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各讓一步

二十八日,還發生了兩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一是當天上午,阿拉伯國家代表在巴格達舉行會議,商討一致作戰的問題。雖然受幾個還沒有參戰的阿拉伯國家阻撓,會議上沒有達成一致決議,但是當天下午,幾個參戰的阿拉伯國家就宣佈,將對美國、以‘色’列、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墨西哥等幾個西方同盟集團國家實施禁運與封鎖,禁止向這些國家出售一切資源。這一決定,最終促成仍然處於觀望狀態的幾個海灣國家參戰。

二是中國與伊朗正式簽訂同盟條約。

從時間上看,中伊簽署同盟條約是在“德拉-霍姆斯會戰”結束之前,即德黑蘭時間二十八日下午…。根據中國國務院總理杜小蕾在德黑蘭做出的承諾,中國將在三天之內向伊朗派遣第一支地面部隊,兵力不少於五萬。此後半年間,中國還將陸續向伊朗提供五百架戰鬥機、以及足夠武裝十個師的主戰裝備。因爲伊朗是糧食進口國,所以中國還將爲伊朗提供糧食援助。

問題是,到這一天,中國仍然沒有向俄羅斯宣戰。

從這裡也看得出來,伊朗是一個非常特殊的盟國,即中國不再單方面承擔義務,也就沒有理由向伊朗的敵對國宣戰。

中國這麼做,也是迫不得已。

別忘了,在中東地區,隨着阿拉伯國家崛起,伊朗已經成爲不受歡迎國家。如果中國要想繼續與阿拉伯世界保持友好關係,就得與伊朗保持距離,而不是無條件的袒護伊朗,也就得在同盟上做點文章。

“德拉-霍姆斯會戰”的結果,使這份同盟協議變得有意義。

雖然從戰局隨後的發展來看,俄羅斯當局並沒有“守信”,即俄羅斯總統沒有因爲美以聯軍在中東戰場上再次遭受慘敗,而推遲攻打伊朗的作戰行動,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俄羅斯肯定削減了進攻兵力。

根據戰後披‘露’的資料,當時俄羅斯至少從高加索地區‘抽’走了三分之一的兵力。

當然,對中國來說,現在最大的問題是如何兌現承諾,即在三天之內,向伊朗派遣一支五萬人的地面部隊。

所幸的是,如果辦不到,杜小蕾肯定不會做出這樣的承諾。

在去德黑蘭之前,杜小蕾就跟牧浩洋談過,而且得到了牧浩洋的肯定答覆,然後才向伊朗當局做了保證。

牧浩洋的想法很簡單:動用戰略預備隊。

在此之前,他已經讓戚凱威從北方戰線上‘抽’調了兩個主力集團軍,其中的第二十七集團軍派往中東。

也就是說,牧浩洋手裡還有一支主力集團軍,即第三十八集團軍。

雖然在兵力上,第三十八集團軍只有四萬多人,但是離五萬人的差距不大,再派些軍事顧問過去就能湊齊。

問題是,戚凱威堅決反對這麼做。

他的理由也很簡單:第三十八集團軍是北方戰線上的總預備隊,而且向俄宣戰已經是迫在眉睫的事情了。

果真把第三十八集團軍派往伊朗,戚凱威手裡就沒有預備隊了。

當然,牧浩洋並不這麼看,因爲按照軍隊內部的動員計劃,到年底的時候,八支預備集團軍將全部準備就緒,另外八支臨時動員的預備集團軍也將完成集結。其實,在此之前,第三三三預備集團軍已經上了戰場。在牧浩洋看來,這些預備集團軍纔是預備隊,主力集團軍應該放在最有價值的地方。

爲了這件事,牧浩洋與戚凱威幾乎吵了起來。

最終,兩人鬧到了黃瀚林那裡,要元首做定奪。

毫無疑問,這下事情變得複雜了。

雖然黃瀚林知道牧浩洋爲什麼要把第三十八集團軍派往伊朗,但是最終,他還是支持了戚凱威。

主要原因就是,中國對俄宣戰時間已經定了下來:二零五三年一月一日。

根據戰後披‘露’的資料,當時黃瀚林越過牧浩洋,找戚凱威要了陸軍的作戰計劃,並且得到了戚凱威的肯定答覆,即在準備充足的情況下,中國陸軍能在大陸戰場上掌握主動權,不給俄軍任何機會,並且在開戰後的一個月之內,把中國本土邊境防線向外延伸兩百到五百公里,確保本土絕對安全。

顯然,這個保證產生了巨大的作用。

要知道,當時黃瀚林最擔心的就是本土遭到軍事打擊,而他擔心的理由,在很大的程度上來自政治壓力。

別忘了,開戰之後,美軍就開始轟炸中國本土,雖然損失不大,但是從沒停歇。

對黃瀚林來說,這絕對不是什麼好事。就算美軍的戰略轟炸沒有造成多大損失,人員傷亡也不是很大。到二零五二年底,被美軍炸死的平民還不到五千人,而且遭受轟炸的主要是廣東與浙江省,特別是沿海地區,內陸省份還沒有遭到轟炸。問題是,這種時刻存在的威脅已經影響到了黃瀚林的政治地位。在十二月初的全國代表大會上,就有代表提出,爲什麼不對敵人進行戰略反擊?

黃瀚林沒辦法回答這個問題,因爲他不是軍事指揮官。

由此產生的影響,就是黃瀚林迫切希望發動一場意義重大的戰略進攻,即便不能消除美軍戰略轟炸機構成的威脅,也要達到振奮人心、轉移公衆視線的目的,而能夠產生這種效果的,只有向俄羅斯宣戰。

既然宣戰日期已經定了下來,那麼軍事部署就得服從實際情況。

顯然,第三十八集團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暫且不說該集團軍是否還是中國陸軍的頭號王牌部隊,但至少還頂着“萬歲軍”的名銜,在民衆心目中有着舉足輕重的地位。如果把第三十八集團軍派往伊朗,而不是用在本土北方戰場上,別說戚凱威不答應,連黃瀚林也無法向公衆解釋。

問題是,牧浩洋的主張也沒有錯。

要知道,伊朗陸軍只是徒有其表,根本沒有多少戰鬥力。

當時,伊朗陸軍的總兵力爲六十萬,而且正在進行戰爭動員,兵力規模以每天上萬人的速度增長。可惜的是,伊朗陸軍根本沒有多少戰鬥力,其最先進的主戰裝備,還是三十多年前從中國購買的99式主戰坦克。雖然伊朗曾經提出過購買24式主戰坦克,但是最終沒有成‘交’。

很明顯,伊朗陸軍根本頂不住來自北面的壓力。

按照牧浩洋的估計,只要俄羅斯發動地面進攻,而且投入足夠多的兵力,三到五天後就能攻佔德黑蘭。

要知道,現在的俄羅斯陸軍,已經非常有威脅了。

別的不說,俄羅斯陸軍的T-140型主戰坦克就與美軍的M27A1有很大的關係,而且其改進型幾乎就是M27A3的翻版。在其他方面,俄羅斯陸軍的裝備‘性’能也不算差,基本上與美軍持平。

更重要的是,俄羅斯擁有一支較爲強大的空中力量。

與之相比,伊朗空軍幾乎不值一提,其最先進的J-22戰鬥機總共還不到一百架,而且全部是早期型號。

如此懸殊的實力對比,讓伊朗變成了一顆定時炸彈。

雖然在奪取了印度洋的制海權之後,中國不再倚重橫貫亞洲大陸的鐵路線,但是伊朗扼守着‘波’斯灣,對阿拉伯海也有威脅。如果伊朗戰敗,‘波’斯灣航道就將被俄軍切斷,巴基斯坦也將受到威脅。

別忘了,到這個時候,中國軍隊才攻佔了迪戈加西亞,還沒有佔領吉布提。

也就是說,前往‘波’斯灣的航線是支撐中東軍團的主要支柱,如果這條航線斷絕,中東軍團將難以爲繼。

做爲總參謀長,牧浩洋肯定得考慮戰局的總體情況。

在他看來,此時伊朗比大陸戰場還要重要,而且應該等到伊朗戰局穩定下來之後,再向俄羅斯宣戰。

當然,牧浩洋沒有把這個想法告訴黃瀚林。

在覈心權力圈魂了幾十年,牧浩洋不可能不清楚黃瀚林的想法。

在牧浩洋的堅持下,戚凱威也做出了讓步,即答應把第一個全面裝備地面戰平臺的預備集團軍,即第一一三集團軍派往伊朗,並且爲該集團軍增加一支陸軍航空兵聯隊,提高其在山地地區的獨立作戰能力。

這樣一來,第一一三集團軍就有五萬多名官兵了。

從編制上看,第一一三集團軍是第十三集團軍的直系預備集團軍,即在和平時期保留基本編制,在戰時補充作戰人員。也正是如此,第一一三集團軍的番號中,沒有“預備”這兩個字。只有那些平時只有一個編號、沒有保留基本編制,在戰時由緊急徵召的退役軍人組建的集團軍才加上了“預備”二字,比如第三三三預備集團軍。由此可見,第一一三集團軍的戰鬥力肯定在第三三三預備集團軍之上。

事實上,單純從作戰能力上看,第一一三集團軍不比任何一支主力集團軍差。

要知道,即便在和平時期,這支部隊也會每年舉行兩次全體訓練,每兩年與主力集團軍進行一次對抗演習,官兵全部是預備役軍人,每年的訓練時間在三百個小時左右,基本上每個月都有一次集訓。

對牧浩洋來說,這也算是不錯的結果。

原因很簡單,牧浩洋也主張在伊朗採取防禦戰略,即以穩定戰局爲主,沒有理由擊敗入侵伊朗的俄軍。

要知道,伊朗戰場足以牽制數十萬俄軍。

第49章 主角與配角第227章 滅絕第4章 不留活口第239章 穩住戰線第1章 千錘百煉第13章 無限制第33章 再次出擊第239章 大限將至第244章 遠征大西洋第123章 歐洲聯邦第221章 經驗教訓第66章 分工合作第301章 暴政時代第29章 相互指責第29章 本質第4章 戰爭陰雲六十五章 過分自信第85章 矛盾爆發第99章 耐心的艇長第85章 科技戰爭第34章 炮戰第11章 導彈攻擊第48章 全身而退第45章 突然遭遇第30章 緊急攔截第110章 愛莫能助第60章 振作第93章 兩頭作戰第78章 中國化第9章 錯誤的航線第188章 自告奮勇第51章 再接再厲第126章 內訌第152章 地面戰爭第105章 以退爲進第56章 守株待兔第219章 做徹底第11章 打擊利器第205章 多頭進攻第118章 和解第4章 戰爭陰雲第25章 先做準備第54章 反擊第221章 不能爲而爲之第208章 毀滅之路第71章 以進爲退第157章 司令部風波第11章 不走尋常路第132章 攻守兩難第132章 臨界點第53章 軍事部署第83章 空中遭遇第128章 數量致勝第136章 別無選擇第112章 以炸促戰第106章 陸戰隊熱身第70章 後果第39章 投送力量第104章 折中方案第19章 人心所向第1章 極限第21章 點燃導火索第51章 第三號刺客第28章 九死一生第82章 理論突破第278章 並不孤單第272章 牧浩洋計劃第181章 最後的頑抗第136章 錯失良機第175章 犯糊塗第16章 中東戰爭第88章 進退維谷第90章 突發奇想第46章 豐收年第66章 末端攔截第33章 白宮的晚餐第169章 表明身份第65章 門檻第13章 全權顧問第56章 家宴第62章 頭號王牌第8章 牽一髮動全身第16章 急轉直下第91章 再接再厲第112章 了不起的勝利第66章 末端攔截第35章 奔赴前線第98章 嚴陣以待第95章 通暢的航線第116章 重拳齊出第207章 非洲之角第63章 卸甲第49章 第二戰場第55章 戰爭的腳步第75章 真真假假第85章 地區共同體第137章 困難重重第165章 防空屏障第275章 軌道飛行器第42章 分兵合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