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節 鄉民應差

《大山之子》——第二部 《商殤》

第148節 鄉民應差

面前這河名作壁南河,南流注入長江。若要方便快捷,自是當走水路,因着“不戰而屈人之兵”的需要,只得改走陸路。

河面最窄處有道七拱的大石橋,連着兩岸的官道,

過得橋去,便是合州的治境。

這個合州,於平江可是下過心思的,最初的印象,便是有個合州人,名叫周敦頤,寫得一篇《愛蓮說》,“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真真的千古名文。

合州,本名褻江,因嘉陵江、涪江在城北匯合,水如衣之重疊,《漢書》誤作墊江。秦惠文王(西曆前314年)始設縣治,西魏恭帝三年(西曆556年)置合州,取涪嘉二水匯流之意。

於平江更感興趣的,卻是釣魚城之戰。

南宋淳佑三年(西曆1243年),在州城之東十里壘築新城,因在釣魚山上,故名釣魚城。

其時,蒙古大軍大舉南侵,南宋開慶元年(西曆1259年),蒙古大汗蒙哥就在這釣魚城外,被守軍流彈擊殺,歐亞各戰場的蒙古衆王回師爭奪汗位,使得南宋王朝又苟延了二十年,直到祥興二年(西曆1279年)正月,宋將王立以城降。釣魚城保衛戰,前後長達三十六年。

這個蒙古大汗蒙哥,可非凡人喲。其時蒙古大軍東征西伐,西人談起這個蒙古大汗,不僅成年人渾身瑟瑟,便是小兒夜啼,也多拿他來嚇阻,稱之“上帝之鞭”。因此,這個小小的釣魚城,在西人口中又有個別名,謂之“東方麥加城”“上帝折鞭處”。

於平江望着橋下流水,唉,這釣魚城的古戰場,若得空閒,真該去憑弔一憑弔啊。

早有一衆的人馬候在對岸,打頭的卻是一個五十上下的白麪文士,頭戴方巾,一襲白衣長衫,手裡搖着柄鵝羽扇,。

於平江自是認得:哈知府的第一心腹,自號“白衣秀士”的楊師爺。

於平江催了大刀甩動鞭兒,驅車越過車隊,迎過河去。

於平江翻身下馬:“唉呀,怎勞楊師爺……”

楊師爺正了臉色:“來人可是於家主事?”

於平江愣了:“嗨,前幾日,不是見過了的麼?”

楊師爺:“咳咳,此乃公事,自須行得官場的規矩。”

於平江:“官場規矩……哦,規矩……回師爺,在下正是誠義實商號主事人於平江。”

楊師爺:“吾乃楊久光,字無白,號白衣秀士,合州府府臺哈大人帳下忝陪末列。今受哈大人之派,前來與爾交接。”

於平江:“哦,哈大人呢?沒來麼?”

楊師爺扁扁嘴:“區區小事耳,何勞府臺大人耶?爾不聞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乎?”

於平江:“哦,運籌帷幄,運籌帷幄。”

楊師爺:“來來來,吾與爾引見一引見。此乃戶部吳大人。”

後面站出一人來,衝於平東拱拱手:“在下吳啓金,字禮厚,幸會,幸會。”

“吳……吳大人,看承,看承。”於平江拱手回見,卻是一臉的慒:這合州不過重慶府的下隸,怎的整出個“戶部”來了?

楊師爺:“此乃刑部周大人。”

後面又站出一人來,衝於信達拱拱手:“在下刑房長吏周詳。”

於平江一邊拱手,一邊禁不住的笑出聲來:“刑部周大人,幸會,幸會。”

楊師爺:“此乃工部魯大人。”

於平江終於明白過來,這一衆的官吏,都是合州府衙的差役頭兒,俗稱的“三班六皁”的領班,但在楊師爺的口中,都作了“部”級的“大人”。

楊師爺自忙引見一衆的“部級大人”,袁安興擡眼望去,整個車隊卻都停了,前面一半駐在橋這邊,後面一半駐在橋那邊,還有一半就堵在了橋上。

“咋停下了呢?”袁安興自言自語道,“大炮,程大炮,煩你去前頭招呼一聲,叫夥計們勿要停頓,咱們與師爺說會兒話,催了車馬,追攆得上的。”

“好嘞!”程大炮一邊應着,領了小炮跑去了前頭。

不多一會兒,程小炮氣喘吁吁地回來:“唉呀,通不得,通不得。”

於平江轉回頭來,盯了小炮:“咋個了?咋就通不得了?”

程小炮:“唉呀,堵了,前面的官道,哎呀呀,都被堵了!”

黃生榮:“堵了?誰個忒大的膽,咱運輸軍需的車隊,也敢堵?”

顧武:“走,看看去。”

衆人也不顧楊師爺的引見了,都隨在後邊,去到前邊查看。

楊師爺搖着鵝羽扇,扁了嘴巴,翹着嘴角兒:“嘿嘿,一羣土包子。莫過我這一關,看看,看看又能怎的?”

帳房主簿吳師爺湊上前來,豎起大拇指:“師爺,高招,高招。”

前面的官道上,果然被堵了個嚴嚴實實。當先十數輛牛車,幾十架手推的雞公車,更有許多許多的農夫穿着的人,或挑籮筐或肩揹簍,更有不少的扛着扁擔,手裡捏着繩索,放眼望去,上千的人,都雜亂地集在路中。

雙方正在爭執,對方要掀了篷布,羅五爺指揮着一衆的袍哥子,手裡都擎着砍刀,緊緊地護在馬車前面。

程大炮就隔在中間,排着雙手,生怕兩邊兒衝突起來。

羅佑世爬上一車,用手搭了眉上遮了陽光,四下裡睃,然後衝遠處一個招手:“老漆,過來!你過來!”

一個身着練勇團頭服裝的人跑過來,拱拱手:“參見五爺,有何吩咐?”

羅佑世:“你招呼一下,讓出一段路來。橋上的車馬若是受驚,發狂起來,把個車馬帶到河裡了,那事兒可就整大囉。”

“得令!”那團頭衝羅五爺拱拱手,再轉向一衆的村民,扯了嗓子,“衆鄉鄰都聽我說哈,都讓在一邊,讓車馬過河。還有,各村的保正都上前來哈,說話,嗯嗯說話。”

村民自發地都站一邊,車馬陸續地過得橋來,一字兒排在官道上。

幾個村保上得前來。

黃生榮指着當頭一老漢問道::“老漢,你是哪個?”

那人躬身道:“唉呀,官爺呃,老漢我就這河邊村保正,官名王路石,人稱王老頭兒。”

顧武:“哦,既是保正,這些人想必都是你喊來的村民囉?”

王保正:“我村是有的,但不全是。全鎮十個村,每村都有的,都是保正帶着的。”

顧武:“哦,都是村民嗦。我自問你,爲何擋我官道?”

王保正一臉的慒:“嘿,不是官府有令麼?”

顧武:“官府有令?哦,王保正,你休嚇,且與我說個詳細,甚的令?”

王保正:“四天前,縣衙派得官爺,通知都須派了丁壯,相幫着運送軍火麼?”

顧武皺了眉頭:“運送軍火?”

王保正:“可不咋的?官爺說呀,西藏正在用兵,有一批軍火須從咱這地兒過,各村哩都須得組織丁壯,前來相幫。”

黃生榮:“老人家,休拿謊言哄我喲。”

王保正:“唉呀,官爺呃,我就一種地的老漢,敢編了謊話來哄你的麼?”

圍上來幾個人,七嘴八舌的爲老王頭兒作證:

“是哩,是哩。官差來咱後山村,也是這話。”

“正是,正是。官爺來我家,也是說得西藏那地兒叛亂,朝廷派了大軍去剿。”

“前幾日哩,修路,家家戶戶的出得人力,挖坑坑填凼凼,待路填補好了,咱該回家了吧,又來個運輸的勞役,唉唉,還有個完沒完喲?”

“可不咋的?現時正是插秧的時節,秧苗兒都燉在秧田裡,咋個偏偏的這時候出勞役嘛?”

“不是嘛個的嘛。秧苗須插,洋薯地裡的荒草也正瘋長,若不趁早的薅去,哪得收成嘛?滿村的人都怨哩。”

王保正兩手一攤:“官爺呃,老頭兒我沒說謊噻。你且招呼他們,讓讓,讓讓,咱幫着把軍火運到境外,便好交了官差。”

旁邊衆人紛紛的應和:“就是,就是。交了這差,好回家忙地裡的農事兒去。”

黃生榮:“哎呀呀,各位老伯,但聽我言哈。運輸這事兒哩,自有咱負責,勿須爾等勞役的。你們哩,都回家去,做各家的農活兒去。”

王保正把雙手舉在面前直搖:“官爺,休要讓小老兒吃罪喲。”

黃生榮:“咋的啦?”

王保正:“聽官爺口音,不是咱這地兒的人吧?實跟您說,咱這地兒的規矩,官差是萬萬推辭不得的。”

黃生榮:“可有個說法?”

王保正:“官差可說了,這次的勞役,事關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天大的干係哩。小老兒可不敢拿了身家性命去賭。”

羅保正:“本來哩,照了官差的說法,若是交得二兩的銀子,這次的勞役也可免的。可您想呀,二兩銀子,便是砸鍋賣鐵,咱也湊它不足呀。唉,只得荒了農活,來這應差囉。”

黃生榮:“哎呀,老伯勿憂,勿憂。既是我發了話的,自由我來擔責便是。回去,你們都回去,忙地裡的農活去。若有官府中人相問,爾等據實說來便是。就是問罪吧,也自找我噻,怎會問爾等之罪?”

王保正斜了眼,盯着黃生榮看,一臉的狐疑。

後邊有人低咕道:“說得輕巧,當根燈草。你個外地的官兒,跑了自是跑了,官府問罪起來,哪找你去?”

旁有一人也咕嚕道:“可不咋的?就咱村那老吳家,年前派下勞役,整修河道,老吳正害病,自是沒法兒應差囉。差爺就有,交得二兩銀子,也可抵得勞役的。就老吳那家,莫說二兩銀子,便是半個銅子兒湊不出的。這官差也狠,沒得錢嗦,那就拿人噻。”

旁有一人相問:“結果呢?”

“結果,呵呵,結果,這老羅自是被拿在大牢噻,至今也不知死活,反正,家裡的一雙兒女,卻是活活的餓死了,連個女人也瘋囉。”

“唉呀,慘,慘。”

旁有一後生:“慘麼?咱三灣村的吳家,更慘哩……”

王保正盯了黃生榮:“官爺,你自聽到了的。咱這官差,敢違的麼?”

黃生榮:“那依你老之意,如何才免得?”

王保正:“除非楊師爺發下話來。他說免了咱這趟勞役,咱老小兒纔敢帶了鄉民們回家去。”

黃生榮回頭盯了衆人,兩手一攤:“這個……嘿嘿,這個……”

於平江搔着腦袋:“咋個這樣子嘛?嗨,不是說得好好的麼,咋個這樣搞嘛?”

顧武盯了於平江:“找楊師爺商量商量?”

於江平嘆口氣:“唉,找找,找找。”

程大炮擡着看看天色:“喲,近午囉。”

於平江衝王老漢拱拱手:“王老伯,咱去找楊師爺商量去。您老哩,招呼着一衆的鄉鄰,做飯吃。”

王保正:“做飯?嘿嘿,拿甚做去?”

於平江皺了眉頭:“沒支米麪?”

王保正一邊從口袋中掏出個紅薯饃饃:“我呢,就這個,嘿嘿,這個。”

於平江:“就這個?”

王保正:“嗨,實與官爺說,咱這算好的囉。你問問,這一衆的鄉老,可有得這吃?”

於平江嘆口氣,拉了袁安興在側,低聲咕嚕過,再走回來:“老伯呀,鄉鄰們這樣餓着,也不是辦法。我發下米去,每人一斤,就河邊灘上自煮了吃。咱這就尋楊師爺議去,若是他免得差役,各領了本村鄉鄰回去;若免不得哩,吃飽了,也好相幫着運輸,老伯你看,行啵?”

不只王老漢,一衆的村民都瞪圓了眼睛:“真發米麪?”

於平江點點頭:“真發。”

“一人一斤?”

於平江點點頭:“一人一斤,在這地兒的,有一個算一個。”

王老漢“撲通”跪了在地:“哎呀,官爺,貴姓高名?”

於平江:“我非官爺,乃三河誠義實商號的主事人。”

“撲通”“撲通”,後面跪倒了一地。

第17節 將軍衙門第44節 吳疆哥哥第116節 母狗大黑第109節 堂倌作怪第76節 又見三絕第74節 主教逛街第162節 羞死人了第154節 與爾十載第106節 陸少情變第04節 走商之名第05節 於慈恩大婚第113節 大刀報信第110節 劉老太醫第119節 醉仙酒樓第43節 先聲奪人第120節 大盛餘商號第147節 碼頭戒嚴第79節 先生懼內第147節 碼頭戒嚴第164節 管家出馬第52節 惡人惡行第105節 尋着大姐第43節 先聲奪人第169節 協統大人第34節 黃家二少第110節 劉老太醫第68節 密室謀議第131節 點拔生意第57節 縣衙公議第28節 大話《三國》第73節 這個娃娃第11節 虹兒之死第88節 與爾辯辯第170節 何足掛齒第107節 驚魂始定第120節 大盛餘商號第51節 縣衙對質第40節 衆議洋教第57節 縣衙公議第86節 蔣家開店第118節 疑雲重重第164節 管家出馬第38節 西洋傢俱第169節 協統大人第172節 黑白通吃第91節 京報舊聞第155節 鹽司脫困第93節 藏南(二)第70節 先生受騙第126節 幕後推手第136節 仙女是誰第60節 全城掃除第150節 閒說哈哥第01節  金氏之祖第57節 縣衙公議第119節 醉仙酒樓第130節 西洋石灰第155節 鹽司脫困第105節 尋着大姐第69節 持家不易第47節 藍風生第39節 再訪蔣宅第123 藏南事發第100節 此去自貢第01節  金氏之祖第95節 洋玩意兒第159節 崇明敘事第157節 三封快信第170節 何足掛齒第115節 萍兒探女第143節 李老頭兒第52節 惡人惡行第139節 曾姥姥爺第07節 義女虹兒第101節 葉家別屋第151節 知府勞軍第169節 協統大人第110節 劉老太醫第43節 先聲奪人第95節 洋玩意兒第23節 船頭議教第02節 三河於氏第108節 好個胡媽第56節 王家老三第46節 花燭之酒第62節 強人剪徑第129節 梅子回家第02節 三河於氏第21節 重慶教案第113節 大刀報信第149節 途中受阻第50節 祝大蟲子第12節 望山書屋第51節 縣衙對質第134節 梅子高燒第91節 京報舊聞第28節 大話《三國》第30節 菊兒之心第166節 此去備戰第96節 結拜義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