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不繫父見董允

陳壽的《三國志》中,少有能夠"子不繫父,可別載姓"的立傳人物。意思是說,兒子的事蹟不必記在父親之後,可以單獨立傳。這一殊榮,被一個名叫董允的蜀漢官員得之。

董允,出生年月不詳,字休昭,南郡枝江,即時下湖北省枝江市人,三國時期蜀漢重臣,蜀漢四英之一。其孫董宏,晉朝時官至巴西太守。

董允祖籍益州巴郡江州,即時下的重慶市。董允父親董和外出求學併成家於荊州南郡枝江,東漢末年,爲避中原戰亂,董和舉家回遷益州。

董允少時學知豐沛,與後來也是"蜀漢四英"之一的費禕,非常要好。兩人時常聚在一起求學。董和經過細心觀察,覺得倆人學識上不分仲伯,格局如何,尚需鑑測。

蜀中大臣許靖之子不幸病逝,葬禮那天,需要董允和費禕前去送上最後一程。因路途較遠,董和便故意給了他倆一輛簡陋車駕。董允看到如此陳舊的車駕,臉露不滿之色,但費禕則一如平常。董和了解到這一情況,判斷認爲,費禕在德行上,優於董允,故囑董允須向費禕學習。

益州刺史劉焉死後,其子劉璋承位。都說一朝天子一朝臣,地方官場亦同。基於董和名望,劉璋先後任命其爲牛鞞、江原縣長及成都縣令。董和親民廉政,改善了崇尚奢華的官場風氣,深得轄民擁戴歡迎,劉璋提任其爲益州太守。

公元214年,劉備鳩佔鵲巢,取代劉璋,獲得益州掌控權。爲了收服益州本地士族階層的人心,劉備延用甚至升用劉璋舊屬,人品隨和、政績卓著、民衆趨讚的董和,自然得到劉備信任,被升掌軍中郎將,與諸葛亮共同主持管理左將軍、大司馬府的事務。

公元220年,董和謝世,具體卒期無有記載,但有一點卻是清晰無誤,那就是董和居官食祿二十餘年,位高權重,參與軍國大事無數,臨終舉辦喪事時,家中竟然拿不出一石糧食的私財,以致參於辦理後事的官員驚愕不已,劉備、諸葛亮聞之,深爲感慨。諸葛亮事後在羣臣大會上,號召大家學習董和。

劉備冊立劉禪爲太子那年,任命董允與費禕同爲太子舍人。所謂太子舍人,就是太子的貼身管家和秘書,此職必須是才華橫溢、品德高尚者才能擔任,其目的就是潛移默化對太子產生好的影響。不久董允調任太子洗馬,負責輔佐太子府上的政事、文理等事務,費禕則調任太子庶子,負責太子府上迎來送往等事務。公元223年,劉禪即位,董允與費禕同被升爲黃門侍郎。

公元227年,諸葛亮準備北伐,因擔心劉禪缺乏辨別是非曲直能力,諸葛亮在《出師表》中提到了郭攸之、費禕、董允等臣,希望劉禪多加聽取他們的意見。諸葛亮領兵前往漢中時,任命侍中費禕爲丞相府參軍,隨其北伐。董允則接替費禕的侍中一職,兼領虎賁中郎將,統率宮中宿衛親兵。

基於另一位侍中郭攸之性情溫順,不敢管事,因此宮中之事,完全歸由董允一人負責。董允處理政務,重在預防,發現不良苗頭,即予阻止。劉禪經常想選民間美女充入後宮,董允就勸他不能過度沉緬女色,更不能多立后妃。由於董允當過劉禪的"老師",劉禪敬畏他的道德情操,也就不敢斗膽違拗。

諸葛亮一共有過六出祈山,歷時七年餘。期間,郭攸之因病去世,蔣琬接任其職,負責處理丞相府政務,而董允則仍然在宮中匡扶劉禪。兩個大臣琴瑟相和,確保了蜀漢後方的社會穩定。

公元234年,諸葛亮去世於北伐征程上。這次跟隨諸葛亮北伐的大將魏延與參軍楊儀又起爭執,互相控告對方謀反。因諸葛亮曾言"魏延腦後長有反骨",加上魏延派人燒燬護送諸葛亮靈柩隊伍及北伐大軍回撤的棧道,董允與蔣琬皆認爲楊儀佔理,結果魏延在回途中被斬。

尚書令蔣琬擔任益州刺史後,上書劉禪,希望給予費禕、董允爵位、食邑方面的賞賜。劉禪准奏,並將整個分水鎮劃在董允名下,作爲董允及其子孫的永久享用之地。獲知這一封賞,董允一面上書劉禪,堅決不受,一面騎馬不分晝夜趕回分水鎮,親自燒掉地契,然後將賞賜他的田土,一一退回鄉民。鄉民認爲一個丞相級別的人,不可能如此輕車從簡返鄉,懷疑有詐,皆不敢受,直至董允叫來地方官員證實,鄉民方纔相信,感動得下跪謝恩。

隨着劉禪長大,宦官黃皓投其所好,從中祈求寵幸。董允多次匡諫劉禪,並當着劉禪面質詢黃皓何事可爲不可爲?黃皓因此懼怕董允,不敢爲非作歹。

疾惡如仇的董允,十分體諒下屬。有一次董允與尚書令費禕、中典軍胡濟等大臣約定出遊聚餐,正要啓駕時,郎中董恢前來拜見。董允立馬下車,予以接待。董恢年少官微,對此甚爲不安,請求下次再來。董允對董恢說:"相比工作,出遊聚餐就顯得微不足道了。"便與費禕商量,取消了這次約定的聚餐活動。

公元243年,董允被加封爲輔國將軍。蒞年,大司馬蔣琬疾患加重,不能處理國事,劉禪讓費禕代替蔣琬之職,董允以侍中身份兼尚書令一職,成爲大將軍費禕的助手。

公元246年,董允逝世。在蜀漢士民眼裡,董允與諸葛亮、蔣琬、費禕並列爲"四英",亦稱“蜀漢四相"。後來接替董允之職的陳祗,與中常侍黃皓把持朝政,迷惑劉禪,終致蜀漢衰敗直至滅亡,爲此蜀漢人民更加追念董允。蜀漢文臣廊中董允位列第十一。

董允墓位於四川省成都市江陽區分水嶺鄉董允壩,當地傳說爲衣冠冢,建墓時間不詳。1988年立爲縣級文保單位。

董允壩有狹義廣義之分,狹義指距離董允墓直線距離約五百米的一個四合院,又稱董允壩屋基,廣義既包括董允壩屋基,又包括董允壩屋基以外的上千畝平壩。

這幾處地方,現在皆被開闢爲旅遊之景。

東吳四任大都督遺言不善恨難了文盲將軍戰功傲有初無末之孫皓嗜好美色有例外死後蒙恥嘆全琮如意算盤害許貢曹芳年號蘊蹊蹺聰明反被聰明誤曹彰有將領之氣文廟武廟都有他曹彰有將領之氣陰溝翻船爲哪般吼罵亦可致人死張讓乃是朕父親曹子建獨佔八斗吃酒誤事是藉口童真有趣辨真假情操當可追諸葛屈指可數一良將三國官名今日解謹慎務實贊顧雍曹魏政權八虎騎自古英雄出少年章表書檄看陳琳兄弟相殘隱戀情劉君子初是高士引狼入室悔己遲朝盛晚衰嘆李嚴路人皆知非笨蛋狼心狗肺是李儒皇親國戚照吳懿人心不足蛇吞象有仇不報夏侯霸烏桓之戰定北方勇猛大義令人敬清濁太明害張溫坐駕優劣關乎命迷茫之苦誰人知牌技優劣看心態不識廬山真面目涼州能安靠張既剛直灑脫是蘇則兄弟相殘隱戀情張遼戲耍三巨頭世冤一箭泯恩仇晚節不保名遭辱哭笑不得手段妙知恩圖報順天理審時度勢一良將烏桓之戰定北方張遼戲耍三巨頭神人難分侃左慈後聖大名歸周羣以刀畫面祭倉慈竹籃打水嘆步闡嗜血之魔公孫度曹昂一死百事改仕途沉浮似狼狗越想要臉越丟臉神人難分侃左慈善良暴戾陰陽面兩面三叨是譙周睜眼閉目盲錢財冢虎韜略隱爲首禍福相依堪唏噓東吳馬忠終窩囊一以貫之是許靖親人蒙難痛無奈生死不渝在磊落七歲看老話曹操內心蘊善難勝奸高傲清廉贊鄧芝劉備和他夫人們冢虎韜略隱爲首過河拆橋爲哪般家教事關成與敗德不配位害社會真正八卦在無形牢騷滿腹必斷腸大儒大義獨盧植放蕩不羈敘簡雍高傲清廉贊鄧芝世冤一箭泯恩仇挾天子以令諸侯父女惡行天地怨三國鼎立論首功引狼入室悔己遲放蕩不羈敘簡雍吾粲坦蕩獄中坐關羽落敗於自身文人相輕禍害深識時務者公孫康不愛紅裝愛武裝吃酒誤事是藉口既菜又壞一蠢將放蕩不羈敘簡雍閃爍星中有羊祜假作真時真亦假身在蜀漢心在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