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7章 無題

宣室庭間。

高誠端坐院中湖畔前,一張奇異的胡凳,墊在下面。手持一杆精緻竹竿,前懸腸線,下墜銀鉤,掛之餌食。

胡凳前,更是一副正好好處的鐵製架子,深插軟土中。

將魚竿放到特製的魚竿架上後,便回頭看向身後端坐的一人。

“蔡公,糾風署的事如何,成效應該不錯吧!”

“自是不錯,短短十日,長安縣處罰官吏百餘人。藍田大營處罰軍吏、將士達一千八百餘人。軍中還好,諸將士最多不過有些傲氣,隨便訓斥訓斥即可,無礙大局。但是,各梳理長安諸官署,只處理二十餘人,未免有些輕了,連殺雞駭猴之效都達不到啊!”

蔡邕說完,捋着下巴處斑白的鬍鬚,連連嘆息。

高誠亦是點頭,處理二十多個司衙掾屬,確實算不上什麼大事。更何況,僅是處罰,最嚴重的也不過去職而已,刀頭不曾見血,上哪駭猴去!

“蔡公,貪官污吏,自古有之。忠孝禮義,雖能教化於人,可終究帶不來實際利益。想做官的人,哪一個不是抱着藉着朝廷的權力,來爲自己謀利,無外如是。”

“可那也得時不時殺一殺,震懾人心啊。不然,長久下去,蛀蟲叢生,莫提定鼎天下,便是這四塞之關中,亦不能保得周全。須知,千里之堤,潰於蟻穴!”

蔡邕皺了下眉頭,怎麼王上的口氣,有些放任彼等的意思,於是當即勸言說道。

聞言,高誠擡手一笑,言道:“蔡邕多慮了,孤前言已明,謀官者皆爲謀利也。從底層小吏,到郡縣明庭,再到三公九卿,皆是如此。便是孤,亦是如此。然,孤戴王冠,需承其重。彼等上秉君意,下治萬民,其重亦不輕也。”

“貪腐,圖錢帛、私利,皆小事爾,不足一提。大周每歲稅入六萬萬錢,養的起這萬餘官吏。貪可以,但得做事。如果治一地、一縣、一郡乃至一國有方,就是貪個幾十萬、幾百萬錢又能如何?孤給的起!”

“可若是事都不做好,還想要多撈點,那孤可就不樂意。乾的好了,撈到手的錢,孤大不了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畢竟,只要能幫孤治理地方,錢帛、名利皆不過是孤一句話的事。孤需要的百姓安樂,國力日盛。”

高誠的一番話,顯然帶着後世諸多的理念,與眼下的世道,有些不合,又有些合理。

用人之道,千變萬化。

作了十幾年的人君,高誠也不敢說能把每個人都用對地方,更不敢說讓每個人都才盡其用。但只要有用就可以,錢帛、名祿,都算不得什麼。

畢竟,當這個王,自己也是在圖謀名利,也是屬於廣義的貪腐之中。

不圖享受,不圖名聲,不圖家族顯赫,不圖一統天下,不圖留名青史的話,自己何必活得這麼累?

挖個坑把自己埋了,或者尋個山坳,隱姓埋名度過一生,豈不是要少去諸多煩惱?

自己圖的就是這些,名和利!

不得不說,高誠的一番話,對於蔡邕的衝擊,也很大。

老人家不由搖搖頭苦笑,長嘆一聲:“唉,聞陛下所言,老夫才恍然大悟,邕又何嘗不是如此?一圖名聲日盛,二圖留名青史,亦是謀利之輩啊!”

“蔡公,怎地自擾?孤方纔已有所言,圖錢帛名利,無可厚非,人之常情。但要能辦事,辦好事!一句話,貪,可以!但,腐,不行!”

“貪可以?腐不行?”

蔡邕低聲自語一句,暗自頷首,或在揣摩,亦或在思忖着其他。

高誠回過頭來,細想一下後,略感不對勁,於是又言道:“當然,這個貪也是要有限度的。畢竟,國家需要運轉,用錢的地方多的事。若一個個鉅貪無比,上下其手,那朝廷豈不得窮的當當響了。糾風署,還要嚴格遵守着懲貪懲腐的正義精神,來消滅那些人民和國家的公敵!”

“臣明白。稍後,老夫再與楊懿交代兩句。另外,年歲大了,精力不濟,御史臺之事,吾看可以都交給文德負責了。”

“蔡公這是哪裡話!文德雖然勤勉清明,能力斐然,但畢竟資歷不足。御史臺若是沒了蔡伯喈,還是御史臺嗎?”

“哈哈哈~王上戲言也。國家公臺,豈能言無老夫不成制?”

“哎,孤曉得啊!只是,蔡邕若是不做御史大夫了,那往後望眼國朝,何人還敢挺身直言不諱啊!”

高誠暗歎一聲,蔡老頭子雖然脾性不怎麼善於變通,還非常犟。但不可否認,一位大儒,在這個時代的召喚力。

太學院、上林學宮以及諸郡學,甚至教學署內,那些頗善育人的儒士,幾乎都是蔡邕憑藉着自己的名望找來的。兗州、豫州、揚州、司隸、青州、荊州,皆有。

“王上,老夫也即近花甲,也是時候該想想清福了。再說了,昭姬已懷胎三月,再司職一載,老夫就要好好教導外孫了。”

說到這,蔡邕佈滿枯皺的面龐上,頓時洋溢起笑意。

對於那個即將到來的小親人,甚是期待。

聽到蔡邕如此說,高誠也不由苦笑起來,言道:“唉~也罷也罷。回想當年,蔡公被擄回長安,一晃十餘載啊。如今,也有了外孫,可頤養天年矣。”

“是啊,恍若隔世啊!長安一行,無悔也。公瑾得體大方,老夫便是他日踏鶴西去,也能放心了。唯獨,這幼女貞姬,尚愁也。”

“嘁,蔡公看上哪個女婿了,直說便是!”

“王上果然聰慧。不知王上以爲楊氏子弟楊修楊德祖,如何?”

“楊氏嗎?”

高誠眯起眼睛,腦子裡迅速想着這其中的利益關聯。

片刻後,言道:“楊德祖,有急智,有文才,但無治國之能。日後其若入朝,至多位尊職輕。”

高誠口一開,蔡邕便點了點頭,言道:“臣已與楊僕射商議過了,德祖或可爲名士,爲大儒,卻不善從軍從政。若王上無異議,那老夫便要準備挑個良辰吉日了。”

“自當如此。訂禮時日,可莫要忘了孤。驟時,孤可要討樽喜酒嚐嚐。”

“多謝王上厚愛!”

........

伴隨着一聲老臣告退,高誠滿面的笑意,也逐漸消逝,繼而思忖了楊蔡聯姻,是不是還有自己沒想到的地方。

兩家聯姻,得益最大的便是楊氏嫡子楊修。

自己已明言,不會給予楊修重任,蔡邕也說的明明白白,要讓楊修往大儒的方向發展。

但,自己卻看不出楊家從此中得到什麼利益。

第646章 兩軍雲集第238章 平襄第247章 李相如歸降第764章 朝會 廢佃除舊第19章 家第572章 傾國前夕第526章 破城第935章 攻第663章 援兵第606章 驍騎校尉第537章 對峙第214章 軍政民務第649章 假事真做第576章 許以厚利第210章 迴歸冀城第734章 金榜題名(下)第189章 韓遂出逃第116章 夜襲第610章 斬將第908章 破勢(7)第865章 紛亂不休第803章 冬季攻勢(29)第710章 犍爲之戰(19)第90章 在下週瑜第548章 釋嫌第650章 忠、義、信、禮第349章 宣帝五銖錢第882章 進軍(上)第6章 大權旁落第529章 河東之爭第644章 劉琦第221章 大局、大勢第618章 大雪紛飛第135章 朱儁喪母第265章 老驥伏櫪第714章 犍爲之戰(23)第874章 官衙自查第737章 廢佃戶除私兵第159章 周慎兵敗(中)第19章 家第199章 兩駟勝之第511章 易水之戰(7)第738章 落子第3章 舉將第679章 大軍壓境第786章 冬季攻勢(12)第752章 護氐中郎將第609章 甘泉宮第833章 天子北駕第425章 上林文苑第135章 朱儁喪母第667章 朱儁之反第115章 蓄勢第535章 鐵騎交鋒第694章 犍爲之戰(3)第573章 洛陽!第363章 大練兵第919章 抵關第265章 老驥伏櫪第233章 調查司第485章 離間計第68章 憤!第808章 廟算第814章 軍漫於野第815章 晉陽蒼首第852章 天子行營第108章 夜入姜府第645章 王氏第52章 大將軍府第137章 會軍移營第892章 楚王術即皇帝位第658章 二十等爵第209章 國事第275章 入洛第91章 問答第616章 無題第622章 牆式衝鋒第648章 平城第318章 虢亭會戰(4)第561章 設伏第242章 破壞第497章 劉和起兵第321章 虢亭會戰(7)第356章 軍改開始第231章 董氏小娘第827章 大戟士第413章 宋斌歸長安第164章 美陽之戰(4)第858章 大漢風骨第660章 論第367章 公孫瓚第841章 劫道之徒第635章 舉城大慶第413章 宋斌歸長安第265章 老驥伏櫪第782章 冬季攻勢(8)第82章 摔樽爲號第128章 策馬攻城第449章 逆襲第899章 震動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