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三章.反詩.

……

……

與太子朱和堉爲敵的時候,趙俊臣經常會與七皇子朱和堅暗中合作。

這一次也同樣如此。

比如,郭湯的那本詩集,趙俊臣就是派人交給了七皇子朱和堅處理。

而七皇子朱和堅自然也不會讓趙俊臣失望。

朝議結束之後,德慶皇帝來到了御書房內,神情依然是有些猶豫。

這次“太.子黨”與“趙黨”的衝突,德慶皇帝出於未來換儲的考量,態度再次偏向了“趙黨”,但這樣的態度終究是有損於德慶皇帝的利益,所以德慶皇帝有些不確定自己的決定究竟是否正確,心中也不斷考慮着彌補方法。

“或許,讓趙俊臣與清流兩敗俱傷會是一個好辦法……說起來,趙俊臣的權勢擴張太快了,利用左蘭山分裂‘趙黨’的計劃又是遲遲不見成效,也是時候由朕親自出手敲打一下趙俊臣了,總不能任由他一直得意下去……”

德慶皇帝暗暗想道。

而就在德慶皇帝暗暗思索的時候,養心殿太監張秀捧來了厚厚一摞奏章,小心翼翼的擺放在德慶皇帝的面前,提醒道:“陛下,這些都是司禮監送來的奏疏,需要您來親自批覆。”

看着眼前厚厚一摞奏疏,足足有三五十本,德慶皇帝皺眉道:“竟然有這麼多?”

不過,朝廷政務一向繁雜,德慶皇帝又不願意放權,每日需要他處理的事情自然是極多,雖然今天的奏章格外的多了一些,但德慶皇帝並沒有多想,只是點了點頭之後,就拿起一份奏章開始批閱起來。

這封奏章裡的內容並不是什麼好消息,乃是陝甘一帶出現了嚴重的旱情,今年至今也沒有下一場雨,當地官員請求朝廷早做準備,一旦陝甘今年顆粒無收,就需要朝廷撥放大量的錢糧賑濟,否則就會有出現大量流民的危險。

自古以來,歷朝歷代的亂象都是從流民開始,德慶皇帝也很清楚這一點,所以他看到這個奏章之後,也是非常重視,認真批覆了自己的意見之後,就把這封奏章交給了張秀,吩咐道:“將這封奏疏抄錄兩份,一份送到文淵閣交由幾位閣老商議,另一份送到戶部交給趙俊臣。”

張秀伸出雙手接過這封奏章之後,德慶皇帝又拿起了第二份奏章進行批閱。

這份奏章裡的內容,依然不是什麼好事情。卻是山西巡撫向德慶皇帝呈報,稱山西今年同樣是旱情嚴重,缺糧數十萬石,希望朝廷儘早準備賑災的錢糧。

看到這封奏疏,德慶皇帝的眉頭緊緊皺了起來,喃喃自語道:“陝甘已經連續三年出現旱情了,山西也是如此,去年好不容易降了幾場雨,卻又出現了一場蝗災,朕記得最終還是趙俊臣前去賑濟災民的時候果斷撲滅了這場蝗災,否則這場蝗災恐怕還要蔓延到周圍數府,損失還要更大……這大明江山究竟是怎麼了?竟是各地接連不斷的發生災情?若是再持續下去,朝廷恐怕就沒有錢糧賑濟了。”

然後,德慶皇帝再次批覆了這封奏疏,並且吩咐張秀將它抄成兩份分別交給內閣與戶部處理。

但因爲這兩封奏疏,德慶皇帝的心情已經漸漸有些壓抑了。

接着,德慶皇帝再次伸手拿起了第三封奏章,展開審閱之後,發現這封奏章裡的內容依然不是什麼好消息——江西布政使汪正彈劾江西按察使吳陘人枉法亂紀,措辭極爲激烈。

德慶皇帝並不瞭解事情的詳細,又不願意聽信江西布政使汪正的一面之辭,所以只是將這封奏疏就放在一旁,準備日後再進行批覆。

但第四封奏疏卻又是江西按察使吳陘人彈劾江西布政使汪正結黨營私的奏疏,態度極爲堅決。

這兩份奏疏同時送到了德慶皇帝的御案上,顯然是汪正與吳陘人之間的關係已經勢同水火了,竟是鬧到了德慶皇帝這裡,恐怕整個江西官場如今已經是動盪不寧了。

想到這裡,德慶眉頭緊皺,神情隱隱有些無奈,只覺得滿朝的官員沒一人能讓自己省心。

最終,德慶皇帝將第四封奏疏也放到了一旁,準備在明天早朝上與百官們商議這件事。

然而,第五封奏疏依然不是好消息,乃是河南一處糧倉發生大火損失慘重的事情。

第六封奏疏,還是壞消息……

德慶皇帝連續批閱了七八分奏疏,竟然沒有一個是好消息,德慶皇帝心中不由有些冒火,只覺得江山不寧、百官無能、自己卻是有心無力。

德慶皇帝並不知道,將這些壞消息全部集中放在一起,乃是司禮監的刻意爲之,就是想要撩動德慶皇帝的怒火,讓德慶皇帝失去平日裡的理智判斷。

眼看着德慶皇帝即將要怒氣滿盈,養心殿太監張秀偷偷向遠處一個小太監打了一個眼色。

見到張秀的暗示之後,小太監就偷偷從御書房的側門離開了。

沒過多久,這位小太監又返回到了御書房,並且向德慶皇帝稟報道:“陛下,東廠太監馮德勝求見,說是有事情稟報陛下。”

聽到小太監的稟報之後,德慶皇帝依然是埋首在奏疏之中,只是聲音明顯有些不耐煩,說道:“讓他進來吧。”

很快的,東廠太監馮德勝來到御書房內,向德慶皇帝叩首道:“啓稟陛下,近段時間以來,東廠發現士林學子之間抨議朝廷的風氣愈加嚴重,許多讀書人都對朝廷失去了敬畏之心,還寫出了許多反詩反文譏諷朝廷,言語頗是惡毒,甚至……”

聽到馮德勝的話語有些遲疑,德慶皇帝擡頭皺眉問道:“甚至什麼?說明白!”

馮德勝垂首道:“甚至就連陛下、以及我朝的歷代先皇都遭到了這些讀書人的肆意譏諷……”

隨着馮德勝的話聲落下,德慶皇帝的心中怒火終於有了發泄渠道,狠狠的一拍桌子,大聲怒喝道:“大膽!”

馮德勝身體一顫,連忙趴伏在地上,連頭也不敢擡,只是繼續稟報道:“此外,東廠經過密查之後,發現讀書人的非議風氣全是源自於朝廷清流,正是因爲清流們平日裡肆無忌憚的抨擊朝廷,才帶動了民間讀書人的不良風氣……尤其是少傅郭湯,他有幾首譏諷朝廷、抨擊時政的詩詞,如今已是流傳極廣、影響惡劣……老奴聽說今天早朝上百官們都在商議郭湯的事情,覺得這件事不宜拖延、還是儘早稟報陛下比較好。”

說完,馮德勝從懷中掏出一本詩集,通過太監張秀交給了德慶皇帝。

德慶皇帝接手一看,發現這本詩集名叫《鶴溏詩集》。

“鶴溏……哼!看來這確實是郭湯的詩集沒錯了……”

喃喃自語之間,德慶皇帝就翻開詩集細讀了起來。

這本詩集裡面,有許多句子詞彙都被東廠用紅筆特意勾畫過。

見到這些被紅筆勾畫的詩句之後,德慶皇帝細細品味了一番,很快就明白了詩詞裡的深層含義。

於是,德慶皇帝的面色愈加陰沉,身體開始微微顫抖,似乎已經怒到了極致,卻又強行壓抑着。

然後,德慶皇帝緩緩擡起頭來,用一種毫無情緒的冰冷聲音說道:“很好,這天下的讀書人妄議朝政日久,早已經失去了敬畏之心,清流們平日裡更是以抨擊朝廷爲榮……趁着這次機會,也是時候整治一下他們了!”

……

ps:恩,第二更。

另,本書的第二次飄紅大賞,感激不盡!

……

第十章.立賭約(上)一更第一百一十六章.魏槐來投.第1210章.趙俊臣的惡趣味!.第六百九十九章.計劃進行中(完).第1325章.血色之夜.第一百六十章.對楚嘉怡的第二次利用第1320章.吃幹抹淨.第五百二十六章.博弈(二).第九十七章.左右爲難.第三百七十一章.合作的方向(上).第四百七十八章.解惑.第九百一十四章.兄友弟恭.第1450章.又做嫁衣.第四百四十五章.大朝議(五).第1153章.南京碼頭.第九百五十四章.聖旨到!.第八百六十五章.勢(三).第1252章.遼東劇變(二).第九百三十六章.一環又一環.第三百三十八章 .深遠謀劃(中).第六百零九章.彈劾.第二百二十四章 .“鄙人姓李,名純臣”.第九百四十五章.你剛纔說誰?.第1211章.偷樑換柱.第一百一十八章 .各方應對.第二百六十四章 .再一次第六百一十四章.整治(中).第七百一十二章.出京之前(上).第七百七十六章.整合(二).第七百一十六章.態度.第三百四十一章 .“歸鄉”(上).第1382章.興州東部.第四百一十九章.撬牆角(上).第七百零五章.賜婚.第1299章.在握(九).第九百一十五章.疑心的種子.第三百四十三章 .“歸鄉”(下).第七十一章.德慶壽辰(下).第七百七十六章.整合(二).第二十一章造勢與作秀下第1368章.語言藝術.第1123章.順便而已.第1399章.虛則實之.第二百一十章.權謀與治國是完全不同的兩門學問(下).第二百零二章.七皇子朱和堅的算盤.第四百六十六章.串聯(中).第九百一十八章.轉變.第六百二十七章.抄家狂潮(二).第一百四十一章.搶人!(下).第一百四十八章.這是理所當然的.第八百八十二章.鬥與和.第九百四十三章.請命與交易.第四百三十四章.在京城.第三百六十六章 .“念恩”.第1067章.各有所謀(五).第1077章.疑雲.第三百九十二章.邀遊.第1447章.大亂鬥(七).第六百三十四章.圖窮匕見(上).第三百二十四章.疑惑.第五十八章.這個世界需要貪官.第七十章.德慶壽辰(中).第七百零八章.成婚(下).第六百四十六章.陳芷容的決絕手段(上).第八十一章.國泰民安(上).第六百四十三章.催婚.第1419章.君入甕中.第六百九十一章.計劃進行中(一).第1141章.逼迫(一).第二百四十七章.考察(中).第五百八十六章.朝議結束.第八十五章.趙俊臣缺席.第1002章.政治交易(一).第三百三十五章.滲透內廷.第七百六十八章.方茹的私自決定.第八百三十九章.劉冶.第五十二章.鳩殺(上).求訂閱求月票第四百三十九章.德慶回京(三).第1405章.困擾之事.第三十四章.塵埃落定(上)四更第六百六十九章.暗算.第九百五十三章.大戲開幕.第八章改變命運中第八百零四章.狼煙起(二).第1274章.手腕(一).第四百四十九章.隱瞞與誤導.第九百六十章.啓程.第1385章.謀逆大案.第七百零八章.成婚(下).第九百八十七章.尾聲與開始(一).第1028章.談判與交易.第九百八十三章.被自殺(一).第二百零七章成爲最終勝者的可能性下第二百二十五章.此人野心不小.第四十二章.良莠不齊(下)四更第1395章.好人壞人.第九百一十五章.疑心的種子.第三章.貪官回京(下).二合一第六百五十七章.風波頻(二).第六百八十二章.王保仁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