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偶作腕枕一氣成

餘耀等着辦了手續,最終拿到了這件竹臂擱。除了錦盒,天和拍賣行還給配了一個結實的布袋。

期間謝治豪避開餘耀,去打了個電話,估計是和中谷神花溝通。他之前對餘耀說過是幫中谷神花拍的青銅敦,但他足足十分鐘纔回來,也不知說了什麼。

“這都過了午飯的時間了,這飯該你請了吧?”謝治豪一回來就叫道。

餘耀立即點頭。這次多虧和謝治豪一起,不然他也沒法兒拍這件竹臂擱。

這事兒也讓他覺得該去辦一個號牌,萬一拍賣會上再有這樣的情況呢?下午的瓷器場他是不想去了,因爲預展都看了,但明天的玉鳩鳥和後天他自己的兩件東西,還是會到場的。

不過,這個好辦。現在,先請謝治豪吃飯,“走,你定地方。”

“找個有燒臘的店,出來這麼久,一直沒吃。”謝治豪摸了摸肚子。

謝治豪這麼胖,是有原因的,昨晚吃西餐他就吃了不少;這會兒他是真餓了,一隻燒鵝餘耀沒吃幾塊,剩下的全被他幹掉了,而且還有別的。

吃完了飯,謝治豪說下午的瓷器場他也去,餘耀推說累了,要回去休息。

謝治豪小眼睛一眨,“這件竹臂擱,不會有什麼玄機吧?你回去難道要庖丁解竹?”

“說玄機的時候,就不要帶‘吧’了。這竹板怎麼解?瓷器咱倆當時都看了,一看起拍價,就知道沒漏兒。”

“靠,你也不能光想撿漏啊?”

“也確實有點兒累。”

和謝治豪從飯店分開,餘耀直接回到了格古齋。

他也沒關店門,坐在櫃檯後面,把裝竹臂擱的錦盒放到了櫃檯上,打開看了起來。要是有人來,順手就能放到櫃檯下面的櫃子裡。

這竹臂擱是傳世之物,包漿十分厚重,已經成了很深的紅黃色,個別地方甚至都微微透明,有點兒玉化了,想必流傳的時候,也一直被主人珍視。

這時候拿着細看,餘耀自然看明白了,這兩頭的包銀,年份比他想象的還要短,應該是民國時期包上的。

本來從大屏幕上看,這包銀沒有紋飾,工藝也很簡單,但拿在手裡細看,所謂大繁至簡,看似簡單,卻暗藏精細處理。

銀邊和竹板相接的地方,都有微斜面的處理,整個摸上去,接縫感不能說一點兒沒有,但是手感還是比較順暢的。

而且四個銀角,處理得也恰到好處。太尖銳了硌手,太圓鈍了又有失整體美感。

包銀的收藏者,看來對這件臂擱真是愛不釋手,銀色和竹色很搭,工藝也極爲細膩。

但他這麼幹,也有個問題。

餘耀已經感覺到了,兩端的包銀看着還很熨帖,但是手上用力,包銀卻有些鬆動。

銀是金屬,竹是木質,有個熱脹冷縮的,變化不一樣。這位收藏竹臂擱幷包銀的人,在他手上的時候或許還沒有變化,但這麼多年過去了,已經不那麼緊密了。

而且,如果以後一旦銀邊掉落,兩端的竹色和其他地方的竹色就會不一樣,還得再包。

餘耀突然想到這一點,不免有些遺憾。心中所想,手上抓住銀邊,竟不由下意識的用力拔了拔。

結果,這一拔之下,竟然把一端的銀邊或者說銀套,給拔了下來!

好在沒損傷,以後還真得注意點兒。

餘耀看了看露出的竹板一端,顏色確實淺很多,這麼露着還真不好看。

餘耀拿起銀邊,準備再套上。

雖然能拔下來,但再套也不是那麼容易,得對準了小心翼翼一點點來。對着正面弧度凸起的地方不好套,餘耀又翻了過來,讓弧度下凹的地方朝上。

這一翻不打緊,餘耀突然發現,居然有橫着刻的一排小字!深入竹肌。

行雲流水,俊朗飄逸。

你要說在紙上寫字,行書比楷書順溜,可要是拿着刻刀在竹子上刻字,行書可是比楷書難多了!連筆的地方,往往很難連着刻,那就得重新下刀,但是這一斷,筆意就容易斷。

但是這一排行書,能看出來,不僅好看,而且就是一個字一個字刻的,而不是一筆一筆刻的,這得多高深的功力啊!

餘耀一時興奮,讀了出來:“成氣一枕腕作偶!”

“嗯?這什麼意思?不通啊!”

餘耀一拍腦袋,嗐,這一興奮昏頭了,古人怎麼會從左往右刻?念反了!

應該是:偶作腕枕一氣成!

腕枕,就是臂擱,另一個說法而已。

從刻字的刀工來看,這應該就是作者!

看來他很少做腕枕,做其他製品多,所以纔是“偶作”;同時呢,他顯然又很滿意;一氣成,不拖地帶水,沒有瑕疵。

餘耀有譜了,放下這塊銀邊,立即搓熱了手,去捂另一端的銀邊。

捂了一會兒,用手抻乎者勁兒,開始拔。

要不說有句話叫“有心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剛纔不經意間拔了一端的銀邊,似乎很容易,現在真想拔了,反而有點兒費力了。

他又不敢太魯莽,只能一邊捂,一邊拔,最後總算正常拔下來了。

正面還是無字,反面一看,這邊有,四個,篆書,組成了一個田字形,像是沒有邊框的印章。

三鬆稚徵。

“我說誰有這麼牛逼的水平!原來是竹雕大師朱三鬆啊!”餘耀手拍櫃檯,脫口叫道。

朱稚徵,號三鬆,明代嘉定人。

明代竹雕,以嘉定爲首;嘉定竹雕,以三朱爲冠。

三朱,是祖孫三代,都是明代的竹雕大師。朱鶴,號鬆鄰,其子朱纓,號小松;朱稚徵,是朱鶴的孫子、朱纓的兒子,號三鬆。

別看他排在三朱之末,那是因爲輩分,沒辦法。若論竹雕水平,三鬆猶在朱鶴和朱纓之上。

朱鶴主要是開創了獨到的技法,朱纓則主要擅長神像佛像,到了朱稚徵這一代,纔是集大成者,尤其是山水景物,朱稚徵明顯勝過了他的祖父和父親。

也正是朱稚徵,作品廣受關注,學徒接踵而來,讓三朱聲名遠播。

三鬆朱稚徵有傳世的作品,大多是筆筒,華夏曆史博物館、故宮博物院都有館藏。

不過,餘耀卻從未見過他的作品的拍賣記錄,民間也沒有公認的他的作品出現。

祝各位週末愉快。

第613章 核桃閒話第745章 洞府之中,只取丹砂第453章 天字十七號寶騰腰刀第383章 真鼎何處尋第197章 一截手卷第392章 報警!不能讓他走了第230章 鳴鶴二十八宿第240章 缺角吻合的玉印第624章 拓片識杯第213章 大宅門第63章 順便撿個漏兒第557章 刮目相看第38章 清代四大書法家第799章 會長第283章 榆木盒子第220章 東洲錄東坡第70章 報仇吧,小舅子第69章 他能飛上天不成?第62章 更狠的方案第304章 鳥語和泥鰍背第787章 天水觀第782章 五十塊的來龍去脈第440章 古玩江湖今猶在,不見當年格古齋第318章 峰迴路轉地球儀第718章 偏差第661章 紫金字體第352章 這倒黴孩子第657章 畫中玄機第453章 天字十七號寶騰腰刀第774章 有的人死了,他還活着第51章 大運琢器第590章 黃貓脖掛白玉墜第242章 重大歷史發現第774章 有的人死了,他還活着第230章 鳴鶴二十八宿第740章 麗江古城,雙獅暖硯第612章 順便撮合第438章 密碼錯誤第602章 小鏡天第401章 飛鏢扎地圖,海黃紫油梨第241章 文帝信璽第426章 諸葛碗第259章 點苔第47章 一水兒汝窯第553章 盯上了(爲盟主莊John加更)第79章 靖康恥,猶未雪第108章 帥賣怪壞掃地僧第562章 黃地青花,賭不賭第139章 技驚餘耀的老者第300章 白色寶石,小插曲第686章 多思無益第469章 琥珀木,嬰戲杯第395章 他還是個孩子第531章 一個陌生男子的來訪第577章 下三濫的後賬第725章 江龍第214章 長生丹第680章 志在必得第346章 劃重點第33章 珂羅版第412章 虛驚一場第483章 玻璃花瓶第124章 老鄰居第552章 又遇鬼叔第500章 福滿倉的高足杯第416章 我並沒有答應要幫你第160章 黑驢蹄子第802章 太爺爺第323章 蕭影赴京,暫緩回程第228章 紫檀交椅不用看第499章 兔子當皇帝第371章 康定情歌第1章 鬼臉花錢第692章 誰拍走了趙無極的畫第175章 玉鐲本是男人戴第182章 氣死官窯第273章 養子第169章 玉豬龍第232章 最後的水字口第202章 沒想到你女朋友這麼漂亮第541章 青花瑞獸盤第398章 吃仙丹第227章 琥珀之聖第286章 上官雨還挺積極第766章 結交第122章 又遇港胖第171章 程咬金,架子牀,竹臂擱第396章 是誰教你的?第699章 重啓格古齋第448章 道義和良知第648章 靈璧供石,嫦娥奔月第696章 三江並流第226章 猛獁象 披毛犀第218章 不打不相識第197章 一截手卷第339章 三尊太顛方鼎第215章 節外生枝第708章 古墓第762章 他鄉遇故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