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了曹營言不發

有句俗語,叫做"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從中可見"伯樂"的重要性。三國時期,劉備之所以能夠稱帝蜀漢,就在於遵循了諸葛亮的"隆中對"理論。如此看來,諸葛亮堪稱"千里馬"。那麼,發現諸葛亮的"伯樂“,又是誰呢?這個問題的答案是:徐庶!

徐庶,生年不詳,字元直,豫州潁川,即時下河南省禹州市人。徐庶原本不姓"徐",姓"單",名也不叫"庶",而叫“福",連起來就是單福。徐庶之所以改姓更名,與他經歷了一場死亡劫難有關。

那是公元189年,平時習武、誼重如山的徐庶,替友報仇後外逃。爲防被人認出,他用白粉塗抹臉龐,再予披頭散髮。不想此舉反而讓人陡增懷疑。對於這點,有史學家曾謔言,說徐庶那麼聰明,怎會做出這類"此地無銀三百兩"傻事?思來想去,只能用"大智若愚“這句成語涵蓋了。

捕快抓住徐庶,將其扭送縣衙。主審官員問他叫何名字?徐庶始終緘口不答。官員就命手下將徐庶綁在柱子上,裝出準備肢解他的樣子,同時擊鼓昭告過往民衆,前來辨認徐庶。內中知道徐庶者,感佩徐庶爲人,皆道不識。這讓官員不敢貿然處置,但又不甘放了疑點甚重的徐庶。這期間,徐庶的幾個錚友獲知此情,即予救助,幸得成功。

遭遇此劫,徐庶痛定思痛,覺得不能如此荒唐下去,於是誠謝友人救命大恩之後,改名換姓,前往儒家學舍探求知識。不想學習期間,同學嫌棄徐庶先前做過犯罪之事,唯恐躲之不及。徐庶不僅不予計較,反而每天早起,打掃校舍衛生。遇到學習難題,不恥下問。天長日久,不僅學業大進,而且與石韜等同學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公元191年,董卓作亂京城,各地豪強匪霸爭地劫財,亂象頻繁。出於避險,石韜偕同徐庶南下荊州居住。亦即這段時期,徐庶結識了諸葛亮,因於志趣相同,兩人很快成爲莫逆之交。

官渡之戰蒞年,劉備南下荊州依附劉表。劉表撥了一些軍馬給劉備,囑其駐紮新野,抵禦曹操。聞知劉備具有漢室皇親血統,乃系"中山靖王之後",且講信義,徐庶即去投奔。劉備早己瞭解徐庶爲人,自然高興,當下予以重用。

公元208年,劉表病死,次子劉琮接班。其時曹操大軍壓境,年輕資淺的劉琮,恐懼曹操勢盛,又加舅父蔡瑁等軍政要員勸其降曹、地方大族世家爲保榮華富貴暗中通曹,劉琮不敢違拗,遂派使者前往曹營要求歸順。

劉備聽聞此事,大驚失色,急率將士護送願隨於己的民衆南行,以避滅頂之災。不想行至當陽長阪坡,遭遇圍追上來的曹操大軍。兵荒馬亂,徐庶母親不慎落入曹軍之手。曹操謀士程昱知道徐庶孝心宅厚,提請曹操藉此脅迫徐庶。出於保全母親,徐庶回絕盛情挽留的劉備,決定前往曹營。

告別劉備那天,徐庶意外發現所經之道兩旁樹木,悉數被除。詢問原因,得知此係劉備爲能多加目送於他,吩咐將士連夜砍伐。徐庶感動非常,即向劉備推薦諸葛亮,同時承諾,此生絕對不爲曹操獻計謀策。這便是"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歇後語的由來。

徐庶說到做到。赤璧大戰前夕,龐統深入曹營,實施連環大計。曹操屬下衆多謀士,唯獨徐庶洞察其詐。龐統求他緘口。徐庶說他早就向劉備有過承諾。龐統感激不盡,放心返回。赤璧之戰,曹操大軍所乘戰船,因於連環而不能動,直至"灰飛煙滅"。

也是奇怪,對於徐庶自甘湮沒才智的行爲,曹操竟然睜眼閉眼,從不爲難於他。公元220年,曹丕稱帝后,將徐庶更名爲徐福,列入勸進表冊。時隔三年,魏文帝曹丕又將徐庶任命爲中郎將、御史中丞,同時對石韜也委以相應之職。

公元228年,諸葛亮率軍北伐,聽聞徐庶與石韜兩人職務,覺得級別過低,感慨:"難道魏國的謀士太多了嗎,爲何不重用徐庶與石韜呢?"

傳說山東靈山東北海上,有一島名鼓子洋。島上長有一種耐冬、大至雙手合圍的白色花朵。這天,有人劃竹筏上島採花。返回時,遇見一個搖着小船、穿着芒鞋道袍的老人。老人斥他:"此花不是世間俗物,它能給人抵禦冬天嚴寒,豈可隨便採擷。"又道:"即墨有個道學先生,名叫胡嶧陽,你可替我問候他。"說完,老人倏忽消失。

採花人大驚,急忙重啓竹筏,不想此時驟起大風,颳得竹筏吱嘎亂響,似要散架。採花人便丟棄一些負重,不想順帶了幾朵白花,意外發現,白花入海,風就小些。採花人就試着丟花,越丟風就越小,如此再三,直到丟光白花,大風即停。

採花人於是心悸。安全上岸後,即去即墨,找到胡嶧陽,敘述了自己的所見所聞。胡嶧陽告訴他:"那個老人是三國時的徐庶,隱居鼓子洋島已經很久了。"

還有一說。青島膠南市大珠山南麓的魚池村,海拔223米。村中山峰,突兀險峻,隆起寬大,狀似禮帽,故名帽子峰。站在峰頂,東可看到靈山島,西可眺及琅琊臺,南俯瞰大海,北仰大珠山。因徐庶曾隱居膠南,故魚池村建有徐庶廟,以示紀念。

徐庶能獲建廟紀念,緣因三個方面:一是他向劉備舉薦了諸葛亮,從而促成三國鼎立;二是他奉行孝道,爲了母親,不惜放棄頗有前途的未來;三是他用一生遵守諾言,即便是在自己都有可能葬身"連壞計“的情況下,仍然堅不違諾。

但有一疑:假如說曹操善待徐庶,是在爲當年導致徐母自裁懺悔的話,那麼魏文帝曹丕、魏明帝曹睿對徐庶的優待,又是出於何因?

智者定調:曹丕、曹睿父子一定認爲"一言不發"的徐庶,優於那些朝秦暮楚、兩面三刀、阿諛奉承之徒!

徐庶因病去世,具體卒、獲年不詳,有碑存於彭城,即時下江蘇徐州。拜謁者衆。

龐會報仇虛實辯以刀畫面祭倉慈面朝北方命奉上智商高低看嘴巴文人相輕禍害深人見人擁拜于吉挾天子以令諸侯神人難分侃左慈蔡瑁並非將幹害親人蒙難痛無奈人心不足蛇吞象黃權堪與法正比料敵如神看滿寵愚忠之才遇庸主卸磨殺驢亦明智蜀漢馬忠多輝煌迷茫之苦誰人知死後蒙恥嘆全琮年齡是個大問題張讓乃是朕父親文人相輕禍害深不勝酒力丟性命假作真時真亦假殺雞儆猴武與文引狼入室悔己遲吾粲坦蕩獄中坐大儒大義獨盧植三國時期龍虎狗妙手回春亦有憾竹籃打水嘆步闡放長線可釣大魚不勝酒力丟性命世冤一箭泯恩仇沉默無聲一良將學高情摯追邴原塗脂抹粉郭皇后胡編亂造故事巧侍奉四帝獨丁奉迷茫之苦誰人知孫吳穩固贊呂範惡貫滿盈蓋棺定英雄難過美人關牢騷滿腹必斷腸收也白收坑楊松賦名之改蘊陰謀人生如戲嬉人生擅變之鬼公孫淵死後蒙恥嘆全琮歷史常被小人戲勇猛大義令人敬真正八卦在無形三國官名今日解不爲瓦全頌曹髦賦名之改蘊陰謀嗜好美色有例外童真有趣辨真假法正不死無三國東吳四任大都督勇猛大義令人敬人中完美數高順三國時期間諜案男人一半是女人德不配位害社會路人皆知非笨蛋蜀漢馬忠多輝煌兩面三叨是譙周孫吳穩固贊呂範人生何謂是成功歷史常被小人戲生於憂患死於樂世崇關羽爲武聖劉備和他夫人們重情厚誼擅外交晚節不保名遭辱外強中乾紙老虎奇謀迭出看荀攸心比天高命如紙再續衛瓘敗與煌文盲將軍戰功傲不講做意在中意歷史就像揉麪團哭笑不得手段妙嗜血之魔公孫度睚眥必報話許攸世崇關羽爲武聖死後蒙恥嘆全琮吼罵亦可致人死黃權堪與法正比男人一半是女人三十里變三十秒玩火自焚蘊因果每況日下咒司馬黃權堪與法正比黃權堪與法正比賦名之改蘊陰謀英雄難過美人關賦名之改蘊陰謀知恩圖報順天理禍國殃民枉爲臣南轅北轍父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