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7章 平靜的半個月

待方運回到左相閣中的獨立書房,三人才緩過神來。

李志霄低聲讚歎道:“方虛聖真是一個做實事、重務實的大才啊,此報告看似無用,實則暗藏玄機。”

徐長庚也低聲道:“是啊,這內閣的一切,其實都由我們這些人和事組成,知道每個人做什麼事,自然也就知道內閣的一切。一紙報告,看盡內閣。不過,此報告非常不易,今晚,諸位怕是沒時間睡了。”

董越千道:“按照相爺說的如實寫就是了,有什麼難的?”

徐長庚看了他一眼,道:“對你這種老實的傢伙來說,如實寫是不錯,但是,對於我們來說,若是如實寫,那真是蠢透了。算了,說了你也不懂。”

李志霄笑道:“相爺之能,我等難以望其項背,這份報告,不可不想,也不可深想,你想得再深,能深得過方相的智慧?”

董越千有些迷糊,笑道:“我聽不太懂,倒是知道一點,祝賀兩位高升!”

徐長庚道:“身在福中不知福,,以後你會知道我們兩人的難處。這份個人報告,前所未有,我等既然身負相爺大恩,不能輕率以對。我看,放衙之後,我們三人當細細討論。我在附近有一個親戚,可暫借他家一兩個時辰,不知兩位如何?”

董越千笑道:“我這人笨,少不得兩位的指教。”

李志霄卻深深地看了徐長庚一眼,輕輕點頭道:“徐兄有請,不敢不從。”

到了上午七點,內閣開始點卯,之後衆官各行其是。

不一會兒,徐長庚手持已經謄寫好的文書,依次發給左相閣的每一個人,並說明方運命令每個人都寫一份個人報告,文書上是具體的要求。

衆人仔細推敲方運的要求,個個陷入深思,類似的文書一直都有。

朝廷的吏部負責考評官員,記錄官員的功勞過失,上級也會對下屬進行評價,而且史家讀書人也會記錄一些事蹟,還有少數人也會上疏或公開發文陳述自己功過。

諸葛亮的《出師表》,曹操的《述志令》,基本就算是一種述職報告。

不過,新官上任要求所有屬下寫這種個人報告,卻是前所未有,尤其明確劃分五個主題。

這是方運任左相的第二天,幾乎全聖元大陸的高層和官吏都在關注方運。

所以,個人報告之事立刻在論榜之上傳開。

少數人認爲多此一舉,許多人也認爲此事可有可無,但是,一些高官卻大加讚揚。

右相曹德安很快得知,立刻明確提出向左相閣學習,要求明日右相閣的官吏也交出這份報告。曹德安甚至放言,若是此事有成效,便會擴展到京城甚至各地的所有衙門。

但是,輔相以及禮部尚書都表示此事不急,看看再說。

在柳山卸任左相後,輔相的位子也空出,最後由景國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大學士楊旭文擔任,此人在柳山擅權時憤而辭官,後來柳山致仕,他才願意出任輔相一職。

不過,現在景國風起雲涌,這位楊大學士開始明哲保身,不參與任何爭政鬥,甚至連政務也都由下屬管理,基本上算是太后和景君的提線機關。

讓許多人沒想到的是,武國國君竟然在當天的午後頒佈一道詔令,要求所有七品和七品以上的官員,寫一份奏章,奏章的要求,完全照搬方運的五個方面,連改都懶得改。

此事一出,罵的有,笑的有,但是,十國各地的少數官員開始偷偷效仿,尤其是象州和密州兩地,從州、府和縣三級衙門都開始要求相關的官吏寫一份個人報告。

因爲太多人關注方運,這就導致方運在左相閣發生的許多事都廣爲傳揚,方運在內閣屢次稱讚柳山的消息也傳了出去。

當天晚上,論榜上又有人發文稱,柳山得知個人報告之事後,曾感嘆道:“方運之才,吾不如也。”

事後很多人在論榜分析這份述職報告,得出許多結論,其中有一個結論得到許多人認同,這些報告落在平庸的上官手裡,毫無用處,但是落在方運這種能臣手裡,不僅能把寫報告之人看得一清二楚,甚至能以最快速度掌握左相閣、內閣甚至整個朝廷的運作。

方運擔任左相的第二天過得非常平靜,他並沒有想別人猜想得那般獨斷專行。

每有一項事務要他決定之前,他都會詢問相關人員,聽取他們的意見後,再做出決定,若是下屬有不同的聲音,他也會聽取,酌情完善決定。

左相閣每天要處理的事務非常之多,之前左相之職空缺,很多事務衆官經過商討可以快速決定,但有了方運,他們只能按照既定的流程,要得到方運的答覆才能執行落實,所以文書積壓越來越多,方運不得不先處理重要的事務。

衆人發現,方運處理政務的效率雖然慢,但手段老辣,極爲嚴謹,讓人挑不出一點錯誤。

那些心中輕視方運的官員此刻才意識到,方運當年在寧安當縣令、在象州當總督,可不是白當的,對官署衙門的運行,早就瞭如指掌。

當天,蔡禾、賽志學與於興舒三人得到方運的接見,四人在書房中密談許久。

時間過得飛快,一晃就是半個月。

和方運擔任左相比起來,這半個月堪稱風平浪靜,因爲沒有發生任何一件大事,但是,小事卻不斷。

景國四相,各有分工。

其中左相主管吏部、禮部、翰林院和鴻臚寺。

即便是左相,也無權直接調動任命吏部尚書、禮部尚書、翰林院掌院與鴻臚寺卿這四個衙門的第一主官。

但是,左相對這四個衙門四個主官之下的職位,有極大的掌控能力,只要方運想要調動主官之下的官員,無論是其他官員還是國君太后,在正常情況下,都會同意,除非方運任命的人有大問題,或者涉及到利益之爭。

方運並沒有進行過於激烈的人員調動,只任命了三人。

曾經擔任過禮部左侍郎的賽志學,調任吏部左侍郎,成爲吏部的二把手,因爲賽志學履歷豐富,從職位上算是平調,並沒有引起任何波瀾。

曾經擔任濟縣縣令的蔡禾,後又在密州任知府,並在禮部任右侍郎,後來被調到翰林院擔任閒職。方運再次將他調回禮部官復原職,繼續擔任右侍郎,是禮部排名第三的官員。這個任命,同樣無人反對。

第1679章 說重點第1717章 莫生氣第2657章 大聖龍子第十九章 文宮第948章 古妖降臨!第2005章 鎮北大將軍第2929章 神秘聖臨!第1787章 路費第750章 (古妖史)第509章 冤枉!第3073章 察今第2407章 黎明前的黑暗第1540章 唯當死報君第890章 禮刑之爭第1830章 冰族秘辛第524章 墨守成規,龍蟠文宮第1332章 死於憂患第2757章 解決第363章 聖筆評等第666章 大軍壓境第1302章 再換家主第2138章 吸收星力第1720章 文會開始!第2096章 第一具靈骸第2365章 誰言方運是孤家?第2975章 十個數第2890章 四處修煉第3084章 身份揭曉第376章 續詩第1775章 意外連連第324章 荀執星第950章 顫抖的計知白第1529章 初登軍功簿第1713章 李繁銘解詩第438章 琴格高低心自知第2396章 利誘工殿第353章 龍蛇草第2603章 活該第五十九章 雷鳴聖音!第991章 選拔結束第1321章 大婚在即第726章 十寒君王第3152章 崑崙府第2385章 寶物分類第1862章 送給第398章 怒第1325章 景國賀喜,嘉國戴孝第3064章 宗聖之功第111章 請聖裁第1420章 再遇書山老人第2900章 尋找三不之地第587章 玉甲短褲第552章 噩耗傳來第1815章 暗中的冰族第1031章 初雪第536章 真冤枉!第2505章 吏員考試第2210章 奇異山島第2371章 得寶分藥第2629章 形勢逆轉第2845章 諸因留痕第1711章 加封太傅第2773章 聖念化人第1818章 戰詩增強第1675章 慶國之奴第497章 聖院七進士第1928章 老友大婚第2313章 十貝翼刀第2998章 觀天鏡現第1318章 磨礪劍壁第2408章 總督府的宴請第259章 荀燁你好毒!第3215章 星河焚葬第2643章 老爺爺第2046章 贈詩柳山!第1770章 大三禮之罰第1059章 大儒入隊第1672章 危機在哪裡第3145章 王族之戰第2682章 霧崖第3218章 空族詭術第1249章 元氣精粹第2989章 星海葬聖第1257章 過繼第2825章 軟矛第3240章 歸塵第675章 反獵殺第2251章 古神寶閣第2202章 兩江天下第2870章 見混沌,見鴻蒙第668章 不同第729章 霸道龍族第三谷第2450章 再入龍宮第895章 不見兔子不撒鷹第1637章 作死大賽第1000章 三谷古地第1048章 化詩爲船第536章 真冤枉!第639章 價錢,血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