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1.第581章 兩京制(上)

第581章 兩京制(上)

“瞻壑,既然陛下早就試探過你的態度,現在你去找他也沒有任何用處,反而可能讓你們撕破臉皮,所以乾脆你就別出面了!”

朱勇考慮再三,終於對朱瞻壑勸說道。

他知道朱瞻壑和朱高熾的感情很深厚,如果兩人因遷都的事鬧翻,朱瞻壑肯定會十分難過,所以朱勇纔會勸朱瞻壑不要進宮去見朱高熾。

不過朱瞻壑聽後卻搖了搖頭道:“不!這件事我必須出面,當初皇爺爺爲了遷都,付出巨大的努力和精力,頂住無數人的反對,纔好不容易遷都到北京,我絕不容許任何人破壞這個決定!”

朱瞻壑已經想清楚了,遷都的事非同小可,這件事不但關係到朱棣的政績,同時也關係到大明的未來,所以哪怕明知不可爲,他也要向朱高熾表達自己的態度。

朱勇最瞭解朱瞻壑,聽到他這麼說,也知道他的心意已決,再勸也沒有用,所以最後只能嘆息道:“好吧,那你進宮後自己斟酌,最好不要把事情鬧的太僵。”

朱瞻壑點點頭,隨後讓人備車,他單獨一人進到宮中。

當朱瞻壑來到武英殿時,沒等他進到大殿,就聽到殿中傳來一陣激烈的爭吵聲,聽聲音似乎是朱瞻基?

於是朱瞻壑邁步進到大殿,果然只見朱瞻基漲紅着一張臉,正在大聲向朱高熾陳述定都北京的重要性,以及南京做爲國都的弊端。

朱瞻壑沒有打斷朱瞻基,而是站在一旁靜靜的聽着,看得出來,朱瞻基和他一樣,同樣都是定都北京的支持者,畢竟他是朱棣一手帶大的,該有的眼界還是有的。

“父皇,遷都北京不但是皇爺爺的決定,同樣也是太祖皇帝未完的遺願,畢竟當初太祖皇帝在位時,就多次派人前往北方,挑選遷都的地點,若他老人家泉下有知,肯定也會贊同皇爺爺的決定!”

最後朱瞻基長吸口氣,這才語氣堅定的總結道。

“大伯,我認爲大哥說的很對,當初皇爺爺歷經艱險,好不容易纔將國都遷到北京,絕不可輕易放棄!”

朱瞻壑這時也站出來贊同道。

他也沒想到朱瞻基會反對遷回南京,這也算是個意外之喜,畢竟他們兩個人一起反對,總比一個人要強。

面對兒子和侄子的共同反對,坐在書案後的朱高熾卻懶洋洋的打了個哈欠,隨後拿起桌子上的茶杯品了一口,這才慢悠悠的開口道:“你們兩個說的很有道理,但你們有沒有想過朕的感受?”

“父皇這是何意?我們反對遷都,正是從大明的利益考慮啊!”

朱瞻基這時一頭霧水的問道。

朱高熾可是皇帝,代表着大明的利益,若是放棄北京,遷回南京的話,肯定會損害大明的利益。

“你們難道忘了嗎,年前那場風寒,差點要了我的命,北京這邊的冬天對我來說,實在太冷了,若是再呆下去,恐怕我遲早都要病死在北京,你們難道希望我做一個短命的皇帝嗎?”

只見朱高熾臉色一沉,當即向朱瞻基和朱瞻壑兩人質問道。

“這……”

朱瞻基聞言也是一臉的目瞪口呆,他沒想到父親竟然以他的身體原因而選擇遷都,這未免也太兒戲了?

可仔細一想,似乎又挺有道理,畢竟皇帝與國家的利益是一致的,所以皇帝的身體健康,同樣也關係到大明的穩定,因此朱高熾以自己的健康做爲遷都的理由,別人也同樣挑不出毛病。

“大伯,您的健康當然重要,但也不是沒有解決的辦法!” 沒想到朱瞻壑這時再次站出來道。

“哦?瞻壑你有什麼辦法?”

朱高熾眉毛一挑,頗有興趣的向他問道。

“大伯您既然不喜歡北京的冬天,那不如就在冬天時前去南京,等到開春之後再回北京,畢竟兩邊都是京城,到時大伯您在路上還能巡視地方,可謂是一舉數得!”

朱瞻壑開口回答道,他也是靈機一動,纔想到這個應對的辦法。

“不可,如果照瞻壑你的辦法,大哥一年要在南京和北京之間來回一次,豈不是太辛苦了?”

沒想到一直沒有開口的朱高燧這時忽然站出來反對道。

顯然他是支持遷回南京,最好永遠別再回北京。因爲這符合他的利益,比如朱高熾遷回南京後,大明的政治中心南移,距離日本就遠多了,到時他在日本想做什麼事都更加的方便,甚至隨時都可能脫離大明的掌控,自己在海外自立門戶。

“三叔,現在船運發達,走海路十分快捷方便,當然大伯以安全爲重,所以最好走河運,剛好現在運河不用運糧了,河面上都空了,大伯一路坐船南下,幾乎和宮裡沒什麼區別!”

朱瞻壑卻反駁道。

河運十分的平穩,以朱高熾的身份,完全可以給他特製一艘龍船,幾乎相當於一座移動的宮殿,的確和宮裡沒什麼兩樣。

“可皇帝在兩地來回奔波,這也沒有先例啊?”

朱高燧依然反對道。

“怎麼沒有先例?”

這時朱瞻基也反應過來,當即站出來說道。

“當初盛唐之時,因爲長安太過炎熱,再加上人口太多,導致糧食不足,唐朝的皇帝經常到洛陽避暑就食,所以纔有西京與東京之分,現在我大明不比盛唐差,而且又有北京與南京,日後也將是一段佳話!”

其實不光是唐朝,歷史上的遼國皇帝,同樣也是四處遷移,而且還設有五京,不過遼國是契丹人,而且遼國皇帝也不是在五個京城之間遷移,所以不好拿出來做例子。

“有道理!”

朱高熾聽到兒子的一番話,也終於心動的點了點頭,雖然在北京與南京來回奔波有些辛苦,但若是促成一段佳話,似乎也不錯。

看到朱高熾動心,朱瞻壑也是心中狂喜,當即再次加把勁道:“大伯,南京的冬天雖然溫暖溼潤,但夏天卻十分難熬,相比之下,北京的夏天雖然也熱,卻要短得多,而且也不像南京那麼潮溼,所以兩地遷移,也能取長補短,讓人更加的舒適!”

(本章完)

736.第736章 內奸(上)448.第448章 臨陣退縮982.第982章 一身兩帝535.第535章 束手無策379.第379章 流放囚犯去天竺650.第650章 報紙的問題第146章 飛天670.第670章 兀魯伯要撤軍481.第481章 遺漏的事(下)842.第842章 一起登船第97章 把名額全都給我635.第635章 刁鑽的問題第94章 中年危機704.第704章 蒸汽機船528.第528章 夾龍谷448.第448章 臨陣退縮462.第462章 好事第241章 京官(上)736.第736章 內奸(上)766.第766章 自行車(下)391.第391章 懸山島460.第460章 報仇(下)360.第360章 僵持的局面527.第527章 是忠是奸?642.第642章 兩頭下注975.第975章 大漢的援軍649.第649章 科舉與吏轉官541.第541章 選址第151章 又忽悠一個564.第564章 最後一次北征(下)521.第521章 向外擴張(下)831.第831章 又見穆法斯第215章 朱元璋留下的秘道310.第310章 兩個好處438.第438章 移民(下)651.第651章 朱瞻壑的缺點381.第381章 成婚(下)549.第549章 朱高燧要去日本(中)第166章 長江上的截殺329.第329章 缺人394.第394章 涉案官員822.第822章 奇蹟之船939.第939章 戰前第265章 堵住戶部的大門543.第543章 朱勇告狀662.第662章 朱瞻基的顧忌775.第775章 有野心的朱瞻垐609.第609章 殺進京城(下)777.第777章 簡單粗暴577.第577章 又見朱高熾(下)第134章 用謊言維持的臉面第201章 陳年舊案648.第648章 吳家寨684.第684章 雕像和白駱駝455.第455章 劉勉的處境616.第616章 談條件549.第549章 朱高燧要去日本(中)664.第664章 作坊(下)第174章 都督張興(下)593.第593章 一枚藥丸第240章 宋禮878.第878章 海峽對岸第129章 漆器第188章 狀告朱高煦(上)第145章 什麼事這麼好笑?627.第627章 夏元吉可抵百條戰船870.第870章 軍事與經濟第227章 程濟890.第890章 大明使團(下)650.第650章 報紙的問題446.第446章 新老移民(中)285.第285章 朱高燧的拉攏296.第296章 海禁與倭寇第52章 你想要什麼?821.第821章 生靈塗炭434.第434章 招安457.第457章 雙向刺殺367.第367章 彌留之際(下)322.第322章 朝鮮使節的報信第172章 谷王朱橞第81章 真兇找到了第223章 劉家港654.第654章 算學教材583.第583章 朱瞻基來告別第165章 谷王與建文帝第226章 穹隆山普渡寺846.第846章 移民安置(上)504.第504章 新聞報(上)第253章 工匠提供的線索827.第827章 穆法斯的求助716.第716章 工業時代的氣息681.第681章 奧斯曼使節816.第816章 新星號819.第819章 開平衛內遷(下)391.第391章 懸山島第224章 齊先生(上)901.第901章 七年(中)第154章 史上第一次飛天(下)第77章 朱高煦中毒(上)984.第984章 兩國合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