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下

當天晚上。鄴國公府後門。

柔嘉牽着白馬,哼着小曲,輕輕叩了幾下後門的門環。如往常一樣,門“吱呀”一聲,打開了。但是柔嘉卻怔在了門口,因爲站在面前的,不是柔嘉的丫環,而是一臉怒容的鄴國公趙宗漢。

“爹爹。”柔嘉眼珠兒一轉,燦然笑着,張開雙臂,撲向趙宗漢。

趙宗漢萬萬料不到自己的寶貝女兒來這一手,又是惱怒,又是憐愛,心中頓時一軟,幾乎就要硬不下心去責罰了。但是慈壽殿太皇太后的嚴辭切責,卻讓趙宗漢心中一凜,勉強硬起心腸來,一把拉開柔嘉,板着臉說道:“你隨我來。”說罷轉身向自己的書房走去。

柔嘉吐了吐舌頭,象小貓似的緊緊跟在趙宗漢的身後,一隻手還緊緊拉住趙宗漢的衣襟。

到了書房,趙宗漢吩咐一聲,把所有的下人全部打發出去,只餘下他與柔嘉二人。這纔看了柔嘉一眼,道:“十九娘,你跪下。”

柔嘉此時早已發覺情勢不對,卻不知道出了什麼事情,因笑嘻嘻的跪下,道:“爹爹,不可打得太重,會很痛的。”

趙宗漢又是好氣又是好笑。但是他本來就最沒有威嚴的一個人,竟是被柔嘉弄得無可奈何。好半晌才又硬起心腸來,冷冷說道:“你最近都在胡鬧什麼?”

“女兒何曾胡鬧?不過是去陪十一娘和聖人下下棋,有時候也去蜀國公主那裡玩玩。”柔嘉對付自己的父親,早就駕輕就熟。

“是麼?”趙宗漢冷笑了一聲,道:“你就沒去過尚書省下棋?”

“什麼尚書省?”柔嘉心中暗叫糟糕,卻揣着明白裝糊塗,一臉天真的問道。

趙宗漢見她神色,若非知道太皇太后素來英明,幾乎要被她騙過,以爲她是被人冤枉了。他從不知道自己的女兒竟然已經無法無天到了這種地步,須知尚書省那個地方,沒有詔令,連他也不敢隨便去。他女兒倒好,六更時分居然大搖大擺去了尚書省。完全是把皇家的種種忌諱,朝廷的各種禮法都不放在眼裡。想到自己在慈壽殿被太皇太后罵了個狗血淋頭,又懼又怕,又慚又愧,趙宗漢不由有點怒氣上涌,厲聲喝道:“你還要抵賴什麼?連太皇太后都知道了。”

柔嘉眼見父親的臉色一陣紅一陣白,早己知道此事難以抵賴了。但是卻不料竟然驚動了太皇太后,不由大吃一驚,急道:“女兒只是去玩玩。”一面偷覷趙宗漢的臉色,一面低聲問道:“不會連累別人吧?”

她不說這話還好,此話一出,卻是把趙宗漢的火氣全部激了出來。趙宗漢漲紅了臉,粗着脖子瞪着柔嘉,冷笑道:“是啊,現在還擔心會不會連累‘別人’呢!我的寶貝女兒真了不起,柔嘉縣主,你就敢去尚書省玩?你怎麼不去明堂玩?你怎麼不去太廟玩?!”

柔嘉見父親如此模樣,縮了縮脖子,不敢再做聲。

“趙雲鸞,你聽好了。太皇太后旨意,從今日起,無詔不准你進宮,不准你離開鄴國公府一步。我已經讓人收拾了一間院子,你就去那裡閉門思過,每天陪陪你母親。”趙宗漢一口氣說完,又道:“從明日起,你每日抄一百頁的班昭《女誡》和長孫皇后《女則》,抄不完,就不要吃飯。”

柔嘉幾曾見過自己父親如此聲色俱厲的對自己,嘴一扁,眼睛一紅,賭氣道:“不讓出門就不讓出門。什麼《女誡》《女則》,餓死我也不抄。”

“你……”趙宗漢不料柔嘉還敢頂嘴,氣得話都說不出來。舉起手來,作勢欲打,可看着眼前這個明豔照人,天真可愛的女兒,淚汪汪的望着自己,卻是實在下不了手。半晌,才軟綿綿把手放下來,嘆了口氣,幾乎是哀求的說道:“十九娘,你是皇家的女子,比不得平常百姓。你總不能忍心因自己一人之不端,把全家幾百人都連累了吧?這次太皇太后沒有收回你縣主的封號,已經是格外開恩。若有下次,只怕……”

柔嘉縣主被鄴國公趙宗漢“嚴加管束”之後的第三天。

石越府邸。

“陸佃在《新義報》呆不長久了。”李丁文一面看報紙,一面淡淡的評論道。

“李先生何出此言?”陳良奇道,拿起一份《新義報》,唸了起來:“……當使天下鹹知,誅異族,開疆域之功,大宋不吝厚賞,此王韶爲樞使,薛奕拜侯爵也;至於鎮壓同族,平定叛亂,雖有功不可厚賞也。蓋國內之叛亂,是朝廷之羞恥,社稷之非福,用兵平亂,不得己而爲之。此事於朝廷不足爲慶,於官員不足爲賞……”

“這麼大膽的評論,他也敢說。而且又是和呂惠卿唱反調……”李丁文幸災樂禍的說道。陸佃自從王安石罷相後,雖然一直是《新義報》的主編,主管朝廷的喉舌,但其立場,卻已經較爲中立。既不傾向呂惠卿,也不傾向石越。但是支持變法,依然是《新義報》的主要傾向。而在政事堂微妙的平衡中,陸佃也依然擔任着《新義報》的主編。

陳良嘆道:“新化縣叛亂朝廷知道不過四天,但是《汴京新聞》和《西京評論》卻在昨天不約而同的知道此事。實在是厲害。而《新義報》居然敢大張旗鼓的討論政事堂正在討論的問題,卻也是讓人吃驚不小。陸佃寫這則評論,究竟是什麼意思?迎合司馬光,和呂惠卿破臉?他不過是個小小的主編而已。”

“也許他不過是忠於自己的良心罷了。”李丁文略帶諷刺的說道。“眼下管不了他陸佃如何,屋漏偏逢連夜雨。早不來晚不來,初三,新化縣叛亂事件;初四,嶽州軍屯侵佔民田,百姓聯名告狀;初五,盧陽縣軍屯數十名士兵脅持軍屯長譁變。雖然都是些小事,但是連在一起發生,就顯得軍屯政策弊端甚多了。現在我們只要等着有人拿這些事情來做文章便是。”頓了一會,李丁文又悠悠說道。“新化縣叛亂的事情本不足爲懼,無論他們怎麼樣報道,實際上遠在荊湖南路窮鄉僻壤的事情,對於汴京士林與汴京百姓來說,都是遙不可及的談資而已。朝廷也不可能因爲這一點點小事而放棄利益甚大的軍屯計劃。只不過現在的問題,是時機非常的不湊巧。”

“是啊,現在汴京的上空,風雲密佈。”

“這場風雲本來公子並不是風暴的中心……”

二人正在交談着對時局的看法,門房進來稟道:“李先生、陳先生,門外有個道士求見。”

“道士?”李丁文與陳良顧視一眼,見二人眼中都寫滿了疑惑。李丁文笑道:“是找劉道衝的吧?……問問他是找誰的,若不是找人,便讓他離開。”

“他說是王昌先生派人前來,拜見參政。若參政不在,便要見見李先生。”

“王昌?”李丁文心中一凜,望着陳良,見陳良點了點頭,李丁文站起身來,說道:“你去告訴他,王先生的人,參政不在,不便在府上相迎。我今天晚上,在陳州酒樓相候。”

晚上。陳州酒樓。

很少有人知道,陳州酒樓從熙寧九年臘月開始,實際上已經是唐家的產業。在這裡單獨的院子中密會一些不方便在正式場合相見的人,李丁文認爲是比較安全的。他一點也不相信何畏之,所以,李丁文同樣也不相信何家樓。

“無量壽佛。”在李道士的佛號之中,李丁文開始打量眼前之人。很快,他的目光中露出驚訝之色。

“是你?”

“不錯,是我。”李道士微微笑道。

“你投入了昌王門下?”

“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救命之恩,不能不報。”

“昌王非可爲之人。”

“我豈不知。昌王雖然禮賢下士,但是無進取之心。彼若爲君,不過中庸之主。或者是又一個仁宗。”

李丁文冷笑道:“就怕是又一個真宗。”

李道士沉默良久,道:“昌王似非怯懦之人。”

“其材華又豈能與今上相比?”李丁文冷笑道:“你既知我在石府,還想要遊說公子投入昌王一邊?”

“一個平庸的君主,可能更容易發揮臣子的才華。此諸葛亮之於劉禪是也。”

“你知道我家公子之志向?”

“不知道。我雲遊四方,少問政事。”

“可你偏偏卻涉足了這個旋渦。”李丁文指了指面前的椅子,道:“請坐。”

“事有非常而已。”李道士從容坐下,緩緩說道:“但是我相信昌王將來不是昏君。”

“但也不會是一個有進取心的君主。”李丁文淡淡的評價道,“何況,昌王不會有任何勝算。”

“若他有兩宮太后的支持呢?”

“兩宮?”李丁文反問道。

“太皇太后病重了,皇太后是昌王的生母。”

“別說皇帝未必大行,縱然大行,皇太后固然是昌王的生母,但他也是皇子之親祖母。你以爲皇太后會爲了昌王而不擇手段麼?昌王最多能讓皇太后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承認既定之事實罷了。”李丁文言辭之中,充滿了諷意。

“李昌濟,你知道我的身份。但是既便以我的身份,我也認爲當今的皇帝,有着強烈的進取心,宋朝建國以來的皇帝,除了宋太祖,當今皇帝要排在第二名。他實際上比趙光義要出色。”李丁文竟然毫無顧忌的口出悖逆之詞。

李道士卻是毫不驚訝,淡淡說道:“我現在是出世之人,不再叫李昌濟。”

“你這個出世之人,卻一隻腳踩進了世俗間最多勾心鬥角之所在,還談什麼出世?”李丁文動了下身子,換了一個更舒服的坐姿,笑道:“良臣擇主而仕,你不若投奔石府罷。我可以告訴你,最低限度,我家公子能幫助當今皇帝成爲歷史上最著名的明君之一。”

李道士微微一笑,反問道:“最低限度麼?”

“不錯。”李丁文注視着李道士,不再說話。

“我見過薛奕。”李道士笑道:“石越的目光的確前所未有的廣闊,華夏人從未把目光投入過南海諸邊廣大的領域,他是第一個。但是中國之患,歷代以來,都在西北。不解決西北的問題,終於是不行的。太祖皇帝之不及周世宗,就在於此,周世宗本欲傾國之力,先克契丹,再回師一鼓平定江南,先難後易;而太祖皇帝卻是先易後難,結果國力已疲,英雄老去,契丹爲大宋之患達百年之久。”

“你的見識始終有限。”李丁文毫不客氣的批駁道:“你的目光始終侷限在西北和燕雲。你不知道今日之形勢,大異於當年。大宋經營南海,沒有傷到中國一分元氣,反而解決了中國許多的問題。大宋只不過是順便在經營南海而已。”

李道士哂然一笑,道:“潛光,我是來遊說你的。”

“但是你也知道昌王不足以成事。”李丁文道:“你如何可以來說服我?更不用我家公子。”

“我不必要說服你什麼。我只是給你與你家公主一個機會。如果有朝一日,朝堂之上,要議立昌王,只要你家公子不反對,昌王許諾,尚書左僕射之位,便是你家公子的。你應當知道,如果立幼君的話,以現在的情勢,輔政大臣,未必能輪到石越。這個機會,用或不用,我不多說。”

李丁文笑道:“你不怕我去告密?”

“你方纔說了如此多的悖逆之話,你不怕我去告密?”李道士反問道。

“誰會相信?”

“的確,誰會相信?”

李丁文端起酒杯,輕輕抿了一口酒,笑道:“自古以來,以昌王開的條件最爲大方。什麼也不用做,就有宰相之位在那裡擺着。”

“所以我認爲你家公子沒有理由拒絕。”

“但是誰也不知道昌王會不會反悔,對不對?”

“昌王倒是願意立下字據,但是不知道石參政敢不敢?”

李丁文冷笑道:“字據又有何用?你回去轉告昌王,便說我家公子已經知道了。”

“那麼他會如何做?”

“我不知道。”李丁文笑道:“我家公子並非我的傀儡。而且,雖然我家公子不用做什麼,但是昌王絕不可能對每個人都如此大方。想來自有人爲昌王搖旗吶喊。讓我想想……”李丁文側着頭,裝模作樣的想了一下,道:“我若是你,首要之事,無非兩件,一是把文彥博、司馬光這些威望甚高,又死心眼的臣子趕出朝廷;另一件,就是找幾個敢在朝堂上說話之人。”

李道士默不作聲,把文彥博和司馬光趕出朝廷,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本來這件事情上面,昌王和呂惠卿有利益交匯點,但是偏偏昌王絕不願意和呂惠卿合作。

李丁文笑道:“來來,這等大事,我也做不得什麼主,不如來好好喝幾杯,敘敘舊。”

“潛光,不論如何,我勸你轉告石參政,讓他考慮一下。他眼前就有莫大的麻煩,若是他同意王爺的條件,那麼王爺就會力保他這次無事。否則,我不敢保證你家公子還能不能留在汴京……”

“我還記得當年我們在延安初見之事……”李丁文似乎完全沒有聽到李道士在說什麼,滔滔不絕的說起了他與李道士過去的往事。

李道士暗暗嘆了口氣,他早知道有李丁文在石越的幕府,是絕對要不到一個肯定或者否定的答覆的。“不同意,就是反對。”李道士不得不面對這個現實,“也許,真的要把石越趕出朝廷了。”若是有文彥博、司馬光、石越三人在朝中公開反對,再加三人那無與倫比的影響力,就算是兩宮太后一致想立長君,只怕也會無濟於事。李道士可不希望到時候有數以萬計的白水潭學生前往宣德門前上書。

無論是李道士,還是李丁文,此時都不知道。在睿思殿,每日靠鹽水、稀湯、蔘湯等物維持生命的趙頊,此時正強打精神,看着一幅巨大的天下郡縣圖屏風。

要強的趙頊,不願意因爲自己的這場病而影響改革,已經決心要在病中來推動延誤已久的地方官制改革。

第15章 天機雲錦用在我第9節 汴京新聞(下)第16章 莫嗟身世渾無事(二)第07節第4節 集英殿風波(上)第8章 上第5節 學術與政治(中)第六節第2節 聲名鵲起下(02)第22章 君王有意誅驕虜(一)第21章 雲重陰山雪滿郊第31章 與昔一何殊勇怯第18章 封疆盡是春秋國第13章 一夜大雪風喧豗第二章第1節 熙寧二年下(01)第十章第20章 關河迢遞繞黃沙第6節 下第六章第12章 三朝元老心方壯(五)第11節第3節 終南捷徑(下)第7節 下第5節 學術與政治上(1)第33章 山河百戰變陵谷第11章 錯料一帆超十程第二節第一節第30章 自古和親誚儒者第5章 東風未肯入東門(一)第3節 終南捷徑上(03)第13節 婚姻大事(中)第12章 三朝元老心方壯(四)第10章 上第二十四節第5章 東風未肯入東門(四)第31章 與昔一何殊勇怯第24章 天下自古無能才第20章 關河迢遞繞黃沙第9章 國須柱石扶丕構第1節 上第14章 兩河百郡宋山川(一)第三章第26章 真剛不作繞指柔第五章第28章 聖主如天萬物春第二十章第4章 上第27章 臣憂顧不在邊陲第7章 江上潮來浪薄天(四)第30章 自古和親誚儒者第29章 誰知快意舉世無第5節 學術與政治(下)第9章 國須柱石扶丕構(一)第24章 天下自古無能才第四章第十節第18章 封疆盡是春秋國第7節 拗相公上(02)第9章 上第7節 拗相公中(02)第14節 匪斧不克(上)第1節 下第5章 東風未肯入東門(三)第五章第8章 下第3節 終南捷徑中(03)第16節 十字(三)第15章 天機雲錦用在我第6節 白水潭之獄上(01)第30章 自古和親誚儒者第三章第四章第35章 平昔壯心今在否第12章 三朝元老心方壯第六章第10節 下第3章 誰持白羽靜風塵(三)第27節 續完第14章第5章 東風未肯入東門(一)第24章 天下自古無能才第18章 封疆盡是春秋國第2節 上第13章 一夜大雪風喧豗(四)第20章 關河迢遞繞黃沙第九章第九章第7章 江上潮來浪薄天(三)第二十四節第4節 集英殿風波中(01)第7章 江上潮來浪薄天(四)第8章 下第07節第13章 一夜大雪風喧豗第10節 上第21章 雲重陰山雪滿郊第四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