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2.第322章 朝鮮使節的報信

第322章 朝鮮使節的報信

朱瞻壑記得很清楚,他去天津抓李茂芳時,朱勇他們的使團纔出發,現在估計還在海上漂着,根本不可能到朝鮮。

“我也很奇怪,朱勇他們纔剛走,朝鮮的使節就來了,而且就在你和富陽侯剛離開天津,朝鮮使團的船就抵達了天津港,可以說和你們是前後腳,現在使團也馬上就要到北京了。”

朱棣這時也摸着下巴疑惑的道。

“會不會是朝鮮派使節來進貢?”

朱瞻壑問道,大明的各個番屬國,都需要向大明進貢,有些是一年一貢,有些則是三年一貢,時間並不確定,朱瞻壑也不知道朝鮮是幾年一貢?

“不可能,朝鮮進貢的使團還在京城,絕對不可能有第二批進貢的使團,除非……”

朱棣說到這裡,忽然想到了什麼,當即也皺起眉頭。

“除非什麼?”

朱瞻壑好奇的問道。

“除非是朝鮮國內發生了什麼大的變故,比如國王去世,新王登基需要朕的冊封之類的,他們纔會派出使團。”

朱棣皺起眉頭說道。

現在的朝鮮國王是李芳遠,朱棣對他的印象很好,當初李芳遠出使大明時,還特意去北京拜訪過還是燕王的朱棣,後來朱棣登基,李芳遠也第一個送表慶賀,後來更是經常向大明進貢人蔘、美女等,其中朝鮮的美女更是深得朱棣的喜愛。

因此無論是從私人感情,還是從國家方面考慮,朱棣都不希望李芳遠出什麼事。

“應該不太可能,李芳遠比皇爺爺還小几歲,而且聽說身體也不錯,在朝鮮國內的威望也很高,應該不可能出什麼意外。”

朱瞻壑卻立刻搖頭道。

李芳遠比朱棣年輕,但兩人去世的時間也只差兩年,因此朱瞻壑很肯定,李芳遠應該不會出什麼事。

“如果不是李芳遠出事,那就是有比較重大的國事,所以他纔會派使團。”

朱棣說到這裡,再次皺緊了眉頭,因爲他想不出來,有什麼重大的國事會讓李芳遠特意派一支使團過來?

祖孫二人想了半天,也沒想出什麼結果,最後也不猜了,反正最遲明天,朝鮮的使團就會抵達北京。

果然,就在第二天中午,朝鮮使團終於來到北京城。

可能是因爲事情緊急,所以這次朝鮮的使團人數不多,使節名叫李詹,曾經多次出使過大明,也算是朱棣的老熟人了。

“朝鮮使臣李詹,拜見吾皇萬歲!”

李詹進到武英殿,立刻向朱棣跪拜道。

朝鮮與大明的關係緊密,甚至朝鮮人可以參加大明的科舉,有些朝鮮人更是直接在大明做官,所以朝鮮的使節只要來大明,一般都會得到朱棣的親自接見。

“李使節不必多禮,不知朝鮮國王派你前來,所爲何事?”

朱棣笑呵呵的問道,旁邊的朱瞻壑也在打量着這位朝鮮使節,他在得知對方進京後,也第一時間趕到宮中。

“啓稟陛下,臣奉吾國主前來,是想向陛下稟報一件緊急軍情!”

李詹面色嚴肅的回答道。

“軍情?難道說是女真人有什麼異動?”

朱棣聞言愣了一下這才問道。

朝鮮與大明雖然接壤,但其實兩國邊界上生活着大批的女真人,這些女真人倒是經常與朝鮮或大明發生一些衝突,但規模都不大,大明也從來不把那些女真人放在眼裡。

“不是女真人,而是倭寇!”

李詹提到倭寇時,臉上也露出憤怒之色。

“倭寇?”

朱棣聽到這裡更加驚訝,還忍不住看了旁邊的朱瞻壑一眼,他們纔剛清剿了一批倭寇,怎麼朝鮮就跑來說倭寇的事?

“陛下,就在幾個月前,倭國對馬島的倭寇齊出,一路搶掠我國沿海,經全羅道、忠清道,一路殺向黃海道,我國雖然組織兵力清剿,但無奈這些倭寇極其奸滑,根本不與我們硬碰,尋到間隙就會殺向沿海搶掠,百姓們是深受其害!”

李詹說到倭寇對朝鮮的危害時,也氣的全身直哆嗦。

щщщ★тTk án★¢ Ο

“倭寇之害,我大明也深有體會,不過你這次前來見朕,不會是想讓朕派兵幫你們清剿倭寇吧?”

朱棣最後懷疑的問道。

他這邊纔剛派出使團,準備與李芳遠商議聯合出兵,清剿倭寇的事,結果李詹就跑來說了這些,這讓朱棣也懷疑是不是雙方都想到一塊去了?

“陛下誤會了,倭寇雖然危害極大,但我朝鮮還是有自保之力的,只是倭寇一路殺向黃海道,接下來就可能是平安道,甚至是殺向大明的遼東一帶,因此吾王派我前來,其實是向陛下報信,請陛下讓遼東一帶做好防備倭寇的準備!”

李詹立刻解釋道。

“倭寇敢去遼東!”

朱棣聽到這個消息也頗爲驚訝,因爲遼東可不是南方,大明爲了佔據遼東,在那裡設有重兵,一方面從側翼威脅草原上的遊牧民族,另一方面也是爲了抵禦遼東以北的女真等部落。

“陛下,據我們得到的消息,倭國九州一帶發生了天災,導致糧食產量大跌,於是饑民們爲了活命,紛紛出海成爲倭寇,甚至還有一些倭寇大名在背後支持,所以這次倭寇的聲勢浩大,不得不防啊!”

李詹再次解釋道。

倭國多山少地,偏偏人口卻不少,因此每次倭國遇到什麼天災人禍,就會演變成倭寇出海,而朝鮮就首當其衝,是倭寇的第一個搶掠目標。

“皇爺爺,如果倭國真的發生了天災,那麼倭寇只搶掠朝鮮,肯定搶不到足夠的糧食,因此他們很可能冒險搶掠我大明的沿海,而遼東與朝鮮緊挨着,應該會成爲他們的目標!”

朱瞻壑這時也終於站出來道。

在原來的歷史上,大明沿海受倭寇侵襲最嚴重的是江浙與福建一帶,北方沿海雖然也有倭寇活動,但因爲北方駐軍戰鬥力較強,倭寇吃虧的次數多了,於是也紛紛轉移到南方沿海。

所以在大明的中後期,倭寇幾乎都集中在南方沿海,畢竟那裡的兵力弱,偏偏又比北方富裕,自然成爲倭寇眼中的大肥羊。

(本章完)

第162章 珠釵會的信物936.第936章 救人(上)468.第468章 第二個目標第160章 胡濙951.第951章 撤軍的路線697.第697章 蒸汽機(下)848.第848章 出兵525.第525章 空置的流民營第126章 輸給了自己的野心753.第753章 王通的安排437.第437章 移民(中)600.第600章 大哥你懷疑錯人了615.第615章 朱瞻基的兒子343.第343章 壹岐海戰(上)639.第639章 夏元吉的煩惱350.第350章 談崩了438.第438章 移民(下)538.第538章 餘百戶的毒計(下)881.第881章 乾清宮(上)第3章 少師姚廣孝第137章 上元佳節(上)326.第326章 張輔的最後一次出征494.第494章 問罪第182章 睡不着的黎利565.第565章 朱棣病重第147章 陶家三代追夢人369.第369章 替代官員的人(上)361.第361章 姚廣孝病重第254章 果然是他第159章 進京告御狀761.第761章 齊東港571.第571章 朱高燧回來了422.第422章 圍堵唐賽兒965.第965章 進攻開始第109章 楊士奇上任第51章 好人沒好報371.第371章 一休進宮403.第403章 稱帝與爵位539.第539章 藏傳佛教440.第440章 郭縣令783.第783章 待遇588.第588章 倒行逆施第96章 打開一道口子660.第660章 探索美洲的船隊511.第511章 儒報(中)514.第514章 賭徒羅儉第50章 打我第32章 朱瞻基回來了第220章 曹賊310.第310章 兩個好處922.第922章 擴張572.第572章 朱高熾要選妃第95章 謹慎多疑的紀綱695.第695章 蒸汽機(上)549.第549章 朱高燧要去日本(中)312.第312章 費盡心思出海第48章 翻盤839.第839章 逃難(上)438.第438章 移民(下)724.第724章 神秘金先生第195章 彭城伯張昶925.第925章 麓川之戰413.第413章 好喝的粥440.第440章 郭縣令942.第942章 脫脫不花(下)第84章 紀綱有問題(下)939.第939章 戰前599.第599章 驛站遇刺660.第660章 探索美洲的船隊第114章 東廠的誕生(下)第49章 還有沒有一點契約精神了?第253章 工匠提供的線索818.第818章 開平衛內遷(上)576.第576章 又見朱高熾(上)第232章 舊港之戰(下)571.第571章 朱高燧回來了589.第589章 重啓海禁?第118章 朱瞻基扮演的角色?372.第372章 局勢變化327.第327章 對馬宗氏(上)924.第924章 夜見張輔第150章 拜訪侯府545.第545章 銀礦反擊戰(上)645.第645章 足利滅亡665.第665章 進軍中亞692.第692章 紡織業(上)第151章 又忽悠一個784.第784章 奇人院(上)903.第903章 張太后駕崩489.第489章 興和之戰(下)第65章 大驚喜651.第651章 朱瞻壑的缺點818.第818章 開平衛內遷(上)907.第907章 官印又丟了第54章 新的財路839.第839章 逃難(上)412.第412章 官兵是你小子惹來的528.第528章 夾龍谷301.第301章 保命底牌296.第296章 海禁與倭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