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節 丁家舉人

《大山之子》——第二部 《商殤》

第08節 丁家舉人

三世單傳的獨苗苗於平江,承載着三河於氏家族的一切,六歲那年,便被父親大人送入了“望山書屋”;

母親王玉芬雖是心疼得緊,但“玉不琢不成器”的道理還是懂的,一早送了平兒出門,下午接了平兒回屋。這樣,於平江這娃娃,每日除卻隨了蔣先生功課,其餘的時間則統統被母親籠了在身邊。

過不幾年,於慈恩終是看出了端倪:自家這根獨苗苗,朽木不可雕也——嗯,斷不是讀書的料。

你想你想,書院的蔣先生自是放縱,回家又有母親溺着,背書太苦了,寫字太累了,不若好吃好睡,長好身體纔是正經。

有了這樣的先生縱着,有了這樣的母親溺着,於平江這娃,那書讀得,能不一塌糊塗麼?

一晚,夫妻在牀,於慈恩摟了玉芬在懷,說些閒話:“我的個香香姐呀,你這相夫麼,自是沒得說的,只是這教子麼,怕是有些兒不妥哩。”

玉芬姐睜眼盯了丈夫:“咹,不妥?嘿嘿,不妥?你且說與老姐聽聽,甚不不妥了?”

於慈恩嘆口氣:“唉,你看你看,咱家平兒,你只顧慣着溺着,那書讀得,渣哩,純純的渣哩。”

玉芬姐掙脫出懷,坐了起來,把半個光光的身子露在被外,擰了於慈恩的耳朵,好一頓教訓:“嗬,平兒渣?嗬,咱平兒渣?你自想想,你老於家祖宗十八代,可有讀書不渣的?咹,可有不渣的?”

於慈恩呼疼起來:“哎呀哎呀,疼哩。我又不是責你,下那重手做甚?香香姐,輕輕的擰,行不?”

王玉芬吃吃地笑起來:“哈,知道疼了哈?實給你說哈,誰說咱平兒渣,我就收拾誰,知道不?再說了,你也不想想,蔣夫子那書,讀來有甚用?經商?發財?致富?成家立業?書上有麼?嘿,一些兒用也沒有噻,讀來做甚?”

於慈恩哭笑不得:“香香姐的意思,咋辦呢?”

玉芬用纖纖素手揉着於慈恩發紅的耳朵,輕言細語地商量起來:“老姐哩,就與你說說實話兒。咱家平兒入塾,本就沒指望着金榜題名,只不過圖着識些字兒,明些理兒。咱老於家的根本呀,不在讀書這一途上。依我之意,不若退了這塾,讓平兒學些經商理財的手段,可好?”

於是,十四歲時,於平江退了私塾。

經商理財?嘿嘿,翻翻帳本兒,看看數據兒,是可以的,要出外行商,嘿嘿,是斷斷不可以的——在家千日好,出門一時難,香香姐會讓心尖尖肉去吃那些苦,遭那些罪麼?

於平江學沒學到經商之道,做母親的並不在乎。她在乎的,卻是另外一事——眼看翻年便滿十八歲了,這大婚之事,卻仍無一絲兒着落。

原來,於平江這小子,跟從塾師蔣先生,“人之初性本善”,這一學,就是八年。同班的女生倒是有幾個的,可惜了,任那些個美女同學如何的“美目盼兮,巧笑倩兮”,小於這廝就是菩薩打擺子——穩起不抖。

媒婆們,硬是把於家門檻都踏破了,一個個的口若懸河,天花亂墜,巧舌如簧,三寸不爛之舌,搖旗吶喊,任你怎樣地鼓吹,這小子彷彿就是根木樁樁,抵死不吱聲。

於家這根獨苗苗,榆林疙瘩似的,咋就還不開竅呢?母親萬分着急起來。

於慈恩笑笑:“嘿嘿,這小子,咋就不跟老子學學呢?想當年,老子十二歲,便情竇初開了,追起女生來了。這小子,咋就不遺傳老子呢?”

“哦呸!”香香姐臉紅起來,“咱說正經哩,你咋扯起陳年舊帳來了?”

於舵爺拍拍香香姐的纖纖素手:“別急,別急。待老子明查暗訪一番,探個明白,再作計較。”

於是麼,於舵爺老爺子一聲令下,於是麼,自有堂口一衆嘍囉爭相效命。

不幾日,嘍囉回報:“恭喜老爺子,賀喜老爺子。於少舵主,早有可人兒。”

“喲嗬!”於舵爺捋起鬍鬚來,“喲嗬!老子面前,玩起兵法來了,明修棧道,暗渡陳倉了,私心暗許,偷偷摸摸了,人不知鬼不覺,竟勾搭上了……呃,何方女子呀?”

“三河縣東街,不是有個丁舉人麼?”

“丁舉人?”於舵爺吃驚非小。

“哎呀哎呀,舉人老爺的四丫頭,小名萍兒……”顯見得舵爺是誤會了,嘍囉馬上補充道。

“哦,原來是丁家小姐嗦。你娃娃,嚇老子一大跳。”於舵爺放下心來。

東街臨尾,確有一戶丁記人家,自打三河置縣,便遷了來的,也算得是三河原住民了。

丁家祖訓,便是那“耕讀傳家”。

原來,這丁家,不知哪世先祖,秉燭夜遊,哦,錯了,秉燭夜讀。讀到《呂氏春秋》,感慨起來。原來,呂不韋呂大官人有句名言,說,務農乃一本一利;經商乃一本百利;做官呢,乃一本萬利。

於是乎,這丁家老祖,便定下心來,決意走這“一本萬利”之路。

大家知道的,清朝任官之道,有兩條。一是習武上戰場,以敵人的人頭去博取官位;二麼,科舉,考取功名。

這丁家人,祖祖輩輩,詩禮傳家,對那打打殺殺,取人項上之頭的事兒,是極爲鄙夷的。

有了這祖訓,後世兒孫便全力以赴,科舉起來。

前幾輩,出得幾個秀才,離那“舉人”之位,差不甚遠,但總差那麼一丁點兒。踮起腳尖呢,總摸得着,想要取了來,卻又差着手指尖尖。

沒法。祖宗之訓不可或忘,這科麼,還得舉。但是呢,油鹽柴米醬醋茶,這些個維生的東西,還得買。總不能成天餓得半死,去“之乎者也”吧?

丁家便照了當時的流行做法,設間私塾,吸納一些富家子弟,收些束脩,以應生活。

就這麼的,老丁家後世兒孫,一邊設塾授課,一邊八股,不死不休,不,死了也不休。因爲,子又生孫,孫又有子,子子孫孫無窮無匱。咱就不信了,愚公能移走太行王屋,咱老丁家,竟中不得一個舉人。

皇恩浩蕩啦!天道酬勤啦!喲嗬,到得這一輩,老丁家,喲嗬,居然就時來運轉,出了人才。

丁毅中,十四歲便中童生,十八歲便中秀才。哇噻,神童呢。年僅十八,便中秀才,自是文曲星下凡哩,前途不可限量哩。

一時,在整三河,都傳爲美談。

巧了,恰有一湖北商人,姓駱,因了生意上的糾葛,昔日好友反目成仇了,便連夜變賣家產,攜了妻女,避仇到此。

偶爾,聽得這美談之事,便上了心。暗想,自己逃難到此,舉目無親,要是能傍了這丁家,豈不美哉?

暗地裡一打聽,哈哈!丁家,果真詩書世家,丁家小子,果真年方十八,並且,尚未婚嫁。哈哈,咱家獨女,不是正正十六歲麼?不是正正待字閨中麼?哈哈,此乃天作之合,不可錯過。

於是,駱老頭兒毛遂自薦,把個如花似玉的獨女兒,駱小蓮,贈與了丁家小子爲妻,連帶着,自己老兩口,也搭了順風車,進了丁家之門。

駱小蓮,這小女子,端的不簡單。既是駱家獨女,自然深得父母寵溺,自小便隨了父親,在生意場上往來。雖沒入塾上學,卻喜翻看帳簿,因此,父親教讀,識得許多文字,更悟得許多經商之道。

嫁到丁家爲妻,駱小蓮便思量起來。這丁家夫君,志在科舉,本是好事兒,但這設塾收徒麼,卻是不好。

爲啥不好?嘿嘿,這小女子,心思縝密得很。

一則,一心不能兩用,設塾佔了大部精力,用在科舉上的精力麼,便有限了;

二則,收得那麼丁點兒束脩,實在可憐,杯水車薪,當不得大用的。這科舉,豈是僅憑文章錦繡,便中得舉人的?世人常說,自古無場外的舉人,世人還說,場內功夫場外做。要中得這舉呀,場內功夫不可少,場外功夫更少不得。

三呢,自古語云,窮不習武富不教書。這開館設塾,收徒授課的,不過都是些窮酸秀才,很爲世俗不齒。不僅世俗鄙視,便是自己,也感覺莫大的委屈。

還有,第四,父母雖小有積蓄,但坐吃山空,總不是長久的法兒。再說了,自己隨得父親,對這商道之訣,熟手得很,何不用了自己的生財之道,解了錢鈔之困?

於是乎,丁家便關了塾館,開了兩間鋪:一鋪糧店,一鋪布店,僱着四五個夥計,小蓮精通商道,爲人又極是圓泛,又有父親從旁指點,把個生意打理得井井有條。

丁毅中,沒了設塾收徒的忙碌,沒了油鹽柴米的勞心,裡裡外外,自有小蓮照管,自己呢,便心無旁騖,專心讀那四書五經,專心作那八股文章,至於會會文友,拜拜學政,小蓮夫人更是鼎力支持。嘿嘿,三十餘年皓首窮經,嘿嘿,果真,就中了,舉人!

報貼的衙吏剛離去,丁家便籌劃起大慶來。宴會,盛大的宴會,載歌載舞,普天同慶,咱老丁家,祖墳終於冒了青煙。

實說,丁家當得這樣的盛宴。整三河縣,自打升鎮爲縣,便只出得兩家舉人。第一家麼,蔣氏,捨我其誰。丁家,便是第二了。這等大事,豈可錦衣夜行,一家獨喜?闔城名望,豈可不同喜一同喜?

於家,自然也在被邀之列。老太爺於慈恩,便帶了兒子於平江,前往同喜。

第84節 謀生之計第171節 大美二美第125 呆子鹽監第134節 梅子高燒第92節 藏南(一)第165節 來了炮船第13節 大話西遊第172節 黑白通吃第166節 此去備戰第148節 鄉民應差第171節 大美二美第152節 洪雅沉船第43節 先聲奪人第69節 持家不易第55節 師孃高見第63節 劫後之謀第55節 師孃高見第172節 黑白通吃第163節 洋人拉車第111節 一樹桃花第86節 蔣家開店第152節 洪雅沉船第61節 月圓之夜第50節 祝大蟲子第61節 月圓之夜第112節 洋醫之辯第29節 信兒主事第06節 香香討計第96節 結拜義兄第74節 主教逛街第44節 吳疆哥哥第93節 藏南(二)第107節 驚魂始定第21節 重慶教案第86節 蔣家開店第03節 金川之戰第20節 菊兒大婚第109節 堂倌作怪第153節 大刀起鹽第122 龍蛇混雜第171節 大美二美第44節 吳疆哥哥第27節 再訪蔣宅第04節 走商之名第157節 三封快信第25節 嘉州商號第118節 疑雲重重第122 龍蛇混雜第25節 嘉州商號第87節 太爺惱了第11節 虹兒之死第150節 閒說哈哥第166節 此去備戰第172節 黑白通吃第115節 萍兒探女第72節 主教親臨第15節 成都將軍第98節 自貢葉家第11節 虹兒之死第145節 麻醉之針第46節 花燭之酒第94節 蔣家笑談第88節 與爾辯辯第22節 太爺之憂第30節 菊兒之心第129節 梅子回家第127節 戰時軍鹽第114節 梅子試衣第131節 點拔生意第159節 崇明敘事第20節 菊兒大婚第58節 公推主事第136節 仙女是誰第67節 談判(三)第69節 持家不易第01節  金氏之祖第85節 意外之喜第15節 成都將軍第153節 大刀起鹽第80節 難得糊塗第100節 此去自貢第147節 碼頭戒嚴第116節 母狗大黑第96節 結拜義兄第116節 母狗大黑第66節 談判(二)第155節 鹽司脫困第72節 主教親臨第120節 大盛餘商號第73節 這個娃娃第31節 運動運動第145節 麻醉之針第78節 騙子告饒第124 上上之策第171節 大美二美第10節 虹兒作妾第153節 大刀起鹽第165節 來了炮船第83節 謀定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