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十一 臨壽春城啓大戰 登八公山論古今(4)

說是圍城打援,實則這並不是李從璟一開始就有的主意,他雖然事先就知曉壽州城防嚴密,到底未曾親手試過壽州戰力,不能得知壽州這般能打,如若不然,他也不會令百戰軍猛攻數日。

而今,百戰軍全力攻城,數日未有寸功,李從璟對壽州城防之嚴密,守城器械之完備,才認識得更加清楚,此番圍城打援,雖是不得已而爲之,卻也是戰場應變。

吳國援軍來的並不是太快,當然也不慢,然無論如何,唐軍此時因未能攻克壽州,大軍被迫在此止步,卻是給了吳國調兵遣將的時機。

可以說唐軍入淮之後第一場大戰,實已不利。

“此番淮南軍救援壽州,以李德誠爲帥,而劉信副之。李德誠領軍三萬,已至定遠縣(壽春東南),劉信領軍兩萬,已至濠州(壽春東北)。”李從璟將情況大體總結一下,淮水西線兩重鎮,其一爲壽州(壽春),其二便是濠州(鍾離),“李德誠、劉信這兩人,且請軍師爲我等略解一二。”

莫離拱手,而後不急不緩道:“李德誠此人,聲明遠播,想必諸位都有耳聞,他早年跟從楊行密征戰,是衝鋒陷陣之勇將,歷任江南馬步軍使、潤州刺史,後又任撫虔三鎮節度使,封平南大將軍,拜中書令。”

“李德誠生平最令人稱道的事,發生在隨楊行密圍攻潤州安仁義時。彼時安仁義也是驍勇之將,大軍攻城許久而不能克,以至於軍中諸將,每見安仁義臨城督戰,都要咒罵不休,唯李德誠不曾口出惡言。及至潤州城破,安仁義手持弓矢坐於城頭,將士畏懼其威,皆不敢靠近,等到李德誠到來時,安仁義忽然對他說:先前你軍衆將辱罵於某,唯獨你見了某並不曾失禮,某觀你面相奇特,他日必將大貴,即是如此,某願爲你之軍功。遂丟了弓矢,束手就擒。”

帳中文官武將聞言,都有些驚奇,這樣的人物,在大唐朝中,大概與符習、李存審分量相當。

莫離接着道:“李德誠此人,智勇兼備,治軍嚴明,甚得人心,士卒願爲之效死,疆場與之相遇,必要萬分慎重,要勝此人,非是易事。”

見衆將都肅然頷首,莫離繼續道:“劉信此人,早年爲盜賊,投奔楊行密後,也是常有功勳,楊行密待之甚厚,曾任鎮南軍節度使,加封徵南大將軍。劉信性情不羈、愛好誇功、嗜酒。早年間楊行密以軍中事向他問計,他卻醉酒到了不能言語的地步,楊行密惱其醉態,謾罵之,他一氣之下,仗劍而走。左右爲之求情,請楊行密將他追回來,楊行密卻道:信醉耳,醒當復來。到得次日,劉信果然又回來了。”

“劉信常以韓信自比,當年莊宗滅僞樑後,遣使入閩,經過劉信轄地,劉信招待此使,並且問他:皇帝知有信否?使者答曰:主上新平河南,未知公之名。劉信卻不以爲意,反而拍着胸脯道:漢有韓信,吳有劉信,皆一等人也!喜好自誇到如此地步,倒也

少見,不過此人有豪俠之性,不拘小節,也素得士卒效力。”

莫離說完,帳中諸人都沉默下來,所有人都意識到了,李德誠與劉信都不好相與,此番率軍五萬來馳援壽州,又兼有州縣相助,可謂是來者不善,形勢對唐軍並不友好。

李從璟見衆人如此模樣,不由得笑道:“敵帥威名赫赫,諸位已然畏懼否?”

衆人立即聒噪起來,紛紛表示誰怕誰,孟平更是道:“末將請爲先鋒,往定遠縣擊李德誠,不勝不歸!”

李從璟示意衆人安靜下來,而後認真道:“自黃巢之亂以來,中原烽火不息,州縣常年被戰火所害,故而中原士子百姓,多有避兵禍而南逃者,自謂之衣冠南渡。又且,江淮乃富庶之地,江左歷來人才輩出,此爲事實,不必諱言。淮南掩有今日之勢,非偶然也,金陵人才濟濟,也非妄言。此番我王師征戰江淮,固非易事。然,知難而上,披荊斬棘,方顯大丈夫本色,我大唐萬里河山,豈不比淮南一隅之地,更有國力、英才?諸位以爲然否?”

帳中諸人,紛紛稱善,武將們眼神銳利,大有爭雄之心。

見人心可用,李從璟稍感欣慰。

方纔他所言不差,淮南的確不可小覷。此時徵淮南,與周世宗徵淮南,情況也不可同日而語。

南唐中主李璟年間,淮南雖然積蓄有不少國力,但因其征戰楚地、閩國,已然大受損耗,且李璟之才與徐知誥(李昪)之才,也是天差地別,況且彼時南唐政治並不清明,奸佞小人當道,結黨營私、排除異己的風氣很嚴重,至於南唐立國的基礎,那些跟隨楊行密打江山的軍中老將,都已凋零的差不多,故而難擋周世宗南征。

但饒是如此,莫說定南唐,便是定江北,周世宗也打了三次,其間江北之地,也曾被南唐收復了十之八九。至於滅南唐,那都是趙匡胤的功績了。

李從璟看向莫離,“既已知淮南援軍動向,我軍該有相應佈置,軍師有何進言?”

莫離坐在小案後,聞言直身再拱手,然後恢復坐姿,好整以暇,不疾不徐道:“壽州至定遠縣,百六十里左右,至濠州,百四十里左右。今,李德誠領兵至定遠,劉信領兵至濠州,壽州在中心,我圍壽州,而定遠、濠州圍我,我軍實已處於腹背受敵之境遇,若不能破解定遠、濠州敵軍之攻勢,待其到得壽州,我軍危矣!”

“定遠之敵軍爲步騎,濠州之敵軍依仗水師,我軍強在步騎弱在水師,揚長避短,故而應遣精銳步騎至定遠,以攻李德誠部,另在淮水架設浮橋,採取守勢,以拒劉信部。”

這等計策並無高深之處,也合情合理,衆人都無異議,李從璟也頷首道:“軍師所言,甚合我意,既如此,就納軍師之策。”

李從璟環視諸將,就要點將出擊,這時,李從珂站起身,俯首抱拳請命,“侍衛親軍自編練後,未有寸功,此番出征,摩拳擦掌,然至壽州後,

亦未曾建功,眼下敵賊來襲,侍衛親軍願爲殿下分憂,末將斗膽,請爲殿下擊李德誠!”

李從璟微微頷首,李從珂這話在理,見他請戰,知其有戰心,不可輕易折殺,李從璟便道:“李將軍既有此心,孤心甚慰,既如此,且準你領軍三萬,出擊定遠縣,以迎李德誠,爲王師掃平側翼之敵!”

李從珂聞言大喜,“定不辱命!”

接下來,又議定了浮橋之事,大軍的浮橋,先前建造在西邊的正陽,如今要抵擋濠州的劉信所部,當然要搬到壽州下游。幾經商議,最終決定,將浮橋架設到下蔡。

淝水是西北—東南流向,經過淮水後進入壽州境內,往南還有接近兩百里,壽春城就在淝水之南,並沒有建造在淮水河畔。

大策議定,接下來便是行軍計劃、甲士分派、糧草調撥等事,此爲細節,不必多言。

散了軍議,衆將、文官離去,李從璟留了衆幕僚在帳裡,還有要事相商。

“徐知誥遣了李德誠、劉信,領軍五萬前來救援壽州,可謂是傾盡淮南一時之力,諸位且說說,徐知誥是欲兩線作戰,還是打算放棄楚地,專心守衛江淮之地?”李從璟問衆幕僚。

吳國兩線作戰,對自身極爲不利,原本大軍出擊淮地,未嘗就沒有逼迫吳軍從楚地退兵的意圖。

王樸搖頭道:“眼下觀之,還不能得知徐知誥的打算,即便徐知誥要從楚地退兵,也得是兩地戰事不利,他纔會考慮放棄其中之一,若是能在兩地反攻得手,淮南未必要從楚地撤軍。”

衆人都贊同王樸所說,遂不再多言此事。

翌日,李從璟巡視淮水浮橋搭建之地。

河風清涼,四野無際,蒼穹雲走雲飛,淮水河邊的軍士、民夫忙得熱火朝天。

莫離望着正在搭建的河橋道:“壽春之堅固,遠超之前預計,如今淮南援軍來的且急且多,江淮之役短期必然無法善了。以百戰、侍衛親軍五萬甲士,斷難直搗揚州。”

拔壽春,克滁州,席捲江北,直搗揚州,這是出征前制定的此戰策略。一旦唐軍打下揚州,無論楚地戰局如何,吳軍都必須從楚地撤兵,屆時唐軍就能趁勢佔據楚地。

要達成此等目標,要滿足一個條件:兵貴神速。只有速戰速決,直搗腹心,短時間內撕破吳軍江北防線,才能令吳國各軍猝不及防,徐知誥也無法有效調兵遣將,江北各州縣,望風歸附的可能性才大。

李從璟倒是不顯得焦慮,“淮南不比兩川、契丹,勢力非常,便縱出兵楚地,予我等可趁之機,只能說仗好打不少,卻也斷難輕易功成,戰況如先前預想自然好,若是戰況不利,我等還有第二套方案。”

說到這,李從璟深呼一口氣,“我已傳令宋州宣武軍、許州忠武軍、毫州歸德軍、徐州武寧軍,並及陳、潁、宿、蔡等州兵馬,共計十萬甲士青壯,趕來壽州,共同圍攻壽春。”

(本章完)

章七十五 千軍萬馬競南下 三尺之舌竊爾城(1)章八十 兩軍決戰於滁和 盡得江淮莫神機(7)章五十三 婉如清揚小娘子 人生最恨離別時(下)章三十一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10)章九 先帝功業吾功業 先帝天下吾天下章二十五 莫離獻策定滁州 馮道驅至壽春城(3)章四 穀雨識洛陽 筆落動兩川(4)章兩百零五 百戰山河寸寸血 拼卻死地開生門(下)章七十 北面有朋遠方來 三問三答見生死章六十一 如何不相爭【第三更】章十三 恥與賊相識 不與寇同生(4)章四十三 曾立百年功章七 一載相識十載別(1)章三十一 宴會風波章六十三 陣斬章五十一 澤州判官章二十三 你怎會懂我(第二更)章十 一載相識十載別(4)章八十一 燈火處是歸處【第三更】章一百零二 趙王領軍向楚地 秦王洛陽理大局(9)章二十四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3)章五十二 婉如清揚小娘子 人生最恨離別時(上)章一百一十五 既復故土不忍棄 亡羊補牢候乳虎(上)章九十五 西行雲州會良將 夜火起時奔逃忙(2)章六 謀國數載彈指間(下)章九十五 趙王領軍向楚地 秦王洛陽理大局(2)章四三 昨日煙雲留不住 明朝雙手織鳳霞(5)章兩百十一 安國定邦波瀾起 不平盡去平山河(中)章四 穀雨識洛陽 筆落動兩川(4)章兩百一十 定國安邦波瀾起 不平盡去平山河(上)章十四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5)章四十四 月垂龍門山 英雄逞強時(5)章八十三 颶風過崗百草伏 謀大事者必影孤章三十三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12)章十六 瘋狂的小妖精(第二更)章二 奮我軀兮章七十 獨在異鄉爲異客 何處是家有家人(5)章三十三 天下勢風起雲涌 金陵城龍潭虎穴(1)章一百零四 唯有凌雲多壯志 敢叫舊貌換新顏(1)章六十八 利民何必惜自身 有福自當從相助章七十三 死字怎麼寫【第一更】章九 首殤閬州破 初捷劍門克(2)章五十八 崔玲瓏抵死掙扎 第五動情用巧刑章二十五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4)章九十九 八仙過海顯神通 天下大爭在我側(4)章七十三 人間忠義有誰識 強國有道莫自毀(2)章十一 一載相識十載別(5)章八十一 親至芙蓉掀簾幕 一騎獨上古北口(下)章二十四 莫離獻策定滁州 馮道驅至壽春城(2)章九十九 西行雲州會良將 夜火起時奔逃忙(6)章兩百四九 一代雄主終落幕 興亡從來因人事(上)章九十一 夜半疑夢驚詫起 窗外風雨幾來襲(7)章十八 故佈疑陣引人亂(下)章六十一 落魄刀客悲殺人 樑軍謀深初接戰(中)章一百九十一 既下雁南復營州 馬蹄不停向渤海(1)章一百四十八 謀利有成志士歸 去王稱帝性未改(上)章一百九十五 鋤強扶弱問本意 天下志士入幽州章二七 世間有風情萬種 大丈夫當歸何處(5)章五十八 總攻章三十七 襲城章九十二 順勢破勢天下勢 一老一少分生死章一百一十一 士卒死戰活離陣 將軍浴血爲哪般(下)章五十九 江淮掩有十四州 南北相爭今何姓(4)章七十五 兩軍交戰氣勢隆 陣內陣外人心切(3)章十五 誰是刀,誰握刀?章三十九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10)章五十六 名將風采今勝昔 誰在馬上稱豪傑(6)章九 風月之地有深機 看似是山不是山章八十二 一朝掌得天下權 我爲萬世開太平(1)章五 晉陽李從璟章九十八 趙王領軍向楚地 秦王洛陽理大局(5)章十二 他的決心(第三更)章九十二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1)章三 神仙山(2)章六十六 郭威章七十四 兩軍交戰氣勢隆 陣內陣外人心切(2)章六十三 我在靈州望西天 待君歸來訴思念(1)章三十六 天下勢風起雲涌 金陵城龍潭虎穴(4)章三十一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2)章三十三 天下勢風起雲涌 金陵城龍潭虎穴(1)章二九 世間有風情萬種 大丈夫當歸何處(7)章二二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13)章五十一 南有白鹿洞三害 北有應天府雙傑(下)章二十一 秋風知劍州 鐵甲戰普安(5)章八十九 走馬觀花過揚州 錢元瓘再會太子(下)章七十四 忽如一夜春風來 局勢變幻激鬥開章兩百零九 阿保機廟算無遺 李從璟胸有不平(4)章一百三十 盛情相會說前路 建安已下望遼東(上)章五十三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9)章兩百四三 風捲黃旗過大崗 北境今起無戰事(8)章四十一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2)章十二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12)章九十五 西行雲州會良將 夜火起時奔逃忙(2)章八十七 樓房上有轟隆聲 得手與殺氣騰騰章二十四 國家大政須慎謀 河西大地正待伐章七十五 誰在謗新政【第三更】章一百五十八 萬事俱備東風起 終是離人盼歸人(1)章兩百三六 風捲黃旗過大崗 北境今起無戰事(1)章八十七 夜半疑夢驚詫起 窗外風雨幾來襲(3)章七十七 兩軍決戰於滁和 盡得江淮莫神機(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