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爲天下衡

“老大人,你怎麼來了?”孫紹攔在楊彪的面前,不讓他下車。這老頭不請自來,那這酒還怎麼喝,話還怎麼談?

楊彪也不說話,站在車上,左手的兩根手指慢慢的捻着須尖,居高臨下的看着孫紹,威嚴的目光不怒自威,兩人無聲的僵持了片刻,即使孫紹老臉皮厚慣了,還是頂不住楊彪的壓力,只好訕訕的退到一旁,一伸手:“老大人請。”

“越王殿下,你難道不知道我大漢律嗎?”楊彪一邊往裡走,一邊以教訓的口吻說道。

孫紹莫名其妙,這怎麼還扯上大漢律了?“敢請教。”

“大漢律,三人以上無故聚飲者,罰金四兩。”楊彪笑了一聲:“我來,可不是蹭你酒喝的,我是爲你的荷包着想啊。”

孫紹氣得笑了,沒想到一向以威嚴著稱的楊彪也會開玩笑。他捏了捏鼻子,苦笑道:“可是老大人,我那一杯酒就不止四兩金啊。”

楊彪哈哈一笑,剛笑了一聲,曹丕等人迎了出來,楊彪臉上的笑容魔術般的不見了,他板着一張老臉,點了點頭,就旁若無人的向裡走去。孫紹陪在一邊,曹丕、諸葛亮、劉巴和張溫只能跟在後面,一路進了正堂。楊彪當仁不讓的坐了首位,孫紹坐了主席,其他人按次入席。

在江東有句話,“顧公在席,舉座不歡”,就是說顧雍這個人很嚴肅,有他在,所有人喝酒都喝不痛快。楊彪在這一點上和顧雍有一拼,放肆如孫紹,也不敢太過分,就更別提其他人了。酒過三巡,孫紹見氣氛沉悶,便起身敬了楊彪一杯酒,爲他祝壽。楊彪淺淺的飲了一口,杯子還沒有放下,便話中有話的說道:“越王是我大漢有天下以來異姓封王中最年輕的一個,當此良辰美酒之時,可有何感想?諸君皆是國家棟梁,不妨一吐爲快,彪雖老朽,也願與諸君共勉之。”

孫紹嘴一歪,就知道這老頭無事不登三寶殿,他十有**是怕他們四個割據勢力拋開天子,瓜分天下,所以趕來破壞的。現在當着大家的面逼他表態,然後再以他爲籌碼,來和其他人討價還價。這老頭書雖然讀得多,可是卻不迂腐,精明不下以商人自詡的他。

“老大人有命,紹焉敢不言。”孫紹舉起酒杯,一飲而盡,然後又讓人斟了一杯,走到坐在客席首位的曹丕面前,笑道:“子桓兄。”

曹丕連忙起身,笑盈盈的舉起酒杯,等着孫紹說話。

“曹公有福,生了幾個兒子都是人中龍鳳。”孫紹開口先誇了一句,曹丕笑容滿面,連連謙虛。孫紹擺擺手,讓曹丕慢點自謙,又接着說道:“尊兄曹孝廉,文武雙全,兼孝義仁厚,令弟曹倉舒,聰明仁惠,號稱神童,二君不幸早歿,然子桓、子建文章武功皆出類拔萃,爲當世之傑,曹公想必也是欣慰的。”

曹丕不知道孫紹拉拉扯扯的說了一通,究竟想說些什麼,只是含笑不語,靜聽下言。

“不過,你們兄弟之中,我最佩服的,卻不是你,也不是未曾謀面的子建兄,而是令弟鄢陵侯子文兄,你知道爲什麼嗎?”

曹丕臉一僵,隨即又恢復了常態。他心裡咯噔了一下,心道孫紹出了個主意,讓快出局的曹植異軍突起,現在是不是又看上曹彰,要讓曹彰也摻合進來?他心裡緊張,可是臉上卻看不出一點異常。

“不爲別的,只爲鄢陵侯代北一戰,烏丸人望風而逃,鮮卑人膽破心驚,大展我漢人的威風。”

曹丕鬆了一口氣,連忙謙虛道:“能得殿下誇獎,我想子文聽到了,一定會很高興的。”

“其實,我之所以敬佩曹公,也是出於此。”孫紹淡淡一笑,轉過身,對着諸葛亮和張溫等人說道:“大漢四百年,名將不知凡幾,開國有韓信、彭越,漢武之世有衛霍,近則有三明,然,我孫紹最佩服的,卻是破胡侯(陳湯)和定遠侯(班超),破胡侯一句‘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歷經三百年威風不減,至今仍讓人聞之熱血沸騰。定遠侯三十六騎定西域,讓我等心生仰慕。有這樣的先賢爲榜樣,我等小子敢不努力乎?”

楊彪十分滿意,讚了一聲:“越王此言,方是我大漢好男兒本色。”

他開了口,其他人怎麼敢落後,連忙跟着一起讚揚。孫紹擺擺手,重新面對曹丕:“子桓兄,鄢陵侯是你的同胞兄弟,他能遠征伐北,驅逐異族,你這個做兄長的可不能被他比下去啊。”

曹丕知道最後就要繞到自己頭上來,連忙謙虛道:“我可不能和子文……”

最後幾個字還沒說出來,孫紹就打斷了他的話:“子桓,你可不能這麼說,我想曹公大概不會希望傳位給一個不如兄弟的嫡長子。”

曹丕勃然變色,孫紹這句話說得太直白了,直接干涉他的家事,更何況這本來就是他的心病。孫紹卻不以爲然,對他的臉色視而不見。他自顧自的說道:“子建巴郡逞威,能與名將張翼德平分秋色,子文代北顯能,烏丸、鮮卑人聞風喪膽,你何不兵出西域,效仿定遠侯故事?子桓兄,你也是文武雙全啊,滿腹的韜略,爲什麼要秘不示人?露一點出來,讓別人看看,這纔是好漢子。”

曹丕啞口無言,不過孫紹的話卻給他提了個醒。對啊,父親曹操之所以一直沒有立他爲嫡子,最近又移心曹植,不就是想找一個能和他一樣允文允武的繼承人嗎?我也不差啊,子文能打敗烏丸人,我爲什麼不能打敗西域人?如果能打敗西域,將西域再次納入疆域,還有誰能懷疑我的能力?

且不論可行性如何,至少這是一個不錯的建議,值得回去研究研究。曹丕大喜,連忙施了一禮:“殿下說得對,我輩正當如是。”

“我看好你。”孫紹老氣橫秋的拍拍曹丕的肩膀,一飲而盡。曹丕也豪爽的飲盡,亮了亮杯底。

孫紹又斟上一杯酒,走到諸葛亮面前:“孔明兄,成都一別,恍惚已經三年了,最近可好?”

諸葛亮暗自苦笑一聲,心道還好呢,都被你翁婿二人給坑苦了。他笑笑道:“承蒙殿下掛念,一切還好。”

“孔明兄是絕頂聰明之人,劉使君有我岳丈這樣的名將和你這樣的智謀之士輔佐,一定能保我大漢西南江山穩固。”

諸葛亮笑了笑:“這是我等臣子的本份。”

“不過,”孫紹話風一轉,搖搖頭笑道:“我在交州的時候,可知道益州南部的蠻夷向化之心不足,不少人還不服我大漢教化,孔明兄既然輔佐劉使君牧守西南,這可不能放鬆。如果你們力有不逮,我孫紹不自量力,願意向天子請詔,代爲驅除,不知孔明兄以爲可否?”

諸葛亮連忙搖頭,開玩笑,讓你到西南去,是替我們打蠻夷啊,還是給我們搗亂啊?“殿下放心,一旦天子下詔,劉使君必然出兵征討,讓那些蠻夷歸順王化。”

“好樣的,我在東海等着你們的好消息。”孫紹說完,和諸葛亮喝了一杯,又轉到張溫面前,舉杯示意道:“惠恕兄,我知道江東一直爲山越之事頭疼,現在可有進展?”

張溫連忙說道:“殿下放心,孫車騎牧守江東,一直致力於對山越的征討,進展很順利。”

孫紹點點頭:“不知還有多久才能徹底平定?如果有需要幫忙的,我這個越王可是責無旁貸啊。”

張溫不快的瞪了孫紹一眼,心道你和孫權有矛盾,可是也沒必要在這麼多年面前步步緊逼吧?不過他口頭上還是很痛快的說:“只要中原無事,想必三五年之內就可以解決了。”

孫紹哈哈一笑,和張溫喝了一杯,回到座位上,對楊彪說道:“老大人,你看,我大漢的男兒都是豪氣干雲的好漢子,都是爲國盡忠的忠臣義士。曹君要蕩平西域,劉使君要南征蠻夷,我那叔叔要在三五年內平定山越,看來只要君臣同心,我大漢中興之時不遠啊。”

楊彪暗笑,卻一本正經的點點頭:“諸君都是慷慨之輩,這等豪情確實令人感動,老朽雖然不能和諸君一起征戰沙場了,可是卻願意憑一枝禿筆爲諸君紀功。請諸君拭目以待,一個月內,你們的豪言壯志便會爲我大漢的士人傳誦。”

張溫還沒反應過來,可是曹丕卻是大驚一驚,隨即諸葛亮也明白過來了,頓時目瞪口呆。本來以爲只是酒話,說到哪算到哪,說的人固然是隨口說說,聽的人也不當真,可是沒想到楊彪又玩這一手,而且上綱上線,直接把這個當成他們的諾言,要發到大漢境內的各郡各縣。天啦,那不是給自己下套嗎,這內戰還沒打完呢,哪有心思對外征伐啊?

又上這一老一小兩隻狐狸的當了。

曹丕冷汗都出來了,他在想這句話如果傳到曹操的耳中,曹操會作如何想,是支持他出徵西域呢,還是說他又在胡說八道,把事情做砸了?諸葛亮卻很快反應過來,他笑了笑,起身對楊彪和孫紹行了一禮:“越王殿下,老大人,所謂名不正言不順,言不順則功不竟。劉使君雖然願意爲國征伐,可是如果益州北部還沒有完全平定,就是想南征,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啊。請越王殿下和老大人向天子進言,下詔曹公撤出漢中。我敢在此向天發誓,益州北部安定之日,便是劉使君派兵南征之日。”

孫紹讚了一聲,這諸葛亮就是聰明,話題一轉,就變成討要漢中了,而且名正言順。至於漢中真給他之後,劉備會派多少人南征,那就天曉得了。

楊彪瞟了諸葛亮一眼,心道這個年輕人夠滑頭啊。他略一思索:“你是諸城的葛氏後人嗎?”

“正是。”

“那諸葛玄是你什麼人?”

“是家叔。”

“哦。”楊彪點點頭:“當年劉表表尊叔爲豫章太守,上表送到朝庭的時候,就是我處理的。”

諸葛亮很鬱悶,這話怎麼扯到這兒了,可是他不得不表示尊敬:“原來是楊公經手啊,真是有幸。”

“尊叔才具一般,但是卻是個忠臣,因爲劉表的上表來得太遲,朝庭委派了朱皓爲豫章太守,尊叔雖然委屈,卻從來沒有什麼怨言,心甘情願的棄官而去。現在想起來,老夫還是有些內疚啊。”

諸葛亮尷尬不已,楊彪這句話可是指着鼻子罵人了,但是他無可奈何,只能忍着,還得說好聽的:“身爲大漢臣子,理當如此。”

“嗯。”楊彪舉起手中的酒杯示意了一下,淡淡的說道:“益州的事,自然要解決,我和越王奉天子詔,請你們一起到宛城來商議,不就是希望能不動刀兵而解決這些紛爭嗎?你們放心,只要大家都有忠君之心,所有的矛盾都能找到最合適的解決方法。越王說過,要同天下之利,只有符合更多人的利,纔是真正的大利。”

曹丕等人聽出了楊彪的意思,他是天子的代表,他這麼說,就等於天子已經默認了他們幾家瓜分天下的意圖,他們要談的只是如何瓜分的問題。天子雖然實力有限,孫紹實力也有限,但是在三方制衡的時候,他們的傾向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

他們互相交換了一個眼神,離席致禮:“臣等謹遵越王和老大人命,一定竭忠盡力,爲陛下效犬馬之勞。”

楊彪滿意的大笑,這次不請自來的目的達到了。他在心裡已經打好了腹稿,保證這些小豎子想賴也賴不掉。這樣做當然不可能解決所有問題,但是多少能給他們套一個圈。哪怕他們只是意思一下,也能減少許多麻煩,如果他們這些話能做到三成,那大漢停止內耗、獲得休養生息的機會就有了。

楊彪對孫紹十分感激,如果不是孫紹主動配合他挑起話題,又作爲一個不可或缺的因素從旁敲邊鼓,他要想讓這三家做出這樣的表態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酒後,楊彪藉口停下來品茶,在書房裡和孫紹密談。孫紹無奈,他知道楊彪這是故意要在別人面前造成他們關係很好的印象,讓別人再找他合縱的時候多少要有些顧忌。可是他也沒有其他的辦法,再說了,很快就要出現的天下四王中,他的實力最弱,如果不借張虎皮,哪裡是那三家的對手。曹操是一隻虎,天子也是一隻虎,雖然這隻虎中看不中用,但總比沒有好。

“殿下忠心可嘉,陛下知道了,一定會很高興的。”楊彪收起了笑容,很誠懇的說道。

孫紹淡淡的笑了笑:“我實力有限,能做的也就這些了。”

楊彪沉默了片刻:“你的領地是小了些,又在孫權的肘腋之處,發展起來難度確實不小。你現在可有什麼對策,如果有需要我幫忙的,你儘管開口。”

孫紹躬身一拜:“那我就先謝過老大人了。老大人能體諒我的難處,我十分感激。不瞞老大人說,我現在除了幾百條船,一萬多水軍,只剩下這個越王的王爵了。不過,我相信有陛下的英明,有老大人的睿智,我們一定能度過所有的難關,看到大漢中興的希望。”

楊彪長長的嘆了一聲:“但願如此吧。大漢之火究竟還能有多久,說實在的,我心裡也沒數,不過是盡人事,聽天命罷了。聖人云,知其不可而爲之,我們比他好一點,至少還有一點希望。只是,我老了,腿腳又不好,誰知道哪一天睡着了,就再也不會醒來。奉先,你年輕,又有這樣的天資,就和當年的曹孟德一樣,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我希望你能是前者,而不要成爲後者。那樣的話,我大漢也許真有中興的機會。”

孫紹暴汗,自己怎麼擔當起這麼重要的任務?他現在這麼做,不過是爲了自己脫困而已。要說爲大漢的國運着想,他也不是沒有,畢竟他曾經以一個漢人爲自豪,可是眼下的這點自豪感遠沒有生存的需要來得更強烈,解決了生存危機,他也不反對爲大漢做點貢獻,可是要他不顧自己的安危爲大漢賣命,說實在的,他還沒有那麼偉大。

關羽也許能做到,他做不到。他信奉的原則就是以德報德,以直報怨,誰對他好,他就對誰好,誰要想陰他,他就無情的報復,不管你是親叔叔,還是什麼天子。

他不是那種大公無私、以德報怨的人,或者乾脆說,他非常不喜歡以德報怨的做法,在他看來,這種邏輯是荒唐的,是弱者的奢望,是爲虎作倀的狗屁道理,就和佛家說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一樣,他**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比那些沒拿過屠刀的人還順暢,那殺人豈不是成了成佛的終南捷徑?

老子不相信什麼以德報怨,老子只相信以牙還牙,以眼還眼。

“紹盡力而爲。”

“盡力就好。”楊彪也不逼他,他也知道孫紹能這麼正經的說話已經不容易了,他在天子面前都有些嬉皮笑臉的,一點不把皇家尊嚴放在眼裡。但是他又知道,如果說大漢這四方勢力之中誰還對大漢有點感情的話,也就只有這位年紀最輕、實力最差的越王了。

楊彪沉默了片刻,換了個話題道:“你說你要去東海了?”

“是。”孫紹點點頭:“孫車騎和劉益州的使者都到了宛城,曹家內部的問題老大人也一清二楚,我相信以老大人的手段,一定能得到了個比較滿意的結果。我在這裡作用有限,不如去東海遙爲老大人聲勢,也許還能幫上點忙。”

楊彪微微頜首,事情正如孫紹所說,三方開始談,剩下的就是討價還價,孫紹的實力太弱,把他放在宛城,不如讓他去東海發展。他沉吟了片刻:“可是你一走,誰來幫我印文稿?”

“我可以把那個作坊送給老大人。”孫紹笑眯眯的看着楊彪,楊彪看了他一眼,笑道:“無功不受祿,我可當不起啊。”

孫紹哈哈一笑,自我解嘲道:“我知道瞞不過老大人,就直說了吧。我要老大人請天子下詔,大漢沿海的港口,我都有權停靠,現有海岸十里以外的大海,都是我越王的國土。”

“你這心思也太大了吧?”楊彪狡黠的一笑。

“要不天子就換個封邑給我。”孫紹耍賴道:“曹公封邑是魏郡,領冀州牧,劉備如果不出意外,應該領益州牧,我那叔叔也領着揚州牧,偏偏我這個越王只有越郡,一個州也不領,你讓我拿什麼養活手下?我如果沒實力,又怎麼爲天子效力?”

楊彪考慮了片刻:“你想對付青徐水師?這可不太好吧,我這邊談,你那邊就開始打內戰?”

孫紹笑笑:“老大人放心,我絕對不會給老大人添麻煩的,這點分寸我還拿捏得住。”

“也行,我可以請天子下詔,但是曹操他們能不能同意,我不敢保證。”

“只要天子下詔就行,其他人那裡,我自己去談。”孫紹笑着指指自己的鼻子:“老大人別忘了,我可是個商人,討價還價正是我的看家本領。”

“唉。”楊彪長嘆了一聲:“我怎麼一不小心,就請天子封了個商人爲王呢,真是老眼昏花了。”

說完,他忍不住的笑了起來。孫紹也笑了。一老一少,互相看看,越笑越開心。要是楊修在場,他一定會懷疑自己是不是酒喝多了,因爲他這個老子從來就沒有這麼笑過,哪怕是在家裡。

楊彪言而有信,他請天子下詔,大漢目前疆域內離海岸十里以外的大海都是越王的領邑。孫紹接到詔書之後,隨即先去找曹丕。曹丕略一沉吟,雖然沒有立刻給孫紹答覆,但是他答應向曹操說情。曹操接到彙報,沒有想太多,立刻答應了,他沒什麼水師,青徐名義上歸他,實際上是臧霸等人的禁臠,孫紹要,給他就是了,反正他又沒什麼損失。他回信給曹丕,讓他答應孫紹的要求,當然了,也不能白給,要向孫紹討要好處。曹丕心領神會,和孫紹討價還價,可惜做生意他根本不是孫紹的對手,孫紹忽悠了他一頓,然後送了他一車象牙、犀角、翡翠之類的南海特產就把他擺平了。

正事談完之後,曹丕拉着孫紹很神秘的說,怎麼樣,咱們聯姻吧,你喜歡的那個辛憲英已經嫁人了,我沒辦法,可是那個夏侯徽,我能讓你心想事成。A

第19章 蠻女第31章 太湖水第65章 放水第9章 與曹公談談心第96章 遷怒第39章 船模第10章 遼東公孫第103章 異姓爲王第22章 學問第36章 欺負你是爲你好第86章 勾心鬥角第82章 利益第92章 組團去打劫第81章 戰爭財第81章 戰爭財第21章 薑是老的辣第54章 經濟危機第68章 破綻第92章 天道第42章 收個仙翁做徒弟第81章 戰爭財第23章 步步驚心第92章 各懷鬼胎第45章 願望第8章 單挑張遼第21章 目標,夷洲第83章 水淹七軍第91章 **第28章 父子相疑第16章 不戰而勝第63章 備戰第15章 僱傭軍第35章 後顧之憂第92章 天道第93章 後院起火第106章 小夫人第98章 月涌大江流第92章 天道第26章 幾條破船第31章 好大一個坑第27章 你想我?第8章 安排第38章 忘憂草第44章 老虎要嫁人第98章 月涌大江流第51章 以不變應萬變第3章 示敵以弱第64章 不給我就搶第44章 半渡而擊第53章 呂壹第66章 策反第17章 所謀者大第2章 說客蔣幹第4章 訛詐無止境第11章 野調也堪聽第83章 軍備競賽第19章 送終第53章 條頓騎士團第49章 做了水師更要搶第45章 機會第15章 烈酒第51章 以不變應萬變第40章 風雲突變第72章 誰中誰的計第52章 突然襲擊第40章 風雲突變第45章 利害第73章 僵局第96章 有人歡喜有人愁第95章 關心則亂第61章 甩手掌櫃第88章 徐晃出手第98章 月涌大江流第16章 月下飲新茶第35章 一石三鳥第1章 撣國與驃人第82章 利益第52章 突然襲擊第45章 機會第61章 小橋流水第7章 一山更比一山高第53章 不可與越鬥第73章 兩難第90章 變被動爲主動第92章 組團去打劫第2章 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第12章 第三條腿第49章 做了水師更要搶第44章 深不可測第66章 天高皇帝遠第93章 後院起火第12章 第三條腿第40章 千里眼第41章 發威第65章 我對你有信心第77章 厚禮第34章 操之過急第6章 過江單挑去第10章 漢人兇猛第24章 太守朱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