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交換

阿猘流着口水,笨拙的在大橋背上攀爬。大橋一手攬着阿猘,防止他摔倒,一手打開周循寫回來的書札,神情淡漠,只是不時顫動一下的眼角暴露了她此時此刻的心態。

小橋精神緊張,兩隻手緊緊的攪在一起,本來就很白晳的手指此刻更是白得象玉一般。接到周循的書札,她十分緊張,孫紹稱王,和孫權已經成了敵人,周循顧念家人,回到了孫權身邊,周玉就成了一個麻煩,一旦她和孫紹的私情被孫權知道,心情不佳的孫權肯定不會輕饒了周家。

“阿玉呢?”大橋輕輕的合上書札,看了一眼眼圈有些發黑,臉色明顯有些憔悴的小橋,嘴角挑了起來。小橋欲言又止,話在嘴裡轉了幾圈,還是不好意思說出來。她的來意其實很明白,爲了防止被孫紹殃及,她希望大橋能夠將周玉和孫紹的私情爛在肚子裡,只當沒有發生過。只是這個時候對大橋說這樣的話,她覺得很殘忍,羞愧無比。

“她……她病了。”

“那你的意思,就是她的意思了?”

小橋嘴脣發白,點了點頭,耳垂邊的耳鐺珠在臉頰旁晃悠悠的,大橋眼睛眯了起來,這顆珠子也是孫紹送的合浦珠,只是戴着這珠子的人現在卻變得非常陌生。

“我知道了。”大橋擺擺手,讓橋英送客:“命中沒有莫強求,這句話說得一點也不錯。”

小橋無言以對,起身拜了一拜,慢慢的向門口退出。扶着門框,她遲疑了片刻,脖子動了一下,似乎想轉過頭看看大橋,可是剛轉了一點,又忍住了,悶聲說道:“姊姊,你保重。”

“嗯。”大橋含糊的應了一聲,起身牽着阿猘的手進內室去了。小橋聽得身後漸行漸遠的腳步聲,眼淚忍不住的落了下來。她的心裡也不好受,大橋身陷險境,正是需要她這個唯一的妹妹來安慰的時候,她卻要考慮到周家的安危,只能忍痛和大橋劃清界限,這等於在大橋的心裡割了一刀,傷害有多重,她不用回頭看都能知道。這幾年來,大橋從來沒有這麼冷漠的對待過她。

可是,她又能如何?她可以和大橋一起去死,但是周家不能。

小橋走了,灑下一路的淚水。

大橋坐在小樓上,看着阿猘開心的在屋裡來回跑,好奇的擺弄着房裡的物件,不時的衝她笑一聲,她的心裡五味雜陳。小橋這麼做,真的讓她十分難受,她能理解小橋的做法,但是她不能原諒。

“夫人,少主……不會不顧夫人的安危的。”橋月撅着嘴,輕聲說道,可是她的語氣中透露出的不確定讓人一點安全感也沒有。大橋瞟了她一眼,又看看橋英:“你們趁着至尊的人還沒到,趕緊收拾收拾,先避一陣子吧。把府裡的人也都遣散了。”

阿猘似乎感覺到了大橋情緒的不對,眨着黑亮的眼睛看着大橋。

“阿月,你能把阿猘也帶走嗎?”

“夫人……”橋英堅決的搖搖頭說道:“讓阿月陪你和阿猘走吧,我留下,要走就儘快走,要不然就來不及了。”

大橋搖搖頭,落寞的笑了一聲:“你放心,我不會死的。再說了,我也不想過那種逃亡的日子,我就在這裡等着,不管是什麼結果,都是我的命。你們走,帶着阿猘走……”

她的話還沒有說完,門外傳來一陣喧譁,時間不長,一個老僕在樓下報告,緊張得話音發顫:“府外……來……來了好多兵。”

大橋面無表情:“好了,不用爭了,想走也走不了了。”

“我們就沒打算走。”橋月忽然堵氣似的說道:“我纔不相信少主會不顧夫人和阿猘的死活呢。”

“還是阿月對奉先有信心。”大橋欣慰的笑了。

一陣急促的腳步聲,步夫人拉着大虎、小虎走了上來,身後十幾個全副武裝的士卒迅速的散開,將小樓團團圍住。阿猘一看到大虎,歡呼一聲,掙脫大橋的手,張開雙臂,大笑着迎了上去。大虎也咯咯的笑着,俯下身子,雙手叉着阿猘的腋下,將他高高的舉起,仰着臉笑道:“快,叫姑姑。”

阿猘張着嘴大笑着,含糊不清的叫道:“姑……姑……姑……”聽起來象是一隻布穀鳥。

大虎大笑。

“夫人。”步夫人走到大橋面前,剛要說話,大橋便躬身道:“臣妾橋氏,拜見夫人。”

步夫人十分尷尬,孫權給她的命令是讓她來看着大橋,防止大橋出什麼意外,究竟是什麼意思,孫權並沒有說明。以步夫人對孫權的瞭解,她估計孫權不會殺大橋,所以她既不能把大橋當罪犯看待,又不能和以前一樣親近,這中間的分寸十分難以把握。現在大橋又擺出一副拒人千里之外的模樣,想必是已經得到了消息,知道自己已經被軟禁了。

她無奈的嘆了一口氣,坐在大橋面前,不知道說什麼纔好。面對這個實際上已經奪走了孫權心的女人,她既羨慕,又嫉妒,還有幾分怨恨,偏偏孫權給了她這麼一個任務。

房間裡除了大虎和阿猘開心的笑聲,寂靜得讓人窒息。

……

襄陽,劉備站在庭院之中,仰天長嘯。費禕將消息送到襄陽,關羽拒絕了天子所封的荊王,反而泣血上書,請求天子封劉備爲王,藩衛大漢。雖然到目前爲止,還不知道天子的態度,但是關羽的一片摯誠,讓劉備又感動又慚愧。

從關羽水淹七軍,攻破樊城,開始向北進軍的那一天起,就有人不斷的提醒劉備。關羽勢如破竹,戰功赫赫,而劉備在西線慘敗,以關羽的脾氣,肯定會變得更加驕狂,以後恐怕難以控制。關羽攻破許縣,將天子搶到手中,這樣的論調就更是喧囂塵上,說得連劉備都有些不安起來,他對關羽的信心動搖了,與孫權防備孫紹一樣,他也開始防備關羽,駐在江陵遲遲不肯北上,到了襄陽又駐足不前,坐視關羽被曹操所困。如果不是孫紹從中周旋,現在關羽大概已經敗亡了。

前幾天,費禕還送來了消息,說關羽不見他,有可能會接受王位。這個消息驚得劉備目瞪口呆,坐立不安。關羽爲了他奮不顧身,而他卻見死不救,如果關羽稱王了,對他的傷害將是驚人的。

他幾乎急得要發瘋。

然而,事實證明,他再一次看錯了關羽。

劉備慚愧得老淚縱橫。

諸葛亮站在遠處,面色冷漠。他知道這時候不管他說什麼,劉備都不會相信他。他有些後悔,劉備和關羽的關係他又不是不知道,以前也一直掩飾得很好,爲什麼這次就沒沉住氣?想來想去,他我發現還是自己低估了孫紹,如果不是孫紹在宛城,以關羽在權謀上的低能,他肯定想不出脫困的辦法,局勢一定會按照他預先估計的發展。

現在說這些都晚了。

關羽立了大功,他在劉備心裡的位置已經不可動搖,如果想和關羽並駕齊驅,現在只剩下一個機會,那就是赴宛城談判,爲劉備爭取更大的利益,形成三足鼎立之勢,將功贖罪。但是他不能去,至少不能主動要求去。宛城的關羽對他成見很深,劉備現在對他也非常不喜,這個立功的好機會未必能落到他的頭上。

“孔明,費禕能力不足,你看還有誰能擔任談判的任務?”劉備微微的側着頭,打量着諸葛亮。諸葛亮猶豫了一下,躬身道:“臣推薦麋竺。”

“他啊?”劉備沉思了片刻,搖了搖頭:“他這個人雖然精於計算,但是性子太溫和,恐怕不是曹丕、孫紹的對手。”

“那……劉巴。”

“劉巴?”劉備哼了一聲,沒有說話。劉巴雖然人在益州,但是他時時刻刻都在想着離開他,讓他去談判?劉巴不把他賣了就算好的了,怎麼可能會給他爭取好處。

“劉巴精通政務,對經濟之學又頗有研究,這種討價還價的事情,他是最擅長的。”諸葛亮輕聲解釋道。他儘量讓自己的聲音保持穩定,不讓劉備看出他的不安。

劉備遲疑了一會:“劉巴的本事我相信,可是他這個人靠不住。這樣吧,你和他一起去,由你主持,由他具體負責,你看怎麼樣?”

諸葛亮正中下懷,但是他還是剋制的頓了一下,顯得有些猶豫,這才應道:“臣遵命。”

劉備慢慢踱到諸葛亮面前,諸葛亮身高八尺,但是頭低着,和昂頭挺胸的他正好差不多,他看着諸葛亮垂下的頭頂,聲音冷得象三九天的冰:“孔明,不要讓我失望。”

……

五月,胡綜到達宛城,立即拜見越王孫紹。孫紹在書房接見了他。一見面,兩人都笑了。

“胡偉則,這裡沒有外人,有什麼話就直說吧。”

胡綜點點頭。孫權派他來的目的很簡單,他要知道孫紹真實的動機。之所以派他來,是因爲他一直從事秘密工作,對與孫紹有關的情報很熟悉,而他從十四歲就陪着孫權讀書,又是孫權最信得過的人之一。

“至尊想知道,關將軍能夠辭封王,爲什麼將軍卻接受了王爵。”

孫紹嘴一歪:“胡偉則,你知道天下會有幾個王嗎?”

胡綜頓了頓:“現在有兩個,可能還會有兩個。”

“那天下四王之中,江東有幾個?”

胡綜不吭聲,他還是沒搞明白孫紹的意思。

“異姓封王,高祖皇帝的白馬之盟已經成了空話。”孫紹不再和胡綜打啞謎,他站起身來,揹着手在屋裡慢慢的踱着步:“曹操佔據河北、關中,劉備佔據西南,至尊有江東,天子能控制的,最多隻是三河,這還要我們幫他去爭取。”

胡綜連連點頭。天子能控制的地方實在有限,如果孫劉聯手幫他,也許還有希望能把原屬司隸的三河從曹操的手中要過來——關中是想都別想了,如果孫劉不幫忙,他的政令大概不會出都城——就連都城放在哪兒,天子說了都不算。

“割據之勢已成,天子雖然是天下共主,但是他有權無實,和東周的天子差不多。天下的大權在哪裡?在四王的手中。就目前的形勢而言,任何一個王都無法掌控全權,所以,大家只能互相妥協。這個時候,你認爲四王之中有兩個姓孫好,還是三王之中有一個姓孫的好?”

胡綜恍然大悟。他想了片旋,隨即又搖搖頭:“不然,將軍,你這個越王的封國可是從揚州割出去。多了一個王,對江東的實力並沒有增長,相反會留下隱患。”

“天無二日,國無二主?”孫紹撇了撇嘴,譏諷的笑了一聲。

胡綜沒說話,但是他的表情說明了這個意思。孫紹搖搖頭,嘆了一口氣:“你們啊,還是盯着自己人的時候比盯着其他人的時候多。”

胡綜無聲的一笑,對孫紹的感慨不以爲然。

“不錯,我的封國在會稽,而且我告訴你,我要會稽。”孫紹擡起手,讓要說話的胡綜稍安勿躁。“我要會稽,不是要別的,是要船廠,是要能夠停靠戰船的港口。除了會稽,我還要朱崖,因爲那是我出海的基地。除了這兩個地方,至尊的土地,我一寸也不要。”

胡綜皺着眉,仔細衡量着孫紹的話。朱崖的歸屬沒有問題,那本來就是孫紹打下來的,別說孫權對朱崖沒什麼興趣,就算有興趣,也沒這實力。但是會稽不一樣,會稽是江東六郡之一,雖然實力並不是很強,但是他在孫權的後方,如果給了孫紹,孫權怎麼能睡得安?

“如果不給會稽,也行,我可以上書請求天子徙封南海,你看如何?”孫紹似笑非笑的看着胡綜。胡綜打了個冷顫,連連搖頭。南海的實力可比會稽強多了,孫權根本不可能答應。

“交州和我和步府君通力拿下的,給我一個郡他都捨不得?”孫紹不屑的一笑:“胡偉則,你摸着良心想一想,沒有交州的財賦支持,他能底氣這麼足?僅僅是一個會稽,就可以換得一個取之不盡的府庫,這麼簡單的帳,你們都不會算嗎?”

“將軍的意思是說,你要在海外開疆拓土?”胡綜撫着鬍鬚,有些明白了孫紹的意思。

“我是商人。”孫紹嘿嘿一笑:“從來沒打算做農夫。”他轉了個身,走到一面牆面前,“譁”的一聲拉開帷幕,露出牆上的巨幅地圖。胡綜看了一眼,不免有些糊塗,這副地圖好象從來沒有見過。

“偉則,來。”孫紹招招手,把胡綜叫到地圖面前,手指在地圖上一劃:“這是大河,河北的這一片,都是曹操的勢力範圍。這是大江,這一塊就是益州,是劉備的地盤,這一塊是荊州、揚州,是至尊的勢力範圍。我要的只是這麼一塊。”孫紹在標着會稽郡的地方點了點,然後指着如刀尖一般的錢唐口道:“這是我的港口。從這裡,我出海,這一大片地方,都會成爲我的越國。”

孫紹的手臂在地圖上畫了一個大大的圖,將一大片大海包了進去。胡綜還是有些不信,大海里全是水,沒有土地,縱有幾個島也很有限,再大有什麼用?孫紹這是誆他吧?不過,站在這樣的一面地圖前,他確實感到了會稽其實並不大,孫紹要會稽,應該不算貪心。

“等我打下了這片海,你要兩個會稽,三個會稽,我都可以給你。”孫紹得意的笑笑:“會稽一年的租賦纔多少?我跟你說實話吧,不過是我的商船跑一趟南海的收入而已。”

這點胡綜相信,孫紹現在生意做得很大,雖然他只是一個富春侯,但說他富可敵國並不過份。

“我的話已經說到這個份上了。你們要是還不放心,我也沒辦法。”孫紹手往下移,移到了幽州一帶:“我會到青徐一帶或者幽州找一個港口,嘿嘿,想和我合作的人多的是。”

胡綜頓時頭皮發炸,一股涼氣沿着脊柱直衝後腦勺。孫紹這句話裡的威脅意味很濃。你不同意,可以,我不要會稽郡了,我不想同室操戈,但是你也沒想做我的盟友了。我轉而和曹操合作,至於後果如何,你們自己去想吧。胡綜不是傻子,他當然知道曹操一直在拉攏孫紹,聯姻的消息一直沒有斷,如果孫紹和曹操合作,對劉備也許沒什麼太大的影響,但是對孫權來說就是滅頂之災。

步騎天下無敵的曹操再加上水戰無敵的孫紹,江東不就是一塊肥肉嗎?要知道僅僅一個蘇粗腿就把東海鬧得惶惶不安了。

孫紹的選擇很多,而孫權的選擇有限。趁着孫紹還顧念着同宗之情,接受孫紹的好意是目前最好的選擇。胡綜低下頭,沉思了好半天,最後擡起頭說:“至尊能稱王江東嗎?”

孫紹點點頭,又搖搖頭。胡綜不明白,皺着眉頭盯着孫紹不放。

“給我會稽和朱崖,他不是王也是王,不給,他是王也不是王。”

胡綜躬身一拜:“臣明白了,這就回報至尊。請越王殿下靜候佳音。”

“有勞。”孫紹還了一禮:“如果大功告成,我孫氏列祖列宗都會牢記胡君的恩惠,永世不忘。”

胡綜一笑,他知道這是孫紹對他的許諾,如果事情能辦成,孫權和孫紹不需要翻臉,那他毫無疑問將是一個大功臣,不管是孫紹還是孫權,都會善待他,正如孫紹所說,孫家的列祖列宗都會感激他。

胡綜不敢耽擱,快馬加鞭,星夜趕回襄陽,將會談的經過原原本本的告訴孫權。孫權冷笑一聲,沒有做任何表示,讓疲憊不堪的胡綜先下去休息。胡綜一出門,孫權就踢翻了面前的書案,破口大罵。

剛剛出門的胡綜似乎早有準備,他腳步不停,保持着原有的速度和節奏,快步出了門。在孫權身邊二十多年,他對孫權的脾氣太清楚了。生氣歸生氣,但是利害關係他還是分得清的。眼下除了接受孫紹的好意——雖然他非常不喜歡孫紹這種強硬的姿態,不喜歡以這麼委屈的形勢與人結盟——他沒有任何選擇。

事情正如胡綜所料,孫權在發泄了一通之後,再次召集衆臣商議,在激烈的討論之後,孫權權衡了利弊,決定和孫紹聯盟。呂蒙氣得長嘆一聲,垂淚不語,中郎將徐盛痛哭流涕,頓足大呼:“臣等無能,致使至尊受今日之辱。”總算給了孫權一點安慰。

半個月後,胡綜再赴宛城,向孫紹轉達了孫權的意思,同時請孫紹上書爲孫權請封,並儘快命人平定東海的蘇粗腿。孫紹十分滿意,他給孫權回了一封信,表示自己將立刻上書爲孫權請封吳王,同時會親自趕赴東海,平定海盜之亂。同時他向孫權提出一個要求,重新劃分會稽郡的區域範圍,他只要入海口附近的地帶,離岸百里以外的區域全部送給孫權,但是他的原封地富春要給他,理由是他很喜歡富春山的風景。

孫權嗤之以鼻,富春山的風景算個屁啊,孫紹的真正用意是富春山的祖墳。孫策的墳在吳縣,他沒辦法要,但是他要富春山的祖墳,有了富春山的祖墳,他就相當於做了孫氏的族長,也就是要孫權承認他這一支是孫氏的正宗。孫權怎麼可能答應這個要求,他立刻派人趕赴宛城,和孫紹進行磋商。

這一次的使者是張溫。臨行前,孫權語重心長的對張溫說,本來象你這樣的才子是不能輕易外出的,可是這件事太重要了,別人去,我不放心。

張溫應了,帶着曹根和上官雪菲趕往宛城。他們到達宛城的時候,諸葛亮和劉巴也趕到了宛城。孫紹爲他們接風,把他們一起接到越王府,擺下了盛宴,邀請關羽、曹丕等人作陪,關羽心裡有氣,沒來,但照顧孫紹的面子,派關平和殷觀來代表。大漢朝的兩個王和兩個準王的代表齊聚一堂。

酒席還沒有開始,弭兵大會的主持者、太僕楊彪不請自來。A

第60章 騎虎難下第88章 狂妄的法正第9章 觀滄海第97章 下馬威第13章 死穴第90章 中毒第9章 秦皇島外打漁船第26章 論語第42章 絕戶計第24章 誰忽悠了誰第62章 酒逢知已千杯少第64章 塞琉古城第77章 聲東擊西第52章 孫家三姊妹第40章 父子爭雄第65章 放水第23章 執着第88章 狂妄的法正第14章 海盜來了第60章 殺機第6章 過江單挑去第72章 小別勝新婚第4章 橫起風波第95章 辛憲英第69章 山陰賀家第12章 第三條腿第21章 薑是老的辣第33章 渾天儀第86章 天神之怒第83章 摧鋒第77章 聲東擊西第101章 公道在人心第102章 發飈第5章 大橋發飈第53章 不可與越鬥第83章 挑戰第56章 母老虎第27章 四國聯軍第79章 鷹揚周郊第57章 孫尚香第12章 捉襟見肘第80章 步步緊逼第27章 士燮第49章 脫鉤第97章 破局第41章 事情搞大了第19章 蠻女第2章 小周郎第86章 心懷叵測第27章 士燮第29章 咬的狗不叫第89章 大虎歸來第10章 捧殺第40章 千里眼第54章 基提島,漢福城第62章 天淨沙第44章 左右爲難第67章 小刀子割肉第51章 顧雍第14章 海盜來了第13章 狂士第78章 鳳儀第20章 女刺客第98章 百川歸海第73章 弱國無外交第81章 擊掌第31章 太湖水第47章 月上柳梢頭第72章 誰中誰的計第71章 不怕欺負你就來第90章 中毒第92章 萬國來朝第44章 半渡而擊第100章 洞房花燭夜第42章 收個仙翁做徒弟第3章 純屬誤會第50章 戰機第8章 安排第15章 僱傭軍第65章 我對你有信心第47章 人到中年第42章 絕戶計第96章 有人歡喜有人愁第93章 可持續發展第17章 所謀者大第84章 關公門前罵大街第100章 比丘尼第7章 馬中赤兔第30章 拉虎皮做大旗第49章 搗亂者第56章 盛宴第45章 願望第59章 私心重重第45章 機會第53章 夢想第21章 薑是老的辣第30章 拉虎皮做大旗第9章 他們是狼第85章 棋逢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