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8章 督戰官

第976章 督戰官

康君立感覺有些不對勁。

戰局沒有按照他預想的那麼走,這一退,感覺就止不住了一樣,有一潰千里的架勢,他覺得自己要做點什麼。

恰逢神捷軍在橫城鎮大敗,帳前軍、突陣軍拔腿開溜,隰州丟失的消息傳來,他更堅定了自己的想法。

神捷軍僅剩的兩千多人,只逃回來了七百,還器械盡失,跟乞丐一樣。

李承嗣帶過去的一萬四千兵,回來了六百餘。

外加一些土團鄉夫兩千多,康君立將其悉數編入萬勝軍,使得其兵力達到四千,悉數退往嵐州整頓訓練。

李承嗣也跑了回來,泣不成聲。

康君立沒有二話,將其斬於轅門,以儆效尤。

李承嗣這種大將都能被斬,諸軍爲之一肅,再不敢隨意言退了。

康君立隨即調兵遣將,神威軍四千人守石樓縣,帳前軍守上平關。

上平關在隰、石之間,周圍山高林密,可以說就這一條路,抄小道繞後都幾無可能。康君立特地找來了石紹雍,對其提點了一番,如果再退,那麼誰也保不了他。

石紹雍整體做得並不出格,蓋因康君立並未禁止他撤退。況且在隰州黃櫨谷中,他指揮的突陣軍伏擊夏人成功,殺其前鋒數百,餘衆惴惴,不敢進逼,故帳前軍和土團六千餘人得以從容撤走,甚至連輜重糧草都帶回來了。

黃櫨谷在隰州東北,附近有山,曰黃櫨嶺。黃櫨水出其中,是一處水草豐美的所在。

而水草豐美了,自然也山高林密,地勢又很險要,驛道一側臨高山,一側是河水,狹窄逼仄,效節軍便在此吃了個虧。

北齊年間,伐石樓山胡,出動了兩路兵馬夾擊。其中北路高歡親領,率軍自石州出,翻過赤洪嶺(離石山),逼近石樓。南路由斛律金率領,是爲奇兵偏師,自隰州出,他甚至沒敢走黃櫨谷,而是艱難地翻越黃櫨嶺,逼至山胡後方,與高歡的主力夾擊山胡,大破之。

有驛道不走,非要翻山,斛律金又不是傻子,當然是有原因的。

石樓、上平關互爲犄角,可互相救援。爲此,康君立留了突陣、神勇二軍作爲反衝擊的生力軍,隨時馳援突襲。

忙活完這一切,再三嚴令各軍不準退之後,康都頭退了。

他回了石州,整頓操練軍隊。

這一仗,他沒什麼心氣了,也沒太好的辦法。敗了就是敗了,雖然已經把大部分過錯推託到了死鬼李承嗣身上,但作爲方面統帥,他還是有領導責任的。

千不該萬不該,他沒有及時阻止李承嗣的盲動,給了盧懷忠機會,這就是錯,沒得洗。

四月最後一天,河東節度副使李襲吉來到了石州。

正在監督城池修繕的康君立聞訊,不敢怠慢,匆匆返回了石州接待——在新敗的當口趕過來,不是督戰還能幹啥?

“康都頭,河中戰局,本來一片大好,何以在一月之內逆轉?”李襲吉毫不客氣地坐於上首,問道。

他代表的是晉王李克用,當然有這份資格。而且,他在河東軍政體系中的地位也不低。

曾幾何時,朝廷無錢,新科進士喜歡去藩鎮謀職。河東作爲天下三大名鎮之一,自然吸引了大批頂尖人才。

鄭從讜出任河東節度使後,又大力網羅實幹官員,他的河東幕府甚至被稱爲“小朝廷”。

鄭從讜是宰相,熟悉官員的背景、履歷和實際能力,因此挑選的都是有真本事的。這些人才,後來大部分都留在河東,爲河東的建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且至今仍在發揮作用。

李襲吉比他們來得晚一些,但也是受了鄭從讜點撥,離開河中,到太原謀職,被李克用闢爲節度掌書記,一干就是十幾年,現在已是節度副使,河東前二的核心幕僚了。

“李承嗣貪功冒進,故有此敗。”康君立早就想好了說辭,回道。

李襲吉臉色稍霽。

康君立一直觀察着他的臉色,見狀稍稍鬆了口氣。

李襲吉心中冷笑,康君立已是死人一個,蠢成這樣,也是少見。

“銀胡簶軍便罷了,匡霸、飛騰二軍竟然全軍覆沒,殿下大爲震怒。康都頭,後面可不能再出岔子了。”李襲吉說道。

大順元年,李杭出使晉陽。李克用大勝歸來,在陽曲大閱諸軍,陳列俘馘、軍實,彼時匡霸、飛騰二軍便在列。

這種歷史悠久的老牌主力,雖說戰鬥力沒有這幾年新改編的部隊強,但也非常不錯了,丟了確實心疼。當然,銀胡簶軍不是老牌部隊,也不是新改編部隊,而是新組建部隊,這就沒人關心了。

“李副使且安心。我已收束部伍,治兵完城,以守爲主。”聽了李襲吉的話,康君立的壓力陡然增大,立刻回道:“從龍門到石樓,四百七十餘里山路,夏人糧道已被拉長到極致,稍有些風吹草動,便要軍饋不濟,全軍斷糧。此戰我大可固守反擊,令夏人頓兵堅城之下,然後遣人襲擾其糧道。五百里山路,夏人怎麼可能護得周全?”

李襲吉聽了輕輕點頭。

此策還算靠譜。五百里平原糧道,想遮斷沒那麼容易,但五百里高山、峽谷、密林、土塬,想斷的話就太容易了。現在慈隰已讓晉兵搶過一輪,夏人無法就地籌糧,只能長途轉運,這便是機會了。

見李襲吉贊同自己的意見,康君立信心大增,笑道:“打了這仗,我算是明白了。夏軍機動快速,戰力強悍,不能與他們在平原上打,就得在兵力不便展開,地形複雜,補給困難的山區打。他們兵多,馬多,胃口大,消耗大,極其依賴後勤轉運,咱們就盯着這個薄弱點打,能極大抵消我軍劣勢。”

李襲吉聽了這話,不由得刮目相看。

康君立這人,還真有幾分門道,弄死太可惜了。

夏軍騎馬步兵這次結結實實給他上了一課,但康君立吃完虧後,看來也沒閒着,竟然讓他琢磨出了幾分反制之法。

夏軍機動快速的背後,對應着後勤的巨大消耗,幾倍於晉軍,這是無可掩蓋的事實。

夏軍兵多,那就找不便於展開大兵團的地形。

夏軍戰鬥力強,那就用環境、地形抵消其戰鬥力方面的優勢。比如在險要處修城寨,一個臨時徵來的農民,也能在城頭輕易殺死一個身經百戰的夏軍悍卒,這就抵消了他們的優勢。

“你提的這法子,我回去與晉王說一說。”李襲吉立刻說道。

慈隰二州,古來戰事不算太多,因爲並不在主要交通線上。本身又窮,人口少,河東方面本來也沒想在這個方向主動出擊。

若非河中衙兵叛亂,而汾水關、霍邑一線夏人嚴陣以待的話,他們也不想從慈隰南下。

如今看來,以後倒可以在這個方向多做做文章了。

慈、隰、石、嵐,這是一整片的山區,從最南面的絳州龍門縣,到北邊的嵐州,出樓煩關至朔州,一共九百二十五里。這片區域,大有可爲啊,何必在平原上與夏人打生打死?

“澤潞那邊,情形如何?”見李襲吉態度越來越和藹,康君立心情大定,關心起了其他方向。

“一潭死水。”李襲吉搖了搖頭,道:“夏賊天雄軍入太行陘,攻天井關……”

“哈哈!”康君立笑了起來。

李襲吉也笑了。太行陘車不能方軌,幾人並排都嫌擠,能打個錘子仗!除了偷襲,別無他法。

“晉王在潞州督戰,各部輪番從烏嶺道下山,打得不太理想。”李襲吉又道。

康君立笑容一收。

打得不太理想,就是打不過夏人唄。聽聞武威軍左廂及赤水軍的少量留守部隊就在晉絳,多半是碰上硬茬了。

“汾水關、霍邑縣也遣人查探了一番,夏人部署的是戰力羸弱的州兵及土團,但防守比較有章法,強攻不划算,便作罷了。”李襲吉又道。

汾水關對面就是雀鼠谷南口,有前後雙保險兩座要塞,晉軍嚴密佈防之地。

雀鼠谷周邊地勢艱險,但谷中較爲寬闊,竟然還有兩個縣,即靈石、介休二縣,人口也不算少,物產馬馬虎虎,兩縣徵丁三萬不成問題,從這裡打是比較困難的。

當然晉軍南攻汾水關也非常困難。

這個方向,雙方都沒有動兵的打算,算是僵着了。

“你這邊按照自己的方略來,切勿冒險了。”李襲吉說道:“王鎔、羅紹威、王郜剛遣人送來一批錢帛、軍資、戰馬,以壯我軍聲威,同時告知了一個消息,夏軍可能要攻邢洺磁,這是我軍的軟肋。我擔心要爆發大戰,所以西邊絕不能添亂。”

王鎔是個務實的人,知道自己不太能打,所以花錢資助能打的晉軍,讓他們養更多的兵,也是有意思。

但邢洺磁這個地方,以平原居多,打起來確實很不利,是個不小的隱患。

今年以來,李襲吉已建議遷三州之民入河東定居屯墾。但動作很慢,因爲怕搞得太大了激起當地士民反對,也是艱難。要知道,當年遷燕兵家屬至太原府定居,就因爲搞得太過激烈,起了叛亂,這個教訓還是很深刻的。

“放心吧,這邊無事。”康君立拍着胸脯保證。

李襲吉多看了他一眼。

康某人剛吃了敗仗,這個保證看起來沒太多說服力。

“我遣人帶了一些錢帛過來……”李襲吉又道。

康君立臉色一喜。武夫們就吃這一套,發了賞,士氣定然大振。

“這幾日便帶至各軍發下,有勞康都頭派人陪同辦理。”李襲吉道。

“應該的。”康君立連連點頭。

第二十四章 惡作劇第1146章 佈局定策第三十一章 賺頭第四十八章 赤山浦第973章 加速第八十九章 接力第三章 運輸(給盟主老李加更)第八十八章 靈寶與弘農第十四章 議第一章 遭遇戰第十章 十萬熊羆似潮涌(二)第二十七章 市井(三)第十四章 味道第三章 好友第1340章 徵調第590章 籠中人第982章 納質否?第四十三章 戰爭機器第十六章 時機成熟第六十五章 分化第三十八章 埋伏第六十二章 休養生息與整頓第1183章 長白山第七十六章 佈告中外之七第十七章 勸說第1170章 康福第六十八章 榷稅第四十章 奏疏與僧第二十五章 敵後第二十八章 回軍第十四章 轉移第五十八章 提前行動第1088章 天命第三十二章 堅定第1174章 工徒與刑徒第八十一章 渡河第十七章 我來整個大的第1325章 誘惑第1167章 賞雪第二十一章 報仇第五十八章 真真假假第1320章 南下與僧侶第五十章 巴士拉第三十八章 平靜第二十章 遺產第十九章 戰宥州(三)第三十七章 瓦解第五十九章 迴歸第六章 收拾整頓(二)第二十八章 張、龍第四章 講武關內、河東之間渡口第七十四章 百年佈局第二十一章 前哨戰第九十二章 善後(爲盟主龍戰於野加更)第四十四章 芒刺在背第四章 甕中之鱉第四十一章 風俗方再造第十七章 堅持與決定第八十六章 所謂賭第六十六章 抵達第十三章 安休休第990章 擴張方向第九十二章 人生第九十一章 行蹤第九十二章 出使第五十六章 戰略與戰術第十二章 新徵程第四章 講武第1315章 各自的選擇第九章 十萬熊羆似潮涌(一)(爲LOL1號盟主加更)第七章 麟州行(一)第三十四章 李楊第七十五章 路線第五十五章 沉吟不決第四十六章 安排第六章 後路無憂矣第四章 根基第1244章 積極防禦第1184章 棣州城第592章 部署與趕至第三十章 歸屬第1078章 秉政第1082章 來人與收權第十六章 入長安(一)第六十三章 二子第九章 拂雲堆祠(爲盟主暱稱不是空白加更)第四十章 密旨第1084章 框架第二十二章 備戰(爲盟主範河兄加更)第九十二章 善後(爲盟主龍戰於野加更)第1270章 百年大計第九十章 帶走他第1168章 品茗第八十九章 接力第八十八章 河東系第1162章 河東道第十九章 南北對進第1080章 杯酒釋兵權第七十八章 有序撤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