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三四章 振興兩淮

南北長期的對峙,受到摧殘最厲害的就是淮南和淮北。

在此之前,大漢已經開始恢復淮南的耕作,這些年也算破有成就,不管怎麼說,兩淮這塊地得益於淮水密集的河流網絡,絕對算得上適合耕種,再加上貫穿其中的河網能夠有效的提高運輸效率,所以對現在的大漢來說很重要。

只要兩淮的人口數量能夠上去,這裡一樣可以成爲大漢的糧倉。

有了淮南成功開墾的例子放在前面,農部在淮北的開墾政策也不再盲目謹慎。再加上李藎忱也着意於能夠通過恢復兩淮來爲大漢復甦全國各地經濟做一個榜樣,因此現在兩淮雖然已經完全變成了大漢的內地,兩淮巡撫也並沒有撤銷,反而繼續由戴才擔任,箇中關鍵,可見一斑。

要知道,戴才和徐德言作爲陛下的兩個老部下,也是大漢出了名的巡撫“專業戶”,他們所在的地方就是大漢要全力保障的地方,無論是發展還是不發展,都要萬無一失。大漢北伐之前,戴才就北上擔任兩淮巡撫,在南北交通轉運上立下了赫赫功勞,現在李藎忱繼續讓他擔任兩淮巡撫,自然也是期望戴才能夠把兩淮打造成大漢的糧倉和南北交通往來的要衝之地。

鮑興之前顯然已經做足了功課,說來也有些倒黴,這些事都是農部在新年之前加班加點制定出來的計劃。

因爲事關重大,所以需要儘快稟報陛下以推行。

而現在秘書監都在輪休,按理說這應該是農部官員並農部派駐秘書監的吏員一起稟報的事情,現在落到了鮑興的肩膀上。

鮑興頓時明白,當時制定輪值時間表的時候,當下屬們發現自己這個上官竟然主動挑走了最前面幾天,爲什麼一個個都面帶笑容,敢情他們都知道過年後幾天其實是最忙的,忙,不在於事情有多少,而在於總共就你一個人,就算是事情不多,摞在一個人的肩膀上也就很多了。

不過後悔也沒有後悔藥賣了。

“陛下,農部和兩淮巡撫關於淮北開墾,共議定三條。第一,在整個南方範圍內勸導移民,鼓勵曾經的喬遷郡府百姓北上,朝廷可以給予兩倍甚至更多的土地,同時還能緩解現在江南人多地少的問題。”鮑興徑直說道。

李藎忱頷首,江南作爲大漢最繁華富足的地方,從南陳到大漢,已經有好幾代人都沒有經歷過真正的動盪兵災,元氣恢復的差不多,尤其是大漢取締世家之後,不少原本歸於世家的百姓得以獲得自由身,奴僕等等都開始走出深宅大院進行耕作,讓江南的人口快速增長,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還造成了耕地緊張,畢竟江南多丘陵,真正能夠開墾的土地並沒有那麼多。

這也是爲什麼朝廷的移民政策能夠得到很好的響應。

對於這些大多數百姓來說,他們一下子從朝廷那裡獲得的耕地或者山林也並不算多,如果能夠向南或者向北遷移以獲得更多的土地,顯然不是什麼壞事。

尤其是一些祖上來自於北方的百姓,自然不介意向北遷移。

這也是現在大漢在淮南的開墾能夠順利進行的原因之一。

能有更廣闊的空間擺在面前,沒有人願意和別人擠在一起。

當然這也得益於亂世之中,安土重遷的思想並沒有那麼重,和平時代,百姓祖祖輩輩都生活於此,自然遠沒有亂世之中的百姓那樣更能夠接受遷徙。不過如果真的有需要的話,李藎忱也不介意用強,歷史上明朝發山西之民填山東,或者清朝填四川,又有誰問過每個百姓願不願意?

爲了天下社稷的穩定,就必須要有一部分人做出犧牲,更何況朝廷又不是要你的命,所以你根本沒得選。李藎忱現在還爭取以優待政策鼓勵更多人遷移,已經算很客氣得了。百姓們不吃敬酒,那就只能吃罰酒。

因此對能不能湊出來那麼多人開墾,李藎忱並不擔心。

鮑興緊接着說道:“第二點,便是兩淮巡撫認爲現在已經有足夠的能力對整個兩淮進行全面開墾。廢除壁壘、疏浚河道、修繕道路,讓百姓能夠抵達兩淮的各個角落進行開墾。”

“這是自然。”李藎忱笑道。

大漢之前對淮南的開墾並不徹底,集中在靠近大江的南側,靠近淮水的北側依舊實施軍事化管理,雖然也有屯墾,但是侷限於軍隊,普通老百姓是沒有辦法在諸如鍾離等淮南要塞周圍進行屯墾的,淮南開放的屯墾區域向北不越過樑郡。

現在淮南和淮北都已經變成了大漢的腹地,廢除掉之前爲了戰爭而建設的森嚴壁壘、拔除鹿砦等防禦設施並且填平同樣爲了防禦而挖掘的溝壑等等,自然也是必須的。

讓兩淮從戰爭前線徹底變成百姓安居樂業的沃土,是當務之急。

李藎忱有心把兩淮建設成南北往來、人員流動和貨物集散的要衝,因此道路、河道等等的修繕和疏浚也是必然的。在此之前,爲了能夠加快向北轉運糧食,朝廷已經對兩淮不少故意被堵住或者年久失修已經乾涸的河道進行疏浚,現在只需要進一步徹底疏通河道的支流並且建立起來完善的管理機制,就可以對民衆開放了。

在此之前,考慮到戰爭的急迫性,疏浚的河道實際上只用於戰爭物資的轉運,現在雙方還處於休戰狀態,這些河道轉爲民用並且作爲兩淮發展的重要支撐是必然的,不然李藎忱就真的要賠錢了。

更何況兩淮存在的重要性,不僅僅在於這一片土地本來就是耕種的好地方,更因爲這是連接南北的樞紐,也是大漢南北之間經濟文化交流的必由之路。

“兩淮巡撫那邊只要能夠拿出來妥當的策略便可以,錢財支出倒不是第一重要的,重要的是如何能夠快速讓兩淮完成從戰爭前線到安居之地的轉變。”李藎忱又補充一句。

鮑興連連點頭,但還是忍不住腹誹一聲。陛下一向是用錢大手大腳,固然下面的百姓高興了,戶部又要罵娘。

不過兩淮振興直接關係到大漢能不能把分裂三百年的南北聯繫到一起,真的如李藎忱所說,多少錢財支出都是能夠接受的。

第二二三三章 一箭三雕第一七四零章 宇文氏要拼命了第三十二章 身份第一一二八章 各有妙招第一二四三章 來之不易第二二零七章 三個白袍第三百零三章 看在後輩面子上第一一五一章 突厥人的噩夢第一一三六章 入洛陽第七百零七章 大婚流程第一八六八章 大軍渡河第九百四十六章 琉璃熠熠光第一一四三章 帶路黨第二百四十四章 皆動第五百三十五章 蜀郡捷報第六十七章 強攻第五百零九章 死守第一四五一章 不是巧合第一七零二章 糧食的難題第一千三十七章 樓船瓜洲外第三百一十二章 驚馬第一六二四章 意欲何爲第五百三十二章 柔情似水第一百零五章 遇襲第一七八九章 順理成章第一三六八章 同是天涯淪落人第三百二十九章 造化弄人第一百九十一章 決斷第八百零八章 被包圍的陳智深第一四七零章 南中的茶第七百三十六章 每個男兒的夢想第六百零九章 來信第一九七七章 甲騎恐有千餘第二零六四章 北岸對峙,壕溝之間第七百六十七章 隨風雲而動第二零四八章 胸有成竹第一五四五章 沒有火藥的火槍第九百三十二章 坐江山難第三百零六章 霧中峽谷第一三六二章 又近了一步第一二一二章 西北還是武關第七百零三章 必須要做第一二八四章 程峰他有前科第一百九十一章 決斷第七百九十四章 亂戰第一千四十九章 後宮規矩第二零二二章 死命令第一四九七章 吳郡的人,出列第一二八二章 眼前只有關中嗎?第二零六零章 當隨大樹共迎風第一八八一章 糧價不穩第一五四六章 百步的路第一四五四章 顧左右而言“他”第二二零零章 身手矯健第一四一六章 不是讓時代改變自己第八百八十七章 暗藏的刀第一六三零章 面聖第一九七七章 甲騎恐有千餘第一六四七章 潼關下,火炮初戰第一千六十七章 鬥志昂揚第三百一十三章 山第二十四章 誘餌第一一三一章 忍第一七六八章 會攻洛陽,誰來主攻第六百五十八章 獅子大開口第三十一章 脫險第一四九三章 水陸夾攻第二一九一章 校尉老孫第一一七八章 意料之外的贊同第二二九八章 心向榆關那畔行第一百七十四章 棄子第二百二十六章 老繭第一三八零章 回家第九百三十三章 獨立成軍第一一一二章 江陵初雪第一三一五章 後繼有人第一八五五章 陳王慢走第一千五十七章 三省六部和太尉府第二十三章 生變第一二九二章 沒得選第二一八八章 默契的配合第二一五零章 脣亡齒寒還是虛與委蛇第一千六十八章 小人的用處第一八二八章 不消停第九十八章 習武第一百六十章 聚寶齋第一七三八章 潁川世家第一九九九章 燕趙多慷慨悲歌之士第一六八五章 攻入東寨第一四七二章 從南陽向洛陽第二一七七章 驚天一爆第八百零九章 督戰隊第一九五零章 不要讓他們失望第一五零一章 求死不得第一一七三章 年關第六百九十七章 合作愉快第二二九二章 是皇帝,也是人第一五七七章 皆大歡喜第四百三十一章 條件第一八零五章 掌控輿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