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朱三鬆不夠,再加吳昌碩

所以,這件臂擱不太好估價。

不過,也不是沒有參照,在明清兩代,竹雕作品,朱稚徵的手筆,不差於任何一位名家!

而且,朱稚徵的傳世臂擱,聞所未聞,更是珍罕。

餘耀想了想,一百多萬的明代名家的筆筒是出現過的,雖然一般來說,臂擱比筆筒價值要低;但這不一般,畢竟是朱三鬆罕見的作品,不能這麼論價。

平心而論,如果他現在資金充足,拿下這件臂擱,三百萬他都肯出!

“拍賣會上也能撿漏!”餘耀心滿意足。雖然這件竹林七賢竹臂擱兩端因爲長期包銀,顏色稍淺,包漿略薄,但他也不準備再套上銀邊套了。當然,也不能扔了。

餘耀拿起兩件銀邊套,不由得又看了看。

結果,居然又有新的發現!

銀邊套裡面,好像也有刻字!

這兩件銀邊套,就好像兩個帶弧的沒口的扁盒,餘耀拿着一件,裡側的凹面上靠口沿的部分,居然也鏨刻了四個字。

餘耀拿起強光手電,照射之下,看明白了:

老缶藏私。

石鼓篆書,字體古拙,金石味兒十足。

餘耀又拿起另一件銀邊套,這一件,是在凸面上刻了四個字,同樣的字體:

珍品難覓。

餘耀不由瞪大了眼睛。

好傢伙!

珍品難覓,老缶藏私!

一個朱三鬆不夠,再加一個吳昌碩!

怪不得包上了銀邊!

這意思是不想讓人看到朱三鬆的款兒啊!就算有朋友見到這件臂擱,也不知道是誰的作品。這樣的珍品,就連吳昌碩也是好不容易纔得手,所以才如此藏私。同時,他藏也只能藏一輩子,又留下了線索給後來人。

老缶,是吳昌碩的別號之一,他的別號很多,老缶算是比較有名的一個。

吳昌碩生在晚清,生命的最後的十幾年活在民國。他的名頭就不用說了,書畫家,篆刻家,西泠印社首任社長,集詩書畫印四位一體,不僅是文人畫最後的高峰,也是石鼓篆書第一人!

這銀邊套裡面的石鼓篆書,功力之深湛,令人歎爲觀止,想必就是他自己刻的。當然,這應該是平刻之後,才又找人做成了銀邊套。

吳昌碩是清末民初書畫界旗幟性的人物,而且指點提攜過大量後輩,比如:齊白石、潘天壽、陳半丁、趙雲壑、沙孟海······

朱三鬆“一氣成”的竹臂擱,吳昌碩鏨刻後製成的“藏私”銀邊。

吳昌碩刻過印章,刻過紫砂壺,誰聽說過他刻過銀?!

這件臂擱,加上這套銀邊,那可就不止三百萬了,五百萬也捨不得出手啊!

雖然本來餘耀也沒打算出手。

餘耀打開保險箱,小心翼翼將兩件銀邊套平放,又將竹臂擱擔在上面。

鎖上保險箱,餘耀點了一支菸,抽了幾口,心情還是有點兒激動。

這真是撞大運了!

就這麼一件東西,也不知道是怎麼流出來的,而且後來接盤的人,也一直沒有拆過銀邊;如此一來,既不知道是朱三鬆的作品,也不知道是吳昌碩的珍藏。

餘耀雖然自嘆撞大運,但歸根到底,還是實力使然。

首先是眼力。看出是明末清初的竹臂擱,看出是一件精品,已然需要比較高的眼力,但若只看佈局和刻工,就斷定是大師作品,難度還是很大的。

還需要魄力。沒有款兒,即便看出來,想拍下,也得考慮行價。這件竹臂擱如果沒有餘耀後來發現的這些,行價頂多也就是十萬八萬的。餘耀當時一口出了十萬,若是有人競爭,其實他還是會加價的。

餘耀正想着,手機鈴聲響起,一看,是沈歌。

“聽說你拍了一件竹臂擱?”

“你的同事嘴巴還挺碎。”

“沒辦法,就你一個人競拍,而且六萬起拍價兒,你張口就十萬,都快成新聞了。”

餘耀口氣無奈,“我又不知道保留價,能怎麼辦?你們要是不說明有保留價,我肯定只加一手,六萬五說不定就拿下了。”

“我聽傢俱部的同事說,這臂擱沒有款兒,你怎麼這麼感興趣?”

“就是喜歡而已。再說了,沒款兒也說不定是名家的,這就得看眼力了!”

沈歌忽而有些感慨,“這倒也是。我們以前還拍過清代嘉定竹雕第一高手吳之璠的一件筆筒,好幾年前,拍了九十多萬呢。一件小小的竹筒,居然到了百萬上下,想想有點兒匪夷所思。”

餘耀心想,你打電話到底想說個啥?

“虧你還是拍賣行的,古玩的價值,能用材質論嗎?精髓在於文化藝術,宣紙墨汁能值幾個錢?好幾個億的書畫作品都有。”

“書畫終究是文人的手筆,但竹雕,說到底還是匠人的東西。”

“那瓷器呢?瓷土又值幾個錢?不也是匠人的東西?”

“瓷器還有釉料呢,還需要建窯,燒造的工藝要求也很多。竹雕,就是一把刀。”

餘耀搖頭,“你呀,你這是掉進一個怪圈裡了。藝術的震撼力,不在於複雜,而在於高度;也不在於身份,而在於精妙。匠人術有專攻,肚子裡的東西或許不及文人深厚,但藝術性並不低。”

沈歌沉默,忽而小聲道,“那你有空給我指點一下迷津唄?”

餘耀愣了下,嗯?這什麼意思?忽如一夜春風來?

“行啊。誰讓你是一個美女呢。”

“等忙完了拍賣會,我好好請請你啊!”沈歌又擡高了聲音。

“好,隨聯。”

掛了電話,餘耀心中忽然起了一絲異樣的感覺。對於沈歌這樣少見的大美女,就算不喜歡,一般男人也是不會拒絕的。

餘耀一直有點兒搞不清,自己是喜歡她呢?還是喜歡她呢?

第一個她,是她的人;第二個她,是她的美貌。

還沒琢磨太多,濮傑風風火火來了,“出了啊!”

“什麼出了?”

“宣德骰子碗啊!”

“誰?”

“胡佔山,聽說過吧?”

“不僅聽說過,還見過呢!”

胡佔山他確實見過。就在那次竄貨場,胡佔山也參加了,還出手了一件乾隆官窯青花鹿頭尊,沈重遠也對他介紹過,胡佔山是江州有名的瓷器藏家,重點是清三代官窯。

“你怎麼找上他的?出了多少?”餘耀接着問道。

第485章 金二爺,百駿圖第231章 鬼眼穿木第708章 古墓第730章 洞府第677章 彼暗我明第331章 新的開始第603章 三星伴月第551章 雍正粉彩,還差一步第10章 引魚上鉤第552章 又遇鬼叔第450章 鎮幫之寶第677章 彼暗我明第772章 祖傳之物第585章 大論辯第42章 鬼市鍾馗第748章 林中見陣第486章 希特勒收藏的假畫第595章 子岡不明,上山先行第468章 奪盒,收網第213章 大宅門第118章 玄鳥生商第400章 永樂甜白第56章 因爲,你是我的朋友第711章 再仿“鬼眼穿心”第546章 將行汝都第357章 古玩大集第291章 祝枝山第761章 猛料第343章 傅青主第328章 鄭成功血統的實物佐證第578章 欠了個人情第257章 你想要你就說嘛第671章 來歷第179章 鬼眼穿土不在身第212章 解玉砂第395章 他還是個孩子第552章 又遇鬼叔第165章 大吉大利,今晚吃雞第94章 背後的瘸爺第651章 朱子常第7章 一幅畫引發的黑手第321章 玉牌本秘傳,月影映河山第683章 驚現仿品第308章 雍正宣德爐第642章 封侯掛印琵琶尊第429章 赴泉城,小合計第63章 順便撿個漏兒第40章 盧記瓷行第5章 剃頭掛袍將軍罐第53章 花觚裡的紙包第29章 宣德青花第73章 它就像趙子龍!第103章 跟我一起見館長第239章 大哥許太炎第571章 多米藍珀第15章 次品第760章 瓜葛第568章 小宋何許人也第482章 小院尋訪第487章 繞到了一個熟人第657章 畫中玄機第740章 麗江古城,雙獅暖硯第75章 荊軻刺秦王第211章 春水秋山,漏不好撿第606章 金龜第777章 父愛如山第122章 又遇港胖第56章 因爲,你是我的朋友第771章 難道是有了?第117章 宣德爐,風磨銅第747章 灌江口第239章 大哥許太炎第16章 竄貨場第501章 摔杯第459章 真鼎現身第487章 繞到了一個熟人第135章 無款辨銘第745章 洞府之中,只取丹砂第422章 封門青,接把手第785章 分析,試船第688章 一億以下都是漏兒第396章 是誰教你的?第548章 壺能倒流,盒要單買第410章 新手手壯第494章 收貨後的奇遇第757章 東南第370章 送上門來第674章 鹿死誰手第698章 七錢之用第68章 仿古一條街第462章 大功告成第430章 玉斧和玉韘第130章 科普耀第98章 真有大寶藏!第791章 傳國玉璽,殘缺的完美第149章 清遠道人湯顯祖第675章 臺盞開拍第710章 鞭辟入裡第98章 真有大寶藏!第88章 這個太監很伶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