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二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2)

所謂事雙親以孝,講究朝夕侍奉,對禮儀之家而言,早晚拜見問安是必不可少的。李從璟在崇文殿結束一天的政事後,便來到太后曹氏的宮苑,準備跟曹太后一同用飯。

在門外瞧見淑妃的宮女,便知任婉如也在,進去後才發現曹太后正在有模有樣考校李重政的學業,任婉如靜坐在一旁,臉上帶着自豪的微笑,德妃豆娘也在,靜悄悄的坐在一旁。

唐因隋制,皇后之下,有貴妃、淑妃、德妃、賢妃各一人,爲夫人,正一品。後來有所變動,昔曾有過惠妃、麗妃、華妃爲三夫人的情況,如今還是採用舊制。

“參見陛下!”李從璟到後,除卻曹太后,衆人都起身行禮拜見。

“都起來吧。”李從璟在曹太后身旁坐下,“太后可是在考校皇太孫的學業?”

曹太后老得滿臉皺紋了,不過精神還算不錯,前段時間有些愁苦,現在已經恢復得差不多,聞言笑道:“我哪裡有甚麼學問,能考校政兒的學業。不過是做做樣子,藉故跟他多親近親近罷了,這跟你小時候是一樣的。”

李從璟笑道:“母親可是大有學問的,這點我可是從來都這樣認爲,而且我相信衆人也都這樣看。”

任婉如和豆娘都連聲稱是,時年九歲的李重政也正經的說是,逗得老人家分外開心,顯得愈發有精神了些。

用過飯,淑妃任婉如和德妃豆娘都走了,李從璟留下來陪着曹太后說話。曹太后不過問國事,自然是嘮家常,華燈初上之際,曹太后拉着李從璟的手,認真的說:“從璟,你到底打算立誰爲皇后?”

“這還用問嗎?莫非母親有甚麼看法?”李從璟笑着說。

曹太后卻完全不像是隨口一問,嘆息道:“我知道你的想法,你心裡惦記着王家的那女子是不是?”

李從璟收斂了笑意,有片刻默然,而後展顏道:“往後自然是淑妃進位爲皇后,無論是秦王府還是東宮,淑妃都曾奮力操持,如今政兒年歲漸長,本身性子才學都不錯,這件事從璟不會亂了章法。”

曹太后拍拍李從璟的手,想說甚麼卻沒說,最終只是道:“我兒心有家國,自然不會在這種大事上出岔子。”

......

西北邊關重在靈州,朔方節度使即治靈州,昔日這裡也是一片充滿榮耀的土地,平定安史之亂的主力便是朔方軍,郭子儀、李光弼更是朔方軍將領。

然而隨着安史之亂的平定,朔方軍最終在朝廷的猜忌和權術下,逐漸瓦解爲數部,戰力與勢力都已大不如前。

到得天下大亂時,諸侯爭霸中原,靈州更是徹底淪爲不受重視的邊地,如今提起到靈州擔任節度使,人們的反應不再是受到重視,而是被髮配邊疆受罪。

然而無論如何,在西北這一畝三分地上,靈州控黃河西段流域,扼賀蘭山之咽喉,朔方軍仍是不可忽視的重要力量。

靈州城在長城以南,東邊相鄰的定難節度使治州夏州,城池卻是在長城以北。從如今的大唐疆域上看,靈州就像是一隻鍥子向北突出,將河西與夏州分割開。

歷史上党項人西進河西,首先便是攻打靈州。耗盡無數心血,一朝佔據靈州,即在靈州境內興建王都。

春,無雨,大風,黃沙漫天,天氣陰冷。

賀蘭山西南角,山勢低緩處,有長城。

山上無木也無草,沙石裸露,皆成黃色。

長城上有邊關,歲月恆久。

夕陽模糊,懸掛在城樓。

從邊關西望,起伏不定的山巒外,便是大漠。

大漠一望無際,在黃沙中如泣如訴。

有一隊人馬,約莫二三十人,正在大漠邊緣冒着風沙行進,埋頭朝向長城。

大風捲黃沙,黃沙卷衣袂。

這羣人顯得格外渺小,行進也很是艱難。

當先有一人,三四十歲,絡腮鬍,眉目方正,皮膚粗糙,典型的邊地大漢。

他叫曹義成,乃是歸義軍節度使曹義金的族弟,亦是歸義軍中有數的悍將。

在風沙中勉力前望一陣,他大聲對身旁的人道:“日頭已經偏西,今日能否趕到長城?”

身旁

的漢子三十歲左右,卻是天成年間跟隨劍子,到過秦王府的兩人之一,叫作張金來。

張金來左右找了半天參照物,才大聲迴應道:“距離長城尚有三十里以上,風沙太大,今日怕是趕不到了!”

曹義成低頭沉默下來,爲防風沙,他鼻子以下半張臉包裹在紗布裡,這時只剩一雙眸子如利劍,可鑿穿金石。

“曹判官,不如擇地宿營,明日再走?”張金來詢問。

“不可!”曹義成還未說話,身後已有一人搶先說話。

此人聲若公鴨,正是趙象爻,他道:“今日必須趕到長城,遲則生變!”

曹義金、張金來目光凜然。

當初在涼州,曹義金等人遭遇截殺,情況危殆,若非趙象爻及時來救,衆人命不久矣。

一路東行,數遇麻煩,有成羣結隊的沙匪,亦有不明身份的精銳殺手。

百餘人的隊伍,而今只剩不到三十人。

“究竟是何人,要阻我歸義軍東歸?”曹義成說這話時,滿含悲憤與不平之氣。

趙象爻不能輕言。

張金來不忿道:“河西大亂,諸部侵入,我歸義軍先從張將軍,歷經血戰,克復十州之地,後從曹將軍,數十年殊死相搏,爲唐人守住河西血脈,艱苦卓絕,死傷不可勝計,而今東歸入朝,竟有人百般阻擾,此乃何等賊人,竟敢如此?!”

趙象爻不說話,曹義成冷笑道:“河西諸部,誰人願我東歸,引王師西來?”

此時,不遠處,有一百餘人的馬隊,正在集結。

爲首者,一壯一少,雖着馬匪之服,卻掩蓋不住麻衣內裡的鐵甲。

年長者,劉知遠;年少者,石重貴。

石重貴面色複雜,禁不住問劉知遠,“劉將軍,此番非得動手不可?”

“此時不動手,一旦他們入長城,進入靈州地界,你我就奈何不得他們了。”劉知遠殺氣昂然,“此爲最後機會,若不動手,更待何時?若非先前那些人太過不頂用,曹義成也到不了這裡,何用你我以身犯險,在長城前截殺此獠?”

石重貴道:“誰也不曾料到,軍情處在河西,竟已佈下那般多棋子。”

話出口,覺得不對,石重貴心頭煩躁,一把扯開包裹口鼻的布團,“歸義軍東歸入朝,我定難軍爲何要相阻?”

劉知遠目不斜視,冷冷道:“得河西者,必爲定難軍。倘若歸義軍說動朝廷出兵河西,則河西不復爲我等所得!”

“定難軍爲何一定要得河西?”石重貴不能理解。

“夏州,党項人世居之地,節使之位向來由党項首領把持,石帥移鎮夏州,党項人閉門不納,兩軍交戰逾年,若非後來石帥許諾奪得河西之地,與黨項人共謀大業,此輩怎會接納石帥?”劉知遠道。

“可阻歸義軍入朝,形同作亂!”石重貴叫道。

“所以只要隱藏身份,暗中行事!”劉知遠道。

“可這還是作亂!定難軍爲何就不能向朝廷乞師,平定作亂的党項人?”石重貴大聲問。

“因爲朝廷不會發兵。”劉知遠道。

“這又是爲何?”石重貴不解。

“好了,少帥,此間之事,你何不回去問軍帥?末將接到的軍令,就是阻止歸義軍東歸!”劉知遠不再多言,重新蒙上口鼻,拔出橫刀,“爾等聽令:隨我出擊!”

石重貴心頭亂得一鍋粥,此時也只能跟上。

“不好,敵襲!”趙象爻眼尖,率先發現了在黃沙中衝來的馬軍,連忙翻身跨上戰馬,“迎敵!”

“狗日的直娘賊,又來了!”曹義成唾罵一聲,動作利落的跨上戰馬。

風漸小,但揚沙卻更多。

待看清對方有百餘人馬,曹義成、趙象爻等人無不失色,

趕路大半日的二三十人,本就疲憊,加之隊伍中還有傷員,這下被劉知遠的百餘騎包住,立即陷入被圍攻的境地。

劉知遠急於解決戰事,留下一部分馬軍守住外圍,親率主力持刀衝殺過來。

“直娘賊,某與爾等不共戴天!”曹義成大罵一聲,馳馬迎上劉知遠,兩人頓時戰作一團。

張金來同樣悲憤不已,提刀策馬,與來者相互搏殺。只是他早先就受了輕傷,這回與對方廝殺半響,傷口崩裂,不多時就血染衣袍,漸漸不支。

不時,張金來被對方拋來的黃沙迷住眼,防守露出空檔,被一刀砍在肩膀上,血流如注,墜落馬背。

二三十人的隊伍,戰不多時,死傷近半。

馬背上的重傷員,本就神思不清,此時奮力提刀揮舞沒兩下,就被砍落馬背,被亂刀砍死,血染黃沙。

眼見種種場景,張金來目疵欲裂,他從黃沙中爬起來,吐出嘴裡的沙子,不顧流血的傷口,奮力揮舞長刀,狀若癲狂,“狗賊!歸義軍何等忠肝義膽之士,於諸部入侵之際,在兵荒馬亂之中,憑藉一腔熱血爲大唐守疆土,孤懸河西數十年,猶自奮戰不休,拋頭顱、灑熱血,今日竟被爾等殺傷殆盡,某與爾等不死不休!”

他悲憤的怒吼並沒有換來敵人的潰散,反而是同袍接連從馬背上墜下,越死越多,而他自身也再度被砍傷,再度倒在黃沙裡。

“狗日的直娘賊!”曹義成被數人圍攻,防線終於崩潰,被砍傷了好幾刀,被迫從馬背上滾下來,和張金來滾到一處。

“曹將軍!”趙象爻目睹此狀,雙目充血,奮力驅馬衝殺,在亂軍中來往奔馳,渾然不顧鮮血狂飆。

眼見敵軍圍上來,曹義成將張金來從沙土裡扶起,攙扶着他的臂膀,奮力將棄馬衝上來的兩名敵人殺倒,而他也大腿受創,站立不穩。

“曹將軍......”張金來吐了口血,與曹義金相互扶持,身子不停晃盪,後退的了好幾步,總算沒有摔倒。

曹義成盯着倒在腳下的敵人,忽然臉色一變,對方麻衣下的唐軍甲冑,被他看得一清二楚。

長刀直指在馬背上居高臨下的敵人,曹義成恨得咬牙切齒,目中如有血淚要流出,“爾等到底受何人指使!身爲王師,爲何要殘殺我歸義軍將士?!我歸義軍日日浴血,爲大唐守衛疆土,數十年來,死傷十萬不止!白骨堆積如山,鮮血匯聚成河,爾等身爲王師將士,爲何要殺我歸義軍將士?!爲何?!”

馬上的賊寇皆不能言語。

張金來死死攥着橫刀,邊戰邊悲愴道:“我歸義軍年年血戰,日日期盼王師來援,數十年來沒見王師一兵一卒!而今終於得見王師,卻不曾想,王師將士,卻是來殺我等!曹將軍,事到如今,何須多言,你我今日縱死於此,來日也會化作厲鬼,夜夜守在這些狗賊榻前,看他們如何被人剜心食肉!”

劉知遠眼神一冷,不再讓他倆多言,“殺!”

就在曹義成、張金來要被圍攻致死之時,忽的,劉知遠背後傳來一聲疾呼,“將軍,不好,有人來了!”

“何人來壞我好事?”劉知遠怒而轉身去看。

夕陽掛山頭,山頭城如舊,黃土千萬裡,精騎出山口。

當先那一人,皮甲紫氅,乘駿馬,持長槊,長髮亂舞。

悠忽如箭,飛奔而至。

殺入馬隊中,長槊出如龍,擋者無不應聲墜馬。

面如寒霜,眼若清潭,殺賊如割草,履險如平地,直奔被圍攻的曹義成、張金來。

劉知遠震驚不已,“此乃何人,竟然如此驍勇?”

石重貴瞪大了不可置信的雙眼。

鮮血滿身的趙象爻,見此人,大笑三聲,“大當家,你終於來了!”

十年過矣,還有多少人記得,昔年神仙山下,有那俠者策馬持槊,與李從璟大戰數十回合?

十年過矣,有誰還記得,昔年百戰軍攻澤潞,有那驍勇驅馬入陣,爲李從璟擋下董璋的鐵槍?

十年過矣,可還有人記得,那個着皮甲紫氅,戴一隻眼罩,長髮凌亂的女子,曾在神仙山下,爲一方百姓締造了一個世外桃源?

而今,她早已不是神仙山的大當家。

而今,她是大唐的軍情處統率,她只因一個人的命令而奮戰。

她叫桃夭夭。

驅馬可入戰陣,靜坐可授學生,孤身可去草原,臨事可理萬機。

她只喝清水。

她只有一隻眼睛。

她總是遺世獨立。

(本章完)

章八十八 因緣際會不可料 謀盡事成旦夕間(4)章七十七 千軍萬馬競南下 三尺之舌竊爾城(3)章四十六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2)章二十六 秋風知劍州 鐵甲戰普安(10)章三八 欲爲大事不避難 細加運籌方有成(7)章四十八 劫道章一百八十八 不熄烽火八百里 水窮處自有云起(6)章七十四 忽如一夜春風來 局勢變幻激鬥開章十八 蒹葭蒼蒼,血染一方章四十五 世間有美味 胃大可盡嘗章七十二 換一副書畫【第二更】章六十六 山河多少事【第二更】章十 三軍之事莫密於間章五十六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12)章一百零六 千百年金陵風月 數不盡君臣過往(7)章一 俯觀八百里洞庭 回望三千里山河(1)章八十八 因緣際會不可料 謀盡事成旦夕間(4)章一百一十二 百尺竿頭進一步 橫渡黃河向勝州(上)章兩百四六 風捲黃旗過大崗 北境今起無戰事(11)章一百五十五 聞君欲行來相別 大勢將成起異變(1)章七 一支鳳釵引風波 不是斯人勝似是(上)章三十三 從天而降章三十三 天下勢風起雲涌 金陵城龍潭虎穴(1)章四十 要殺了這個人哦章十八 故佈疑陣引人亂(下)章兩百四九 一代雄主終落幕 興亡從來因人事(上)章七十四 誰惹秦王怒【第二更】章八十四 大爭之勢周復始 有志英才自古同章八十 兩軍決戰於滁和 盡得江淮莫神機(7)章八十三 颶風過崗百草伏 謀大事者必影孤章二十六 百戰安義(5)章一百六十五 郭崇韜爭權有方 戰事未起死斥候(2)章六十一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22)章一百零六 唯有凌雲多壯志 敢叫舊貌換新顏(3)章六十八 莫離巧思獻三策 三城戰事起異變(2)章五十三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9)章二十九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8)章四十九 誰也別想過去章兩百二四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1)章五十五 李從璟的佈局章五七 身在俗世無出入 三王風聚江陵城(4)章一百零四 兩計使軍安然歸 遼東半壁已入甕(中)章八十一 千軍萬馬競南下 三尺之舌竊爾城(7)章七十九 少女的煩惱章十七 孟平塗山擊劉信 潞王三戰李德誠(4)章一百一十一 士卒死戰活離陣 將軍浴血爲哪般(下)章六十三 我在靈州望西天 待君歸來訴思念(1)章二十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20)章一百零七 耶律敵烈所圖何 風雲際會桑亁關(2)章十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10)章一百三十二 盛情相會說前路 建安已下望遼東(下)章六十二 傾軍投大唐【第一更】章十六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7)章四十九 勢來天地皆同力 久負盛名於天下(4)章五十二 名將風采今勝昔 誰在馬上稱豪傑(2)章二十八 劍南快縱馬 橫刀冷鍛甲(2)章一百六十八 上陣父子死沙場 但留殘軀祭英魂(2)章一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1)章三 雄才大略爲君王 盛世帝國新大唐(3)章二十 棋至中盤形勢明 火中取栗生死局(7)章二十 晉王令章八十二 一朝掌得天下權 我爲萬世開太平(1)章三十二 楚地戰事不如願 擬調郭威往替之章一百四十三 立參謀處全軍制 屯田有成再擴軍(上)章五十五 名將風采今勝昔 誰在馬上稱豪傑(5)章七十二 換一副書畫【第二更】章一百六十四 郭崇韜爭權有方 戰事未起死斥候(1)章三十五 漢唐之文明掌七十六 錦繡江山萬萬裡 陽關未必無故人(4)章五十三 天下士子入洛陽 衣冠南渡自此終(2)章三十三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4)章三十八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17)章二十四 父子的戰爭(第三更)章二十六 陣戰(下)章十五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6)章十八 秋風知劍州 鐵甲戰普安(2)章四 謀國數載彈指間(上)章五十三 婉如清揚小娘子 人生最恨離別時(下)章兩百四三 風捲黃旗過大崗 北境今起無戰事(8)章四十八 李從璟取勢如棋 王彥章三日破敵(4)章八十九 指點江山大志顯 生子何如孫仲謀章一百一十三 百尺竿頭進一步 橫渡黃河向勝州(中)章三六 欲爲大事不避難 細加運籌方有成(5)章一百零四 唯有凌雲多壯志 敢叫舊貌換新顏(1)章五十三 天下士子入洛陽 衣冠南渡自此終(2)章六十七 一朝得領五千甲 踏碎關山覓封侯(3)章二十三 莫離獻計定滁州 馮道驅至壽春城(1)章七十九 千軍萬馬競南下 三尺之舌竊爾城(5)章八十一 親至芙蓉掀簾幕 一騎獨上古北口(下)章三十四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5)章一百八十二 各在苦戰各自忙 各自悲慼各自亡章一百八十六 不熄烽火八百里 水窮處自有云起(4)章五六 身在俗世無出入 三王風聚江陵城(3)章一 爲國征戰不惜身 欲爲忠臣不可得(上)章二 奮我軀兮章一百零一 八仙過海顯神通 天下大爭在我側(6)章五十八 總攻章一百八十九 不熄烽火八百里 水窮處自有云起(7)章五十八 總攻章一百五十 可笑蚍蜉撼大樹 雄主不屑轉顧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