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不同的生產方式

車間的盡頭是一處軌道,上面的平板車上,是整整齊齊的各種木材,還冒着熱氣。進了車間之後,便就被幾個工人用滑輪裝置卸到一旁,軌道上的平板車依然從進來的地方出去。卸下來的木材,被上到一臺機器上,那機器仿如牛頭一般,在木材上拱來拱去。

楊告指着運進來的木材問徐平:“都漕,這木材——是熱的?”

“不錯,這都是在外面的槽子裡蒸煮過的,把裡面的蟲卵殺死,防止蟲蟻。趁着熱的時候刨平,是因爲這樣要省力氣,而且木材不容易開裂。”

指着那牛頭一樣的機器,楊告覺得新奇無比:“用這樣的機器來刨,以前真是沒見過。”

當然沒見過,這是徐平仿前世的牛頭刨製出來的,這個年代只怕還僅此一家。如果是用來加工鋼材,不管是用的刨刀還是傳動裝置還是控制裝置,雖然徐平也不好說這個年代絕對做不出來,但即使做出來,也沒有實用價值。但用來加工木材就不一樣了,刨刀自然沒有問題,木工的工具裡本來就有刨子。因爲木材強度和硬度都不高,傳動和控制裝置可以大量使用黃銅齒輪,精度也不需要多高。進行木材加工,簡單的牛頭刨就足夠了。

實際上即使在徐平前世,很多機械裝置的鋼鐵結構都可以用木材代替,不過那時候隨着鋼鐵工業的發展,用木材還不如用鋼鐵便宜而已。到了這個年代,能夠使用木材的地方自然絕不會使用鋼鐵,不只是價錢便宜,更重要是好加工。

就像車輛上的主體結構,無非是幾塊大木板,傳統的木工做起來費時費力,是很麻煩的。現在有牛頭刨和鋸牀,則就非常簡單,用的人力又少,又方便快捷。大量的廉價車輛不僅僅是靠着降低木材成本,更重要的是採用了工廠化的生產方式,成本一下子降了下來。

楊告和種世衡兩人上前圍着轉了一圈,才恍然大悟:“都漕要在城裡建水壩,原來是有這個用處!以前只是水磨,就省了無數的人力物力,現在用水力來做這些砍砍削削,省了多少事!沒有這些機器,不知要僱多少木匠來做這活計!”

水壩建起來,擡高了進入洛陽城之前的洛河水位,各處場務開渠引水,利用水位差帶動各種機器,最後把水排到下游。這樣水流平穩了許多,比直接在河裡安裝水輪不知強了多少,可以代替絕大部分的人力和役畜的動力。

利用水力帶動的不僅是牛頭刨,還有鋼鋸,包括圓鋸和帶鋸,還有鑽牀,甚至還有車牀和銑牀,甚至還有幾臺拋光的磨牀。雖然這些機牀都簡易了點,用徐平前世的眼光看起來非常寒酸,但加工不了鋼材,加工木材還是沒有問題的。

憑着這幾十臺機牀,還有經過初步訓練的工人,這一處新場務每年生產出來的馬車驢車,比以前整個京西路近二十州軍生產的加起來還多。

當然,最關鍵的還是便宜。與車輛的材料成本比起來,人工成本可以忽略不計。

這就是工業的力量,規模化生產,與以前的作坊式生產方式有根本不同。不但是人力成本降到了極低的程度,對從業者的技術要求也無限降低。只要身體健康,頭腦清醒,經過簡單的培訓就可以勝任從事的工作,而不需要像以前那樣跟着師傅學幾年。如果再加上零部件的標準化,就連使用成本也降到了不可思議的程度。

徐平建的這些新場務,單單從僱傭人力的規模上,還無法與以前大規模的官營場務相比。如京城的繡院,和僱的工人加上廂軍有數萬人,是新場務無法比的。但如果從生產能力和創造的價值上來說,則遠遠超過了舊的場務。

繡院、軍器監這些使用人力衆多的地方,往往都不講究效率,而是對出產的產品精益求精。生產的少不要緊,關鍵是產品一定要好。他們也不針對市場,使用者不是皇宮王族就是軍隊,最不講究成本的客戶羣。

生產力的進步不是去看靠着能工巧匠或者奇巧心思做出了什麼不可思議巧奪天工的珍稀物品,而是要進步的生產力生產出來的物品或者服務改變普通人的生活。徐平去制幾輛三輪車,用於基建良好秩序井然的皇城裡,雖然對推動生產力的進步有意義,但這種進步還遠遠沒有達到影響社會改變人們生活的地步。

京城裡的新場務,在過去一年製造的更多是奢侈品,用來賺錢的,達官貴人和官員們眼中也只是新奇玩物。只有那些新式的農具是真正能夠改變農業生產方式的,在實際掌權的官員眼中,重要性遠遠大於鏡子之類的東西,只是還沒有推廣開來。

西京洛陽所建的新場務,將完全不同於京城開封,就是要工業化,大規模生產,以低廉的價格推向市場,改變這個世界的生產和交換方式,改變每一個人的生活。

從車間盡頭一路向前走,楊告和種世衡看着一塊一塊的木料,一步一步變成零件,後中間再組成車架、車轅等部件,到了最後組成一輛完整的車輛,直接拉到門外的大道上。

這是與以前完全不同的生產方式,效率高大了讓他們做夢都想不到的地步。甚至有好幾次,走到半路又折回去看,看看這些東西到底是怎麼出來的。

到了進來的門口處,楊告長出了口氣:“都漕,這些馬車驢車——賣出去要多便宜?”

徐平笑了笑:“依照我的想法,家裡有數十畝地,能夠自耕自食之家,都應該有一輛纔是。一牛一驢,能耕能收,閒時還能夠用驢車運點土產到外地販賣,纔是鄉間小康之家。”

歸根結底,這些車的意義,還是要讓農民的生產生活範圍大起來,不要跟以前一樣大多數人一生一世都在十里八鄉轉悠,二十里外趕個草市就覺得見了外面的世面。他們的眼界開闊了,也有工具有動力把本地的土產運出來,形成農副產品的市場,讓商品經濟的浪潮捲到農村去。只有把最廣大的農村包括,社會纔會發生根本性的變化。

單單靠糧食,可以讓農民吃飽飯,但卻沒有辦法讓他們的手裡有錢。豐收了,糧價下跌,荒年糧價上漲手裡卻無糧可賣,糧食永遠是填飽肚子的,在廣闊的中國內地市場,無法而且官方也不敢讓糧食成爲真正的商品。農民手裡的錢,只有從棉麻桑這些經濟作物以及各種副業中換來。在鄉村,徐平要做的就是盡最大可能推到副業的發展。

第284章 新軍第106章 桑懌南來第164章 口袋陣第78章 入甕第311章 攻其一端第197章 馬肉不好吃?第31章 探花郎第14章 故人第243章 存利去弊第1章 購物券發行第159章 人手難題第66章 新鮮第7章 雜談第207章 戰還是和?第46章 誰能一定對?第4章 邕州城外第248章 仿三州故事第191章 梁園雖好第137章 何爲神?第11章 治術(二)第2章 秀秀(上)第112章 另起爐竈重開張第202章 換相(上)第156章 做事就好第33章 科舉第一步第89章 魑魅魍魎第309章 徵募結合第255章 把放出去的錢收回來!第53章 如和風光(下)第142章 勿謂言之不預第4章 斜谷造船務第26章 秀秀啊秀秀第16章 難處第261章 胡風漢風第130章 我要做土豪第58章 步步爲營第290章 刀拿在手裡揮砍纔有用(上)第35章 活字第165章 呂夷簡的條件第99章 刻書準備第310章 最後爭取第1章 回到從前第133章 廣源州南衙王第120章 不如降了?第66章 以民爲師第181章 天章閣夜對(中)第269章 推開一扇門第209章 截斷後路第118章 事情鬧大第81章 祭奠第181章 我喜歡這個第34章 磨鍊第63章 放生池第232章 狼煙第195章 反攻第221章 細腰城第6章 買書第16章 仁義者何?第212章 重回三司第223章 小術還是大道?第19章 匪訊(上)第329章 私下奏對第49章 戰後忠州第157章 考察的外商第112章 五軍齊出第78章 提攜第26章 秀秀啊秀秀第112章 黑吃黑第262章 應對之策第2章 夜談第242章 節制三路第59章 洞若觀火第175章 我自有大道第181章 天章閣夜對(中)第100章 鑄錢第197章 馬肉不好吃?第203章 換相(中)第110章 波州來人第13章 糉子第63章 瞎氈來歸第286章 毛錐子能退敵耶?第168章 大新聞第60章 窮人當家第71章 北巡第213章 速回慶州第78章 提攜第96章 改天換地第210章 有來有往第2章 夜談第103章 官兵要分明第95章 契丹的算盤第34章 一城二虎第69章 光耀門楣第8章 大道佐君王第12章 治術(三)第136章 握成拳頭打人第19章 理通事順第186章 刻擺錯了第29章 孫沔的麻煩第146章 分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