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明臺返照正道心(下)

《九元書》竟能在真氣境中因道法理解不純生出種種障礙,堪稱天下異數。以沖霄閣弟子資質之佳,也不能完全免除。

歸無咎就此疑問請教於周掌閣,周掌閣言道,世俗中的真氣境功法均是形而下的粗淺功法,自然沒有疑難,按部就班的修行即可。而《九元書》脫胎於直指大道的無上秘典《通靈顯化真形圖》,內中已有大道輪廓、上法雛形,在知見上存有疑難也是應有之義。

歸無咎起初也以爲然。但是隨着完整的修完真氣九重之後,歸無咎隱隱感到,許多同門產生的各類疑難問題,看似隔如參商,但是其中隱含着奇特的關聯。自己有幾次似乎靈光一閃抓到了什麼,但轉眼間又無跡可尋。

也不知是一個時辰還是兩個時辰,展開的長卷空白處已是硃紅片片,密密麻麻的小字佈滿縫隙,全部記載的是同門曾經向歸無咎問過的種種問題,以附錄的形式綴於正文旁邊。

這就是歸無咎的底氣所在!

在那眼界淺薄之人看來,歸無咎在沖霄閣中好爲人師,不過是露才揚己以邀虛譽。即便有些見識的,也多半是猜測這歸無咎自知大道無望,故而廣結善緣以爲退路。他們哪裡能夠明白歸無咎的真正用意。

歸無咎心中一笑:道途爭鋒,一朝一夕也是無限寶貴的。自己可沒有那麼高的思想境界,長期做那捨己爲人之事。

助人即助己,人道即我道。每一次對同門提出的問題做出梳理和解答的過程,就是歸無咎納川歸海,加深自身領悟的過程。將所有人曾經提出的疑難一一歸納總結、匯成一團,最終結合《九元書》本經,尋找這無窮歧路背後的本質!這是歸無咎早已設計好的突破“返照”一關的獨門蹊徑。觀望一人之道途與觀望衆人之道途,高下何其懸殊!

不知不覺歸無咎已然處於一種奇妙的境界中。他看上去揮毫不輟,其實神魂之精已然與筆下所書相互映照,正是使用了修士參悟妙理時“頓門”一脈的神遊法。此法本無門檻,通常卻只爲金丹修士所用。因爲修士金丹之後方纔成就“無漏之體”,修道者才能自主掌控自身神魂之力。靈形境修士,在入定中無法及時察知自身心神的損耗,神魂極易因此受創。

但歸無咎卻毫不猶豫的使用了此法。

至微者理,至著者象。

歸無咎元神與大道妙理相互交融,處於最深度的參悟狀態;而識神之中卻形成了與之對應的一幅幅具體的圖畫。極抽象與極具體之間,彷彿架起了一座橋樑,一一對照,無比玄妙。

歸無咎每個一字寫就,一個畫面便浮現在面前。同門曾經提出的種種疑問,和自身在同一環節的修行體驗巧妙關聯,擁抱在一起,逐漸勾勒出一幅新鮮的圖畫。

對《九元書》本經的領悟和十二載傳道受業的點點滴滴,似是在用工筆描摹出一個的骨架外型。而其他人所經歷的歧途別見、種種疑難,彷彿潑墨寫意一般,將無限萬紫千紅潑灑在這骨架之上,彷彿要將其轉化成明晰的實體。

然而,歸無咎看得分明,自己作的不是一幅畫,而是相互平行的兩幅畫。自己對《九元書》本經的理解構成了一幅簡約的圖畫。而這幅圖畫的“平面之下”還有另外一層----他人的種種見解紛亂赫然在另一個平面上,朱紫混淆凝成一團。兩幅畫雖然極爲接近,但永不相交。

如果不是八日之前的意外機緣使自己對道法的理解更進一步,生出一種《九元書》觸手可摸的感覺來,歸無咎自認爲絕無可能做到現在這一步。此時眼前所見的必定是紛亂迷離的一片。

灑落綿延在洞府中的三丈白卷上,紅黑交錯,馨香杳然。可是歸無咎卻彷彿雕塑一般,一動不動,右手中尚執着細小朱筆懸停於白卷三尺紙上。只是筆頭毫毛上的硃砂早已乾涸,凝成瘦硬的一塊。

接近了一點,又接近了一點,再近了一點......

終於,找到了!?

然而就在將要揭曉最後的謎底時,歸無咎猛的一顫,頭腦劇痛,從入神深思的狀態中驚醒過來,猶如被一根鋼錐插入腦中,赫然是思慮過度、心神衰竭的徵兆。

歸無咎並不慌張,憑藉着心中一點七分直覺,三分猜測,引動袖中那無名墨珠。

墨珠彷彿有所感觸,輕輕從袖中躍出,頓時與歸無咎產生一種奇特的聯繫。那種與此方世界疏離隔膜的漸漸消失,逐漸給人以無比真實的感覺,發出淡淡光華。

在外人看來,這洞府中一切如常;可是在歸無咎眼中,四周天花亂墜,異彩紛呈,涌現出無數活潑氣息,現出無限光明。自己神意被這股活潑氣息所滋養,陡然暴漲至無限完滿的境界,竟然宛如實體,吞沒這長卷中的一切。

歸無咎識神中彷彿再次看到了那兩層平行的畫卷,不過此時,自己的雙手似乎分外強健有力,托住那觀想中位於下方的五彩斑斕的畫卷,用力一臺。

這道畫卷似乎在緩慢的上升,距離上面那幅抽象迷離的畫卷愈來愈接近,最後......直到合併在一起,似乎這兩幅圖畫本就是被揭畫法分開,如今復歸於一。

識神所見的圖像本就是一種象徵,是元神在定中參玄悟道的一種具體化的表達。就在這兩幅圖畫合二爲一的瞬間,歸無咎神魂躍動,從神遊之境中驚醒過來。上與下,分與殊,體與用,種種因果玄奧,一目瞭然,昭昭如日月之明。一種聞道的喜悅油然而生。

“原來如此。”歸無咎睜開雙目,微微嘆息。

此時他神采豐潤,念頭一動,將隱藏於體內的靈形元光透出。這元光原本就明澈無塵,宛如月華,與常人大不相同。此刻這光華已不再是如薄膜蟬翼般披在身上,而是和身體完全不分彼此,成爲自身修爲的一部分。

最後一小步,似近實遠,似易實難,竟然花了兩天三夜時間。然而“返照”之關終究就此跨過。

歸無咎眸中精光一閃。這次的真正收穫,豈止是過了區區一道“返照”關而已。

他早有預感,以勘破《九元書》的歧途之迷爲引突破返照,自己恐怕會有額外的收穫。可是眼下尋到的這份結果,價值之大遠遠超出預料。將心中這道答案整理出來,自己一個小小的靈形境修士,恐怕也將在越衡宗這等巨派產生深遠的影響......

歸無咎看了一眼浮在空中的無名墨珠,如果說第一眼看到那墨珠是一場意外之緣,那麼自己在突破靈形境時受其助力已經有了模糊的預感。直到這一次,歸無咎在入定神遊之前其實已經產生了較爲明確的直覺:自己神思耗竭無以爲繼時,必能呼喚此物助自己一臂之力。

打開洞府大門,天光微亮,淡淡月影尤未散去。

這時才發現,角落裡多了兩枚清光淼淼狀如飛鳥之物。這是越衡宗同門傳訊所用的“青華幻印”,俗稱青印書,能夠穿透有形山石阻礙進入洞府之中。只是除了以此光凝練字跡外,卻不能攜帶任何有形之物。

其中一枚書信他回府時已經看到,外型是沖霄閣同門的熟悉形制。料想是成不銘三人久候字跡不至,順便在自己府中留下一道書信。手指一彈,光華登時破碎。至於多出來的這一枚,卻不知是這兩日自己入定時哪一位傳來的消息。

當下取來看,將這折成飛鳥樣貌的濛濛清光攤平,一行字跡顯現出來:”後日卯時三刻,華蓋峰真極崖一會。”發書的時間是前天傍晚,那麼約定的時間居然就是今日半個時辰之後。如果自己這次用時再稍慢一些,幾乎過了時刻。

看那落款,歸無咎神色微動,當下出了洞府,駕馭元光而去。

第二十八章 指掌千年 絲線之形第七十一章 不速之客第二百一十七章 動靜相悖 來路一致第五十九章 終始錯亂 御虛之道第六十四章 六合八荒盡賓服第一百八十九章 一戰三折兩殊途第三章 卜算生死門 競價竊天機第四十二章 魚龍明暗曲折第九章 當年遺策一伏兵第一十二章 傾其所有境界溯回 心意怒放始終本色第一百九十一章 因地制宜 幻形界心第二百四十五章 心意趨同接戰書第二十九章 重賞所激 見者有份第一百九十七章 孟冬魁首一許願第十八章 舊梟無憾 新門有主第一百九十四章 煉器之道能煉身第一百九十章 東隅桑榆 氣運大成第五十六章 仙武相合 三四步間第九十三章 餘波合流 演算之術第一百二十五章 圖形考覈 前路四品第六十五章 新舊緩急 公私交易第二百三十五章 以身蹈火合祭器第一百八十二章 虛晃一槍 坐望全身第二百二十一章 三員之缺 捷足先登第二百五十七章 實相一斬勝負分第九十九章 差別之微 失序妙理第二百零二章 萬家一法 百年坦途第二百四十五章 古靈傳承 動靜倒掛第二章 天外之機鑄靈形(上)第二百零四章 追詢故舊 當年因果第一十七章 獨行異域觀絕筆第三百三十六章 空蹤龍角 分而治之第一百一十六章 各自助力 故技重施第一百五十四章 勢如車輪發也疾第二百九十章 九轉成真 利弊決斷第一百九十三章 不速客捷足先登第二百二十七章 心意切實 破解之道第二百四十三章 珍而藏之 奇貨可居 (求訂閱)第九十八章 兵臨城下禦敵策第二百三十八章 前後二法 錯訛多寡第三十九章 銅兵逞威 七星正位第十五章 五戰決勝 五五之間第六十三章 定局終焉 入界之前第一百九十章 捲上驚變 升降之由第一百五十五章 改約就直 一步功成第二百一十六章 力盡之轉 唯我之心第三百四十一章 器量相等 分有三第六十章 奇兵異出 局外之戰第一百五十八章 五社聚會 演法試探第二百八十八章 憑虛密行 天機藏漏第一百九十六章 緣高一線 白虎吞蟾第五十八章 再試牛刀 今非昔比(下)第九十九章 萬川歸海成實相第三十四章 餘玄拉攏 擇島貞如第一百四十章 金火之陣 對戰玄機第二百零三章 三關齊驅需應物第二十章 劍破雷震 終顯真身第二百七十一章 盛會落幕 蔭谷陽城第一百一十五章 正反逆變復原初第一百六十六章 短兵相接 二力爭衡第九十章 移花接木第六十六章 二渡荒海第九十章 坐觀餘席任我取第二百一十四章 抒解疑難 清渾支離下午四點接到站短,明天上架。第二百一十三章 鄭重禮遇 萬法一線第二百二十一章 俯察生靈 最後期限第六十九章 內外循序料敵寬第五十七章 心陣靈眸 退步均衡第七章 長天二色 繁中取勝第三十五章 旬月出行 終戰將至第三百四十六章 三觀之定 最後手段第五十七章 心陣靈眸 退步均衡第二十五章 決然赴會 道途之秘第一百六十二章 周覽經籍 不利消息第一百八十二章 誠於道緣念 難爭半子先第二百三十六章 絕盡之後有漣漪第二十章 劍破雷震 終顯真身第一百九十三章 不速客捷足先登第二十章 宴上觀人悟得失第二百二十六章 照神寶箋 轉交因緣第二百零六章 寄託之人 異種復現第三百三十二章 瞬息勝負 見道心喜第三十四章 虛飾藏法 暴起一擊第二百四十一章 定密還真 舍後有得第二百三十七章 返歸秘境 傳承之人第二百一十六章 靜默待時 信衆法門第三百四十一章 器量相等 分有三第二百三十六章 絕盡之後有漣漪第九十章 弄假陳真 分兵佈陣第二百六十九章 妙寶所值半恆器第二百八十二章 初相識應緣兩方第三十九章 儀式先後 人去法存第一百四十六章 示以契文 奉以密珍第一百九十三章 不速客捷足先登第二百二十五章 心性轉折 觀照萬人第十一章 四典匯通 上下無隙第二百一十六章 一遇道斷 承德之器第一百六十一章 坐觀之計 明定契約第四十四章 氣運落實 身成五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