀中官員到多都是朝中諸位大人的舊部,無論誰去了,都不免遭人話柄,不如用一個新人前去,兩不相幫,自然可以秉公辦理,其他人也就無話可說了”楊雲楓雖然沒有言明舉薦自己,但是這話已經說的格外的明顯了。最好的全本小說網站

李隆基聽楊雲楓如此一說,頻頻點頭,最後指着楊雲楓笑道:“楊愛卿所言甚是,甚得朕意,不過這人選應該選什麼人諸位愛卿商議一下“

李林甫心中一動,立刻對李隆基拱手道:“皇上,臣舉薦唐顯,他是一個新人,而且唐顯如今是司農寺卿,對於農務有一定的瞭解,皇上,此次去蜀中最重要的就是保證那邊的災民,除了要賑濟他們之外,主要的工作就是災後農田重建,這一點唐顯完全可以勝任”

李隆基聞言又點了點頭,看了一眼一旁坐着良久,又寡言少語的唐顯,問道:“唐愛卿,李大人舉薦你,你自己如何看”

唐顯聞言立刻起身拱手道:“微臣也如皇上一般,心繫災區百姓,恨不能立刻就前往災區爲災區百姓勞心勞力”

唐顯話沒說完,李隆基就不住點頭,臉上露出一絲笑意,楊雲楓看在眼裡,聽在耳內,心中冷笑道:“果然是長安雙才之一的唐顯,這馬屁拍的多有水平”

卻聽李隆基這時道:“好,既然如此,朕就委派你爲蜀中巡察使,領欽差銜,有便宜行事之權,剋日前往蜀中,總理蜀中賑災、災後重建一事至於這徹查蜀中官員瞞報災情一事嘛”

李適之聞言這時立刻起身道:“皇上,唐大人是司農寺卿,對於農務重建,賑濟救災絕對是個好手,不過唐大人一人前去蜀中,只怕到時會勞心勞力,故此失彼,難以分身,臣斗膽建議讓楊雲楓爲蜀中巡查副使,同領欽差銜,也可有便宜行事之權,總理徹查蜀中官員瞞報災情一事“

張九齡這時立刻也站起身來,拱手道:“老臣複議”

李林甫這時臉色微微一變,連忙起身道:“皇上,臣以爲不可,皇上剛纔在朝會之上,已經委任了楊雲楓協助張九齡張大人賑濟長安百姓了,如何能分身”

張九齡這時立刻對李隆基道:“皇上,其實長安的形勢基本已經穩定,而且老臣以爲,不用楊雲楓協助,正好也是給豐王殿下一個鍛鍊的機會,老臣從旁監督與協助即可,楊雲楓自可以去蜀中辦差,而且老臣以爲,楊雲楓是皇上親自提拔的,相信楊雲楓的辦事能力定然有獨到之處”這話說的,完全就是在拍李隆基的馬屁,意思很明顯,就是說,楊雲楓是你李隆基提拔的,那就一定有才幹了,若是沒才幹,豈不是說你李隆基無識人之能麼

李林甫立刻對李隆基拱手道:“皇上,楊雲楓如果去蜀中,微臣只怕他依然我行我素,像在長安這般”下面的話沒有說下去,一來是覺得不妥,剛纔在朝議上,李隆基已經褒獎了楊雲楓在長安徵糧一事,那就是說,楊雲楓的徵糧手段沒有問題,二來是李林甫說話向來只喜歡說半句,下面的話不說也已經都明瞭,畢竟外地不比長安,長安在如何說也是天子腳下,楊雲楓即便再折騰,也不能如何,但是去了蜀中,山高皇帝遠的,只怕楊雲楓會毫無顧忌。

李林甫多年來一直在李隆基身邊,他的心思,李隆基如何能不知李隆基聞言微微一笑,轉頭看向楊雲楓,道:“楊雲楓,你自己以爲如何你是想留在長安協助張九齡賑濟長安內外的災民呢還是想去蜀中調查蜀中官員瞞報災情一案朕給你一個自己選擇的機會”

楊雲楓心中暗道:“老子自然是想去蜀中了”可是嘴上又不能如此直接說,李隆基定然是知道自己在蒲州以及洛陽的事蹟,自己一連扳倒了李林甫的兩個得力手下,如果自己說要去蜀中,那明顯是告訴李隆基,自己已經與李林甫站到了對立面,那麼也就是告訴了李隆基,自己是張九齡、李適之站在一個陣營的,如果自己說不去,李隆基又會認爲,自己不想得罪李林甫,很有可能是與李林甫一個陣營的,自古皇帝希望朝中有黨爭,自己再左右權衡,但是皇帝也更希望有第三股力量,那就是一心爲朝廷的,兩邊都不相幫的力量,三足而鼎,鼎則穩固。

但是李隆基如今讓自己來抉擇,楊雲楓還真是一時不知道如何開口,自己無論說去,還是不去,都有所不妥。這時心中一動,立刻拱手對李隆基道:“皇上,張九齡張宰輔與李適之李大人所言極是,唐大人一人前去蜀中,只怕無暇分身應付這麼多事,而李林甫李大人所言也不無道理,微臣也覺得自己一心只想爲皇上辦好差事,辦事有時不及後果,只怕是去了蜀中,給皇上捅了漏子,微臣腦袋掉了沒有關係,就怕給皇上您的面上抹黑,那微臣就是萬死了”

楊雲楓說完立刻拱手低頭,不再言語,卻聽李隆基這時哈哈一笑,道:“好你個楊雲楓,朕是讓你自己選擇,好嘛,你又將這個問題還給朕了”

楊雲楓聞言連聲道:“臣不敢”

李隆基笑道:“你不敢這天下還有你楊雲楓不敢做的事麼裕親王府你都敢去搶糧食,還有什麼事你做不出來的”

楊雲楓立刻拱手道:“臣”

李隆基沒等楊雲楓說話,立刻就道:“朕沒有怪罪之意,不過朕要的就是你對朕的一片赤子之心,一心爲朝廷的這股幹勁,朕意已決,就依李適之之言,委任楊雲楓爲蜀中巡查副使,同領欽差銜,總領蜀中瞞報災情一事,亦可便宜行事”

楊雲楓聞言立刻上前叩首道:“臣領旨謝恩”心中卻在想,可惜啊,自己一心謀劃的外調計劃,卻給別人做了嫁衣裳,唐顯倒是得了個便宜,混了個正使,自己卻只撈了個副使,唉。但隨即心中又想,不過這樣也好,副使也有副使的好處,以後若是老子捅了漏子,黑窩就讓唐顯這個小白臉正使來背,好處嘛,自然是老子自己來得了,自己連續鬥倒了他唐家的四個男人了,莫非還將這個唐顯放在眼裡不成

李隆基道了一聲“平身”後,楊雲楓起身坐到一旁,卻聽李隆基這時皺眉道:“這個豐王李澄,還是缺少鍛鍊,遇事總是畏首畏尾,難堪大任,洛陽一事若不是張九齡與穎兒在旁協助,只怕他也是一事無成,本來朕是決定將封他爲蜀王,不過如今看來,張九齡所言極是,還是將他留在長安,先鍛鍊一番再說”

張九齡與李適之聞言面露喜色,只要李澄還留在這個政治中心,那麼太子之位就還有希望,這時卻聽李隆基道:“好了,楊雲楓與唐顯留下,你們都退下吧”

李林甫與張九齡,李適之立刻起身告退,三人走後,李隆基這纔對唐顯與楊雲楓道:“唐愛卿、楊愛卿,這次你們去蜀中,除了要各自辦好自己的差事之外,朕還希望你們在蜀中遇到困難時,通力合作,相輔相成,一起解決事情,朕既然給了你們便宜行事的權利,就不用大事小事都來向朕彙報,朕只要結果”說着意味深長地看了兩人一眼,道:“你們都是朝廷近期的新起之秀,是大唐的未來,朕對你們寄望甚高,你們莫要讓朕失望”

楊雲楓與唐顯聞言立刻起身拱手道:“臣遵旨”

李隆基點了點頭,看了一眼唐顯道:“唐愛卿,你先退下吧,朕還有事與楊雲楓說”

唐顯聞言立刻站起身來,拱手告退,臨走前看了一眼楊雲楓,眼神格外的奇特,似有不屑,又有幾分恨意,楊雲楓看在眼裡,卻不動聲色,心中卻在想李隆基刻意將自己留下,所爲何事。

唐顯走後,李隆基這時站起身來,道:“楊雲楓,朕非常喜歡你”

楊雲楓聽李隆基突如其來的一句話,說的又是沒頭沒尾的,心中一凜,暗罵道:“相傳這自古的帝王多少都有斷袖分桃之好,莫非這李隆基也有這嗜好不過不可能啊唐顯那個小白臉他不喜歡,怎麼會看上老子呢”想着連忙道:“臣惶恐之至”

李隆基這時看向楊雲楓,正色道:“朕本來是想將你留在身邊的,不過你自己心裡也應該很清楚,雖然徵調糧食一事,朕給你壓下來了,不過這滿朝的官員勢必對你懷恨在心,你若是留在長安,只怕是多惹禍端,你是一心爲朕在辦事的,朕看得出來,雖說你是豐王李澄與張九齡、李適之舉薦的,但是朕也不希望你與他們走的太近,所以朕將你外調遠離長安,離開這個爭鬥的漩渦你能明白朕的一番苦心吧”

楊雲楓心中恍然道:“原來李隆基不是看上自己了,而是要對自己施恩啊”口上連忙道:“皇上知遇再造之恩,臣萬死不辭”

李隆基微微點了點頭,這時沉吟了片刻,讓高力士退出偏廳,偏廳中只有楊雲楓與李隆基兩人,讓楊雲楓又有了先前的感覺,連連暗道不妙。

這時卻聽李隆基問楊雲楓道:“楊雲楓,你覺得朕的女兒李穎如何”

楊雲楓聞言心中一凜,連忙道:“公主乃是皇上親女,天之驕女,微臣不過是一介草民,蒙皇上器重,纔有今日,不敢對公主妄加評論”

李隆基看着楊雲楓,微微一笑,上前拍了拍楊雲楓的肩膀,輕聲道:“這裡只有朕與愛卿二人,愛卿說話不必如此拘謹,有話只管放膽直言就是了,無論你說什麼,朕都可赦你無罪”

楊雲楓一邊謝恩,心中一邊琢磨,這李隆基連最信任的高力士都給退下了,卻來問自己對李穎的印象,絕對不只是問問這麼簡單吧心中砰然一動,暗道:“莫非李隆基想將他閨女下嫁給老子不成”

楊雲楓心中一亂,沒有說話,李隆基此事正盯着楊雲楓看,見其沒有說話,這才微嘆一聲,道:“也罷,既然你不說,朕也就不強迫你,不過朕可以告訴你,朕這個女兒不錯,她是天之驕女,是朕的掌上明珠,朕那麼多女兒當中,真最心愛的就是她,她若是要天上的月亮,朕就絕對不會給她星星”說着意味深長地看着楊雲楓,道:“楊雲楓,你是個聰明人,應該明白朕的意思吧”

李隆基都將花說到這個份上了,楊雲楓如何能不明白但是口上也只能道:“微臣愚鈍,請皇上明示”

李隆基瞪着楊雲楓良久,這時微嘆一聲,道:“楊雲楓,朕見你在做事,時機關算盡,雷霆手腕,當機立斷,就是這外調蜀中一事,朕不也是着了你的道了麼”

楊雲楓聞言心中一凜,暗道,原來李隆基早就看出了自己想外調了,倒是自己小看了他李隆基了,楊雲楓尚未說話,卻聽李隆基這時繼續道:“如何這女兒家的心事,你卻如此置若罔聞視而不見呢朕聽聞你如今的夫人也是洛陽有名的才女,與你之間還有一段千金買壁的軼事,在洛陽北傳爲美談,你也不似這種不解風情之人,怎麼朕都說的如此明白了,你卻還是如此執迷不悟呢”

楊雲楓連忙道:“微臣微臣不敢妄揣聖意”

李隆基微微一嘆,道:“罷了,罷了,你既然與朕揣着明白裝糊塗,朕就給你點明瞭吧朕這個女兒對你如何,你不知道麼你可知道,朕的堂叔裕親王,是多麼尊貴的人物,若不是穎兒硬是爲你說話,朕只怕嗯,朕爲了要平息裕親王之怒,也只怕會將你辦了,就是要去蜀中一事,也是穎兒爲你極力爭取的,雖然朕也是這個意思,但是穎兒對你的一片癡心,還是讓朕感動啊朕決定將穎兒下嫁給你,你可有異議”

楊雲楓雖然早就知道了李隆基是這個意思,但是如今聽李隆基這個九五之尊親口說出來,還是不免心中一凜,連忙拱手道:“微臣何德何能,敢受皇上與公主如此厚愛”

李隆基微微一笑,道:“這也無妨,朕也相當看重你,相信你日後定然成爲我大唐的肱骨之臣,也決計不會虧待了朕的女兒,朕的女兒正如你所言,那是天之驕女你畢竟已經有了家室,朕本來是不同意的,不過念在穎兒對你一往情深的份上也就算了,不過穎兒下嫁你之後,你不可再納妾,即便是你的夫人也只能降爲平妻,你能否做到”

楊雲楓聞言心中一凜,暗道:“老子還想着要娶楊玉環呢,不讓老子納妾,那還了得”想至此,心中卻着急不已,這事又不能對李隆基直言,畢竟這是大唐皇帝親自來說親的,自己如何能拒絕

李隆基看在眼裡,這時沉聲道:“莫非你不願意”

楊雲楓心中一動,立刻拱手道:“微臣不敢”

李隆基哈哈一笑,拍着楊雲楓的肩膀,道:“好,好,既然如此,你就是願意了你與穎兒的婚事可以待你從蜀中回來再議不遲“

楊雲楓此時將心一橫,暗道:“若是此刻不拒絕,那就是覆水難收了”想至此立刻道:“皇上”

楊雲楓尚未說話,就聽片廳外傳來高力士的聲音道:“皇上,穎公主來了”

李隆基這時微微一笑,立刻道:“傳她進來”

楊雲楓心中一嘆,暗道:“這可如何是好如果答應了這麼親事,日後如何再娶楊玉環還有衛墨”正想着卻見幾個侍衛擡着李穎進了偏廳,楊雲楓轉身看去,只見李穎正穿着公主的隆重服飾,臉上冷若冰霜,看不出絲毫的表情。

李隆基這時哈哈一笑,上前扶着李穎道:“穎兒,朕告訴你一件喜訊”一邊說着一邊扶着李穎走到一旁,扶着她坐下之後,楊雲楓立刻拱手道:“微臣拜見公主殿下”

李穎微微點了點頭,臉上沒有絲毫的表情,卻聽李隆基道:“朕已經決定將你下嫁給楊雲楓,而楊雲楓方纔也已經答應了”

李穎聞言臉色一紅,多了一絲女兒家的嬌柔,瞥了一眼楊雲楓,連忙轉過頭去,對李隆基道:“父皇,你怎麼”

李隆基立刻道:“穎兒,朕滿足了你一樁心事,你當如何謝朕”

楊雲楓此時已經知道,這件事自己已經沒有拒絕的可能了,心中一嘆,看向李穎,要說這李穎畢竟是天之驕女,甚至也算得上是這個時代的美女,完全可以與楊玉環、宗露、衛墨三女媲美,不過可惜啊,壞就壞在了她的身份上,楊雲楓心中一嘆再嘆,真是造化弄人啊。

李穎這時臉色更紅,羞的不知如何說話,不時地瞥向楊雲楓,見楊雲楓臉上並無喜色,心中不禁一凜,她自然比她的父親李隆基要了解楊雲楓,心中暗想,只怕這是她父親說出的話,楊雲楓也無拒絕了,心中不禁一酸,臉上的喜色頓時消失不見,這時對李隆基道:“父皇,女兒何時說要嫁給楊雲楓了”

第一卷【蒲州起】 【第1?04章】第一桶金第二卷【洛陽賦】 【第2?15章】一闕超凡第六卷【廢立興】 【第6?05章】大補藥丸第二卷【洛陽賦】 【第2?32章】各懷鬼胎第五卷【南詔撫】 【第5?29章】張九齡甕第三卷【長安曲】 【第3?06章】楊家大姐第四卷【蜀道難】 【第4?31章】拜訪楊宅第三卷【長安曲】 【第3?09章】豐王府謀第七卷【遼東行】 【第7?19章】酒館允婚第一卷【蒲州起】 【第1?03章】東門受辱第三卷【長安曲】 【第3?30章】臨行前夕第六卷【廢立興】 【第6?43章】貝兒之願第六卷【廢立興】 【第6?24章】兩女之爭第二卷【洛陽賦】 【第2?06章】雲楓書齋第一卷【蒲州起】 【第1?09章】欽差大人第二卷【洛陽賦】 【第2?12章】楊家有女第七卷【遼東行】 【第9?11章】皇上有請第六卷【廢立興】 【第6?27章】公孫出手第五卷【南詔撫】 【第5?26章】奴隸起義第七卷【遼東行】 【第8?23章】大年三十第六卷【廢立興】 【第6?21章】再臨崔府第三卷【長安曲】 【第3?27章】一箭雙鵰第七卷【遼東行】 【第7?19章】酒館允婚第七卷【遼東行】 【第7?31章】開設酒廠第七卷【遼東行】 【第8?32章】一箭雙鵰第七卷【遼東行】 【第7?19章】酒館允婚第四卷【蜀道難】 【第4?37章】八閩才女第五卷【南詔撫】 【第5?12章】羊苴咩城第二卷【洛陽賦】 【第2?26章】宗氏聯盟第二卷【洛陽賦】 【第2?44章】商州來援第四卷【蜀道難】 【第4?34章】益州一夜第七卷【遼東行】 【第7?40章】南北割據第七卷【遼東行】 【第8?26章】準備作戰第二卷【洛陽賦】 【第2?16章】聚散有時第七卷【遼東行】 【第8?24章】楚氏風流第二卷【洛陽賦】 【第2?40章】生死關頭第七卷【遼東行】 【第7?07章】收買人心第三卷【長安曲】 【第3?23章】烈酒配方第三卷【長安曲】 【第3?11章】夜道遇襲第七卷【遼東行】 【第8?52章】再往丹東第三卷【長安曲】 【第3?07章】崔府療傷第七卷【遼東行】 【第9?18章】皇家刺客第四卷【蜀道難】 【第4?21章】梓州籌謀第五卷【南詔撫】 【第5?04章】統軍之威第六卷【廢立興】 【第6?29章】一樁交易第六卷【廢立興】 【第6?24章】兩女之爭第二卷【洛陽賦】 【第2?14章】元宵佳節第七卷【遼東行】 【第9?08章】險些撞破第七卷【遼東行】 【第7?37章】預料之外第五卷【南詔撫】 【第5?15章】怒而殺之第三卷【長安曲】 【第3?15章】雷霆手腕第七卷【遼東行】 【第9?06章】攪和相親第七卷【遼東行】 【第8?30章】酒精作用第七卷【遼東行】 【第9?16章】意味深長第四卷【蜀道難】 【第4?21章】梓州籌謀第四卷【蜀道難】 【第4?28章】大將出兵第七卷【遼東行】 【第7?12章】吳府顯威第七卷【遼東行】 【第7?48章】便宜老爹第二卷【洛陽賦】 【第2?24章】天父地母第六卷【廢立興】 【第6?02章】蜀道意外第二卷【洛陽賦】 【第2?45章】豐王秘密第二卷【洛陽賦】 【第2?18章】步步緊逼第三卷【長安曲】 【第3?03章】皇帝召見第五卷【南詔撫】 【第5?26章】奴隸起義第三卷【長安曲】 【第3?11章】夜道遇襲第四卷【蜀道難】 【第4?35章】出謀和親第一卷【蒲州起】 【第1?09章】欽差大人第七卷【遼東行】 【第7?42章】曼珠沙華第六卷【廢立興】 【第6?35章】皇城暗涌第七卷【遼東行】 【第8?33章】厲兵秣馬第七卷【遼東行】 【第8?15章】宮殿踐行第七卷【遼東行】 【第9?15章】再遇衛墨第七卷【遼東行】 【第7?06章】山海關外第七卷【遼東行】 【第9?09章】皇室恥辱第三卷【長安曲】 【第3?25章】張伯高策第六卷【廢立興】 【第6?22章】一封休書第七卷【遼東行】 【第8?21章】就地正法第二卷【洛陽賦】 【第2?09章】兵鋒相對第四卷【蜀道難】 【第4?04章】將門虎女第七卷【遼東行】 【第9?13章】安使進京第七卷【遼東行】 【第9?19章】巴州老友第二卷【洛陽賦】 【第2?05章】欲擒故縱第七卷【遼東行】 【第8?52章】再往丹東第七卷【遼東行】 【第8?12章】遼東政變第七卷【遼東行】 【第8?53章】過鴨綠江第二卷【洛陽賦】 【第2?36章】落井下石第七卷【遼東行】 【第7?40章】女人的心第六卷【廢立興】 【第6?23章】金屋藏嬌第六卷【廢立興】 【第6?10章】接風洗塵第六卷【廢立興】 【第6?21章】再臨崔府第六卷【廢立興】 【第6?27章】公孫出手第二卷【洛陽賦】 【第2?01章】東都洛陽第七卷【遼東行】 【第7?03章】遼東後院第四卷【蜀道難】 【第4?05章】巴州救災第五卷【南詔撫】 【第5?04章】統軍之威第七卷【遼東行】 【第7?10章】遼城一霸第六卷【廢立興】 【第6?40章】大明宮變第六卷【廢立興】 【第6?40章】大明宮變第三卷【長安曲】 【第3?11章】夜道遇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