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大唐的敵人

李愔說道:“父皇,馬上要開學了,孩兒今後不想再上學了。”

“混賬!”李世民一聽大怒,好不容易積攢起來的好感,一下子就沒了。

三位大臣也微微搖頭:到底還是那個頑劣的三害呀!

李世民說道:“你小小年紀,不上學幹什麼?還是去整天胡鬧,你都快14歲了,還這麼不懂事?”

長孫無忌感激李愔,看到李世民發火,就爲李愔解圍。他說道:“樑王殿下,你父皇是爲你好,你就要點別的賞賜吧,畢竟你這次立了大功的。”

果然,李世民想起來了,自己的兒子立功了,自己正要給他獎勵,怎麼又發起火來了。他平息了自己的怒氣,說道:“好了,上學的事情不準,你要點別的吧。”

李愔委屈地說道:“父皇,孩兒有些話要說,您能不能聽完了再發火?”

李世民說道:“好吧,父皇不發火,你說吧?”

李愔認真地說道:“父皇,孩兒不想上學,不是想貪玩兒,而是孩兒認爲,孩兒現在的師父,已經教不了孩兒了。孩兒不想再在他那裡耽誤工夫。”

李世民一聽,火氣又上來了,他強忍住怒火,說道:“你們的師父孔穎達,是孔子後裔,是大唐公認的大賢,他怎麼就教不了你了?”

李愔說道:“孩兒最近有些長進,是因爲孩兒有了新的師父,從去年開始,孩兒的師父,每天夜間都在教孩兒學問。現在,孔(穎達)師父會的,孩兒都會,孩兒會的,孔師父也未必會,他教不了孩兒了。

孩兒與其在他那裡耽誤時間,還不如學點新的知識呢?”

“你胡說,這怎麼可能?”李世民完全不信。

李愔說道:“您要是不信,孩兒敢和孔師父比試,他要是贏了兒臣,兒臣絕沒有二話,乖乖上學。”

這時,長孫無忌說道:“皇上,臣覺得樑王殿下說得有些道理,他最近的表現說明了,他進步很快,說不定是真的呢?”

李愔趕緊說道:“父皇,孩兒可以證明,孩兒已經不需要再上學了。”

“怎麼證明?”李世民問道。

“曹子建七步成詩,兒臣六步就行,不信,您就出個題目吧?”李愔說道。

在場的人,都是詩詞大家。

李世民不僅是偉大的政治家、軍事家,還是出色的詩人,他留下了《旦日》、《詠雪》、《守歲》等大量的優秀詩篇。

長孫無忌的詩有《灞橋待李將軍》、《新曲二首》等佳作。

岑文本的詩有《奉和正日臨朝》、《奉述飛白書勢》等。

房玄齡的詩沒有留下多少,但是他的詩中的佳句卻有很多流傳了下來。“學之染人,甚於丹青。”“喜怒不形於色。”“未知鹿死誰手。”都是他的名言。

聽完了李愔的話,唐太宗來了興趣,他說道:“好,我倒要看看,你有沒有真才實學?”

他沉吟了一會兒,說道:“我朝最重軍功,你就作一首邊塞詩吧。”

“皇上,您換個題目吧。樑王自小在長安長大,沒有軍中經歷,更沒有去過邊塞,這個題目是不是太難了?”長孫無忌說道。

“長孫大人,您不必擔心,我雖然沒有去過邊關,但是,邊關將士守衛國土,抗擊外敵,他們的事蹟深深地感染了我,就這個題目吧。”李愔說道。

他在地上踱步,假裝思索,打開百度搜索唐詩邊塞詩,立馬出來了一大堆。

他真的在地上走了六步,說道:“父皇,孩兒有了。”

“好,念來聽聽。”李世民說道。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這首唐代詩人王昌齡的《從軍行》,是唐代邊塞詩的代表作之一。李愔就抄襲來,毫不客氣地成爲了自己的大作。

“好,很好。”李世民在吟誦了一遍《從軍行》之後,由衷地讚歎起來。

長孫無忌拍手說道:“好優美的意境,好豪邁的氣勢。好,真是好詩呀!”

房玄齡和岑文本也都交口稱讚。

李世民有些不相信,認爲李愔不知道是從哪兒抄來的,可是,他給兒子留面子,沒有直說。他想了想說道:“不錯,換個題目行嗎?”

“請父皇出題。”李愔說道。

“馬上就要到正月十五了,你就以十五爲題,作一首詩吧。”李世民說道。

李愔繼續踱步,又走了六步,開口吟道:“

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

燈樹千光照,明月逐人來。

遊妓皆穠李,行歌盡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這首詩的詩人蘇道味,距離出生還有16年,李愔就借來用用了。

李世民十分高興,他忽然覺得,自己對孩子們關心不夠,六兒子這麼聰明,他竟然一直忽視了他。他覺得自己以前委屈了他,心裡有點痠疼,眼角竟然有了一絲潮溼。

他說道:“好,父皇相信你的才能了。不過,孔師父那裡,還是你自己卻說服吧,只要是他同意了,父皇就不阻攔你了。”

李愔說道:“謝謝父皇。”

李世民說道:“上學的事情不算,你說說,還要什麼賞賜?”

李愔早就想好了今後的出路,他說道:“父皇,兒臣想在長安縣要一塊封地,幾十畝就行了。兒臣知道,那裡的土地基本上有主了。

兒臣不讓你爲難,兒臣願意用自己在襄州的封地,兩畝換一畝地就行。”李愔說道。

“你要地幹什麼?”李世民不解地問道。

“孩兒以前頑劣,給父皇臉上抹黑了,也讓您費心了。孩兒現在長大了,要爲您分憂。”李愔真心實意地說道。

“好,好孩子。”李世民今天真是有些感動了。說話的聲音微微有些顫抖。

李愔也被感動了,他腦子一熱,接着說道:“孩兒看出來了,大唐現在真正的敵人,不是薛延陀,也不是什麼其它的番邦,而是貧窮和飢餓。

百姓們吃不飽,會流浪,會鋌而走險。將士們吃不飽,沒有力氣去作戰。大唐財力不足,無法建設國家。看看父皇您如此節儉,兒臣很心疼。”

貞觀初期,李世民真的是十分節儉,他住的太極殿的寢室,竟然會在夏天漏雨。長孫皇后穿的裙子,竟然會露出腳面。他在對待自己和家人上面比較苛刻,把節省下來的錢,都用在朝廷的公事上面了。

李愔說道“父皇,兒臣要幫助您打敗這個敵人!”

第二百零四章 灞橋殺機一第五十八章 物理實驗第四百六十三章 火炮的秘密第四百八十五章 洛陽兵變第三百一十七章 無堅不摧第五百一十三章 李旦泡妞二第一百八十二章 閱兵式 一第五百三十四章 託孤第一百七十三章 李恪的魄力第四百零五章 徵文第四百八十七章 關鍵性的一戰(續)第二百五十五章 雪中送炭第一百二十二章 大捷第三百一十章 霸氣的王玄策第三百二十二章 苦心第二百八十三章 樑王死了第二百三十九章 薛仁貴還鄉第三百七十九章 沉默的力量第五百二十八章 大唐國土第十五章 長孫皇后的煩惱第三百三十八章 作死就成全第一百零六章 契苾章鋆第七章 發財了第五百二十八章 大唐國土第九十章 朝堂混戰第三百五十一章 突變第一百二十一章 幸虧是自己人第一百五十五章 新產品的威力第一百三十三章 走自己的路第一百七十二章 狗頭金第三百二十五章 武器的差距二第二百二十八章 興奮的孔穎達第三十六章 朝堂爭鬥第一百八十二章 閱兵式 一第四百三十六章 意料之外第三百四十五章 指路第三百三十七章 朝堂辯論第四百三十四章 危險逼近第五百一十八章 條件第八十二章 不請自到的麻煩第五十二章 明槍暗箭第二十九章 太子來訪第一百八十二章 閱兵式 一第二百一十八章 又要演戲第三百九十三章 兵變第九十七章 窺視第五百零三章 李工程師第二百八十七章 絕殺一第五百四十章 暗流涌動 (續 )第三百七十四章 天火一第三十八章 未完計劃第二百七十七章 長孫無忌的突襲第三百五十章 陰謀第二百三十八章 收網第四百八十一章 展開第三百一十一章 海軍和海軍研究所第三百九十九章 逼宮第十九章 狼圖騰的傳說第三百三十二章 生死攸關的戰爭第三十二章 集體發難第二百章 大功告成第五百零四章 李工程師(續)第八十四章 契苾公主第一百零五章 聯絡第二百三十四章 比你想的要嚴重第五百四十二章 各方動態第一百二十八章 是朕的好兒子第七十三章 生產過剩也有風險第四百一十四章 獨到的眼光第二百六十六章 時機未到第二百八十二章 樑王遇刺第一百一十二章 序幕三第二百七十八章 尚公主第三百八十三章 李世民讓步第三百零八章 文工團第六十九章 尿不到一個壺裡第三百六十七章 回到長安第二百零九章 傻子纔去呢第二百一十章 牛叉特權第二百六十章 大國戰略一第一百九十一章 遠征軍三第四百一十四章 獨到的眼光第五十三章 霍府第三百一十九章 屠城第五百二十二章 奇異的天象第四百八十五章 洛陽兵變第四百七十四章 李恪失蹤第四百二十二章 武者對決第二百三十八章 收網第一百二十八章 是朕的好兒子第五百四十六章 激化第三百五十章 陰謀第二百二十六章 軍規和軍歌第三百九十七章 人心所向第九章 囂張的夷男第八十三章 杜荷的婚事第一百六十九章 洗腦會議第三百零二章 先聲奪人第一百一十八章 都看好了女婿第五百一十四章 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