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按本領各自歸營 成軍畢主公來人

南郡枝江縣郊,霍家堡,霍弋正在考校三個月來自己部下的訓練成果。

這四百九十六士卒都是跟着霍弋自葭萌關一起殺出來的漢子,平均年齡都在二十歲前後,年紀輕的不過十七,年紀大的也不到二十五,真正的青壯士卒。

霍布衣曾經激烈的反對過將百戰老兵解甲歸田,實則是這些個老兵個個都身經百戰,是不可多得的軍隊中堅力量,擱在任何地方都是別人搶着要的寶貝。

霍弋沒有理睬,年紀越大意味着潛力越小,自己現在培養的,都是自己三年後復出要的能陪着自己戰陣廝殺的中堅力量。這些個年輕小夥子頭腦靈活,體力充沛,是潛力股。隨着自己的灌輸教育,除了對自己的忠心,最多的就是古往今來兵書的精華,還有自己前世經驗之談。

冷兵器時代固然作戰方式異於後世,但其中一些訓練之法都是可以借鑑的,再加上自己的歷史學專業對各大歷史戰役的總結性經驗,走在時代前沿是必然的,通過自己在葭萌關前後的一些作戰,自己雖說有時略顯稚嫩,但是倒對得起智勇雙全的評價。

三個月的訓練,已然是卓有成效了,真正的做到了侵略如火,不動如山。訓練似乎很艱苦,但每日的肉食讓所有人自覺的閉上了嘴,王衝手下的東州兵見識頗多,但也從未見過哪支隊伍有如此之高的待遇。

這一日的考覈分爲八項,按照考覈成績來重新劃定全軍軍職,有本事有能耐的升官進職,這是鐵律。

八個項目分別爲弩射,騎射,刀術,槍術,陣法,兵略,行軍,探敵。三年後自己是要復出的,當然是要軍事上見長短,自己麾下這些個兵,三個月的訓練能讓他們成什麼樣子,自己不清楚,考覈後,自是要根據每人不同的特長來決定日後的發展路子。

霍弋最爲重視的當然是兵略,這一項考覈,自己是全程參與,各項考覈皆分初審與複賽,最終名次由霍弋一一觀看後再做定論。而兵略這一項由自己全程考覈。

雖然三個月的訓練還不能看出一個人對戰爭的閱讀能力,但是霍弋還是想要試試。

自己麾下的將士分作兩派,自己是清楚的,一支是王衝最先投效的三百東州士,一支是自己老爹的親軍三百枝江兵,若非要再分出一支,那便是霍弋從王賀王鳴兩兄弟手底的山匪裡挑選的五十多人了。

自己自王衝隊中挑選了兩百一十人,霍家本族親軍裡挑了兩百兩百三十人,加上那五十人,得了四百九十六人。

兩隊人在自己眼皮底下和睦異常,但背地裡競爭十分激烈。而剩餘的五十六人,老實異常,他們被視作降兵,地位並不甚高,但是霍弋自然是一視同仁的。這五十六人感恩於霍弋的大度,更是訓練刻苦,雖底子比另外兩支人馬差了許多,但是倒不妨礙他們跟上訓練。

老將霍布衣爲代表的枝江兵和王衝帶着的東州士競爭自己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部下的有益競爭只會增加這幫軍士的士氣,有利於提高他們的訓練水準。

爲期三天的考覈結束了,平心而論,這些人改變很大,尤其是那五十六人的山匪,瞧上去似模似樣,士氣不低。

枝江兵與東州士的競爭到底是東州士略勝一籌,拿了騎射,刀術,槍術,行軍四項的榜首,着實讓王衝嘚瑟了一回。枝江兵多爲老實巴交的農民,倒是在弩射,戰陣之法,兵略得了榜魁。

最讓人驚訝的是那五十六人的山匪,以探敵一項爲例,得分最高的前五人悉數出自這五十六人。霍布衣這粗豪漢子也只好說不公平,這些個山匪平日裡不幹別的事,專做望風踩點的勾當,這一項任誰也幹不過別人的老本行啊。

索性王賀王鳴二人與霍布衣相處多日,倒不覺其中的挖苦之意,只道是霍布衣比不過自己,吃味罷了。

霍弋心中看完了成績自是十分的高興,這四百餘軍漢是自己挑選而出的,不少人自其中脫穎而出。主要將官都沒有參與考覈,但有一些人的名字第一次鑽進了霍弋的眼睛。

比如說兵略的榜首前三人,第一的是霍家家生子霍良,頭腦什麼靈活,對已然教授的部分兵略領悟極深,被霍弋點爲榜首;後一個是霍家的賓客之子,喚作韓平,沉穩異常,對策不能算出彩,但也是極爲難得,能在三個月邊學文字邊領悟兵略,做到如此地步,亦可說是罕見了;最後一個亦是來自那五十六山匪的一員,喚作李賀,曾是幽州人,讀過書,後隨父母難逃,父母在荊州病死,入夥山匪,對兵法領悟極深,又擅使長槍,被霍弋點做第三。

霍弋不知道這些個人日後會在戰場上迸發出什麼樣的光彩,或許會成爲紙上談兵的趙括?亦或許又是下一個霍驃騎,誰又說得準呢?

依照前言規矩,各榜首依次被劃入各自擅長的各營,分作騎營,步營,其中步營又劃斥候、射聲、方圓、烈風各營,斥候營便是探敵一項優秀的士卒了,射聲營士卒來自弩射一項出色士卒,方圓則爲表現平均及刀術出衆的士卒,烈風則爲槍術出色的士卒。

而兵略出色的十人被霍弋編入參謀營,王衝統帶騎營,霍布衣總管步營,斥候歸王賀王鳴管帶,射聲交由霍正管轄,方圓交由岑雲統領,鄧艾掌管烈風營。

正當各營劃分完畢,各軍成軍訓練之時,霍家堡來了一支三十餘人的騎兵,帶來了主公劉備的軍令。

霍弋穿戴一齊,出了霍家堡,身後戰將悉數跟從,到了堡門前,卻見來人不是別人,正是主公劉備帳下謀士——簡雍。

霍弋上前正要行禮,那簡雍握住霍弋雙臂:“霍將軍不必如此,主公讓我來不爲公事,私事而已!”

“私事?”霍弋愣在了當場,主公有私事求我?

第36章 有條不紊西遷民 始料未及兩小兒第114章 夜襲(二)第15章 漢中計略第100章 如芒在背第66章 戰戰戰(三)第123章 將星遠去第92章 入石城衆人慼慼 出山口無奈步行第18章 苦鏖戰奪城未果 靈光閃霍弋獻計第54章 以退爲進第30章 破敵第22章 粗鄙山寨不設防 輕取擒首怒殺人第1章 誓師第105章 求援第74章 雄心第27章 奪城第19章 苦肉布衣入賊城 謀遠鳳雛定伏計第37章 見主公第13章 充實各軍第廿五章 寂山谷蠻族重地摩沙柯欲投漢軍第8章 三約定第26章 穩其心委以重任 深沉謀假扮押送第64章 久未見郭均到訪 又聽聞護國十氏第65章 分說前後兩家怨 卻聞主公召見來第54章 成說客徐盛意動 軍情急二張交鋒第16章 智勇雙全降忠烈 未雨綢繆救鳳雛第3章 前門風雨傾門第 後院海棠不禁風第87章 酒宴甘興霸第116章 如鯁在喉第10章 至新野得詢艾蹤 進汝南名將在望第122章 孫魯班出走第49章 圖謀夜襲第87章 酒宴甘興霸第75章 阻截第57章 黑夜雨萬軍偷襲 中計將敗退逃脫第33章 郡事務一籌莫展 巧預料江東來犯第84章 勸降第50章 利騎軍馬鐙蹄鐵 尋技藝偶遇大師第85章 洛陽聞訊第84章 主公問詢拒好意 二女牽掛候門前第1章 槍如龍少年少歲 敵洶涌仲邈安志第34章 褒中第31章 憑鐵口說服劉循 謙遜弋掌理武陵第24章 密報第28章 枉追擊蠻軍受襲 劉循遁直奔充縣第86章 入門來文長陪坐 坐席定排位深意第22章 粗鄙山寨不設防 輕取擒首怒殺人第58章 滅敵第135章 宛城被圍第28章 計賺王平第86章 整編軍馬第23章 王平第73章 局勢初定第75章 阻截第40章 鉤心鬥角雙雄計 命運前途皆一賭第122章 孫魯班出走第70章 洞徹敵情第84章 主公問詢拒好意 二女牽掛候門前第129章 求援第94章 定計議向北尋才 苦思索能人自來第45章 疲軍逃興霸難救 戰事畢孫劉聯盟第34章 褒中第30章 無間道亂由內起 破口罵大義在手第67章 廳堂震響遭詰問 良將之資可奈何第37章 哪般前情娓娓述 始知猛將霍邵先第93章 歸零陵衆將分兵 到泉陵新募勇士第59章 兩槍將勝負難解 追敵近窮途末路第14章 按本領各自歸營 成軍畢主公來人第7章 鬥辰蠻第25章 霍弋兵略第42章 丑時到騎兵大至 樹威信單挑徐盛第101章 悔之晚矣第103章 末路第19章 苦肉布衣入賊城 謀遠鳳雛定伏計第31章 漢中糜爛第80章 劉副軍未戰先走 吳杏兒喬裝矇混第64章 久未見郭均到訪 又聽聞護國十氏第2章 圍城衆閬中精銳 深沉夜墨甲偷襲第45章 虎豹騎第125章 城管第24章 密報第16章 智勇雙全降忠烈 未雨綢繆救鳳雛第43章 觀天際子敬痛呼 出意料子明懊惱第33章 夏侯兄弟第22章 粗鄙山寨不設防 輕取擒首怒殺人第67章 廳堂震響遭詰問 良將之資可奈何第24章 雖戰勝心如刀割 祭英靈培育軍魂第30章 無間道亂由內起 破口罵大義在手第廿六章 摩沙柯難忍慍怒霍邵先三槍制敵第37章 哪般前情娓娓述 始知猛將霍邵先第77章 追繳殘敵第76章 關興巧計阻敵第69章 許夫子並收男女 霍牙門收貼赴宴第133章 曹軍大敗第3章 前門風雨傾門第 後院海棠不禁風第90章 薦關公籌備馬軍 自入城身陷險地第19章 偏師北行第66章 戰戰戰(三)第廿二章 劉循遁智計脫困吳子遠負荊請罪第1章 槍如龍少年少歲 敵洶涌仲邈安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