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八章【偶變投隙】

那如此一來,豈不是偷雞不成蝕把米?他想到這裡,就再也坐不住了,急忙派遣將領前去佈置伏兵,並打算用以假亂真的消息,宣稱東路明軍已經全軍覆沒,想以此來嚇唬南路明軍撤退,或者不敢貿然進攻。

這邊東路明軍劉都督力戰後金兩位貝勒已有多時,雙方對峙着,誰也不能奈何對方,如此一來明左軍都督府左都督:劉綎,就放下心裡,打算考慮怎樣突圍?

忽然間,西北角衝上一員彪將騎着遼東軍馬來到明軍陣中,此人麾下高掛有「真武大帝」旗幟以及主帥的牙旗,放眼望去全是以萬全都指揮使司以及遼東都指揮使司廣寧衛、山海衛,爲主的明軍士兵齊腰甲與鍊甲。

毅然能看出來,這就是大明山海衛總兵:杜鬆,本部的西路明軍朝他們喊殺過來。

這讓明左軍都督府左都督見了,是又驚又喜,喜的是杜總兵能夠從天而降,及時挽救自己於水火之中,可無異於是雪中送炭多了一位幫手,想必定能取得赫圖阿拉城的勝利。

可驚的是,之前東虜建奴韃子不是還以杜總兵麾下部隊爲由,引誘自己入包圍圈嗎?怎麼現如今真的有西路明軍殺出了呢?到底是真是假?

想到這裡,劉都督高聲喊道“來將莫非是杜總兵嗎?”

但話音未落,還沒等他反應過來,這位將領就已殺到馬前,此人頭戴萬曆盔,身穿黃金齊腰鎖子甲,看着像是一員猛將,可臉卻非常黑,不像杜總兵?

見此情形剛要揮刀,就被這位猛將斬落下馬,一代武將就此隕落,不禁讓人嘆息啊!

這時後軍的義子明神電衛指揮同知:劉招孫,急忙帶領部分南方戚家軍趕來前軍相救,可爲時已晚!

剛剛斬殺劉都督的那位身穿明軍將領盔甲之人,一見到明軍將士便砍,弄得東路明軍們昏頭轉向,不辨真僞,開始了自相屠戮。

此人便是後金鑲黃旗固山額真兼五大臣:瓜爾佳·扈爾漢,他率領着假扮西路明軍的後金軍一路砍殺,在伴隨着後金弓箭隊的箭雨射擊。

不一會兒,東路明軍的兵馬就被殺得一乾二淨,各路僱傭軍以及僕從軍,全部戰死!

除了本部麾下將領外,還包括了劉都督長子明大河衛遊擊將軍:劉佐、次子明長淮衛指揮使:劉結,藏軍將領明廣寧中前備禦千戶所都司:且力大海代喇人什物,西南土司將領明寧番軍民指揮使司中軍遊擊將軍:趙廷蘭、明寧番衛都司:趙奎、明普市守禦千戶:萬人英,漠南蒙古韃靼將領明安東中屯衛小旗:啞汗兔、明八角守禦千戶所遊擊將軍:猛克虎、明靖邊守禦千戶所遊擊將軍:伯言兔,外番將領明紫荊關守禦千戶所守備:庫承恩、明莊浪衛千戶:尚民雄、明延安衛把總:打代、明神武右衛千戶:蓋祿,等等將領先後陣亡,無一人投降。

而此時的南路明軍由於出師晚,而且行動慢(畢竟與建奴是姻親關係,所以不怎麼願意刀兵相見)在會師的日期過了之後,仍然緩慢前進,還保持着逗留觀望狀態。

並在探馬第一次來報時稱;撫順守禦千戶所的西路明軍杜總兵部全軍覆沒!

就讓明遼東總鎮總兵:李如柏,聽後頓時嚇得面如土色,話也說不出來,只能揮揮手,示意探馬退下。

第二次探馬又來彙報稱;開原衛、鐵嶺衛的北路明軍也被建奴打敗,馬總兵逃跑了,其餘將領全部戰死的消息,這讓明遼東總鎮總兵聽了之後,才感覺事態嚴重,下令全速前進。

可直到第三次探馬來報時稱;南路明軍已經深入敵營交戰,請求我軍火速增援。

因此由明義州衛左參將:賀世賢,首先提出向主帥明遼東總鎮總兵,建議道“眼下趁着東路明軍破敵之際,我軍應當配合東路明軍以偏師策應,也好增援他們殺出重圍,在合力進攻建奴,方爲上策。”

可明遼東總鎮總兵聽了,卻不以爲然道“此事在讓探馬查看,待過兩日再做決定。”

此事本來就急如水火,還敢繼續這麼耽擱下去,豈不誤事!雖然劉都督之前與李總鎮總兵有過節,曾扣押過寄送上京的書信(信中稱;李家人不可信,指養虎爲患之嫌?不能爲四路將領,又稱;楊總鎮經略無指揮方案)可如今形勢危急,斷不是公報私仇之時。

可李總鎮總兵卻偏偏不想救劉都督,才下令又繼續放慢行進速度,企圖完成楊總鎮經略名義上的借刀殺人之策。

當然自己也能脫了干係,畢竟自己已經在行進的路上了,雖然慢,但也算在走,所以算不得不救!

這點不禁讓遼東軍將士們一個個寒心啊!畢竟他們都是趕赴遼東都指揮使司作戰,幫忙圍剿侵略遼東衛所地區東虜建奴韃子的。

可眼下明遼東總鎮總兵:李如柏,卻見死不救!私底下就引起了許多遼東軍將領們的不滿,但大都敢怒不敢言。

而後金方面在消滅了東路明軍之後,又全力向側翼隨行東路明軍的李氏朝鮮都元帥兼晉寧大君:姜弘立,麾下的三營李氏朝鮮士兵發動進擊,企圖逼退或者讓其投降。

軍隊依舊是由後金大貝勒與後金四貝勒帶領,繼續兵分兩路,形成一個環圈,先將李氏朝鮮軍隊左營包圍起來。

見此情況不對李氏朝鮮兵馬虞侯:趙德廉,立即帶領本部兵馬衝出重圍,導致後金大貝勒撲空,而後金四貝勒從後面追了上來。

二人一見面,便撕殺到一處,李氏朝鮮兵馬虞侯善於使長槍,而後金四貝勒則使用腰刀,這一刀一槍來回砍殺,大約戰了數十個回合,仍不見勝負。

關鍵時刻後金大貝勒也追了上來,他見李氏朝鮮兵馬虞侯槍法純熟,八弟一時不能取勝,就拍馬上前一同迎戰。

雙方又殺了十幾個回合,李氏朝鮮兵馬虞侯還未見中軍和右營的兵馬前來援助,心中不免有些着急,手中揮舞的槍也不由自主地慢了起來。

兩位貝勒趁他分神之際,直接砍落下馬來,可憐的李氏朝鮮兵馬虞侯這員名將,眨眼之間,就客死於異國他鄉了。

隨即後金軍隊便衝擊左營的李氏朝鮮士兵,在一陣亂砍以及馬上射箭過後,左營李氏朝鮮軍隊便潰敗而逃。

這時後金的騎兵,又繼續向李氏朝鮮右營衝擊而去,像狂風驟雨一般橫衝直撞,打得李氏朝鮮右營將士們措手不及,面對敵人猛烈進攻,李氏朝鮮右營助防將兼順川郡守:李一元,見敵軍勢不可擋,就直接選擇下令撤兵,打算避其鋒芒。

此舉導致了後方,準備架武剛車作戰的李氏朝鮮右營士兵們,遭受到了後金騎兵的攻擊開始散亂,而前陣的李氏朝鮮右營弓弩手和火銃隊幾乎沒發幾彈,就被後金騎兵給衝散陣營了。

很快李氏朝鮮右營軍隊,就被後金騎兵給摧毀了!

但是自始至終從李氏朝鮮左營到李氏朝鮮右營沖垮之際,都沒有看見李氏朝鮮左營中軍永柔縣令:李有吉、李氏朝鮮右營中軍雲山郡守:李繼宗,這兩人率兵來救?

根據戰況來看,此二人八成已全軍後撤,這樣一來就剩下李氏朝鮮左營,負責接應東路明軍的李氏朝鮮左營宣川郡守:金應河,還在堅守陣地了。

他主要負責接應行進明軍,碰巧遇到逃難的明鎮江堡遊擊將軍:喬一琦,看着如此狼狽不堪的明軍將領,讓李氏朝鮮左營宣川郡守意識到了危機!

在迎接明將入賬內敘談之後,才得知三路明軍皆以兵敗!爲今之計僅有李氏朝鮮三軍在此騎虎難下。

不過李氏朝鮮左營宣川郡守並非貪生怕死之輩,他打算率領麾下部將,誓死抗擊東虜建奴韃子,以報效大明天朝壬辰倭亂時的再生之德,此舉着實讓明鎮江堡遊擊將軍很是感動。

待安撫好明將之後,他便下令本部佈陣列防,向靠近的敵軍備戰。

這支李氏朝鮮左營兵馬屬於山地槍弩兵,非常適合叢林作戰,因此佈防在林中簡直不要太爽,等後金騎兵來襲之時,就連續被李氏朝鮮左營弓弩手以及李氏朝鮮左營長槍兵,相繼幹掉幾十人。

而且李氏朝鮮左營槍弩兵來去自如,一會出現在草叢裡,一會又縱身在樹上射擊,神出鬼沒,不斷地舉刀放箭斬殺後金騎兵入無人之境。

此舉着實令後金騎兵有些害怕,不得已便只能撤兵回去彙報情況。

軍營內的後金四貝勒:愛新覺羅·紅歹是(皇太極)率先得知消息後,他立刻前往樹林中察看,待策馬來到樹林時,就看到林中橫七豎八地躺着近百具後金騎兵的屍體。

有些馬匹因爲腿被砍斷,流血不止!還在地上掙扎亂叫着,地上一攤攤的鮮血,時不時散發出一股濃濃的血腥氣味,不禁讓人頭大。

後金四貝勒心想;此人如此厲害,必須認真對付,就下令在林中設下大量弓弩手,又以牛錄爲隊,不斷前進搜索。

讓李氏朝鮮左營槍弩兵們不敢貿然進攻。

可後金弓弩手在林子裡摸索了半個時辰,也沒有發現任何蹤影,察覺不對勁的後金四貝勒決定派出後金長矛隊,負責檢查樹上以及草叢,用長矛揮刺,以防能躲人。

就這樣很快就把李氏朝鮮左營槍弩兵們,全部趕到一塊來,在林中隱蔽着的李氏朝鮮左營宣川郡守,知道眼下襲擊可能性不大了,而正面硬鋼又不是對手,只能想辦法先突圍,在去李氏朝鮮中營尋求援軍。

想到這裡,他就下令士兵們準備突圍。

說罷就從腰間拔出匕首,用樹枝削了幾十支木箭,爬上樹串來串去,在看到樹下出現後金弓弩手摸索推進時,他不慌不忙,先用樹葉遮擋身體,在摸出木箭來,目測了一下敵人的距離。

由於後金弓弩手們,未曾發覺到附近的樹上,會有李氏朝鮮左營槍弩兵,所以沒有在意,只是往林子深處繼續推進。

第二十二章【剿賊方略】第一百二十一章【壁壘森嚴】第二百三十二章【西遷之舉】第二百五十五章【三徵麓川】第一百七十六章【追剿叛逆】第九十章【朝不保夕】第二百五十章【仁宣之治】第一百六十九章【西平兵敗】第一百六十六章【聯蒙抗金】第六十六章【混入唐縣】第一百四十九章【引狼入室】第二十二章【剿賊方略】第三十二章【無處躲藏】第一百四十八章【宣旨應天】第一百六十五章【擊退叛軍】第一百三十五章【京軍勇衛】第一百六十章【內奸作怪】第一百七十六章【斬殺叛將】第十六章【遍地烽火】第一百四十二章【誓師出征】第五章【分封諸將】第一百一十章【窮追猛打】第六十七章【流寇來降】第五十五章【命懸一線】第四十九章【攻城略地】第一百四十二章【銜悲蓄恨】第十六章【遍地烽火】第二百章【問心有愧】第一百八十六章【進駐山海】第一百零一章【哱拜叛亂】第一百五十二章【丟失鐵嶺】第一百七十六章【追剿叛逆】第一百二十三章【閨範圖說】第一百零五章【支援朝鮮】第二百一十一章【隕雹飛霜】第一百四十五章【迎戰川軍】第一百二十八章【毛舉細故】第四十九章【攻城略地】第九十七章【風塵之變】第一百六十一章【渾河血戰】第九十章【朝不保夕】第一百七十九章【怦然心動】第九十章【朝不保夕】第一百九十二章【汗位爭奪】第一百六十一章【山東兵變】第一百五十五章【帝星隕落】第一百一十八章【東籲之衰】第五十三章【州府危急】第一百七十三章【叛軍勢威】第一百五十四章【藩王無情】第一百零四章【三京陷落】第二百三十五章【儲君即位】第二百八十二章【賊奔固關】第一百二十九章【太后干政】第一百零二章【壬辰倭亂】第二百二十四章【剃髮歸降】第一百五十六章【重溫舊夢】第一百六十二章【追悼大會】第二百一十六章【反叛大順】第一百二十二章【稷山之勝】第二百八十章【盟軍襲寇】第一百三十六章【梃擊之案】第一百六十六章【聯蒙抗金】第五十三章【守住懷慶】第一百九十五章【金戈鐵馬】第四十四章【進獻美人】第二十九章【略有成效】第一百九十八章【坤儀公主】第一百六十一章【渾河血戰】第二百五十一章【放棄交趾】第一百七十一章【江山社稷】第八十章【劫持酋長】第一百三十二章【毫毛斧柯】第四十五章【邊疆敵情】第一百二十二章【稷山之勝】第一百三十四章【沆瀣一氣】第一百六十五章【鎮江大捷】第二百八十章【盟軍襲寇】第一百七十八章【宮中事務】第一百六十七章【追殺文龍】第十三章【流寇來歷】第一百七十章【廣寧之敗】第六十九章【糧草被劫】第一百零一章【酒酣耳熟】第一百四十四章【振旅而歸】第十六章【遍地烽火】第一百零三章【安難樂死】第一百五十三章【詭譎怪誕】第二百七十三章【黑影身份】第八十六章【復仇之路】第一百九十九章【風雲怪誕】第一百五十七章【廬山真面】第七章【奏章急報】第一百五十九章【奉旨北上】第二百九十二章【馬斯頓役】第一百七十一章【江山社稷】第五十二章【拱手而降】第一百三十五章【欲蓋彌彰】第一百一十二章【戰局略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