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御駕親征,戰前斬將!

黃村,本是一個在歷史上無足輕重的小村子,村民都跑個精光,如今卻因爲崇禎皇帝的一紙詔令而徹底改變了命運。

“在崇禎十七年四月底的某一天,這名爲黃村的荒落村莊聚滿了京畿以及各地奉詔前來的勤王兵馬。官軍雲集,往往代表着要有一場大戰發生,而這場大戰,就是......”後世某些磚家在評論這場大戰時激動地手舞足蹈,如是說道。

官軍的營房粗粗看上去比流賊也好不到哪裡去,中軍大帳就放在黃村的遺址上面,其餘各部官軍則是分佈在四周,顯得比較雜亂,不過仔細一看,內中卻也稱得上是涇渭分明。

比如在東面遊手好閒的這些,都是從通州三衛來的兵馬,正在軍將的大聲吆喝之下,忙着在南邊兒紮營的這些則是剛從固安、永清一帶奉詔撤回來的當地駐防兵馬。

話說回來,許多人接到朝廷詔令的時候心裡還是敲鼓的,都以爲是崇禎皇帝催促守城的,打開一看,卻沒想到是讓他們趕緊棄城逃跑。

這些明末的各地留守軍將說守城可能不行,但要論起逃跑,那就是博爾特來了都會望塵莫及,感嘆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本來就覺得守不住的軍將們見了這份詔令都是如釋重負,跑的一個比以一個快,就連文官和衙門的吏員都去不管了,直接帶着兵和些許物資撒丫子跑到了黃村。

見到黃村附近忙碌的景象,各地軍將們又吃了一驚,趕緊四處詢問,瞭解近期京城發生的事情,不過在這之後,許多人還是想不明白皇帝用意何在。

在眼下這火燒眉毛的時候,這點兵馬聚在一起看起來多,但是在號稱百萬的大順軍面前,根本就是連個零頭都不算,更別提還都是臨時拼湊起來的烏合之衆了,顯然連保衛京師都很難。

崇禎皇帝爲何會下詔讓他們在黃村集結,而不是直接助守京師呢,許多人都想不通,但皇帝的詔令一字一句很清楚,反正來集結就是了,違抗可是要殺頭的。

“通、通、通——”

忽然間,忙碌而喧鬧的大營中響起三通鼓響,聽見這個聲音,各地來的軍將們立馬就知道是有人在聚將,召集他們過去議事。

大部分人都是一笑置之,開玩笑,誰特孃的知道主帥到底是誰,來了這麼久老子還真沒聽說過。

軍將們在各地都是一把手,各自還都帶着兵,一早兒就逍遙慣了,有這樣的想法其實也無可厚非,盧象升、孫傳庭等等都死了也沒落着什麼好,洪承疇降了韃子,皇帝倒是親自祭天,痛心疾首,端是玩的一手好牌。

現如今的朝廷之中,還有誰有那個能力和威望可以降服衆將?

三通鼓畢,來中軍帳內的人還是隻有唐通等幾個寥寥可數的軍將,見到這種情形,唐通對站在上首的張世澤說道:

“英國公,要不要末將再派人去敲三通鼓?衆將一路都是鞍馬勞頓,可能還在忙,沒來得及趕過來。”

張世澤攥緊拳頭,舒展口氣,只是悶悶的點頭示意去辦。

大約是一盞茶的功夫過去了,三通鼓不知敲了多少個來回兒,就連兵士的手都酸了,可中軍帳內還是最初這五六個將領,幾個人面面相抵,就這麼幹杵在裡面不知如何是好。

這種時候,就連唐通臉上的表情都變得有些尷尬,看張世澤那張陰沉的快要滴出水來的臉,張張嘴,最後也是明智的選擇一聲不吭。

不多時,門外跑進來一個標兵,跪在地上喊道:

“啓稟英國公,皇上御駕已經到了營外,隨行前來的有衛孝伯、甲子營的董都督,還有東廠的王督公與錦衣衛的李指揮使!”

標兵本以爲帳內應該是衆將雲集,所以十分隆重的喊出這番話,最後擡起頭一看,卻只見到大貓小貓兩三隻,頓時覺得有些意外。

“隨本國公去迎接聖駕!”

張世澤自然看出標兵臉上精彩的表情變化過程,沒有多說,但臉上的冷笑卻出賣了他心中所想,說完話揮手帶着唐通等幾個人直接轉出了中軍大帳。

待一行人與崇禎皇帝的御駕接上頭,張世澤帶着兩三隻大貓小貓是納頭便拜,一齊山呼道:

“臣等參見吾皇萬歲萬萬歲!”

“平身!”

崇禎皇帝一身金燦燦的龍甲,頭上頂着同樣金燦燦的帽盔,腰間則是掛着亮閃閃的寶劍,直接跳下白馬將張世澤扶了起來。

緊跟着,崇禎皇帝環顧四周,臉上的笑容逐漸凝固,沉聲問道:

“張世澤,這是怎麼回事?”

這話正是問到張世澤心坎裡去了,他早在心中想了好幾種告狀的方法,以泄心頭之恨,頓時惶恐拜道:

“臣死罪,不能壓服衆將,三通鼓擊了幾輪,卻沒有幾個人前來...臣死罪...”

“混賬!”

崇禎皇帝勃然大怒,好嘛,本來今日心血來潮想學黃臺吉搞一次御駕親征,興致勃勃的來,沒想到卻見到這樣一副場面。

“罪責不在你,唐通,速傳衆將到中軍帳內議事,朕倒要看看,誰敢不拿朕的旨意當回事兒!”

上次崇禎皇帝一時興起巡視京營,結果一不小心查出了一堆爛事,給自己氣個夠嗆,這次也差不多,本來對抵抗劉芳亮非常有信心的崇禎皇帝,現在心裡卻是有些打退堂鼓了。

就這個模樣的官軍,還是穩當回去守着京城吧,拿出來丟什麼人現什麼眼,要是接戰之後被流賊一衝而潰,不用等到自掛東南枝的時間,自己就被自己先玩死了。

崇禎皇帝要御駕親征,竟然已經到了中軍大帳!

這個消息可是在轉瞬間轟炸了整個黃村大營,軍將們震驚之餘,再也顧不得手頭的大事小情,都是趕緊用一百八十邁的速度跑過來面聖謝罪。

可就算是這樣,崇禎皇帝還是在帳內黑着臉足足等了半個多時辰,大營內的軍將們纔是差不多到齊。

“咳咳...”崇禎皇帝清了清嗓子,說道:“朕——”

這話才說出一個字就被打斷,只見三個互相攙扶着,氣喘吁吁的將領忽然衝進中軍大帳。

這幾個人倒是機靈,看見帳內密密麻麻的人,又瞟了一眼上首的崇禎皇帝,心道自己要丸,趕緊跪在地上磕頭求饒道:

“末將陸九、末將陳德、末將劉可定,參見吾皇萬歲萬萬歲!”

這三個人是信安那部分官軍的主將,爲首那陸九是個遊擊將軍,其餘陳德、劉可定二人只是千總銜,三日前纔來到黃莊。

崇禎皇帝看着磕頭如搗蒜的陸九三人,臉上卻是微微一笑,怒道:

“看來還真有人敢將朕的旨意聽做耳邊風,定西伯唐通!”

唐通正在偷着樂,忽然聽見崇禎皇帝喊自己,趕緊站出一步,大聲道:“末將在!”

“遊擊將軍陸九、千總陳德、劉可定驕縱枉法,按軍律該當如何?”

唐通起先有些猶豫,但在崇禎皇帝和衆將的直視之下,還是咬牙道:“回陛下,按軍律當斬!”

“好!”崇禎皇帝大叫一聲,起身直指陸九三人,喝道:

“來呀,將此三人拉到帳外斬首示衆,以儆效尤!”

第六百一十四章:軍威始振第九十三章:良鄉大捷第五百一十四章:沒有硝煙的戰爭第二百二十四章:下馬威制野性子第一百八十五章:幹就完事兒了第五百零二章:歸化會盟(上)第十八章:錦衣衛辦事第七百零八章:改土分流第一百八十九章:鬧大了第四百五十五章:大修民營,奉旨取糧第三百一十九章:真實的“武舉”第七百八十七章:廠衛是皇家的,不是臣自己的第三百二十六章:實心行實政之策第七百四十六章:鬥沙俄,搶地盤第三百九十五章:舉世矚目的敘功升授大典(上)第一百二十四章:聖旨第四百六十九章:備戰第五百四十一章:恩與威第五百七十三章:大壽歸明 有德亂遼第七百五十二章:茲冊封爲王第五百一十九章:番子臨門第五百四十一章:恩與威第四百三十九章:東廠毒蛇許榮秀第四百八十章:對陣(求推薦)第六百八十四章:名將謝幕,新督定策第三百五十一章:革左十三騎第七百四十七章:神聖羅馬帝國第二百八十七章:大明皇帝萬歲第七十六章:效仿正德第七百五十三章:徵九州,滅薩摩第七十九章:平臺點將第六百八十七章:新敗第七章:太子南行舊都,你在逗我?第二百一十八章:吞併烏齊葉特第四百五十章:攤牌第六十六章:雙刀出鞘(爲堂主誠信敬業友善賀!)第三十二章:朕這是在和你們商量第六百四十一章:小戰第五百七十二章:已經耗不起的建奴第一百三十八章:吳軍第一百零四章:‘亦好亦壞’的大捷第三百零五章:姓錢的,你的破事兒發了!第三百七十一章:遵東奇捷(下)第六百一十四章:軍威始振第九十章:千里奔襲第七十章:反轉(第二更)第六百二十六章:錦州條約第七百七十三章:帝國之刃第三百六十九章:遵東奇捷(上)第三百五十九章:王師雲集,爭鬥沙場第五百六十五章:皇明有興 建虜顯亂第七百二十七章:明國真蠢第四百九十四章:黃金家族第四百五十八章:爲公,也爲私第四百章:沒有勝者第一百一十五章:既往不咎第三百八十六章:人在家中坐,事從天上來四發章推第二十九章:士林中的歪風邪氣第七百八十二章:舊秩序與新秩序(三)第四百章:沒有勝者第二十章:羣臣出手了第九十四章:大明皇帝朱由檢紀第七百八十一章:舊秩序與新秩序(二)第四百八十四章:破敵第一百三十五章:投清第一百四十六章:鬧劇第六百五十九章:真真假假,假戲真做第四百二十二章:一臉平靜的羣臣們第二百六十二章:皇八子第三百四十八章:五鎮聯軍第七百八十四章:全世界都在真香第八十五章:黃闖子到了第六百六十三章:死局第三百九十一章:劉道貞血戰忠州,秦曾又卻西賊第四百七十八章:野戰第四十四章:皇帝手下的豺狼虎豹第六百章:得與失第三百三十五章:家事國事天下事(下)第六百八十六章:瓦解第三百三十七章:暗流第二百五十五章:一碼歸一碼第六百四十五章:潼關大戰(中)第三百七十六章:第一站:孔府第六十八章:並無忠君之心第四百八十四章:破敵第六百六十八章:尾聲第七十五章:平定 召臣第六百四十章:高處不勝寒第三百五十章:藺養成的抉擇第四百八十三章:勇武第一百七十八章:國議第五百五十四章:上兵伐謀 其次伐心第三百二十五章:殿試第四十六章:復設三團營第五百七十四章:重回大明不是造反!第五百九十一章:第一次碰撞第五百八十四章:四年前的詔書第七百二十八章:千里烽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