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一聲大哥,一生大哥

“此計,莫非是斷鹽之計?”

陳暮沉吟問道。

田豐驚詫不已,睜大了眼睛說道:“子歸猜到了?”

陳暮苦笑道:“冀州用鹽皆依賴於青州,此計是最好的陽謀,我又如何能不算得出來?”

田豐不善長陰謀詭計,而喜歡用陽謀。

歷史上包括與沮授勸袁紹迎天子,勸袁紹在曹操弱小之時,以及趁他徵徐州之時攻許都等等,都是正大光明的計策。

當時與田豐對線的正是郭嘉,曹操徵徐州,擔心袁紹來攻,郭嘉勸道:“紹性遲而多疑,來必不速。備新起,衆心未附,急擊之必敗。此存亡之機,不可失也。”

於是曹操決定冒險攻打劉備,此時田豐也馬上勸袁紹趁機南下,攻取許都,結果袁紹推辭兒子生病,根本不採納田豐的計策,導致曹操穩定了後方。

可以說,田豐與郭嘉對線,並不是輸在計策不好,而是輸在對於人心把控。郭嘉準確摸到了袁紹心理,而田豐過於剛直,最終害了自己。

不過也不是說田豐對人心把控不到位,而是他自身性格問題。

包括官渡之戰後,袁紹打敗,有人覺得田豐已經預料到了這個結果,必得重用。

結果田豐卻說:“若軍有利,吾必全,今軍敗,吾其死矣。”可見他對袁紹的本性,還是十分了解。

那爲什麼他一定要固執己見,非要作死呢?

這就是漢朝士人之風骨。

田豐明知袁紹性格缺陷,不會採納自己的計謀,他依舊要說。

明知袁紹大敗,自己必然會被處死,依舊直諫犯上。

明知事不可爲而偏爲之,便是鐵骨錚錚!

包括諸葛亮也是如此,知道魏國勢大,北伐必敗,可他依舊要匡扶漢室,依舊要六出祁山。

因此不能說田豐在智力上就低於郭嘉,只是他的性格太直了,不懂得,或者說不願意用更委婉的方式而已。

陳暮猜到田豐之計也並不難,歷史上冀州不缺鹽,袁紹佔據渤海,可以學齊國那樣煮海鹽來維繫。

可如今海岸線被劉備公孫瓚瓜分,沒有地方給他煮。

關中鹽池確實產鹽,但被關中那些西涼軍閥控制,而且青州鹽價低,關中鹽價高,冀州百姓早已經習慣了青州海鹽。

一旦青州採取斷鹽之策,哪怕袁紹從關中運鹽來,價格也必然高昂,百姓習慣了低價鹽,鹽價若是暴漲,肯定會怨聲載道,引發內亂。

此時趁着冀州內亂之時,青州軍與幽州軍全面進攻,則可一戰能定乾坤!

這就是爲什麼之前田豐準備召集平原國各大世家的緣故。

因爲他們作爲地頭蛇,掌握着食鹽中間運輸環節,若要實施這個計策,肯定要和他們先通個氣。否則敵人還未內亂,自己先亂了,那就很尷尬。

田豐聽到陳暮已經猜到了他的計,

心中倒也佩服不愧是智計百出的陳子歸,帶着些許期待道:“子歸覺得,此計如何?”

陳暮思索片刻,道:“元皓兄是打算逼袁紹來決戰吧。”

“不錯。”

既然被看破了,田豐也不隱瞞,大大方方地承認道:“袁紹看似實力強橫,然自王芬開始,與明公和公孫使君連年戰爭,數年下來,冀州百姓凋敝,兵馬俱已疲憊,本該是剪除他的好時機。”

“可惜當時明公和公孫使君也是在關中打了兩年,兵馬同樣疲倦不堪,以至於在結束了葛亭之戰後,不得不進入防禦階段,暫時先修養生息,等待再圖它日。”

“然則不僅是我們在休養生息,袁紹也同樣已經休養兩年,冀州土地本就比我們多,耕地無數,丁口極盛,再拖下去,必爲大患。”

別看袁紹是在興武元年,也就是193年9月才掌控冀州,但在他之前,王芬就已經和劉備打了幾次架。

時間線的梳理也很簡單,從190年十八路諸侯討董,然後虎牢關在投石車的猛攻之下,只堅持了半年董卓就撤入長安,到191年劉備率領曹操公孫瓚孫堅鮑信,殺入關中,再到192年董卓之死。

但在董卓死之前,王芬擅自立了一個冀州僞帝,導致他與洛陽朝廷發生了衝突。緊接着又斷掉關東軍糧草,陳暮就立即唆使劉備前去攻打,那時雙方就已經交惡。

等到董卓死後,天子罹難,原本流落於長安的朝廷回了洛陽,衆臣迎東海恭王之後,宗室長者劉虞爲天子,大軍回師,開始正式討伐王芬。

此時已經是192年的事情,然後再到193年王芬病死,這個過程從192年打到193年,雙方就已經打了整整兩年仗。

袁紹繼任冀州牧,同樣也繼承了和洛陽朝廷的敵對,當時對於他來說,面對劉備公孫瓚以及洛陽方面的進攻,三面包夾之勢,壓力非常大,曾經考慮過廢除冀州僞帝,奉洛陽爲正統,以緩和矛盾。

可那時黨人在冀州的勢力極大,爲了穩住黨人,袁紹不可能去那麼做,只能先步步剪除黨人的兵權,等到自己徹底掌控兵馬之後,指揮了葛亭之戰,將公孫瓚和劉備趕出魏郡。

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那時不僅袁紹處於內部權力交迭的虛弱狀態,劉備和公孫瓚也差不多,他們的精銳兵馬連年在關中打仗,士兵士氣低落,厭戰情緒很高,急需休養,很難再進行大規模決戰。

因此在這樣的情況下,雙方都需要休養生息,於是從193年持續到194年,自葛亭之戰結束之後,青州幽州與冀州長達三年的戰爭,勉強算是告一段落,三方進入了長達兩年的對峙階段。

在對峙階段的時候,不僅青州在發展,冀州同樣在發展。憑藉着人口多,耕地面積大的優勢,這兩年袁紹算是喘了口氣,再加上偶爾剝削大族,兵糧慢慢充足,實力漸強。

雖然在兵員素質上,冀州的士兵普遍要比劉備跟曹操的精銳士兵要差,在頂尖大將方面,也非常缺乏撐得起門面的水準。

可誰讓冀州體量擺在這裡呢?

作爲佔據了一半華北平原的大州,廣袤的耕地面積和人口就是它最大的優勢。

你青州多年開荒,到現在也不到四千萬畝田,然而冀州本身就有近億畝,雖然不能跟後世河北近三億畝耕地相比,但在漢朝已經是天下最大的糧倉。

人都說得民心者得天下,可在古代封建社會,得糧食者得天下。

袁老曾經說一粒糧食能救一個國家,也能扳倒一個國家,在那個時代就是最真實的寫照。

因此在處理冀州問題上,田豐沮授乃至包括荀彧陳暮在內,都認爲宜早不宜遲,時間拖得越久,對於青州來說越不利。

“嗯。”

聽到田豐的話,陳暮贊同地點點頭:“這兩年除了徐州和兗州偶有戰事以外,大家都在盡力發展,以圖強大。然冀州實力擺在那裡,確實不能掉以輕心。”

田豐長嘆道:“這還是子歸你設計削弱過的冀州,若是袁紹能得渤海,不再擔憂食鹽之事,實力恐怕遠遠不止如此吧。”

“當然。”

陳暮笑了笑,官渡之戰袁紹可是十二萬打三萬,而且後方還有大量的預備役,總兵力超過二十萬,哪怕是輸了戰爭,要不是袁紹病了,後面也未嘗沒有再擊敗曹操的實力。

並且袁紹即便是死,留下的遺產也十分龐大,若非袁譚袁尚這些人分家鬧矛盾,曹操想平定河北最少還得七八年。

“因而我纔出此計策,逼袁紹早日決戰。”

田豐說道:“如此我軍佔盡地利,給予來犯之敵迎頭痛擊,待其兵馬崩潰之際,再大舉進攻,將冀州奪取,豈不妙哉?”

“是個好主意呀。”

陳暮嘆了句,又搖搖頭:“可惜不能用。”

田豐頓時皺起眉頭:“爲何不能用?”

“大哥不會允許的!”

“此江山社稷之大業,明公怎麼能婦人之仁!”

“這不是婦人之仁,乃爲千古仁義!”

陳暮辯解了一句,然後又道:“何況這個計策想要完美實施,太過困難,青州一旦禁運,私鹽不絕,最後受苦的,也不過是冀州百姓而已!”

“哼!”

田豐不滿道:“此計不去試又如何知之?我正準備嚮明公通稟,忠臣肺腑之言,明公怎可寒我之心?”

陳暮苦笑道:“元皓,你太鑽牛角尖了,過於固執,有些東西,不能做的。”

“子歸......”

田豐正準備繼續說點什麼,就在這個時候,門外忽然進來一個侍從。

國相府的侍從稟報道:“府君,州牧回平原了。”

鄃縣離平原本來就不遠,攏共不到二十公里,半日就能走個來回,因此劉備經常會回到平原縣,親自運輸糧草裝備,或者偶爾坐鎮,探訪民情。

聽到劉備回來了,田豐站起來大喜道:“明公回來了,他必納吾言,我這就去迎接!”

說罷也不管陳暮,急匆匆跑出去了。

看着他興沖沖要去找劉備對線的背影,閻忠無語地問道:“他一直這麼勇敢地嗎?若是在董卓麾下,這種人估計早就被砍了。”

“田元皓......”

陳暮也只能苦笑地搖搖頭,不知道該怎麼評價。

田豐的情商還是低了。

經過上次關中劉備不納他言,被劉備關過一次後,劉備反省自己,向田豐道歉,從那以後對他差不多已經是言聽計從,這讓田豐產生了一種錯覺,以爲他的計策劉備肯定會聽。

但如果是完全正確的計策,劉備採納肯定沒有問題。可有一些計策,哪怕它的方向是對的,然而一旦觸碰到劉備的底線,他也不會聽從。

就好像諸葛亮力勸劉備不要伐吳,劉備堅決要爲關羽報仇,一意孤行是一個情況。

這些年來,哪怕陳暮已經踩過劉備很多次底線,也只敢暗中悄悄地做,從來不告訴劉備,就是很清楚,劉備講兄弟情誼,爲兄弟寧願舉國之力報仇,但也信奉仁義,不願讓他兩面爲難。

而田豐的舉動,就會踩到這條紅線。

誠然,斷鹽之計,確實是對付冀州一個非常出彩的陽謀。

糧食重要,鹽也很重要。

百姓另說,如果軍中缺鹽,士兵長期不吃鹽的話,就會變得手足無力,戰力削減。

因此鹽對於袁紹太重要了,特別是他麾下那二十萬大軍。

然而冀州依靠青州的鹽生活,只要青州將食鹽供給斬斷,那麼冀州馬上就會陷入缺少食鹽的境地。

時間短還好說,時間一長,三五個月後袁紹肯定頂不住,只能下令強攻。

所以說這個計劃實施得好,確實非常完美。

但就跟歷史上田豐一開始勸袁紹攻打許都,袁紹不肯,等到曹操擊敗劉備,劉備投奔袁紹的時候,田豐又勸袁紹用疲敵之計一樣。

疲敵之計對於士兵和將領的要求極高,需要指揮能力出色的將領來完成,不然的話就會變成添油戰術。

於是袁紹沒有采納這個計策,估計大概率就是擔憂軍中沒有將領有這個水平。

現在也是如此,斷鹽之計倒不是需要優秀將領,而是很考驗青州能否完美地把售賣給冀州的食鹽產業鏈斷開。

青州這邊一禁運,冀州那邊鹽價必然暴漲,這是個經濟學問題,同樣也是市場規律的問題。

如此一來,邊境世家百姓見有利可圖,必然會向冀州倒賣私鹽,到時私鹽猖獗,將會給青州邊防造成極大的壓力,反而平添內亂。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問題,那就是鹽是生活必需品,鹽價暴漲,受苦的最終還是冀州百姓。

到時候冀州人民凋敝,生活艱難困頓,絕不是劉備願意看到的事情。

因此田豐獻的這個計策,看似相當不錯,但一來實施起來比較困難,二來會導致冀州百姓凋零,不管從哪方面考慮,都只能算是一個理論上的妙計,而非實際可操作的計策。

情商低了呀。

陳暮緩緩站起來,對閻忠徐榮道:“走吧,我們也出去,你們,也是時候該見一見我大哥了。”

閻忠摸了摸自己已經變白的頭髮,苦澀地搖搖頭:“我多想再年輕幾歲呀。”

若是再年輕幾歲,在劉備麾下,也能再多展幾年抱負吧。

徐榮則是微微有些緊張。

畢竟他是臭名昭著的董卓麾下大將,如果被認出來,不知道陳暮能不能保住他......

一時間,兩個人都有些患得患失,但還是挺起胸膛,緩緩出門。

庭院外,一偉岸男子,在衆人簇擁之下,進了府中。

陳暮走在最前。

陽光下,他笑得很開心,微微彎腰拱手,看着那位臉上露出驚喜交加的男人,輕聲說道:“大哥。”

一聲大哥,一生大哥!

第一百零二章 章武五年第二百六十八章 母子失和第五十五章 你埋伏我,我也埋伏你第一百五十八章 有他在,袁紹怎麼贏?第四十七章 袁家第一百八十三章 鬍鬚亂第七十八章 如狼似虎第六十九章 西涼鐵騎第一百六十九章 黃漢升連衝五陣第四十三章 心懷萬民的少年第九十五章 荊州風雨第六十七章 遠洋船隊第四十七章 進城第八十五章 養寇自重第一百一十八章 開端第五十五章 家庭與傳承(恭喜陳暮喜提兒子一個)第二百六十三章 交易第七十五章 徐榮,奏起戰爭的號角第一百二十七章 哺時定策第三十九章 陳丞相第九十七章 漢口水戰第九章 壽誕第八章 我們是兄弟第一百八十二章 前三刀第一十四章 此去洛陽第三十八章 合縱連橫第一百二十一章 張燕第五十七章 重要講話第二十章 地暖經濟第一百四十二章 誘餌第四十八章 微微一笑很傾城第二百二十章 意外第六十四章 把曹操往南逼第二百一十七章 大戰略與郭圖的神助攻第九十六章 開戰!第二十八章 船老闆第二百四十章 一生之敵第一十五章 替天子背鍋第二百七十九章 袁紹之死,禪位第七十六章 安居而天下息,一怒而諸侯懼第八章 美麗的夢第四十九章 記仇的曹操第四十五章 逼走公孫瓚第五十五章 比四弟強多了第七十三章 銍縣會盟第五十五章 佈局冀州第三十五章 民風淳樸蒲陰縣第四十九章 記仇的曹操第六十七章 呂布攻兗州第一十六章 互相算計第十章 掌控輿論的優勢第五章 四弟很忙第二百七十九章 袁紹之死,禪位第一十七章 調兵遣將第八十四章 假酒害人第七十章 沈亭之戰(2)第二百一十二章 誘餌第七章 未慮勝,先慮敗第四十六章 第一步,逼反曹操第二十八章 曹姥姥進青州園第二十六章 廣年對(2)第一百零八章 敲山震虎第四十五章 大方向第一百零九章 時不待我第四十五章 遷都(感謝雲哥的盟主)第五十章 鬥將第八十一章 埋伏第一十九章 投名狀第四十八章 與礦山打仗第四十五章 長社城下第一十四章 意在荀攸第七十七章 馬第一百六十二章 許攸偷家,荀彧守家第一百二十章 送死老管去第二十九章 辱人父母者,殺之!第一十一章 董太后重病第一十二章 太史慈第九十八章 平安縣城內的呂奉先第七十九章 徐榮的部署第三章 盧植第二百三十五章 南陽許子遠第六十八章 科技萌芽第二十二章 偷樑換柱第一百七十五章 袁紹的應對第一百六十章 谷陽之戰第九章 羅市賊第一十九章 也曾一言而拯救黎民!第四十四章 老大哥慷慨解囊第二百七十七章 古來衝陣扶危主,只有常山趙子龍第六十七章 呂布攻兗州第一十二章 母親第六十九章 西涼鐵騎第三章 天下大勢第八十四章 決戰之時第四十五章 逼走公孫瓚第一百三十八章 出兵第九十八章 黃忠戰甘寧第五十章 傳國玉璽與守墓人第五十七章 圍魏救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