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長安曲】 【第3?21章】玄宗私訪

李隆基聽李穎如此一說,心中一動,愕然道:“穎兒,你不是”說着又看向楊雲楓,連忙對楊雲楓正色道:“楊雲楓,你自己說,你是否願意娶我女兒”

楊雲楓一陣尷尬,不知道如何回答,這時卻見李穎這時站起身來,對李隆基道:“父皇,你仗着皇上身份,如此問他,他如何敢說不願意,不錯,女兒是喜歡他,不過女兒要嫁的是要一個真心實意對自己好,愛我、憐我的夫君,並不是因爲女兒是公主,女兒的父親是皇上,所以他纔不得不答應娶女兒的丈夫”

李隆基聞言更是愕然,一時不知道如何是好,怔怔地看着李穎與楊雲楓,這時一甩手,微怒道:“你們這是在搞什麼朕真是被你們給搞糊塗了,朕也懶得管了”說着拂袖憤憤地而去,高力士緊緊地跟着李隆基而去。

李穎這時看向楊雲楓良久,楊雲楓腦中一直迴盪着李穎方纔說的那些話,她在她父皇李隆基面前親口說出愛自己的話,如此一個真心愛自己,又敢於說出口的女子,在這個時代,幾乎是絕無僅有,比起這麼一個敢愛敢恨的女子來,自己這個大男人對她又如何呢有沒有愛楊雲楓自己都糊塗了,也許他畢竟與李穎共過患難,對李穎也有憐愛之意,但是但是李隆基的條件太苛刻了。

李穎看着楊雲楓良久之後,這才微微一笑,道:“楊大人,你莫要將今日的事放在心上,這只是父皇的意思,不是本宮的意思,雖然你此刻也明白我的心意了,但本宮絕對不會強迫你對我如何”說着轉過頭去,由幾個婢女扶着走向廳外,這時突然回頭道:“聽聞你要去蜀中了,一路保重”說着由婢女扶着上了轎子離開了紫宸殿的偏廳。

楊雲楓一人站在原地楞了良久,最終化作一聲虛嘆,暗道李隆基那邊還不知道怎麼想呢,李隆基乃是九五之尊,向來說出來的話,就是皇命難爲,而自己今日卻着實讓他難堪了一把,卻不知道他是否會覺得丟了面子唉,如今也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了,楊雲楓想着立刻離開了紫宸殿偏廳,出了大明宮。

楊雲楓剛剛邁出大明宮的丹鳳門,就見一旁幾個人擡着一頂轎子前來,楊雲楓認識爲首的那人正是豐王府的管家,卻聽他恭敬地道:“楊大人,豐王殿下有請,張宰輔與李尚書此刻也都在豐王府呢”

楊雲楓料到此去蜀中,李適之與張九齡肯定會要找自己“交代”一番,不想早就在丹鳳門外等着自己了,想着立刻上了轎子,去了豐王府。

豐王府的偏廳,李澄與張九齡、李適之早已經坐在那裡了,一見楊雲楓來了,三人臉上都露出了一絲笑意。

張九齡示意楊雲楓坐下後,笑道:“雲楓啊,你來長安已經多久了”

楊雲楓聞言心中一動,這還真沒算過,不過可以肯定的是,時間不長,最多也就一個月,楊雲楓立刻拱手道:“大概一月左右吧”

李適之微微一笑,道:“雲楓,這一個月,你從一介草民,成爲了從五品的曹緣官,又從從五品的曹緣官轉眼變成了從三品的員外郎,此刻又是巡查副使,領欽差銜,這可謂是我大唐開國以來,升官升的最快的了吧”

楊雲楓還真沒仔細的去算過這個品級問題,如今聽李適之這麼一說,還真是那麼回事,來長安一個月就已經是從三品的大員了,如今即將要成爲欽差了,此時微微一笑,對三人拱手道:“雲楓有今日,還是要感謝兩位大人與豐王殿下的提攜之恩”楊雲楓說到這裡,心中又砰然一動,想起了方纔在紫宸殿偏廳中,李隆基讓自己與這三人走的遠些的話。

李澄這時看向楊雲楓,笑道:“此次徵糧,雲楓能夠化險爲夷,又能去蜀中辦差,張宰輔與李大人暗中出了不少力,雲楓勿要忘了兩位大人才是”

楊雲楓聞言立刻起身對張九齡與李適之拱手道:“是,是,多謝二位大人”

張九齡與李適之這時微微一笑,李適之臉上的笑意逐漸消失,這時正色地看向楊雲楓,沉聲道:“雲楓,你這次去蜀中,主要就是查辦蜀中官員瞞報災情一案,你可有什麼頭緒”

楊雲楓暗道:“老子剛剛纔接了差事,哪來的什麼狗屁頭緒”想着口上卻道:“下官尚無頭緒,還請兩位大人、豐王殿下指點迷津”

李適之微微一笑,道:“雲楓,你都要去蜀中了,這蜀中的人脈關係,你還是要了然於胸的好,至於這個劍南道節度使餘皖埝,那就是李林甫舊部,實系李林甫一黨,你去了蜀中之後,主要就可從餘皖埝處下手,還可以從其他幾個州府的刺史處着手”說着從懷中掏出一份名單,遞給楊雲楓道:“雲楓,這裡是劍南道大小官員的名冊,當中註明了哪些人是李林甫一黨的,也註明了那些人是我們自己人,到時候可以爲你所用,你看完這份名單後,即可銷燬,一面落入他人之手,落下結黨營私的口舌”

楊雲楓連連稱是,接過名單看了一眼,都是自己不熟識的人名,但是當中有一個名字,使得楊雲楓心中一動,這人正是益州刺史章仇兼瓊,原來此人此刻還只是一州的刺史,這也難怪自己還沒聽說過了,楊雲楓細細地看了一眼名冊,而另外一個名字也引起了楊雲楓的注意,便是益州別駕鮮于仲達,這鮮于仲達光是看名字也能知道,肯定與鮮于仲通有莫大的關係,至於這個別駕也就是副刺史了,對於唐朝的官職問題,楊雲楓曾經因爲被封曹緣官後,也曾仔細研究過,所以此時對大唐的官職也基本瞭解了一些。

張九齡見楊雲楓皺着眉頭,沒有說話,這時問楊雲楓道:“雲楓,是否有什麼問題”

楊雲楓聞言立刻拿出火摺子燒燬後,這纔對張九齡與李適之拱手道:“兩位大人有心了,雲楓盡數記下了。”心中卻在想,剛纔名冊上沒有註明鮮于仲達與章仇兼瓊的立場,除此之外,還有數人都沒有註明,楊雲楓都一一地記下了名字,他心中自然明白,既然沒有註明,那麼也就是說這些人並不是李林甫與張九齡兩黨的,也就是屬於第三勢力,那麼自己去注重之後,是否藉此從鮮于仲達與章仇兼瓊這兩人下手,形成自己的勢力呢這鮮于仲達應該沒有問題,畢竟自己在蒲州之時曾經施恩給鮮于仲通,但是這個章仇兼瓊自己並不熟悉,嗯,還是去了蜀中之後再說吧,見機行事即可。

楊雲楓想至此,立刻拱手道:“沒有問題,雲楓已經盡數記下了,兩位大人儘管放心”

張九齡點了點頭,撫須不語,這時李澄看向楊雲楓沉聲道:“雲楓,你去了蜀中,一定要徹查清楚,這餘皖埝瞞報災情之事,是否與李林甫有關,當中是不是牽扯到了皇子的利益,這些都可以作爲着手點”

楊雲楓聞言心中一動,他沒有想到李澄會說出這麼一番話來,看似也不像是張九齡與李適之教的,李澄竟然能想到利用這次的事件,將屎盆子扣到其他皇子的身上,莫非是自己小看他了心中如此想,口上卻道:“這個自然,不過如今我們在這邊議論,還不知道具體實情如何,一切還是要待下官去了蜀中才能知曉”

李澄點頭道:“這個自然,本王也不過是要提點一下雲楓你,唐顯雖然表面上只是負責賑濟救災,災後重建,但是他畢竟是李林甫的人,他只要到了蜀中,李林甫這邊的消息自然也就被他帶過去了,只怕雲楓你到時候做事處處受制於人啊”

李澄的一番話不但提醒了楊雲楓,也讓楊雲楓對李澄另眼相看了,當然了,如果這番話不是張九齡與李適之兩人教他的話。楊雲楓不住地點頭道:“下官明白”

張九齡這時道:“好了,雲楓回去儘快準備一下,在你去蜀中之時,我三人也就不好相送了,免得被人說成你是我張九齡派去針對李林甫的”

楊雲楓聞言心中暗道,你本來就是在針對他了,還怕別人說表面卻不動聲色地拱手道:“下官明白,如此,下官就先告退了”說着起身告辭。

李適之與張九齡一直送着楊雲楓出了豐王府,這時李適之補充道:“對了,雲楓,你去辦事,我們自然放心,不過你也要務必保重自己,待着蝗災一事之後,只怕長安就要變天了”

楊雲楓自然明白李適之說的是什麼事,蝗災一事之後,只怕李瑛的太子之位就不保了,新太子之爭就要正式拉開帷幕了,楊雲楓連連點頭應允着離開了豐王府。

楊雲楓出了豐王府,走了老遠這纔回頭看了一眼豐王府的大門,見豐王府的大門已經關上之後,這才唏噓了一口氣,暗歎一聲道:“這長安的官場還真不是一般的黑啊,就連李適之與張九齡都如此,更何況其他人乎”

楊雲楓這時正準備離開,卻見一個大漢帶着一個斗笠與自己擦肩而過,楊雲楓開始沒覺得什麼,後來心中隱隱感覺有些異樣,轉頭看去,卻見那大漢卻是進了豐王府。

楊雲楓正猶豫着,這時遠處走來一人,楊雲楓頓時心中一凜,只見其人一身便裝,頭髮微白,一臉的肅穆正氣,格外的貴不可言,身後跟着的一個肥胖無須男子正衝着自己冷笑,這二位不是別人,正是李隆基與高力士,楊雲楓不想李隆基此刻微服出巡出了大明宮,而且來了豐王府的附近,心中砰然一動,暗道,自己剛纔從豐王府的大門出來,這李隆基定然是看到了。

楊雲楓心中一陣忐忑,又想起了李隆基讓自己別與張九齡、李適之等人走的太近的諫言,連忙上前走到李隆基的身前,剛欲行禮,李隆基微微一笑,一把抓住楊雲楓的手,笑道:“這裡是宮外,無須如此多禮,免得造成百姓混亂”說着轉過身去,看了豐王府的大門一眼後,這纔對楊雲楓道:“張九齡與李適之,還有李澄都對你說了些什麼”

楊雲楓剛要說話,卻見李隆基揮了揮手,這時對身後的高力士道:“力士,去找一間酒樓吧,朕與雲楓閒聊幾句”

高力士聞言立刻點頭應允退下,不時四面八方幾個無須男子立刻聚集到高力士的身邊,聽着高力士的一番話後,立刻又消失不見,高力士這時立刻回來對李隆基拱手道:“皇這個三爺,這附近就有一間酒樓,老奴已經讓人去準備了”

李隆基點了點頭,對楊雲楓道:“雲楓,隨朕走走吧”說着大踏步走向前,高力士立刻哈巴狗一般地跟着李隆基而去,楊雲楓心中一嘆,立刻跟了過去。

不時三人進了一間酒樓,高力士領着李隆基與楊雲楓上了二樓,這時的二樓一個客人也沒有,李隆基微微皺眉,隨即指着高力士道:“都說了不要擾民你呀”說着還是走了過去,挑了一張靠着窗前的桌子坐了下來,高力士連忙吩咐酒樓的小兒去準備酒樓小菜。

李隆基這時衝着楊雲楓招了招手,道:“雲楓,過來坐”

楊雲楓只好走了過去,對李隆基拱了拱手,坐在李隆基的對面,這時卻聽李隆基道:“說說看,張九齡他們都交代了你什麼”

楊雲楓剛纔在來的路上就已經做好了打算,此刻李隆基定然是瞭然於胸的,若是在他面前維護張九齡、李適之,只怕自己也要遭殃,想至此,立刻道:“皇上,臣不好說,也不敢說”

李隆基“哦”了一聲,好奇地看向楊雲楓,奇道:“有何不好說又有何不敢說的”

楊雲楓立刻正色道:“臣能進長安爲官,雖然是皇上的恩典”說着看了一眼李隆基,立刻又拱手道:“但也是得豐王殿下的舉薦,李大人與張大人的提攜臣不能背後數落三人不是,更何況豐王李澄是皇上親子,臣更是不敢妄加評點”

李隆基微微一笑,點了點頭,這時正色道:“雲楓,你知恩圖報,這是好的,不過你要記得,你能爲官,並不是豐王舉薦,李適之與張九齡提攜就有用的,朕還沒昏庸至此,你若不是人才,任何人舉薦都沒有用”

楊雲楓聞言立刻拱手道:“臣愚鈍之極,皇上所言極是”

李隆基這時微嘆一聲,看向窗外,喃喃道:“更何況向朕舉薦你的也並非李澄,而是李穎”

楊雲楓聞言心中一動,暗道,原來是公主舉薦老子的,那就沒李澄那小子什麼事了,這小子還真是厚顏無恥啊,硬是將舉薦之功,攬到了自己身上,想讓老子對他感恩。

李隆基這時看向楊雲楓,問道:“說吧”

楊雲楓心中暗道:“那麼如此了,就不能怪老子了”口上立刻對李隆基道:“張宰輔與李尚書還有豐王殿下,讓臣去了蜀中之後,要從餘皖埝處下手,查出餘皖埝與李林甫是否有關係”楊雲楓說到這裡,心中又是一動,感覺這事情有些不妥,似乎這李隆基此刻是有意將天平偏向了李林甫啊,是否這也預示着張九齡即將下臺了,而上位的就是李林甫呢

李隆基這時點了點頭,沉吟了半晌也沒有說話,良久之後,這纔看向楊雲楓道:“那麼雲楓你是怎麼想的”

楊雲楓知道這是表忠心的時候了,立刻拱手道:“臣去了蜀中自然是秉公辦理,一切以皇上,以大唐社稷、蜀中百姓爲重,不敢有絲毫偏袒,若是餘皖埝的確與李林甫有不可告人的秘密,臣也絕對不會隱瞞,但若是沒有,臣也絕對不會栽贓嫁禍,無中生有”

李隆基微笑着點了點頭,道:“嗯,如此甚好,朕知道你不會讓朕失望的”說至此話鋒一轉,看向楊雲楓,這時揮了揮手,示意高力士走遠後,這才低聲問楊雲楓道:“朕想知道,你與我穎兒之間究竟是怎麼回事你要如實說來”

楊雲楓沒想到李隆基還惦記這件事了,心中一汗,立刻拱手道:“皇上,臣不敢說”

李隆基眉頭微皺,厲聲道:“楊雲楓,你在洛陽之時,怎麼說也是有名的才子,怎麼進了長安之後,說話的語氣與那些大臣們都一般無二了朕欣賞的是你的才學,是你那種年少輕狂、不羈的性子,況且這裡又是宮中,你有話不妨直說”

楊雲楓聞言道:“既然如此,臣就直言了”

李隆基點了點頭,笑道:“這纔是楊雲楓嘛,說吧,朕聽着呢”

楊雲楓立刻道:“臣知道公主對臣的心意,臣對公主也是一般的心思,但是臣不能娶公主”

李隆基聞言眉頭緊皺,這時立刻問道:“等等,朕都被你說糊塗了,你說你明白穎兒對你的心思,你對她也是一般的心思,如此說來,你們也就是情投意合了,朕給你倆賜婚,你爲何支支吾吾,穎兒又爲何悶悶不樂,你剛纔說你不能娶穎兒又是什麼意思”

第二卷【洛陽賦】 【第2?44章】商州來援第二卷【洛陽賦】 【第2?15章】一闕超凡第五卷【南詔撫】 【第5?23章】神秘女子第六卷【廢立興】 【第6?28章】病之希望第七卷【遼東行】 【第7?17章】爲子鋪路第六卷【廢立興】 【第6?01章】再赴長安第七卷【遼東行】 【第7?37章】發泄之舉第二卷【洛陽賦】 【第2?21章】連環陷害第七卷【遼東行】 【第7?03章】遼東後院第六卷【廢立興】 【第6?04章】以身試毒第三卷【長安曲】 【第3?17章】陽奉陰違第七卷【遼東行】 【第7?47章】剛聚便離第七卷【遼東行】 【第8?15章】宮殿踐行第七卷【遼東行】 【第7?45章】爾虞我詐第四卷【蜀道難】 【第4?31章】拜訪楊宅第二卷【洛陽賦】 【第2?09章】兵鋒相對第五卷【南詔撫】 【第5?29章】張九齡甕第五卷【南詔撫】 【第5?01章】巡撫南下第二卷【洛陽賦】 【第2?33章】最後計劃第七卷【遼東行】 【第7?44章】疑雲重重第四卷【蜀道難】 【第4?29章】訓練新軍第七卷【遼東行】 【第9?09章】皇室恥辱第五卷【南詔撫】 【第5?17章】強勢作風第三卷【長安曲】 【第3?25章】張伯高策第二卷【洛陽賦】 【第2?43章】衛墨的劍第一卷【蒲州起】 【第1?01章】千古一醉第七卷【遼東行】 【第9?05章】苦茶苦心第二卷【洛陽賦】 【第2?17章】極力拉攏第七卷【遼東行】 【第7?37章】發泄之舉第五卷【南詔撫】 【第5?18章】谷洛珂昭第四卷【蜀道難】 【第4?09章】發財之道第一卷【蒲州起】 【第1?11章】監牢若市第四卷【蜀道難】 【第4?22章】平息禍亂第七卷【遼東行】 【第7?48章】新羅大亂第七卷【遼東行】 【第7?40章】南北割據第七卷【遼東行】 【第7?48章】新羅大亂第七卷【遼東行】 【第8?02章】吳氏之謀第四卷【蜀道難】 【第4?03章】結拜兄弟第四卷【蜀道難】 【第4?24章】審訊開始第七卷【遼東行】 【第9?13章】安使進京第七卷【遼東行】 【第8?18章】城門宣旨第七卷【遼東行】 【第8?51章】一斑櫻紅第七卷【遼東行】 【第7?19章】酒館允婚第六卷【廢立興】 【第6?20章】安排副使第六卷【廢立興】 【第6?21章】再臨崔府第七卷【遼東行】 【第7?41章】酒樓小別第六卷【廢立興】 【第6?23章】金屋藏嬌第二卷【洛陽賦】 【第2?32章】各懷鬼胎第七卷【遼東行】 【第8?28章】愛火重燃第七卷【遼東行】 【第7?47章】久旱逢甘第七卷【遼東行】 【第7?47章】久旱逢甘第五卷【南詔撫】 【第5?04章】統軍之威第二卷【洛陽賦】 【第2?31章】士子氣節第七卷【遼東行】 【第9?20章】再回益州第六卷【廢立興】 【第6?05章】大補藥丸第七卷【遼東行】 【第7?47章】久旱逢甘第六卷【廢立興】 【第6?30章】詐死之計第七卷【遼東行】 【第9?21章】險中逃困第三卷【長安曲】 【第3?09章】豐王府謀第七卷【遼東行】 【第7?02章】趕赴薊州第五卷【南詔撫】 【第5?25章】生死之間第七卷【遼東行】 【第8?33章】厲兵秣馬第七卷【遼東行】 【第7?42章】曼珠沙華第七卷【遼東行】 【第7?31章】開設酒廠第七卷【遼東行】 【第8?05章】一進王宮第七卷【遼東行】 【第9?14章】長安突變第二卷【洛陽賦】 【第2?13章】皇室宗親第三卷【長安曲】 【第3?12章】燙手山芋第六卷【廢立興】 【第6?24章】兩女之爭第二卷【洛陽賦】 【第2?27章】大婚當日第七卷【遼東行】 【第8?21章】就地正法第二卷【洛陽賦】 【第2?10章】公孫大娘第四卷【蜀道難】 【第4?21章】梓州籌謀第五卷【南詔撫】 【第5?26章】奴隸起義第五卷【南詔撫】 【第5?14章】鴻鳳一閣第七卷【遼東行】 【第7?25章】康阿犖山第七卷【遼東行】 【第8?32章】一箭雙鵰第一卷【蒲州起】 【第1?01章】千古一醉第七卷【遼東行】 【第8?56章】晉升爲父第二卷【洛陽賦】 【第2?25章】再入宗府第二卷【洛陽賦】 【第2?06章】雲楓書齋第五卷【南詔撫】 【第5?23章】神秘女子第四卷【蜀道難】 【第4?33章】六昭使者第六卷【廢立興】 【第6?04章】以身試毒第二卷【洛陽賦】 【第2?38章】仕從豐王第七卷【遼東行】 【第9?18章】皇家刺客第一卷【蒲州起】 【第1?02章】鮮于仲通第五卷【南詔撫】 【第5?31章】夫人之心第六卷【廢立興】 【第6?21章】再臨崔府第七卷【遼東行】 【第7?05章】軍事基地第六卷【廢立興】 【第6?33章】天地總舵第七卷【遼東行】 【第8?06章】王宮兵變第七卷【遼東行】 【第7?03章】遼東後院第五卷【南詔撫】 【第5?14章】鴻鳳一閣第七卷【遼東行】 【第8?28章】愛火重燃第六卷【廢立興】 【第6?15章】大婚之前第六卷【廢立興】 【第6?36章】精心佈局第六卷【廢立興】 【第6?13章】招爲駙馬第二卷【洛陽賦】 【第2?29章】洞房花燭第六卷【廢立興】 【第6?32章】死而復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