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紫薇煞星】

明軍班師回來都司府境內慶祝,一位喝醉酒的遼東明軍,居然在軍營內藉着酒勁,說道“咱們李總鎮總兵大人,今日可威風了,他帶兵一舉殲滅了反賊阿海、阿臺等人,還順勢殺了建州女真左衛兩個反賊親戚軍戶,呵呵!真乃天佑我大明…。”

話音剛落旁邊的明東寧衛右參將:牛任達,見狀連忙上前,一把抓住他胸前的布面甲,大罵道“胡說八道什麼呢?來人吶!把這個醉酒之人,拉下去重打五十大板。”

不過此事也讓旁邊的明東寧衛總旗:愛新覺羅·努爾哈赤,聽見。

他急忙跑去找軍中的二弟,明定遼中衛小旗:愛新覺羅·舒爾哈齊,兩人打算連夜逃離明軍大營。

但還是被明遼東總鎮總兵兼太子太保:李成樑,給提前下手抓住了,還把他們兄弟倆關押起來,投入獸籠裡面餵食。

可怎奈兄弟倆人太強了,而且從小就在山林裡面長大,面對猛獸都有制服方法,故此老虎、獅子類動物,沒有吃了他倆。

次日,士兵們去檢查之時,居然發現他倆還沒死?

於是便將此事稟報給李總鎮總兵大人聽,這可讓他大吃一驚!以爲是得罪了神人,就放他倆出來留在府中,當作下人使喚。

他倆偶爾還與,時常回府的二公子明鐵嶺衛指揮僉事:李如柏,碰在一起交談甚歡。

曾經有會騎馬打獵在山崖邊上,愛新覺羅·努爾哈赤,還救過一次二公子的命。

不久明神宗:朱翊鈞,在睡覺時做了一個怪夢?那就是~一個身着黃袍的龍頭人,腳踏北斗七星,從乾字門走入自己的寢宮內,把神宗皇帝趕出了紫禁城。

這嚇得明神宗連忙從睡夢中驚醒過來,並連夜傳令明欽天監監正:楊汝常,爲其推演卦象之數。

結果得出了結論;這是有人會取代大明帝國真龍天子出現的徵兆?

而黃袍龍頭,既代表帝王,腳踏北斗七星,說明此人腳底板有七顆紅痣,從乾字門進入,在卦上來說,屬於東北方向,說明此人出身於東北地區。

對此明神宗深信不疑。

即刻傳令駐守在遼東都指揮使司的明遼東總鎮總兵,務必要查出腳心長有七顆紅痣之人。

然而明遼東總鎮總兵在接到詔書後,卻感覺一籌莫展!這茫茫人海,要找一人,如同大海撈針般,如若派兵專們看人腳心,那豈不成爲天下笑談!

2月17日,明緬甸軍民宣慰使司兼東籲王朝國主:南達勃因(漢名:莽應裡)繼續讓歸屬的各部首領,向大明帝國雲南承宣布政使司領土推進。

到達;永昌軍民府潞江安撫使司、施甸長官使司、騰越州、騰衝衛軍民指揮使司、瓦甸安撫使司、茶山長官使司、金齒衛、鳳溪長官使司、大理府雲龍州、蒙化府、景東府、威遠御夷州、鎮沅府、者樂甸長官使司、新化州、元江軍民府、鈕兀御夷長官使司、車裡軍民宣慰使司、孟艮御夷府、孟璉長官使司。

其中明金齒衛指揮使:吳繼登、明騰衝衛軍民千戶:祁維垣,先後戰死!

導致;裡麻長官使司、麗江軍民府、大理府、楚雄府、臨安府,一帶危機四起!其中大理府尤爲嚴重,幾乎全線告急。

至此整個雲南承宣布政使司各州府縣均震驚。

這讓鎮守在雲南承宣布政使司雲南府首府昆明縣的明黔國公兼雲南總鎮總兵:沐昌祚,急忙從昆明縣移駐到大理府洱海衛。

而明雲南總鎮巡撫兼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劉世曾,則移駐到楚雄府調動數萬軍隊,並命令明雲南布政使司左參政:趙睿,駐守蒙化府,明雲南按察使司副使:胡心得,駐守騰衝衛軍民指揮使司、明雲南都指揮僉事:楊際熙,駐守永昌軍民府、明廣南衛指揮使:陸通霄,駐守大理府趙州與明雲南監軍副使:付寵江、明麗江軍民府左參將:胡大賓,等將領分道出擊抵抗敵軍。

同時明雲南總鎮巡撫兼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劉世曾、明雲南總鎮巡按兼都察院河南道監察御史:董裕,一起上奏朝廷發兵支援。

明神宗得知消息後,就以明南直隸右軍都督府廣武衛指揮使:劉綎,爲「騰越州遊擊將軍」、明武靖衛左參將:鄧子龍,爲〈永昌軍民府左參將〉兩人立即趕赴東路前線,配合地方滇軍全力作戰。

這時明緬甸軍民宣慰使司兼東籲王朝國主:莽應裡,便發佈軍令讓緬軍與孟養軍民宣慰使司、孟密安撫使司、蠻莫安撫使司、隴川宣撫使司,等地兵力彙集於勐卯城(舊;麓川平緬軍民宣慰使司)。

並且東匯合;車裡軍民宣慰使司、八百大甸軍民宣慰使司、孟艮御夷府、木邦軍民宣慰使司,兵力彙集於孟炎城(木邦軍民宣慰使司邊境)一起進犯永昌軍民府施甸長官使司。

而大明帝國這邊,則由明騰越州遊擊將軍:劉綎、明永昌軍民府左參將:鄧子龍,等部爲主的明軍,會戰諸夷軍隊。

明軍在永昌軍民府境內的施甸長官使司、潞江安撫使司、茶山長官使司、鳳溪長官使司,等部土司軍隊的配合下,大破緬軍與各部叛變軍隊於施甸長官使司姚關縣以南的攀枝花地區。

還殺死了叛亂的明耿馬安撫使:罕虔、明灣甸長官使:景宗真,以及俘虜了其弟明灣甸御夷州知州:景宗材,史稱「攀枝花大捷」。

3月27日,時間轉瞬即逝,眼看回稟詔書的時限馬上就要到了,但追查之事卻仍然毫無線索。

一天晚上,明李府下人:愛新覺羅·努爾哈赤,爲忙碌了一天戰事的明太子太保兼遼東總鎮總兵:李成樑,端來熱水準備洗腳。

在爲其拖去鞋子之後,他發現李總鎮總兵的腳心上面,有三顆黑痣?

便用自己學到的大明江淮官話,開始問道“李太保大人,您腳心爲何會有三顆黑痣?”

只見明遼東總鎮總兵得意洋洋地回答道“哦,你說這個啊!呵呵,這三顆痣,主貴,本鎮之所以能夠走到今日這步地位,能夠鎮守一方,就是因爲這三顆黑痣。”

這話讓明李府下人一聽,可樂了。

他連忙回答道“不瞞李太保大人,小的腳下,有七顆紅痣,這不,還是在這兒給您洗腳嘛!”

原本閉着眼睛享受洗腳的他,一聽到這句話後,心中一驚!立刻讓明李府下人脫鞋給他看,這才發現他的腳下真有七顆紅痣,又聯想到陛下發布的聖旨。

在看着他,心想;眼前此人,定是天上紫微星下凡,將來會成爲真命天子之人?

故此當晚,明遼東總鎮總兵輾轉反側了很久,他越想越糾結,便和自己的小妾:莫梨花,說了這件事。

但一個婦道人家哪懂這些,再加上吃齋信佛,也就勸他,不要誤殺錯認!

可他卻躺在牀上想了想會兒,依舊睡不着覺,便起身說道“不行!本鎮不睡了,得找人把小罕(愛新覺羅·努爾哈赤,的外號)給殺了!否則大明江山社稷,將會不保!”

說罷便起身更衣,前去安排。

待明遼東總鎮總兵:李成樑,走後,他的小妾:莫梨花,驚詫不已!她左思右想覺得像小罕:愛新覺羅·努爾哈赤,這樣一個聰明伶俐的少年,馬上就要被殺,實在是於心不忍。

畢竟愛新覺羅·努爾哈赤,既年輕、又長得英俊、還會哄人笑,深得她的歡心,爲此還教他讀過書、識過字,並且讓他進入書房。

也就是這時的愛新覺羅·努爾哈赤,才瞭解到的「三國演義」與「水滸傳」裡面的智謀。

可就是這麼一個少年,眼下卻即將被殺。

於是她就打定主意,準備瞞着自己的夫君,悄悄前去柴房,還告訴了愛新覺羅·努爾哈赤兄弟倆,讓他們趕快逃命去。

剛剛睡着的愛新覺羅·努爾哈赤與三弟:愛新覺羅·舒爾哈齊,被窗戶外的敲打聲給吵醒後,便聽見李夫人說李太保要殺他?

還讓他倆速速離開此地。

兩人聽罷之後,都驚出一身冷汗,他倆連忙叩謝了李總鎮總兵的小妾。

然後兩人匆忙收拾了衣服,就各自去後院,牽了一匹馬騎上,在帶着自己的一條大黃狗,趁夜打開後門,悄悄逃出了李府。

等李府伏兵們發現之際,他倆早已經走遠,又在明遼東總鎮總兵的軍令下,展開窮追不捨,由於李府多數都是大明遼東鐵騎軍隊,故此愛新覺羅·努爾哈赤兄弟倆,所騎的普通馬匹直接被活活累死,只能帶着大黃狗徒步而逃。

途中趁着夜色,愛新覺羅·努爾哈赤就讓三弟:愛新覺羅·舒爾哈齊,與自己分開逃跑,這樣勝算大一點,畢竟李府追兵的目標是他。

就在快接近四更天丑時之際,李府追兵們越來越近,將近追了大半夜的路,讓疲憊不堪的愛新覺羅·努爾哈赤,知道再這樣下去必定會被抓住。

便索性鑽進一大片草甸裡,躲了起來順便休息一會。

待後方明軍追兵們趕來時,望着一大片草甸,不知該從何下手時,最終他們想出了辦法?

那就是→用火燒。

果然沒用多久的功夫,草甸上面就火光四起,而此時愛新覺羅·努爾哈赤,也因爲太疲勞了,竟然就倒下去睡着了。

對自己即將置身於火海之中全然不知。

旁邊的大黃狗爲了保護主人,直接咬住他的腿,把他拖到旁邊的水坑裡泡着,自己則守護在他身旁,怎奈火勢太旺,大黃狗竟被活活燒死。

次日卯時,草甸被燒完之後,李府追兵們在檢查蘆葦草叢時,沒有發現屍體,便繼續往前面追趕。

隨着李府追兵的馬蹄聲越來越近,讓愛新覺羅·努爾哈赤,幾乎無處可藏,眼看就要被抓住了。

可在這最關鍵的時刻,他腳下踩空,瞬間翻滾了幾下,頭皮血流地摔倒在另一條小路上奄奄一息。

第一百二十四章【露樑海戰】第二百八十五章【陷害忠良】第二百五十七章【燕巢幕上】第二百四十四章【燕王靖難】第一百四十一章【調兵遣將】第九十七章【風塵之變】第三十八章【闖王自成】第八十七章【四面楚歌】第二百三十章【召集百官】第二十六章【經筵日講】第一百零一章【酒酣耳熟】第二百八十八章【入住京城】第五十七章【營救縣主】第一百七十八章【宮中事務】第二十八章【同心協力】第一百五十章【北關絕縷】第十三章【流寇來歷】第七十三章【潼關血戰】第八十章【臨幸宮女】第六十五章【束戈卷甲】第八十一章【黃門駙馬】第八十六章【掩護主力】第八十二章【平涼之戰】第一百零八章【東征李朝】第一百三十三章【戰事興起】第八十二章【帝師陰影】第一百一十六章【山賊伏擊】第一百一十八章【望川秋水】第一百二十八章【拯救琉球】第五十五章【路遇疫情】第二百七十一章【刀下留人】第一百零二章【壬辰倭亂】第一百七十四章【姻婿投函】第一百章【抓獲魅鶯】第一百四十四章【金鼓喧天】第三十二章【無處躲藏】第一百九十一章【隔岸觀火】第二百八十一章【大破聯軍】第二百二十一章【國本之爭】第八十章【劫持酋長】第二百零三章【戰前旗祭】第一百七十一章【帝師出山】第八十四章【紫薇煞星】第七章【奏章急報】第十二章【出兵救援】第七十二章【奸商罪證】第二百六十九章【旱魃謎魅】第二百七十八章【埃奇山戰】第七十三章【蛇鼠兩端】第二百二十章【戰一片石】第三十六章【星原燎火】第一百五十六章【紅丸事件】第一百一十六章【封貢幕府】第一百零二章【登上賊船】第一百二十三章【閨範圖說】第一百五十一章【南下應天】第十七章【招降流寇】第七十二章【奸商罪證】第八十五章【起兵報仇】第二百二十四章【剃髮歸降】第一百四十四章【振旅而歸】第一百七十章【廣寧之敗】第一百五十九章【敵軍來襲】第一百二十九章【太后干政】第七十一章【魚死網破】第二百三十章【召集百官】第五十七章【查閱賬簿】第一百五十八章【凡偶近器】第八十三章【俟河之清】第五十四章【狼狽回朝】第三十章【各方督剿】第一百零六章【南宋後裔】第二百八十九章【君主華夷】第二十四章【輾轉輪迴】第九十五章【軍營細作】第九十二章【禍亂四起】第二百四十四章【燕王靖難】第二百二十六章【進軍川中】第一百六十章【內奸作怪】第六十三章【平定疫情】第一百零四章【三京陷落】第一百三十六章【梃擊之案】第十章【檢閱兵馬】第八十四章【引蛇出洞】第九十五章【軍營細作】第五十二章【偶遇世子】第一百三十二章【毫毛斧柯】第一百零二章【壬辰倭亂】第一百四十章【寧武激戰】第六十三章【拔營東撤】第二百七十章【暮夜無知】第四十五章【邊疆敵情】第一百八十九章【單挑惡狼】第八十一章【黃門駙馬】第二十二章【剿賊方略】第二百二十六章【進軍川中】第一百一十二章【戰局略定】第六十九章【糧草被劫】第五十一章【接風洗塵】第八十九章【兩面三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