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最後的機會

美軍不計代價的猛攻,使得二十七日夜間,霍姆斯方向上的防禦變得搖搖欲墜。

激烈的戰鬥持續了一整夜,面對兩個美軍師與十個以軍旅,蔣博文首先派出去的六支突擊集羣幾乎拼了個精光,迫使他在二十八日凌晨,把撤下來休整了不到四個小時的兩支突擊集羣派了上去。這天晚上,在中**隊的感染下,敘軍也打得格外頑強,新增的兩個**衛隊師向美軍發起了無畏、可也是毫無意義的反衝刺,成千上萬的敘利亞軍人倒在了衝鋒的道路上。

天色快亮的時候,蔣博文手裡已經沒有預備隊了。

當時,他把警衛連都派了上去,補充給戰鬥減員嚴重的突擊集羣,只在身邊留下了幾名集團軍參謀。

讓蔣博文震驚不已的是,美以聯軍的進攻也在此時嘎然而止。

收到前線的報告時,蔣博文還不大相信。直到偵察兵發現美以聯軍開始向霍姆斯河西岸撤退,蔣博文才猛然明白過來。第四步兵師沒在這邊作戰,美以聯軍肯定是承受不住慘重的傷亡,主動撤退了。

追擊行動立即開始,來自後方的遠程炮火打擊也接踵而至。

只是,蔣博文仍然慢了一步,追擊部隊與遠程炮火像是在爲美以聯軍送行。爲了避免落入敵人的圈套,蔣博文沒有讓追擊部隊跨過霍姆斯河,當天上午只收復了東岸陣地,直到三天後,中敘軍團纔再次進入霍姆斯河西岸。

這場持續了三天半的戰鬥,使交戰雙方都遭受了極爲嚴重的損失。

中敘軍團這邊,八支突擊集羣的減員率都在百分之五十以上,傷員多達五千餘人,其中近兩千名傷員永遠喪失了作戰能力,此外還有一千三百餘名官兵陣亡、三百餘名官兵失蹤與被俘。相對而言,敘利亞軍隊的損失更加慘重,參戰的六個師與三個旅,總計陣亡一萬八千餘人、傷殘三萬七千餘人、失蹤與被俘四千餘人。戰鬥結束的時候,中敘各支作戰部隊基本上都喪失了作戰能力。至於裝備損失,突擊集羣的情況稍微好一點,大部分受損裝備都能修復,部分在敘利亞就能修復,其餘的得送回國內維修。敘利亞陸軍損失了大約一千輛主戰坦克與裝甲戰車,主要來自三個裝甲旅,特別是最早投入戰鬥的**衛隊裝甲旅,此外還損失了數百門火炮。

從傷亡總量來看,美以聯軍小得多。根據美國公佈的戰報,美軍陣亡六千七百餘人、傷殘二萬三千餘人、失蹤與被俘一千四百餘人。因爲以軍沒有承擔主攻任務,主要在戰線後方活動,所以只有不到兩千人傷亡。相對而言,美以聯軍的裝備損失率非常高,兩個美軍師損失了七百餘輛主戰坦克與近九百輛裝甲戰車,還有三百多門火炮被毀,近兩百架直升機與傾斜旋轉翼飛機被擊落。這些損失,佔到了兩個美軍師主戰裝備的八成,等於兩個美軍師已經喪失了作戰能力。更重要的是,在倉促撤退的時候,美軍丟下了很多裝備,沒有能夠及時清理戰場。

不管是在戰術上、還是在戰略上,霍姆斯戰役都是中敘聯軍的一次偉大勝利。

除了表面上取得的戰果之外,這次戰役還有兩個影響非常深遠的意義。一是讓美以聯軍放棄了速勝的狂妄念頭,使得中東戰局趨於穩定。二是極大的增強了敘軍士氣,讓敘軍官兵相信,他們能夠用手裡的武器擊敗強大的敵人。雖然在此之後,敘軍依然不時暴露出信心不足的問題,但是在此之後,敘軍的價值將得到證實,而且在經過更多的考驗之後,最終將擔起重任。

戰鬥結束前,蔣博文就把消息發給了虞世輝。

很明顯,蔣博文已經感覺到,美以聯軍在霍姆斯河的潰退,已經預示着美以聯軍的此輪進攻行動已經達到頂點了。只是,這個時候,蔣博文還沒有意識到,美以聯軍將迅速放棄取得的戰果。

結果就是,在向虞世輝彙報的時候,他只提到擊潰了美以聯軍的進攻。

對虞世輝來說,這顯然是一個非常不確定的因素。

要知道,在過去幾天裡,蔣博文已經擊潰了美以聯軍的好幾次進攻。雖然每次都是險象環生,但是每次都是有驚無險。

難道又是一次戰術勝利?

當時,虞世輝有點猶豫不決,似乎不知道反擊時機已經到來。

雖然有很多參謀都認爲,反擊時機已經成熟了,而且美以聯軍守不住當前的戰線,很有可能主動退到進攻開始前的位置上,因此建議虞世輝儘快出手,不然將錯過痛擊以軍主力部隊的機會,但是虞世輝仍然沒有做出決定,覺得這是美以聯軍在調整戰術,伊茲拉方向上的以軍不會撤退。

讓虞世輝做出這個判斷的,有一個極爲重要的理由:第四步兵師還沒有上場。

要知道,這支美軍的戰鬥力相當於四個以軍旅,而且擁有極爲強大的裝甲部隊,在任何戰場上都能起到扭轉局勢的作用。雖然以當時的情況來看,以軍在伊茲拉的進攻行動已經陷入停頓狀態,而且以軍的左翼異常脆弱,但是虞世輝有理由相信,第四步兵師沒有去霍姆斯戰場,肯定在以軍左翼戰線後方。更重要的是,以軍暫時停止進攻,就是希望把中**隊的主力部隊引出來。

這一猶豫,就是足足三個小時。

在這三個小時裡,伊茲拉的以軍不但停止了進攻,還退卻了好幾公里,巴拉姆已經完成了戰線的調整工作。

從某種意義上講,虞世輝的判斷沒有錯。

美軍第四步兵師確實在以軍左翼戰線後方,只是離伊茲拉遠得很,而是在德拉附近,而且面向西邊的庫奈特拉省佈防。按照巴拉姆的判斷,中**隊有足夠的時間完成機動,因此西面的威脅並不小,才把作爲總預備隊的第四步兵師派了上去,鞏固了以軍左翼戰線大後方的防線。

上午十點左右,虞世輝再次收到蔣博文發來的消息,美以聯軍已經退到霍姆斯河西岸。

到此,虞世輝不再懷疑,美以聯軍確實退卻了。

緊接着,前線偵察部隊也發來了消息,圍攻伊茲拉的以軍正在迅速撤退,而且很有可能退到德拉。

毫無疑問,等到虞世輝反應過來的時候,已經太晚了。

十一點不到,虞世輝下達了總共命令,埋伏在以軍戰線右翼附近的第二十七集團軍的十多支突擊集羣同時發起進攻。

巴拉姆的擔憂變成了現實,中**隊確實在右翼方向上。

所幸的是,巴拉姆沒有改變初衷,以軍主力集團仍然留在右翼,三十個旅的戰鬥力絕對不容小覷。

“德拉-霍姆斯會戰”中,最後一場戰鬥打響了。

在接下來的數個小時之內,以軍邊打邊撤,逐步退回到了德拉防線上。第二十七集團軍則數次進行側翼包抄,並且持續不斷的拉長以軍的戰線,但是以軍有充足的預備隊,保證了戰線的強度連續性。

到了當天傍晚,雙方都已出動了最後一支部隊。

最後,第二十七集團軍的突擊集羣在幾乎就要突破以軍戰線的時候,巴拉姆從中線抽調的部隊及時趕到。

以當時的情況來看,如果巴拉姆在右翼少部署了一個旅,或者中線部隊沒有及時向右翼方向增援,魯立毅少將指揮的突擊集羣已經取得了重大突破,而以軍將再次遭遇德拉會戰中右翼被包抄殲滅的悲慘結局。

雖然以軍的損失非常慘重,但是巴拉姆保住了右翼戰線,而且包全了大部分主力部隊。

傍晚,在突擊部隊已經進入以軍遠程炮火打擊區域,仍然沒能取得重大突破,虞世輝下達了暫停進攻的命令。

繼續打下去,只會演變成消耗戰。

顯然,中**隊打不起消耗戰,第二十七集團軍的總兵力也就四萬多,而以軍三十個旅有十多萬官兵。

到此,“德拉-霍姆斯會戰”宣告結束。

戰後,很多人都認爲虞世輝錯過了很多機會,特別是在二十八日上午,如果他在七點之後發動進攻,而不是拖到十點後才做出決定,中**隊在右翼取得突破的可能性非常大,而且以軍無法從中線抽調部隊加強右翼。原因很簡單,以軍中線在二十八日下午五點才退回德拉,然後纔有能力抽調四個旅去加強右翼。也就是說,巴拉姆是在最後關頭採取了加強右翼的做法,如果進攻時間提前三個小時,那麼在以軍右翼崩潰的時候,巴拉姆的中線部隊還沒有回到德拉呢。

事實上,在此之後,虞世輝還有一個機會。

這就是,在主力向以軍右翼猛攻的時候,動用總預備隊,從中路發起突擊,牽制住以軍中線的十個旅,使巴拉姆無法增援右翼。除此之外,虞世輝甚至可以動用第十三集團軍在戈蘭高地方向上的預備隊,攻擊以軍左翼,在德拉北面完成戰術穿插,迫使巴拉姆把有限的中線部隊派往左翼。

總而言之,虞世輝有很多機會,可是他卻死抱着作戰計劃不放,嚴格的按照計劃規定來派遣作戰部隊。

當然,這也與第二十七集團軍有關,即這支軍團還不大熟悉中東戰場。

所幸的是,中敘軍團是最後的勝利者。

會戰結束的時候,雙方又回到了會戰開始前的戰線上,中東戰場上的局勢沒有發生顯著變化。

第219章 做徹底第2章 鬥爭第63章 誤打誤撞第50章 大漠揚威第91章 浮上水面第41章 標杆第87章 地區軍備競賽第98章 戰略轟炸第103章 猛然清醒第63章 不可避免第112章 以炸促戰第63章 全力以赴第2章 秘密任務第172章 欲擒故縱第10章 站隊第37章 再接再厲第62章 戰術反擊第39章 戰禍第44章 艦炮怒吼第14章 合作與矛盾第39章 救援行動第179章 空軍的沒落第5章 來晚了第98章 戰略轟炸第52章 預料成真第13章 風起雲涌第197章 無果而終第237章 攻堅戰第8章 經濟賬第99章 故技重演第46章 決策點第84章 青出於藍第75章 主戰場第42章 分兵合進第35章 支柱第234章 決勝點第17章 新的選擇第19章 伏擊第59章 再接再厲第29章 本質第91章 勇敢的代價第178章 進攻心切第36章 前仆後繼第20章 惹是生非第1章 極限第153章 關鍵日第28章 風馳電掣第53章 情報聯絡員第14章 宣戰第91章 再接再厲第68章 歷史時刻第177章 大兵壓境第107章 全力以赴第6章 第一步第34章 阿拉伯聯邦第51章 護身符第17章 經貿競爭第102章 破交作戰第217章 乘勝追擊第67章 錯失良機第52章 大獲全勝第85章 重拳出擊第319章 反思第241章 統一大業第38章 技不如人第27章 山窮水盡第298章 決裂第56章 守株待兔第6章 點火第236章 消耗戰第237章 最後的反擊第69章 惡仗第131章 掃蕩第30章 小事化大第90章 突發奇想第23章 戰略誤判第124章 厚積薄發第198章 追趕第52章 大獲全勝第207章 非洲之角第21章 動員第50章 匿蹤突擊第220章 布里斯班第82章 十一比八第69章 外援第27章 利誘第44章 加速追擊第148章 勇敢的選擇第71章 以進爲退第67章 後勤大總管第40章 積極主動第33章 嘎然而止第206章 有勇有謀第43章 試探第22章 備用計劃第202章 衝刺第3章 前沿科技第91章 勇敢的代價第32章 針鋒相對第61章 意外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