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因地制宜

看過生產馬車驢車的地方,又到旁邊看了獨輪車的生產,模式跟馬車相差不大。作爲畜力車輛的補充,獨輪車也是必不可少的。馬車驢車運輸的距離長一點,獨輪車則用來作短距離的運輸。這種簡單車輛既不需要畜力,而且方便靈活,與馬車驢車各有分工。

這一片場區主要是製作木材產品的,除了車輛,旁邊還有生產犁、耬、耙等等各種農用工具,甚至還有街頭小販專門用的移動式攤位都有製作。按徐平前世的話說,這裡生產的是各種生產工具,是爲社會提供生產資料的,是重工業。重工業是基礎,自然應該得到扶持,優先發展。這裡雖然用人不多,但佔的地方好,地盤也大。

工業是指採集原材料,並把它們加工成產品的工作和過程,最重要的標誌是形成了社會分工,從農業和商業中真正獨立了出來。生產力的發展水平不一樣,工業自然也就有不同的產品,不能因爲這時候只能做木頭產品,就不當是工業了。

正如蒸汽時代的工業區最好建在有煤炭和鋼鐵的地方,形成煤鋼聯合體,這個年代當然要選有水力而且採伐木材方便的地方。洛河這裡上游就是中原難得的大片山區,有豐富的原始森林,可以沿着伊河和洛河順流而下,材料來源方便而且成本低廉。築壩之後,又有伊洛河豐富的水力可以利用,便就相當於蒸汽時代建煤鋼產業的好位置。

至於以後生產力發展了,出現了蒸汽機,會出現更合適的工業中心,那就不是徐平要考慮的問題了。在他前世,隨着生產力水平的變化,以前的重工業區也衰落下去,被新興的工業中心所代替,那並不表示以前建工業中心就錯了。

各處看完,到這場務監官的官廳裡坐下,徐平對楊告和種世衡道:“看過一遍,你們心裡如何想?有什麼建議和意見,儘管提出來。”

楊告想了想,答道:“都漕,不知道這裡的場務一年可以制多少馬車驢車出來?對了還有一點,只說驢車馬車,這車牛能不能用?現在民間到底還是用牛的多。”

“當然也可以做牛車用,只要把所用的套具換一下就可以。馬驢騾用的是短套,牛車最好用長套,短套雖然也可以用,但拉不了重物。”

楊告和種世衡對視了一眼,都暗暗搖了搖頭。說來慚愧,徐平說的長套短套是個什麼樣子他們還真沒見過,也不知道爲什麼這樣區分。現在只好記在心裡,以後找人問就是。

道理其實很簡單,人類使用役畜主要是利用負重能力和挽力這兩個方面,或者就是乘挽兼用型。中國的役畜品種,馬驢騾都是乘挽兼用型,換一種說就是既可以利用牽引力也可以馱負重物,但主要是使用負重能力,長時間使用盡量避免利用牽引力。因爲它們的瞬時牽引力,比如說馬,與牛比相差不大,但一兩炷香就會力竭,牽引能力迅速下降,強行使用會很快暴斃。而馱負能力則長時間使用也下降不多,軍馬可以馱着人數個時辰。所以拉車的時候,要分一部分載荷在它們的負重能力上面,不然拉不了重物。

牛就不同了,力氣主要是在牽引力上,特別是長時間使用,牽引力下降很慢,而且也不容易疲勞。古人說服牛乘馬,自然是有其道理。

與利用負重能力和挽力相適應,便就有長套和短套的區別。長套是儘量讓車的載荷都在車輪上,用人駕車,來控制方向,利用役畜的牽引力。短套則要分很大一部分載荷到役畜的身上,用俗語說就是車要前沉,乘力挽力兼用。馬車在拉貨物的時候要用短套,才能充分地利用馬力,空車就可以換成長套,讓馬得到休息。牛則剛好相反,拉貨物的時候用長套,利用牛的牽引力,空車時可以換成短套,讓駕車的人休息一下。

也正是因爲這樣的特點,纔會用牛來耕地,用馬驢騾來騎乘或者拉貨物馱貨物。騎在牛背上的往往是牧童,年幼身輕,要麼就是神仙。而馬則一般不用來耕地,這個年代的驢了體型還不大,不堪使用,只有騾子可以勉強部分代替黃牛,但不能長時間使用。

至於後世所提起的馬耕,別說是現在中原及周邊的馬種,就連歐洲也沒培育成功重挽馬。沒有重挽馬,什麼馬耕和馬拉火車都是鬧笑話,牽引力重載的情況下,普通的乘用馬跑不了一里路就廢掉了。歷史上是歐洲有野生的重型馬,那裡的人用了數百年的時間,利用重型馬培育出了重挽馬,然後再與其它馬種雜交,得到了偏向挽力的乘挽兩用馬。有了重挽馬,纔有了歐洲人的馬耕,纔有了四輪的載貨馬車,纔有了馬拉火車。用亞洲的乘用馬,不管是蒙古馬還是阿拉伯馬,做這些都遠遠比不上老黃牛。哪怕牛的生活性不適宜跑長途運輸,必須花大量時間吃草,但最少不會一兩天就累死,還累死也跑不了幾里路。

中國建國初期開發東北時的馬耕,是建立在新培育的挽馬基礎上的。沒有那些雜交出來的挽馬,哪怕家家戶戶養上幾十匹也是白搭,中國的馬乾不了牛的活。

現在這個年代,就是從歐洲引重型馬進來,徐也等不及培育出堪用的重挽馬。那樣的時間是以百年計的,哪裡能夠等得起?做事情自然應該因地制宜,根據實際情況來。

這裡製出來的馬車,賣的時候同時配備套具,長套短套各一副。而賣耕犁的時候,也用時配備長短套,與馬車不同的是那種套具是牛用的。牛和長套既可以用來耕地,也可以用來拉車,短套則就是駕車用,與普通的牛車套具基本相同。

其實與車比起來,這些套具的效果更大,是徐平利用自己前世多年在農村跑來跑去的見識,進行改良的。只是套具不顯眼,沒有引起別人的重視而已。

重定五等戶,馬、驢、騾、牛和駱駝等等役畜都不再算進戶等資產裡面,必然會刺激民間多養。有了更多數量的役畜,再加上新式的便宜車輛,便於社會的交通往來和商品流通,商品流通能力的增強,再反過來刺激商品經濟的發展。

徐平一切努力的最終目的,還是要讓商品經濟在這個時代發展起來。有了商品經濟的發展,便會促進生產力前進,會促進社會財富的增長。到那個時候,哪怕就是減稅,官府收到手裡的錢糧也會有巨大的增長,這纔是長治久安之道。

第163章 恩出公門第207章 離別第198章 鄧州集議第199章 外任第51章 大典(下)第190章 谷口初戰第72章 底氣第80章 契丹的壓力第24章 談判第201章 陛辭第121章 彈破琵琶第259章 前途未卜第180章 重召舊部第245章 養子秘訣第319章 和戰兩難第32章 五等戶制第53章 炭價風波第37章 三頭目第11章 遇仙樓第92章 收權第281章 西北同路人第215章 妥協第81章 準備迎駕第274章 我有一計第61章 轉機第49章 戰後忠州第196章 神針第43章 重逢第3章 洞房說一下最近情況第40章 誰承其後第181章 錢明逸第100章 南來歸宋第60章 新的門路第108章 邕州的路第277章 狼狽爲奸第183章 富國安民策第160章 政策原因第181章 錢明逸第37章 月夜雜談第18章 農田輯要第8章 雪第44章 白酒代言人第55章 合作社第323章 雅俗共賞第164章 我也不想來啊第186章 刻擺錯了第48章 叛國的附馬第120章 破陣子第214章 內朝外朝第97章 雪中論兵第34章 期集第44章 打起來了第211章 王素田莊第133章 無妄之災第12章 治術(三)第150章 各有各的難處第178章 賈憲三角第56章 國柄第236章 堵截第43章 賜姓第253章 收網第314章 偷營第65章 你放心去吧!第140章 最大債主第9章 永不加賦的困境第204章 一日破五寨第297章 伎藝人第135章 邊民的選擇第224章 數字會說話第240章 身後殊榮第86章 你有什麼可說的?第66章 新鮮第63章 工場第165章 版權費第157章 塵埃落定第93章 新鐵錢第117章 事情敗露第255章 把放出去的錢收回來!第82章 水淹三軍第46章 我們只收錢第1章 徐家莊第91章 不合規矩啊第11章 治術(二)第50章 牛羊滿欄第20章 送行第110章 清除後患第21章 矛盾第52章 童七郎第25章 追捕逃亡第262章 戰是義戰第7章 何妨拼一醉第104章 學生第144章 阿申歸來第263章 狄青的請求第15章 分工第181章 以毒攻毒第163章 準備應對第140章 最大債主第176章 李迪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