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_第二百零三回 平原決事

興平二年七月袁紹勢滅,曹操、呂布共分其地,翼州爲兩家所有,翼州戰事告平。值此之際,曹操沒有趁幽州一半地域還處在戰火中,直接攻向呂布,而是遣使至平原,欲定下停戰約定,以待將來再作征討。

其約之一是,溫侯呂布不得收留袁熙,並交出顏良、文丑兩人,送至許都斬首示衆,以報失子之仇。

其約定二是,現今黑山張燕勢力龐雜,天子有意先蕩平此股賊寇,令溫侯兵出薊縣,取道代郡,攻入幷州雁門郡。

其三,晉陽侯張揚主政河內多年,治下百業蕭條,百姓生活困頓,黎民苦不堪言,已然不適繼續守牧一郡、一州之地,故此去張揚河內太守一職,徙爲幽州代郡太守。

來使是劉曄,現今方二十左右。

劉曄,字子揚,淮南成德人,是光武帝劉秀之子阜陵王劉延的後代。

劉曄年少知名,汝南許劭善於觀人,在揚州避難,稱劉曄有佐世之才。

揚州當地有鄭寶、張多、許乾等人擁兵自重,其中以鄭寶最爲驍勇果斷,才能和勇武突出,爲當地人所忌憚。

鄭寶想擄略百姓渡過長江到江南地區,看中了劉曄是當地的高族名人,想要強逼他倡導這個計謀。此時曹操派使者至揚州,劉曄謁見使者,論及當前時勢,並請使者在他那裡停留數日。

鄭寶帶數百人帶着牛和酒迎接使者,並等待劉曄。

劉曄在中門外設酒菜飯席給鄭寶部衆,自己則與鄭寶在內宴飲,並暗中令人借敬酒的機會殺掉鄭寶。但鄭寶原來不好酒,並且小心提放,令那人不好下手。

劉曄遂親斬鄭寶,砍他的頭下來,向他的部衆恐嚇道:“曹公有令,敢有動者,與寶同罪。”

部衆見此駭然,奔回營內。

劉曄至營,向他們陳說禍福利弊,最終衆人叩頭迎納劉曄,劉曄入營安撫羣衆,令衆人歸服,更被推舉爲新

的首領。劉曄見漢室衰微,自己亦是皇室宗族,不想擁兵,乃將這些部曲都委託給廬江太守劉勳。

之後,劉曄遊歷江東,見孫策與劉繇大戰,爭奪漢家土地,心中感慨萬千,復歸家鄉。

曹操、呂布共討袁紹之時,劉曄對曹操取得天下已有所期盼,待至袁紹身死勢滅,劉曄覺得代漢者應爲曹操,乃出仕。

曹操不用郭嘉、荀彧、荀攸等文臣出使平原,其原因之一是劉曄年少,易爲呂布所輕視,其二就是劉曄本身就是一個喜好機關器械等物的人。

呂布軍中諸葛連弩、馬鐙、馬鞍等物,在陳翎被圍困奉高城下之時,雖俘獲得了一些這樣的物具,仿照着裝備上,但在曹操軍中,卻依然不敢依仗此來攻擊溫侯呂布,究其原因,那些東西都是殘缺的,非是完整體。

作爲年輕且不爲人所熟知的劉曄,藉此機會,一窺呂布軍中器械的構造纔是真正目的,其他的,皆是次要的。

看勢,曹操佔據廣大地域,溫侯呂布處於弱勢;何況曹操還有天子這一天下共主在手,私下相互征討可以,但沒有了大義名分,做什麼事情都會顯得異常困難。

曹操提出的三條約定,其目的根本上就是因還有幷州在側,不敢全力攻向呂布。生怕出兵之際,與溫侯交好的張揚提兵襲擊身後,造成被兩面夾攻的局勢。

況且,在曹操攻戰鄴城期間,東海的臧霸、壽春的袁術皆蠢蠢欲動,曹操爲此,在下了鄴城之後,不得不派兵遣將前往駐守防禦。

而且,隨着溫侯呂布奪取了翼州一小半土地之後,長安馬騰、江東孫策兩人皆有遣使者至平原,其中的意味,曹操再昏聵糊塗一些,也不會弄錯馬騰、孫策兩人的想法。

他們是想趁自己與呂布開戰之期間,出兵呼應,攻入曹操腹部,各取所需。

劉繇已不可阻擋孫策進軍的步伐了,就在曹操自己攻入鄴城之時,劉

繇也已經到來山窮水盡之刻,其帳下大將於糜、樊能兩人在搦戰中,分別爲孫策、太史慈兩人所斬殺。在這之後,劉繇率張英、陳橫、薛禮等將士,退入建業,籠城而戰,兵敗身亡只不過是時間長短的問題。

待劉繇勢敗,看覷孫策不亞於其父孫堅的志氣,想必會提兵北上,助袁術一臂之力,或直接奪取壽春,以己代之,攻入中原之地中來。

而長安的馬騰,原本得報聞知似乎他是想征討韓遂,奪取西涼一地,但不知爲何,在雙方劍拔弩張之際,卻派使至平原來了。

對於曹操提出三條約定,陳宮至驛館拜訪了劉曄之後,向主公呂布稟明。

呂布聞之大怒,言道:“我與曹操相爭,於稚叔有何關係?”呂布不提其他兩項,只爲張揚一事發怒,可見在他心目中,的確也是將張揚視爲至交好友的。

現在溫侯帳下謀臣頗多,有陳宮、沮授、審配等人,見呂布發怒,陳宮身爲文臣之首,出而言道:“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晉陽侯張揚若不離開河內,赴代郡上任,必會爲曹操所攻襲。”陳宮說道此處,停頓了一下,捋須接着言道:“河內兵少將寡,不是曹操之敵手,若是主公接受了曹操的約定,只能眼看着張揚爲其所滅。”

“可若是主公不理會曹操盟約,我青州、翼州,平原將直面生死大戰,…”陳宮沒有把話說完,在他心底是想接受曹操的約定,這樣之後,己方起碼能夠有個喘息的機會,能夠加緊時間招募、操練士卒,同時等待幽州陳翎、高覽等人帥軍回來,再與曹操決戰,勝算會更大一些,而不似現在,僅僅以不到十萬的兵力,迎擊將近二十萬的曹軍。

至於曹操所提及的將袁熙、文丑、顏良送出,陳宮對此只是呵呵一笑,有了袁熙在此,纔有審配等原袁帳下文武傾心相投。不然的話,主公呂布何來如此幸運,能得顏良、文丑兩員大將來平原,厲兵秣馬以待征討曹操?

(本章完)

正文_第四百三十五回 落入平淡正文_第三百四十四回 憂患兩忘正文_第三百五十一回 株連之罪正文_第五百二十一回 薛蘭用計正文_第五百一十七回 放你一馬正文_第一百回 糧草不濟正文_第一百七十五回 開城者誰正文_第二百零九回 烏桓遷徙正文_第五百五十七回 兵行險道正文_第五百四十回 攻入城中正文_第一百七十九回 張郃心境正文_第五回 大將高順正文_第二百二十六回 派兵遣將正文_第六百七十三回 城中困境正文_第二百二十七回 家人來歸正文_第二百一十七回 混戰之中正文_第三百九十九回 攻城大戰正文_第三百三十六回 一人之威正文_第一百二十一回 悠閒生活正文_第三百五十三回 謁見呂布正文_第六百四十六回 風行雷動正文_第四百一十七回 大營被襲正文_第四百六十回 左右爲難正文_第四百一十回 據城不出正文_第五百六十四回 大將張飛正文_第四百四十四回 箭不虛發正文_第三百四十九回 劉備入蜀正文_第二百六十七回 誰勝誰負正文_第三百七十一回 代天行道正文_第一百零四回 如夢似幻正文_第二百八十七回 美人如玉正文_第三百四十一回 留守之將正文_第三百四十七回 食邑封侯正文_第五百七十五回 生死離別正文_第十七回 梳理政事正文_第二百九十九回 缺一亦可正文_第四百零四回 似是巧合正文_第四百三十八回 真人蒙身正文_第五百九十九回 黃蓋退兵正文_第一百三十六回 顏良攻城正文_第三百五十八回 非人存在正文_第五百九十四回 趙雲劫營正文_第五百一十回 陣前暄言正文_第四百三十三回 斬將奪旗正文_第五百二十三回 故技重施正文_第六十三回 局勢變動正文_第五百七十四回 窮途末路正文_第四百六十二回 少主駕到正文_第五百二十七回 軍前議事正文_第五百八十六回 應者雲集正文_第六百四十九回 半夢半醒正文_第一百零七回 攻入北海正文_第五百九十四回 趙雲劫營正文_第一百九十九回 征討三韓正文_第五百五十七回 兵行險道正文_第一百四十三回 兩呂賣城正文_第五百三十一回 百步穿楊正文_第六百七十六回 進逼長安正文_第六百四十一回 時任督糧正文_第二百七十五回 龍戰虎鬥正文_第五百四十五回 混戰一片正文_第六百零二回 一壺濁酒正文_第五百八十三回 趙雲衝陣正文_第一百六十三回 玄之又玄正文_第六百一十回 廬江苦戰正文_第六百九十五回 生死之間正文_第六百四十一回 時任督糧正文_第四百七十八回 去往何方正文_第四百四十一回 太史子義正文_第八十六回 呂岱搏命正文_第五百一十八回 鳴金收兵正文_第五百九十三回 走爲上策正文_第五百一十回 陣前暄言正文_第一百九十四回 攻城略地正文_第二百六十三回 真定亂戰正文_第三百九十一回 府邸夜談正文_第四百四十六回 汗血寶馬正文_第六百三十二回 取捨兩難正文_第五百七十三回 攻城開始正文_第四百九十三回 夜襲攻城正文_第六百九十四回 雪地伏殺正文_第五百五十四回 舉事謀反正文_第六百七十回 窮途末路正文_第五百三十二回 奪城大戰正文_第四百三十二回 兵法有云正文_第六百九十三回 龍爭虎鬥正文_第一百三十一回 公孫勢滅正文_第四百三十七回 一路走來正文_第三十回 陳宮在後正文_第三十八回 袁曹之爭正文_第二百五十九回 真定一役正文_第五百四十三回 張飛敗退正文_第八十二回 平壽之戰正文_第一百二十四回 回至青州正文_第四百八十六回 銅錢交易正文_第五百五十二回 離間之計正文_第五百四十三回 張飛敗退正文_第六百八十一回 君臣奏對正文_第二百四十六回 天下所宗正文_第二百零九回 烏桓遷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