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邊讓陳宮,兗州止戰之策

第150章 邊讓陳宮,兗州止戰之策

禰衡見陳宮誠懇道歉,這才返回坐下:“陳議曹,恕我直言,倘若兗州人縱容劉岱擅自攻伐,今後這兗州,恐怕就得戰禍不斷了。”

陳宮眉頭一跳:“禰從事,緣何這般說?”

禰衡也不給陳宮賣關子,坦然直言道:“陳議曹可知劉岱爲何要在這個時候攻殺濟北相崔言和泰山郡應劭?”

陳宮蹙眉道:“兗州諸郡國的太守和國相,素來不服劉兗州,劉兗州有攻殺之心並不奇怪。”

禰衡大笑:“陳議曹何故欺我?難道真不知劉岱選擇在這個時候攻伐崔言和應劭,是受了袁紹的指使嗎?”

“袁紹暗設連環計,先以劉岱攻殺崔言和應劭製造兗州戰亂,藉以隱藏豫州刺史周喁的行蹤。”

“而周喁的目標是豫州!周喁搶奪豫州,袁術擔心豫州有失,就不得不將洛陽的孫堅調回豫州跟周喁爭鋒。”

“但如此一來,袁術和孫堅的討董計劃就徹底宣告失敗!”

“憤怒的袁術和孫堅,一定會舉兵北上,向袁紹問罪,而兗州首當其衝,袁術不會饒過跟袁紹聯姻的劉岱的。”

“到時候兗州將會成爲袁紹和袁術爭奪之地,戰禍將波及整個兗州。”

“戰禍瀰漫,士民百姓的莊稼都會遭到破壞,兗州將會饑民遍地,如去年的青州一樣,幾十萬黃巾揭竿而起。”

“陳議曹可曾想過兗州會有這般悽慘的未來?”

青州羣策羣力推演出來的袁紹陰謀,禰衡亦是謹記在心。

此刻用來遊說陳宮,足以令陳宮震撼。

“本以爲平原禰正平只擅長毒舌厲嘴、巧言辯才,沒想到對天下大勢竟然有這般深刻的見解。”陳宮暗暗吃了一驚,不由對禰衡肅然起敬。

劉岱攻伐崔言和應劭,陳宮同樣在密切關注。

但陳宮關注的核心在於劉岱此舉是否會影響兗州的春耕。

崔言和應劭死不死,陳宮是不在意的。

畢竟陳宮目前也是東郡的議曹,名義上也是劉岱的麾下。

而兗州將成爲袁紹袁術爭鬥的緩衝區,陳宮卻是沒能料到。

陳宮蹙眉靜思。

“禰正平的猜想、亦或者說是青州文武的判斷,並非沒有可能。”

“袁紹向來自矜身份,又豈會輕易跟劉兗州聯姻,還故意遣送妻女爲質?”

“表面上是讓劉兗州攻殺崔言和應劭,實際上是阻撓袁術和孫堅的討董計劃,引起豫州的內亂。”

“青徐豫三州本有結盟,周喁搶奪豫州,青州的劉備肯定不能坐視不理,所以這冀州也就顧不上了。”

“袁紹,要準備奪冀州了!”

“袁術見討董失敗,袁紹還得了冀州,這心中自然不會舒坦,那這兗州就真成了袁紹和袁術用兵的地方了。”

陳宮雖然臨場反應慢了些,但智計並不差。

只要給陳宮足夠的時間去推敲,就能將袁紹故意佈下的迷霧給驅散。

但在肯定了袁紹的陰謀後,陳宮心底不由滋生了憤怒。

身爲兗州人,陳宮自然是希望兗州安然無恙的。

但現在,袁紹卻要讓兗州陷入戰禍之中,這讓陳宮如何能忍?

人在家中坐,禍從天上來,這誰也忍不了啊。

袁家兄弟要爭個高低,非得來兗州嗎?

想到這,陳宮也不再藏拙了:“九江太守文禮公乃天下名仕,近日辭官返回了陳留。”

“我會前往陳留延請文禮公,有文禮公出面,劉兗州即便心中不願,也得給文禮公幾分薄面。”

禰衡斂容道:“文禮公也返回陳留了?昔日陳留文禮公、平原子林公、魯國文舉公,皆以辭賦文章齊顯名。”

“不知在下是否有幸,能跟陳議曹一同前往陳留?”

陳宮本想拒絕,但想到眼前這人雖然言語中有傲氣,但也是以辭賦文章顯名,便同意道:“既如此,禰從事便在府中小憩一晚,明日再同往陳留。”

九江太守邊讓,善辭賦,善辯論,年輕的時候就已經聲名在外,跟平原陶丘洪、魯國孔融齊名。

中平元年,大將軍何進徵辟邊讓入洛陽,設禮接待邊讓,即便賓客滿堂,但無人不被邊讓的占射、辭對風采折服。

當時還是司徒府掾吏的孔融和王朗都一起向邊讓遞交名帖,引爲好友。

議郎蔡邕更是親自向邊讓寫信,盛讚邊讓的能力,邊讓因此也被大將軍何進多次提拔。

中平六年,邊讓被任命爲九江郡太守,但邊讓自認爲纔不配位,待了一年多後,選擇了辭官返回陳留郡。

但辭官並未讓邊讓的名聲受到影響,邊讓的“自謙”反而讓士人更是欽佩,認爲邊讓沒有自恃才名辭去不匹配的官職,德行是士人表率。

畢竟,不是誰都能自省能力不足而放棄一個太守職位的!

得知是東郡名仕陳宮到訪,邊讓也是頗爲高興。

邊讓有才名,也有傲氣,瞧得起的都是有真才實學的。

對於瞧不起的,同樣也會出言譏諷。

從某些特徵上,邊讓跟禰衡一樣,都是個會直言懟人的。

因此,在禰衡自報身份時,邊讓眼中閃過一絲精光:“平原禰正平,在下早有耳聞!最近流傳兗州的《農耕賦》,便是出自你手吧?”

“賦文犀利,鍼砭時事,字字不提劉岱,卻字字都在諷刺劉岱,行文辭藻,皆是當世少有的佳作啊。”

禰衡一路而來,有感而發,於是在東平國洋洋灑灑的寫下了《農耕賦》,將劉岱擅自攻伐影響士民百姓的春耕諸事,全都付諸於文字。

早有好事者將《農耕賦》,送到了同樣擅長辭賦的邊讓手中。

禰衡輕笑:“文禮公面前,豈敢自傲。文禮公當年一篇《章華賦》,借古諷今、立意高遠,至今誦讀,每每都令人歎爲觀止啊!”

《章華賦》描寫了楚靈王爲了追求驕奢生活,窮盡國力修建了宏偉壯麗的章華臺。

而楚王在此作長夜之飲,極盡歌舞宴飲之樂。

後來楚王聽了大臣勸諫,罷長夜之飲,勵精圖治,教化百姓,讓楚國再次富強昌盛。

靈帝末期,賣官鬻爵盛行,公卿百官極盡享樂,百姓苦不堪言,而靈帝也沒了最初的鬥志,效仿桓帝開始擺爛享樂。

在這種的社會環境下,辭藻華麗又立意深遠的《章華賦》,借古諷今,鍼砭時事,如同巨石忽然墜入平靜的湖面一般,將士人傲骨和對國家的殷切期盼展現得淋漓盡致。

邊讓也因此而名揚天下。

即便是自恃才名的禰衡,在邊讓面前也保持了謙恭。

邊讓輕嘆:“我雖然能寫出《章華賦》,但卻勸諫不了君王,也沒有足夠的才學去治理一方。”

“我在九江郡待了一年多,本以爲以我的才能可以教化士民,讓九江郡的百姓安居樂業,卻不曾想我連九江郡的貪官污吏都治不了。”

“不想在九江郡尸位素餐,只能選擇辭官避世。”

“上不能勸諫君王以報國家,下不能治理民政以安黎庶。”

“我邊讓,終究也只是一個無用的腐儒啊!”

以邊讓如今的盛名,卻自稱無用的腐儒,這讓陳宮和禰衡都十分震撼。

陳宮凜然道:“文禮公切勿惆悵!九江郡積弊已深,文禮公身邊亦缺少能用的賢才,並非是文禮公無能。”

禰衡卻是想到了初見鄭平時的過往,斂容道:“文禮公,昔日在下在平原郡初遇青州鄭別駕時。”

“鄭別駕曾對我說:我輩士人,學的是興邦立業之術,自當以經世致用爲基礎,學問必須有益於國事。”

“我曾問鄭別駕,這般學問,是否功利性太重、非君子所爲。”

“鄭別駕又言:功過是非,自有後人點評。方今亂世,民不聊生,倘若有能力匡扶亂世的士人還只想着獨善其身,而不盡其才能兼濟天下,縱然有君子虛名,亦不過是一羣自私自利之輩。”

“燕雀,又怎知鴻鵠之志?”

“我心中自是不服,便自薦請一縣令之職,治一縣之民。”

“但鄭別駕卻說:亂世飄搖,文弱書生大抵都是貪生怕死之輩,既不識這兵事兇險,也不知何爲兵者國之大事。”

“於是我便當了軍中一鼓吏!”

陳宮吃了一驚:“以正平之才,縱然要隨軍磨礪,至少也得是一參軍,鄭別駕竟然只讓正平當一鼓吏?”

禰衡笑道:“雖然只是一鼓吏,但鄭別駕讓我真正見識到了什麼纔是真正的士子風流。上馬能治軍,下馬能治民。我引以爲傲的辭賦於鄭別駕而言,只平日間用來陶冶性情的。”

“在我頹廢之時,鄭別駕又以《卜居》勸我: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數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

“若論治理一縣,我或許還比不上一個辭賦不通的普通散吏。”

“但若論勸學,整個青州諸多俊才,沒有一人比得上我禰衡!”

“只我一人數語,就能讓臨淄城官學的少年們,發憤圖強。”

“我亦知曉如何撰寫州務文書,既可以讓士人傳頌,也能讓黎庶聽得明白。”

“同樣,我也能肩負青州牧的重託,來這兗州止戰!”

“文禮公之才,不在於治理一郡,而在於以辭賦文章、士林名望,讓如劉岱一般擅自攻伐而不顧春耕大事的人,能收斂好戰之心,與民更始,施恩於天下!”

邊讓越聽越心驚。

在九江郡這一年多的時間裡,邊讓受到了人生中最沉重的打擊。

向來自負的才能,在治理九江郡的時候卻屢屢被一羣平日裡瞧不起的貪官污吏給戲耍。

以至於邊讓最後無奈生出“纔不配位”的感慨,最終選擇了辭官回家。

這對邊讓的打擊是非常嚴重的,邊讓最近一直在懷疑自己擅長的,是否只是一些無用於國事的腐儒之才。

但禰衡的話,卻讓邊讓抑鬱許久的心緒逐漸釋懷。

“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數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

“我自負博覽羣書,通曉百家經典,卻連屈子的教誨都未能領會。”

邊讓感慨一陣,起身向禰衡深躬一拜:“子曰,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無聞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禰先生教誨,令在下茅塞頓開!”

禰衡連忙扶起邊讓,回禮道:“我亦只是借用了鄭別駕往日的勸諫之語,當不起文禮公一聲‘先生’。”

“文禮公喚我表字即可。”

邊讓眸有敬佩之意:“那在下卻之不恭了,敢問正平口中的鄭別駕名諱?”

禰衡語氣多了崇敬:“鄭別駕乃北海康成公之子,諱平,表字顯謀,以一己之力,助玄德公立足青州。”

“其才堪比興周八百年之姜子牙,開漢四百年之張子房!”

作爲鄭平的小迷弟之一,禰衡除了用姜子牙和張子房來誇讚鄭平,已經尋不到更合適的詞來形容了。

但聽在邊讓和陳宮耳中,卻是無比的震撼!

姜子牙和張子房,那可是周初和漢初最傑出的俊傑,即便幾百年上千年過去,也令當今士人欽慕不已。

而禰衡卻如此盛讚鄭平的才能,如何不讓邊讓和陳宮震撼?

陳宮倒吸了一口涼氣,忽有所感:“莫非識破袁紹陰謀的,便是青州鄭別駕?”

禰衡點頭:“除鄭別駕外,還有冀州的典學從事田豐田元皓,也識破了袁紹的詭計。”

“但鄭別駕比田從事更勝一籌的是,在識破了袁紹詭計後,鄭別駕就已經定下了破局之策。”

“我來兗州遊說,只是破局之策中最微不足道的一環!”

陳宮更是驚詫。

邊讓卻是蹙眉:“公臺,正平,你們剛纔說的袁紹陰謀,這到底怎麼一回事?”

陳宮斂容道:“文禮公,袁紹爲了一己私利,即將讓兗州陷入戰禍之中。”

在邊讓驚訝的眼神下,陳宮將自禰衡處得到的情報以及自己的推斷,言簡意賅的陳述給邊讓聽。

本就剛烈敢言的邊讓,不由拍案而起:“他袁家兄弟的爭鬥,憑什麼要讓兗州士民百姓來承受兵禍?”

第三更奉上

(本章完)

第8章 提親遇險,智者自有千慮第112章 促膝長談,劉備初遇陳登第8章 提親遇險,智者自有千慮第160章 布策冀州,袁紹又悲劇了第136章 智爲將首,關羽謀西涼將第321章 先亂後取,郭嘉獻議和計第106章 收之東隅,中山甄氏淵源第100章 盧植贈書,加強版關雲長第330章 許攸定計,劉協被劫走了第104章 賢才來投,劉備聲名漸起第219章 曹操伐徐,王允結連呂布咳咳,新書發了第332章 帝位之爭,劉虞私問劉備第110章 收穫民心,陳元龍的欽慕第271章 亂中取勝,周瑜用混戰計第336章 鄭平迴歸,劉備決意稱帝今天停電了,只有一更哈第43章 借古諷今,論官尸位素餐第338章 御駕親征,劉備親臨濮陽第177章 雙謀合變,袁紹袁術犯蠢第295章 張飛急了,大哥你留點啊第96章 輕信巫祝,焦和窮途末路第105章 兗州變故,劉備連橫青徐第51章 盧植尚在,恩師厚德如父第4章 顯謀於世,制天命而用之第256章 周郎孫郎,白袍營的規矩第68章 近朱者赤,胡昭勸降管亥第198章 豫州易主,曹操封侯拜將第266章 荀彧發狠,鄭平部署河北第235章 攻心之計,關羽義釋周泰第175章 鹽鐵之論,帶阿亮入軍營第24章 通達政令,驅黎庶除反賊第128章 分治冀州,劉備勸和袁韓第159章 詭士鄭平,這權略真的髒第335章 孫策發威,鄭平算計司馬第203章 周郎年少,劉繇結仇劉備第290章 大漢忠臣,劉備獻禮玉璽第25章 謀士髒計,誘豪強借田地第331章 關羽決意,劉協中箭而亡第95章 請君入甕,青州決勝一戰第260章 鄭平論勢,荀攸欲投劉備第175章 鹽鐵之論,帶阿亮入軍營第267章 白袍初戰,趙雲被鄙視了第113章 圍爐而坐,劉備論討董事第64章 策馬揮刀,安天下復漢室第50章 胡昭堂妹,張飛心有所屬第315章 五營齊出,孫堅顏良鬥勇第126章 奸雄英雄,終究不是一路第315章 五營齊出,孫堅顏良鬥勇第246章 養虎孫堅,鄭平的術與略小孩發燒,今天兩點這章只能欠更了第47章 皇室帝胄,平原王外甥女更新時間調整第167章 傳國玉璽,孫堅洛陽撤兵第151章 定勢河南,劉備未雨綢繆第99章 衆望所歸,繼任青州刺史第229章 陶謙戰死,徐州易主而抉第225章 謀士對弈,各掌天下大勢第276章 傳國玉璽,還治其人之身第220章 盧植病逝,遺計劉備假節第204章 初入青州,劉虞備受震驚第115章 賢才齊聚,擁韓馥制袁紹第163章 乾坤難測,天下大勢已亂第310章 暗掌東平,鄭平謀算呂布第247章 孫堅歸降,曹操又頭疼了第52章 漢家宗親,青州劉氏底蘊第77章 鄭平借兵,張飛尋訪盧植第273章 通敵之罪,鄭平密計初成第225章 謀士對弈,各掌天下大勢第175章 鹽鐵之論,帶阿亮入軍營第29章 星漢燦爛,當聚文武義士第239章 生擒袁術,鄭平再施詭謀第58章 立威施恩,再揚劉備仁德第44章 下官斗膽,懇請陳相退位第210章 智威雲長,曹操心生嫉妒第243章 三英齊聚,淮陵城曹孫劉第6章 潛龍出淵,劉備出仕縣令第101章 剛毅大節,關羽拜師盧植第257章 白袍添將,袁紹驚言中計第234章 螳螂捕蟬,鄭平黃雀在後第331章 關羽決意,劉協中箭而亡第343章 割須棄袍,袁紹一敗塗地第20章 壯哉玄德,文王孝公之禮第166章 局勢突變,袁術作死行爲第63章 壯哉關羽,我輩義不容辭第228章 郭嘉鄭平,陶謙營寨起火第179章 治亂之別,曹以暴吾以仁第114章 仁德章武,臧霸孫觀拜服第186章 袁術敗逃,張飛巧遇典韋第269章 渾水摸魚,鄭平乘船北上第13章 妍妙輝光,青州人傑地靈第82章 劉備震怒,心無百姓爲賊嘆,今天只能一更了。第17章 靜以致遠,劉備來信相邀第35章 文武爭馳,鄭平略施小計第77章 鄭平借兵,張飛尋訪盧植第44章 下官斗膽,懇請陳相退位第336章 鄭平迴歸,劉備決意稱帝第103章 權略相爭,河北義士沮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