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6章 貪腐風氣

閣中。

蔡邕欣賞着眼前的歌舞,輕呡一口溫酒,目光轉向了郭嘉。

“奉孝,使吾等居衆目之下,莫非只爲飲酒賞舞?”

蔡邕有疑惑,賈詡和段煨又何嘗不是如此。

大家都不是小孩子了!

郭嘉擺了下手,言道:“諸君,嘉又有何所求,不過是爲王妃的紓清坊添添人氣罷了。”

段煨皺起眉頭,這話給誰說誰也不信啊。不可否認,紓清文坊日進斗金,然王妃是缺錢帛的人嗎?

賈詡默不作聲,不再顧及此話題,繼續欣賞着自己的歌舞。

唯獨蔡邕,凝視着郭嘉,問道:“世子,最近頗爲好學,已能讀全詩經子集。待此事忙完,老夫便要授之論語、孟子、中庸、大學。”

“蔡公何作多謎語?嘉不解矣~值此良宵,偷的半日閒,飲酒作宴,賞樂賞舞,豈不美哉!”

“哼~無趣!”

蔡邕冷哼一聲,也不再詢問郭嘉。

這小子明顯是繃緊了嘴不說話,但既然與王妃有關聯,宮內究竟生了何事?

近兩日,也沒聽到什麼風聲啊!

接下來,蔡邕可就沒有那麼好的心思,來心上眼前的樂舞了。

不知道過了多久,直到一人上閣,與蓋順附耳一句。

蓋順擡手衝着閣中的樂師揮了下手,閣中當即安靜下來。

“蔡公、段公、賈總參,下面的人已經將幾位所需要的情報整理出來了。”

“噢,這麼快嗎?走~且去看看。”

早就做不下去的段煨,站起身來說道。

一行人,很快便走下閣臺,乘孤舟,復入林木深處。

蔡邕三人在前走着,郭嘉慢慢的落後了兩步,低聲與蓋順私語。

“怎麼樣,都處理乾淨了嗎?”

“奉孝兄放心,這裡是咱調查司的地盤,那些個探子全都處理了。紓清坊內的,想來稍後便能押回來了。”

“那就好,過些時日,調查司就要全權交給汝了。爲兄,又可以閒憩下來了。”

說完,郭嘉得意的笑了笑,蓋順則是搖頭苦笑。

“奉孝兄,爲何~”

“調查司可不是什麼好活計,知道的越多,以後的路就越難走啊!”

“那順,該如何做?”

“按大王的意思去做,大王信得過汝。不過,最好還是要與世子多接觸接觸。畢竟,一朝天子一朝臣啊!”

郭嘉拍了下蓋順的肩膀。

“多謝奉孝兄教誨,順謹記。”

對於郭嘉,蓋順絲毫不介意居其之下。其才華,何止過己數倍。

————————————————————————————

蔡邕三人在調查司內,看到了數百封打開的密信,心情都不怎麼好。可這三四百張的密信,也只不過是眼前兩個箱子中的一丁點吧。

大週上至國相,下至縣中小吏,各級吏員已過一萬一千之數。

然而,看着兩個大箱子中一層層的紙質密信,全都是各級官吏的黑料。

他們三人,僅僅看的只是身在長安,以及長安周邊數縣的官吏資料。結果,讓人大感意外,三公九卿官署內,蛀蟲一點都不少。

難以想象,大周剛剛安穩了不過兩載,各級郡縣吏員就已經開始腐爛了。其中,還包括一些出身太學院、上林學宮的仕子。

等走出調查司後,三人回到車駕,在其內,不禁開始討論起如何來處理眼前的事。

“大範圍嚴查,不可行。國朝征伐巴蜀在即,必須維持朝野穩定。”

段煨暗歎一聲,考慮到正在準備中的伐蜀之役,堅定言道。

蔡邕附和着點點頭,言道:“段兄放心,老夫並非不識大體之人。此次只能先殺雞儆猴了,待到拿下巴蜀後,再究其前事不遲。”

坐在車內,三人也不禁沉默了片刻。

“自古以來,貪腐之風,素爲國疾,侵蝕社稷之本,壞江山永固。邕無大智,教書育人尚可,二位可有高見,一解永患?”

隨着車駕的搖晃,蔡邕身子左右微微擺動下,口中也問向賈詡和段煨。

段煨搖着頭,言道:“大漢一朝,爲官爲吏者,皆是世家豪族,姻聯錯雜,互爲遮蔽。廟堂之上,三公九卿亦有其私,難避凡俗。郡縣之間,遊俠縱橫,大賈行走,官民勾結,或爲圖財,或爲牟利。蔡公想要一絕永患,除非先把國朝的商賈梳理一通。而後,還有廟堂之上,卻又難如登天!”

“那段公的意思是,此患不能除了?”

蔡邕不由心中暗自感慨一聲,面對整個社稷盤縱錯雜的關係網。莫說自己,便是王上也會有些力不從心吧!

“王上,似乎也沒有對那些貪腐之人,也甚是縱容。以王上的性子來看,不當如此。畢竟,軍法之嚴,科舉舞弊的處罰,令人望而生畏。可偏偏,卻縱容了貪腐之風,甚是奇怪!”

段煨的神態,比起蔡邕要輕鬆不少。

大周軍政分家,他一箇中尉,不用去考慮蔡邕在考慮的問題。即便是軍中貪腐,那也是有軍法司的龐恭去處理。

賈詡在一旁聽了一會,向蔡邕言道:“蔡公,依詡之見,此事蔡邕最好還是見一見王上。王上深謀遠慮,必有獨特之見解。”

聞言,蔡邕衝着賈詡點了下頭,沒有說話。

賈詡雖然年歲比自己年輕,但論起揣摩人心、上意,十個自己也不是對手。看來,得抽個時間見見王上了。順便,這御史大夫的要權,也該放放了。

......

三日後,糾風署徹查在京官吏,去職、貶職、罰俸者,足有百餘人。這些人,涉及了大大小小十幾個官署。

而後,糾風署這一股清流,掃蕩了長安後,率先向藍田大營席捲而去。

藍田大營內,駐紮在此的第三軍、第八軍,計三萬六千餘將士。以及營內訓練的新卒,教導團,約莫近五萬人。

但今日一早,營門大開。

數之不盡的將士,列着隊,出了營門。

有的向北趕向長安,有的向西趕去武功,有的向東往潼關一帶趕去。

這三個去往不同方向的隊伍,在途中更會逐漸散開,直到最後歸到鄉里,去見一見父老鄉親。

與此同時,駐紮在武功的第一軍、第二軍、第五軍,駐紮在華陰的第六軍,都通過了第一批歸鄉省親的將士。

數目,約莫在全軍的兩成左右。

其餘人,則是要比往常忙上一些了。

畢竟,歸鄉省親是大事,可種在地裡的莊稼也是大事啊。少了一部分袍澤,他們自然也要承擔起這一部分的耕田照養。

但,所有人都很開心。

也許,下一批就輪到自己回鄉了。

目前,大周軍中將士,多數以上都是關中子弟。涼州由於常年戰亂下,青壯力損失嚴重,導致現在只有第四軍,以及幾支特殊部曲內的西涼子弟衆多。

可即便是關中子弟,最短的也有一年沒回過故里了,最長的可能都有兩年了。

亂世之下,戰事一起。

誰還會管他們這些底層的士兵,有多長時間沒有回過家,沒有見見自己的妻兒了。更多的時候,都是駐紮在前沿重鎮,親屬探望都不允許。

再說了,也許下一仗,他們就成爲了沙場上的無名屍體。

誰會在意?

第100章 陣前相會第470章 無題第281章 請才第219章 涼州刺史第177章 美陽之戰(17)第275章 入洛第188章 再歸長安第176章 美陽之戰(16)第871章 軍議(下)第34章 神醫華佗第672章 明武元年第812章 肱骨第24章 八拜之交第318章 虢亭會戰(4)第675章 益州劉氏第476章 訂盟第313章 欲出關第360章 成軍校閱第605章 統戰部第248章 天劫第769章 亂第911章 破勢(10)第658章 二十等爵第849章 相約合謀第483章 離石議兵第217章 甜秫杆第644章 劉琦第235章 整兵屯田事第835章 臨陣第668章 失利第277章 望風而降第538章 魏王卓第646章 兩軍雲集第302章 攻關第645章 王氏第164章 美陽之戰(4)第334章 流凌殺到第423章 韓怋、趙承第260章 以直報怨講述一下官職問題。第544章 暗潮涌動第897章 轉戰第848章 究竟誰在第五層?第11章 殺人第41章 悲喜交加第533章 連鎖反應第353章 批評第289章 國士第316章 虢亭會戰(2)第732章 金榜題名(上)第662章 諸事第554章 諸事第797章 冬季攻勢(23)第143章 出城第906章 破勢(5)第793章 冬季攻勢(19)第28章 碧玉年華第56章 朱懏兵敗第393章 博弈第597章 發!第332章 冰層第807章 伐蜀之議第105章 攻城第883章 進軍(中)第97章 涼州現狀第896章 渡江第87章 宮廷奏對第199章 兩駟勝之第700章 犍爲之戰(9)第285章 過武關第841章 劫道之徒第11章 殺人第405章 不行刀兵第457章 欲擒故縱?第874章 官衙自查第342章 兄弟隔仇第337章 螳螂捕蟬第21章 共葬一土第168章 美陽之戰(8)第720章 犍爲之戰(29)第662章 諸事第150章 捐納第868章 占卜第456章 薊縣內外第138章 閻象第553章 平第251章 狡兔三窟第421章 造紙與立學第593章 白災第84章 折返洛陽第369章 合縱連橫(2)第320章 虢亭會戰(6)第219章 涼州刺史第606章 驍騎校尉第350章 三官通寶第844章 國事多難第598章 乘火打劫第589章 漢中事第487章 複議第285章 過武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