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章 奉孝暢言論得失

PS:不知不覺,本書三百章了,字數也悄悄過了百萬,感謝各位讀者的陪伴,老沙在此百拜!

于禁心想誰人站出來與自己唱反調,回頭一看方知是自家主上眼前的紅人郭奉孝,便抱拳問道:“不知郭祭酒有何高見?爲何言不能向冀州用兵。”

郭嘉亦回禮道:“去歲官渡一役我軍大勝河北軍,足可資證諸位將軍之兵實勝於河北也!而我挾大勝之威,趁袁紹病弱,黑山呼應,河北分兵之弊,此時出兵或也稱得上是良機。”

衆人聽郭嘉的論調是反對出兵,但此刻聽他居然誇起了衆將,不由有些訝異,也有些自得。

反對出戰的人則越聽越不是味道,你郭嘉怕不是屁股歪到那邊去了吧?

不料郭嘉話鋒一轉道:“可諸位且細思之,我軍之敵,便只有河北麼?”

“去歲袁本初陳兵黎陽之時,江東孫伯符便在江淮之間簡練士卒,其不軌之心路人皆知,幸得天佑朝廷,其人竟死於匹夫之手,使得我去一腋肘之患。”

“又荊州劉景升,受袁本初所邀,意圖北出南陽,襲我腹心,幸得長沙桓階心向朝廷,說太守張羨出兵牽制劉表,使其顧此而失彼,不能擾我側背。”

“又豫州劉玄德,其人外表忠厚,心實險惡,三番兩次作反尋釁,去歲又聯絡黃巾餘孽龔都、劉闢等人在汝南呼應袁本初,全賴子孝將軍揮軍阻截,使其不能爲禍許都。”

“如今時移勢易,孫仲謀雖上表稱臣,然其已牢牢坐穩其父兄之位,頗有英傑之姿,手下能臣干將皆一時之選。”

“長沙張羨因病而死,其子不足以擔當重任,已爲劉景升所平滅,桓伯緒只得隱匿他鄉。劉景升抵定荊州九郡,聲勢大增。”

“劉玄德退守汝南,其手下關羽、張飛皆有萬夫不當之勇,若容其積聚糧秣,召合人馬,恐又復爲徐州之患。”

“值此多事之秋,若我王師大舉北上,在下敢問列位將軍,多久可奪回濮陽、白馬、鄄城、盧縣,又多久可攻破鄴城,縛袁本初來獻?一月?兩月?又或半年?一年?”

“屆時若孫仲謀、劉景升、劉玄德等輩藉機再啓釁端,又如何處之?”

“屆時恐司、兗、徐、豫各地無處不燃戰火,實有四面受敵之患!咳咳咳……”

郭嘉雖然年輕,但卻是個極有想法之人,要麼不說,要麼就說個透徹。

眼下這番話越說越是慷愾激昂,語速越來越快,說到後來面色發紅,脖子上青筋暴起,更是一口氣沒緩過來,竟咳嗽了起來。

曹操聞郭嘉一席話悚然動容,見他咳嗽不止,立刻推開案几,衝上前來一手扶肩,一手輕輕拍着郭嘉的背心,說到:“奉孝莫要激動,莫要激動,且慢慢說來。”

郭嘉大口喘了幾下,稍稍平復氣息,揖禮道:“在下無事,不勞明公如此。”

曹操拉住他不讓他行禮,還說道:“奉孝且坐着說話,仲康,去取些蜜漿來給奉孝潤潤喉。”

許褚應諾着去了,不多時提了壺蜜漿前來。

曹操親自持杓爲郭嘉添了一碗蜜漿,說道:“蜜漿滋養,奉孝且飲一些。”

郭嘉面帶微笑道:“謝過明公之賜。”

堂內衆人見曹操如此厚待郭嘉,不免有些豔羨嫉妒,但大家想着方纔郭嘉那番言論,都覺言之有物,思慮長遠。

曹操坐會主位,說道:“方纔奉孝所言諸事,諸君如何看待?”

這時候一直沒發表意見的荀彧說道:“祭酒所言甚是,袁冀州雖遭逢戰敗,然河北仍兵多將廣,不可小覷,若再啓戰事,恐又遷延日久,易爲他人所趁。且去歲至今大戰連場,將士們早已疲憊不堪,亟需休整。”

屯田都尉棗祗也說道:“臣下以爲,去歲戰事已將各地府庫消耗一空,如今實在擔負不起一場大戰,且兗、豫之地兵屢遭兵災,各地屯田大受影響,如今之計還當以恢復生產,積儲糧草爲先。”

曹操看了一眼一直如隱形人一般悠哉哉坐着的賈詡,問道:“文和如何看待?”

賈詡被當面問起,卻絲毫不顯慌張,淡然說道:“河北兵強,如今袁本初新敗體弱,當不會輕易發兵南下,若可暗中聯絡黑山張燕,許之以高官厚祿,令其牽制河北,則北邊毋憂也。”

“明公亦可以騰出手來,先滅劉玄德,廓清豫州,可有敲山震虎之效,震懾荊、揚。再緩緩積蓄,以待河北生變,或袁本初身死,或兄弟鬩牆,或其與黑山賊衆交鬥不利等等,再定行止不遲。”

賈詡話雖簡略,但思路十分通順,聽得曹操頻頻頷首,說道:“劉玄德僭居豫州,實乃腹心之患,還當早定。”

聽曹操定下了基調,先前力主出兵北進的董昭也改換了思路,說道:“臣下以爲,還可再聯絡鮮于輔、閻柔於幽州,臧霸、孫觀等人於青州,鮮卑、匈奴於幷州,舉兵牽制河北,令其顧此失彼,生不出與我爲敵之心。”

曹操見手下諸謀臣終於達成一致,也頗爲欣慰,說道:“便如諸君之議,暫時與河北維持現狀,休養生息,待夏收之後平滅劉備,廓清豫州。”

“臣等遵命。”

——☆——☆——☆——

鄴城與許都的種種變化尚且不能影響到顏良,他手中事務繁忙,只在下曲陽家中待了幾天陪伴了下老母親,與族人鄉親們略盡歡誼後,便打算啓程返歸常山。

老母親自然是依依不捨,自家三郎在四個兒子裡最有出息,但也一年到頭見不到幾次。

兒子的婚事終於辦妥了,娶回的娘子百般歡喜,可沒待上幾天便要遠去。

如今雖然已經開春,但天氣乍暖還寒,顏良也不敢讓母親來送自己,離去當天的早上便帶着甄宓、梅娘與絮兒來到顏母屋裡請安告辭。

顏良跪坐在母親面前,平日裡高大偉岸的身軀此刻卻刻意佝僂下來,好讓母親的手一伸便能摸到自己的臉面。

顏良本就極爲孝順,融合上二世的記憶,在顏母飽含關切與不捨的眼神下,更憶及自己另一邊的父母,表情中便多了幾分眷戀,引得顏母眼睛發紅,忍不住偷偷提起袖子擦去了滾滾而下的淚水。

顏良勸道:“阿母,莫要傷心,兒如今離得不遠,得空自然會多來看您。”

顏母道:“我這哪是傷心,分明是歡喜。你主持一府軍政,豈能擅離,待肅平賊人,再來探望我不遲。”

顏良知道自家母親素來剛強,父親早逝,她在人前也並不顯得軟弱,照樣把他們四兄弟一一帶大,但夜深人靜時,卻一個人躲在屋中悄悄垂泣。

顏良見自己勸不動,便回頭給了甄宓與梅娘一個眼色。

二姝會意,立刻上前各自拉起顏母的手,說着些吉利話逗老夫人開心。

甄宓道:“阿姑,不若我替良人留下侍奉您。”

梅娘也道:“這怎使得,夫人自當隨在良人身旁,還是由我留下侍奉老夫人。”

顏母對宓娘與梅娘都十分歡喜,見二人妻妾和睦,不免心中稍暢,故意板起臉來道:“胡鬧!我已經老得不行了麼?需要你們侍奉?你們可要知道三兒如今還沒子嗣,你們不陪在他身邊,便陪在我一把老骨頭身邊又有何用!”

絮兒這些時日跟在辛憲英身邊玩鬧,更古靈精怪了不少,此刻也撲到顏母懷裡嬌嗔道:“那我來陪姥姥好不好?”

顏母被乖孫女這麼一鬧,原本繃着得臉立刻笑了起來,說道:“陪在姥姥身邊可就沒你的英姐姐陪你玩咯,你還要不要陪姥姥呀?”

常年以來,絮兒一直是待在老家長大,與姥姥極爲親密,這些時日來離開老家去往常山,有一段時間沒見着姥姥,所以回來之後便纏在姥姥身邊如倒豆子般把常山的各種見聞一一道來。

小丫頭說得極爲瑣碎,夾七夾八想到哪裡說到哪裡,若是換作其他人早就不耐煩了。

不過顏母向來慈愛孫女,又閒來無事,把孫女的嘮叨聽得津津有味,所以知道她常與辛毗家的閨女玩在一塊兒。

絮兒被這麼一問,便顯得有些爲難了起來,雖然老家同齡人不少,但沒一個能像英姐姐一般有這麼多的新奇主意,若是讓她留在老家陪姥姥而見不到英姐姐,還真是有些難以取捨。

不過絮兒小眼睛咕嚕咕嚕一轉,看着姥姥笑眯眯的眼睛,知道姥姥多半是拿自己打趣,便頭一揚說道:“我便是喜歡陪着姥姥。”

顏母年老成精,哪裡不知道小丫頭死鴨子嘴犟,也不去揭穿,笑着摸了摸絮兒的小腦袋道:“你留在家中也是無趣,便陪在你阿父、阿母和姨娘身邊吧,只要年節的時候回來看看姥姥便行了。”

絮兒一聽不用留在家裡,心裡稍稍放心,立刻答道:“好,我會回來看姥姥的。”

顏良等人再度與顏母說了一會話後,告辭出來。

臨出門前,顏母對身旁的二子顏國,侄兒顏訥道:“國兒,訥兒,你們且替我送送良兒。”

顏國和顏訥自然連聲應諾。

在顏良大婚後的第二天,中午一場大宴之後,來賓友朋便各自離去,顏良的文武兩撥屬下也早早回到任上忙碌。

所以此番顏良離開下曲陽時,便只有家中親戚與一些鄉人相送。

仲兄顏國與從兄顏訥分別騎了一匹馬隨在顏良左右,顏國道:“叔弟,爲兄知道你在常山事務繁多,理政剿賊屆時利國利民之事,家中你且放心,自有我一應處置。”

顏良四兄弟的父親早逝,長兄顏至也早亡,當時也頗有前途的顏國便辭官歸家照應家人,方纔能讓顏良常年在外建功立業。

顏國爲了顏氏宗族犧牲頗多,顏良對這個兄長多有感激,當下便答道:“有兄長在,我自然一萬個放心,待愚弟闖出些名堂後,回鄉侍奉母親,換兄長出來牧守地方。”

顏國聽了這話,卻只是笑笑不語。

一旁的顏訥看着旁邊從兄弟倆人閒聊,心中也是遐想連篇。

當初顏良致意棄文從武時,顏氏宗族多有反對,認爲不當棄了孔門所學。

顏訥當時也對顏良的選擇多有詬病,以爲出仕郡縣謀取孝廉茂才纔是正道。

不曾想當日大家都不看好的顏良居然一路走上了通衢大道,從一介小卒成爲統兵上萬的大將,如今更貴爲二千石,執掌郡國。

反觀自己,出仕多年,纔不過當得一個三百石的縣丞而已。

倒是自己的同產弟顏貯去年去鄴城跟在顏良身後,得署爲比六百石的軍候。

雖說軍中的職務比不上地方長吏這麼稀罕,但顯然更大有所爲。

不過讓顏訥有些擔心的是,顏貯這小子聽說不好好辦事,被顏良貶斥了職事。

顏訥左思右想,還是決定爲弟弟顏貯求求情,說道:“立善賢弟,我那不爭氣的弟弟在常山沒少給你添麻煩,我知道之後已經去信狠狠斥責他了,還望你莫要與其計較,看在愚兄的面子上,再給他一些機會。”

顏良對顏貯的處罰已經做好了,之後都要看他如何表現,所以答道:“兄長且放心,立行畢竟也是自家人,我正要多多依仗,絕不會苛待了他。”

顏訥笑道:“有立善此話,我便放心了,若是他有什麼事情做得不對,你還當嚴厲管教纔是。”

顏良沒理會這些客套話,轉而說到:“兄長在地方上做得可還舒心,要不要愚弟代爲活動,謀個更好的差事?”

顏訥對這個提議心中也頗爲意動,不過他終究還是抹不開面子,又想起前些博陵郡守畢瑜提及的事情,答道:“我看就不必了,前些時日畢府君巡行安平之時,曾對我言北新城長出缺,欲要表我繼任。”

北新城是小縣,縣長秩四百石,比之顏訥如今的安平縣丞雖然只高了一百石,但一個是輔弼之吏,一個是一縣之主,不可同日而語。

顏良也是第一次聽說這個消息,立刻道:“如此,便要恭喜從兄高升了。”

顏訥靦腆一笑,說道:“或也是沾了賢弟的光罷了。”

顏良道:“這卻是哪裡的話,從兄德才兼備,任一縣之長足足有餘,想必他日還能再受重用呢!”

博陵郡守畢瑜是袁紹的老部下,也是東郡太守畢齊的從兄,畢齊投靠袁紹之後自然沒少與這個從兄聯絡感情守望相助。

所以畢瑜知道從侄畢軌在顏良手下任事,且侄女還與顏良的侄子談婚論嫁。

這回顏良大婚,畢瑜雖然沒有親自到賀,但也專程到安平找到顏訥拜託他將禮物帶給顏良,期間多批給顏訥幾天假期,還提及了表舉他出任北新城長之事。

所以說,顏良雖然沒爲從兄說情,但顏訥的升遷與顏良也無不關係。

這便是當下士族之間交往的常態,互相照應嘛,不足爲奇。

第342章 高幹的小心思第599章 多疑的袁紹第153章 將軍的家事第222章 放開那個女孩第96章 嘆世間奸人多當道第514章 泉州牢不可破第397章 螻蟻第195章 勝利的天平第337章 致知在格物第389章 老槐谷第371章 馬縣長與老工師第188章 兵敗如山倒第198章 一舉多得第549章 女間第372章 中考與高考第164章 貧寒少年發跡史第462章 要致富先修路第72章 再度對決第191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第67章 曹公無恙第66章 曹賊已死!降者免死!第56章 速追曹賊第147章 亡命少年第458章 我想回家第346章 結業典禮第271章 捷報頻傳第235章 北方有佳人第538章 烏桓突騎第255章 房山礦場第208章 刺客侯第392章 箭似飛蝗第545章 功高震主之患第192章 莽一波第83章 團結陣線第124章 新官上任第494章 林間惡鬥第54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257章 純金獎牌第522章 舊人第427章 誘餌第249章 勾心鬥角第539章 此子斷不可留第89章 “從心”所欲第340章 烈女殉節第537章 賜姓起名第595章 臘日第188章 兵敗如山倒第292章 思想理念教育第559章 曹操的心頭恨第328章 暗通款曲第255章 房山礦場第180章 借五十萬石糧第123章 平丘碼頭第185章 官渡迷局第447章 要死要活第389章 老槐谷第512章 兵分三路第490章 破門第375章 催戰第149章 新到貨的小鮮肉第389章 老槐谷第386章 虎尾寨楔子 這誰頂得住啊第444章 勇猛與雞賊第465章 上艾閱兵第439章 大丈夫當如是也!第484章 軻比能第163章 勇冠其軍胡車兒第358章 變故第253章 殺賊討逆第324章 敗兵衆像第414章 五路同時出兵第522章 舊人第465章 上艾閱兵第532章 漁陽攻防戰第77章 寧爲太平犬,莫作亂離人第340章 烈女殉節第230章 靈壽公審第254章 伐柯如何第398章 追擊第453章 劉表的饋贈第255章 房山礦場第208章 刺客侯第570章 批發衣帶詔第257章 純金獎牌第253章 殺賊討逆第252章 賊帥孫輕第257章 純金獎牌第542章 將軍必勝第257章 純金獎牌第385章 三利一弊第372章 中考與高考第2章 死了又死第443章 摸黑夜襲第349章 學以致用第341章 南土名士第25章 激勵與撫卹第226章 掩襲哨所第60章 誰來和我大戰三百回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