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浮陽之戰(1)

第二日天色逐漸黯淡下來。

當日暮降臨的時候,浮陽縣城池大門,忽然打開了。

城外的袁紹軍斥候注意到這個情況,原本鬆懈的神情,幾乎是連滾帶爬一般上馬衝回營寨。

此時高覽軍中有謀士辛評,治書李歷,以及馬延、焦觸、張南、韓荀、馬凱等將領。

高覽得知消息,除了在外巡邏的將領外,立即召集其他人議事。

衆人來到主將營帳,高覽環顧四周說道:“諸君,剛纔探馬來報,說浮陽城門忽然打開,你們怎麼看?”

辛評沉吟片刻,問道:“城池可有動靜?”

“並無動靜。”

高覽搖搖頭,探馬原本以爲敵人要進攻,結果一人去報信,其他人都在那守了片刻,等了好一會兒都沒人出來,第二波探馬才又回來報告情況。

“此必是誘敵之計也。”

辛評說道:“如我所料不差,南皮陷落的消息已經傳到浮陽,公孫瓚心急如焚,想與我們進行決戰。可我們堅守不出,因而大開城門,引誘我們主動進攻。”

治書李歷也點點頭道:“我覺得也是如此,我們昨日得知的情報,公孫瓚與我們得知的時間應該也是相差無幾。”

“嗯。”

高覽思索片刻,便問道:“那我們現在該如何?”

辛評笑道:“自然是在營寨中嚴正以待,現在急的不是我們,而是公孫瓚。只要我們不上當,他就只有兩個選擇,一是棄城北上,狼狽逃竄。二是主動進攻我們營寨,逼迫我們決戰,不然等到明公大軍過來,以近六倍兵力圍困,他必死無疑。”

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戰之幾乎是所有軍中將領以及謀士會的一個準則。

現在公孫瓚大軍兩萬,高覽五萬人,雙方差距並不明顯,如果分兵圍城的話,會導致兵力分散,因而無法圍城。

而袁紹領六萬人,等到他北上與高覽會和,則冀州軍有十一萬大軍,差不多六倍於敵,不說將浮陽團團圍困,四面攻城肯定沒有任何問題。

到時候順利的話,迅速破城攻滅公孫瓚。哪怕不那麼順利,也能將他一直圍死。

不過有一點對於高覽來說,還是非常重要。

那就是公孫瓚急,袁紹也急。

畢竟這招調虎離山,將劉備引向豫州戰場。可爭取的時間也就是一來一回那麼不到一月的時間而已,甚至加緊行軍,從汝南半個月內回青州也不是做不到。

而攻城戰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如果守城方準備得當,裡面糧草充足,圍困幾個月甚至一年半載都是常有的事情。

像歷史上袁紹數萬大軍圍攻臧洪不過幾千人,打了一年都沒打下來,就是如此。

高覽雖然不知道臧洪的事情,但他知道攻城有多難。

因此他還是覺得自己有必要提醒一下辛評,於是說道:“軍師不要忘記,明公在出發之前,儘量要求我們速戰速決,劉備隨時可能會回來。”

辛評想了想就說道:“嗯,這點倒是我疏忽了,只想着如何贏,卻忘記了明公也在與那劉備搶時間。”

“那我們應該如何對敵?”

高覽又問。

李歷道:“既然敵人城門打開,不如干脆領軍猛攻?”

“那也不行,這是明擺着的陷阱。”

辛評沉吟半天,說道:“將軍可令人率軍佯攻,同時令人埋伏於城北,等到佯攻之軍敗退之時,敵人必然追擊,此時我們再堅守營寨,與敵人周旋,等到敵人久攻不下,大軍出擊,則有可能拿下浮陽。”

“若是拿下浮陽,便是大功一件呀。”

高覽聽到這個計策,

精神一振。

公孫瓚在搶時間,想盡快回幽州穩定局勢。

袁紹也在搶時間,想在劉備回來之前將公孫瓚狙殺在渤海。

歷史上他做得很成功,數次擊敗公孫瓚於冀州、青州、幽州等地,雙方打了七八年,最終在易京將強大的公孫瓚困死。

當時公孫瓚受到劉虞的扶持,統領步兵和騎兵大概兩萬,後來青州黃巾復起,聚衆三十萬,被他攻破,俘虜大部分人馬和輜重,因而實力大增,不再聽命於劉虞。

而袁紹因爲初得冀州,還沒有消化,只有數萬人,實力遠遜色於公孫瓚。

雙方實力懸殊,最終由於公孫越的事情而爆發衝動,導致早期一直是公孫瓚壓着袁紹打,一直到界橋之戰,龍湊之戰,鮑丘之戰幾次大戰,纔將局勢扭轉回來。

但此時卻是兩級反轉。

袁紹得到了王芬的全部遺產,所以一開始就擁有了接近官渡之戰時全盛時期的冀州兵力。

公孫瓚的基本盤是前期劉虞扶持他的兩萬步騎,以及青州黃巾。

結果劉虞現在在洛陽當皇帝,青州黃巾全歸了劉備,其中精銳目前都在前線,所以實力比之歷史上可謂是差了太多,根本不能和袁紹一戰。

不過公孫瓚有一點好,他雖然不知道他原本的步兵隊伍全都被好兄弟劉備弄走了,可他還有另外一個基本盤,那就是他不像歷史上那樣與周圍的異族關係極差,除了有過造反經歷的丘力居以外,他跟鮮卑烏桓關係都不錯。

畢竟以前是爲了升官崛起,才拼死跟他們戰鬥。現在不僅能升官,還能發財,那爲什麼還一定要跟他們打死打活,大大方方做生意,維護好關係,利用他們的兵力做事難道不香嗎?

可總歸是外人,需要花錢僱傭。

因而關係好是關係好,卻不能作爲常備部隊,所以在大量步兵歸屬於劉備之後,只是看起來公孫瓚實力大幅度削弱了而已。

但只要開戰的時候,立即就能從北方調集數萬騎兵南下。

這纔是公孫瓚最大的底牌。

只是可惜的是袁紹用了陰招,利用中部鮮卑突襲了幽州老家,導致公孫瓚無法第一時間聯繫他的鮮卑烏桓盟友,吃了個暗虧。

現在青州軍要做的,就是在把公孫瓚送出冀州戰場的同時,讓他保留這個基本盤,能夠持續與袁紹做鬥爭。

這樣將來青州與冀州開始全面戰爭的時候,公孫瓚至少還能夠幫忙牽制騷擾一下。

三方的利益糾葛,以及戰略部署,就是如此。

袁紹急於想要消滅公孫瓚,拿下幽州,至少不能在他以後與宿敵劉備大戰的時候,讓身後的幽州成爲他的桎梏。

公孫瓚急於回到幽州,穩定自己幽州的基本盤。

陳暮則是希望公孫瓚老老實實回幽州待着,不能讓他過分強大,將來威脅到劉備,也不能讓他過於弱小,以後還得在於袁紹的戰爭中發揮作用。

各自都有自己的考慮,而戰爭就成爲了最後的手段,三家鬥法,看看誰能夠笑到最後,成功完成自己的戰略目標。

夕陽還未落下,現在大概是下午五六點鐘,天還未完全黑。

古人不願意在黑夜裡打仗,但兩方都在釣魚,這種將夜未夜的時分,就是爲了給人一種急迫感——再不打,就沒機會了。

高覽營寨門大開,部將張南率領五千精兵,浩浩蕩蕩地出營,除了張南以外,各部將都領自己本部人馬出來,營寨中留守一萬人,其餘人故佈疑陣,分散在營寨與城池之間的道路上,列好戰陣。

而在營寨後方,卻有五千人馬偷偷摸摸地向北而去。

田豫站在城門上,遠遠地看到西方遼闊的官道上,大量的軍隊正在向着城池而來。

按照原定計劃,引誘敵人來攻擊,然後聯合青州軍,一同發動進攻。

現在敵人已經出來了,他們這邊也得配合行動才行。

“關城門!”

看着敵人已經靠近不足一里,田豫馬上下達命令。

城門緩緩關閉。

張南看到這個情形,馬上下令道:“進攻!”

咚咚咚咚的戰鼓聲音如洪雷奏響。

無數扛着雲梯的士兵衝在了最前頭,開始向城頭髮起猛攻。

“放箭!”

隨着田豫的一聲令下,城頭上箭矢如雨點一樣往下落,士兵們舉着盾牌,冒着箭雨將雲梯搭上,開始攀登雲梯。

很快滾石檑木砸下來,又有勾鐮扒拉梯子,同時放下城頭擋板,讓正面強攻的士兵無法上來。

一時間張南軍損失慘重。

古代攻城戰說好打也好打,說難打也確實難打。

有些城池如袁紹攻臧洪之戰,張巡守睢陽保衛戰,呂文煥死守襄陽之戰,都是守城一方冷靜應對,再加上一些別的因素。

比如臧洪是因爲袁紹主力在對付公孫瓚,圍攻東武陽的兵馬不多。張勳和呂文煥則是依靠城高牆堅。

至於那些頃刻間被破掉的城池就更多。

雙方打的不是攻堅能力,而是彼此智慧。守城有守城的辦法,攻城有攻城的辦法。

什麼投石車、雲梯、衝車、撞車、挖地道,阻攔人的是城牆,可要毀壞城牆活着越過城牆,人們總能想出更好的主意。

而守城一方就得積極應對,若是反應不夠,就像公孫範一樣,被人挖地道破城,那自然是不能抵擋。

只是相比於攻城的那一方,守城的那一方總歸要被動一些,如城內糧草會是個問題。

田豫的能力可比公孫範強得多,沉着應對。

第一波戰鬥甚至只持續了片刻,張南派出來的數千前鋒部隊就輕易被打退,雲梯被毀壞,丟下上百具屍體,以及數百哀嚎的傷兵狼狽而逃。

“撤!”

見到出師不利,張南馬上下令後撤。

而就在這時,遠處東南方向,忽然亮起無數火把,排成一條長龍,點亮了已經逐漸暗淡的東方。

“全軍出擊!”

看到這一幕,田豫毫不猶豫地下令進攻。

城內田楷、單經、文則、公孫續等將領立即響應號召,領軍出征。

這是之前他們與公孫瓚約定的暗號,由公孫瓚親自領騎兵屯於城外,等到合適的機會,舉火爲號,全軍進攻。

頓時轟鳴的馬蹄聲如雷霆一般響徹夜空,東南方向的大地上,塵煙滾滾,地動山搖。

五千鐵騎組成的隊伍如一道洪流一般涌來,整個地面都像是在顫抖。

遠處高覽營寨外的丘陵之上,高覽親自坐鎮指揮,他遙遠城池,對辛評李歷輕笑道:“公孫瓚果然不出二位所料,在誘使我們進攻。”

“明公在擔心劉備,公孫瓚也在擔心他的幽州。現在幽州已經被鮮卑人攪得一團亂,他怎麼可能會坐視不理。”

辛評笑道:“現在明公不日就要抵達城下,公孫瓚也必須要拼死一搏了。”

高覽點點頭:“還好我們早已經料到了他的打算,只是派張南爲先鋒佯攻,實際上卻是埋伏於營前,只要公孫瓚與我們陷入鏖戰,那麼焦觸後方奇襲,則必有奇效。”

“公孫瓚,死之近矣。”

李歷也含笑道。

爲了應對公孫瓚急於想扳平局面的心態,他們制定計劃,由高覽率領主力與公孫瓚主力周旋,焦觸從後方奇襲城池,斷公孫瓚退路,到時候前後失據,公孫瓚必敗。

別看公孫瓚實力不弱,擁有大量胡騎,可這些兵馬不在身邊,那就一點意義都沒有。而劉備南下,爲袁紹爭取了時間,這是最後的一次機會!

張南前軍如潮水一般撤退,士兵們將原本準備的雲梯、衝車等攻城器械拋下,撒丫子飛奔,像是打了敗仗一樣,狼狽逃竄。

城內的幽州軍則是氣勢如虹,比公孫瓚的馬隊更加快一步,因爲公孫瓚是埋伏於四五里之外,舉火爲號的時候雖然靠近了城池,但也依舊離了個兩三裡,衝過來需要一點時間。

田豫下達命令的時候,城內的士兵早就做好準備,全副武裝地在城門口集結,張南一敗,直接開門追殺。

雙方一追一逃,在夕陽下的奔跑,像是他們逝去的青春。

“殺!”

喊殺聲震天,在距離高覽營寨不足二里之處,雙方交戰在了一起。

雖然知道是佯攻敗退,可士兵們卻不知道。高覽怕張南有失,直接從佯攻被打成大潰敗,因此急令韓荀、馬凱前往支援。

天色越來越暗,後方公孫瓚帶領着騎兵殺來,速度根本沒有降下,浩浩蕩蕩從戰場邊緣繞過去,完全沒有管正在衝鋒陷陣的單經田楷等人,徑直向着高覽的營寨而來。

“不好,公孫瓚是打算焚燒我們的營寨。”

辛評見到公孫瓚根本就沒有打算與他們派出去的部隊交戰,立即意識到他的想法。

騎兵們手裡可舉着火把,營寨是木質,五千個火把足以造成一場大火。

只要營寨被燒,前方的士兵氣勢必然大落,而幽州軍士氣大增,哪怕人少打人多,勝率也是成倍增長。

“讓馬延出營結陣,務必不能讓公孫瓚得逞”

高覽立即下令。

他在營內還留有一萬守軍,現在正是時候。

當下傳令兵立即去傳達指令。

同時高覽也讓自己的本部人馬出陣,前去攔截公孫瓚。

前方張南領五千,韓荀、馬凱各領五千,焦觸也領走五千人,營寨內有一萬,高覽自己則領兩萬人鎮守中軍。

公孫瓚雖然直奔他後軍營寨去,可中軍攔在中間,也絕不會讓公孫瓚輕易過去。

很快早就埋伏好的中軍殺奔而出,先是一陣箭雨,緊接着槍盾手列陣,擋在了騎兵前面,逼得公孫瓚不得不下令一頭撞進了敵人陣中。

在騎兵高速奔跑的時候,是不可能臨時下令調整方向的。人可以調整,馬匹怎麼行?不能違背慣性。

所以雖然公孫瓚很想停止衝鋒,但已經遲了。

騎兵接二連三地衝入陣內,將原本要投擲在敵人營寨的火把丟入敵陣,然後抽出斬馬刀一陣亂砍,雙方都是人仰馬翻,陷入了苦戰。

但不管怎麼樣,騎兵陷入步兵陣中,就像是老虎少了兩顆牙,缺失了機動性,威力大減。

看到這一幕,辛評哈哈大笑道:“公孫瓚還是太天真了,以爲我們沒有防備嗎?還想焚燒我們的營寨,癡人說......”

他這話還未說話,就已經聽到了一陣劇烈的騷亂聲音。

回頭一看,笑臉頓時凝固住。

不知何時,在南方,忽然出現大量士兵,他們浩浩蕩蕩向着營寨殺去,他們的手中,開始不斷燃起火把.....

《三國之謀伐》無錯章節將持續在搜小說小說網更新,站內無任何廣告,還請大家收藏和推薦搜小說!

喜歡三國之謀伐請大家收藏:()三國之謀伐搜小說更新速度最快。

第三十章 一十八路諸侯響應號召第九十章 狼狽逃竄第二十九章 辱人父母者,殺之!第八十四章 他來了第六十八章 上陣父子兵第一百七十四章 進攻內黃第一百七十九章 斬文丑第六十五章 人心叵測第五十六章 剛而犯上第四十章程昱陳宮戲賢與聯盟破滅第二百八十一章 三請三辭第六十四章 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第七十八章 他回來了第七十章 孫曹劉一網打盡第一十六章 都是內鬼第一百零一章 取漢中第一百一十三章 留畫雕像第一百零六章 夏侯涓第四十九章 責任第七十五章 盟主他爹來了第七十六章 三股勢力第一百一十八章 開端第三章 雙面間諜第二百三十九章 令人疑惑的策略第五章 漢末羣雄之紅馬董仲穎第六章 哥,咱家有後臺了第四十七章 奪權第八十二章 屠城第一十六章 都是內鬼第八十一章 花裡胡哨與一拳超人第六十八章 科技萌芽第七章 內政改制第六十九章 西涼鐵騎第五十章 傳國玉璽與守墓人第八十六章 大戰前夕第三十章 窺伺關中第七十八章 他回來了第六十五章 我預判了你預判了我的預判(二合一大章)第二百零九章 弓手陣地向右移二里第二百七十七章 古來衝陣扶危主,只有常山趙子龍第一百八十五 將計就計第八十五章 取勝!第六十八章 上陣父子兵第一百六十章 谷陽之戰第二章 中平四年第三十二章 關羽的眼鏡第六十九章 西涼鐵騎第六十九章 你的背後有一個強大的祖國第二百四十章 一生之敵第一十一章 人算不如天算第一百零二章 章武五年第二百零九章 弓手陣地向右移二里第六十八章 科技萌芽第四十一章 呂布,我要你的命!第一百一十六章 陛下第一十四章 中庸之道請假條。第八十六章 翻手爲雲覆手雨第一十一章 茶藝第八十四章 兵臨城下第六十六章 鮮卑第二十章 新的佈局第六十四章 給年輕的虎癡上一課第六十八章 我入彀中第七章 定徐州(2)第七章 定徐州(2)第一百零四章 章武七年第八十九章 一十五規劃(完)第四十六章 把四弟抓起來第五十二章 魑魅魍魎(一)第六十八章 科技萌芽第二十二章 南陽之戰(4)第十章 天子第二百一十九章 突襲魏橋第二百一十七章 大戰略與郭圖的神助攻第二十章 南陽之戰(2)第一百一十四章 泰山夜話第四十章 鳴金第四十七章 老友相聚第五十二章 天下五君,笑對蒼穹(新年快樂)第三十四章 大戰閻行第六十二章 關中大勝第七十章 等人第一百三十九章 鄃縣之戰第七章 覬覦河內第二十六章 試探第六十四章 把曹操往南逼第二十八章 船老闆第十章 掌控輿論的優勢第二十九章 戰爭機器運轉第三十九章 公孫瓚第八十章 用老張郃的計擊敗小張郃第二十五章 割以永治第二十八章 廣年對(4)第九十九章 工具人劉虞第四十三章 心懷萬民的少年第九十七章 各有算計第一百三十一章 斬將搴旗第二百六十五章 年大業換帝位第七十三章 銍縣會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