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人非少年時

王堯臣出了官廳,只見院子裡陽光下,徐平坐在一把藤椅上,不知什麼時候昏昏睡了過去。走到近前,卻見徐平的手裡捏着一本《柳河東文集》,旁邊桌子上一張字紙。

紙上是不知道什麼時候徐平寫的一首五言:

“歌詩學老杜,好爲白頭吟。

展紙憐民苦,鋪陳嘆古今。

花香忽濺淚,草木亦驚心。

卻向無人處,偷學醉柳蔭。”

此時的風氣是詩學韓愈杜甫,杜甫的詩更是被視爲標杆,讀書人學寫詩,一定要把杜詩讀遍。如果詩的風格能夠跟杜甫的詩有那麼一點接近,便就能獲得極大聲眷。

杜甫一生坎坷,詩風沉鬱,詩裡自然而然有一種悲天憫人的胸懷在裡面。此時說到底是和平年代,雖然外有強敵,內部也矛盾重重,但普通人的生活還是過得去的。年輕人未經世事,怎麼可能真正體會到杜詩中的情懷?學杜詩自然就是爲賦新詞強說愁,強行裝深沉。徐平一樣是如此過來,今天不知怎麼,寫這首詩揶揄此事。

王堯臣把詩讀了幾遍,終於忍不住笑出聲來。

徐平被從夢裡驚醒,擡頭看是王堯臣,急忙站起身來道:“是伯庸來了,怎麼不叫我一聲?現在春光正好,所謂春困秋乏,不知不覺睡過去了。”

王堯臣道:“無事,我也是在裡面悶了,出來閒走一走。話說你寫這詩,若是傳了出去被人看到,豈不是說你教壞少年人!你可是京西路都漕,兼着學事呢!”

徐平擺了擺手:“遊戲之作,閒來取個樂子罷了。”

王堯臣搖了搖頭,卻道:“詩言志,正是無心時才表露心跡。雲行這些日子好讀柳河東文章,五柳先生詩,恐怕不是一時興起。自年後以來,《富國安民策》編成,你的意志卻有些消沉了。你雖然不說,其中的道理大致我們也能猜到。”

徐平強行笑了笑道:“哪裡有什麼意志消沉,只是書已編成,去了心中一件大事,自然就放鬆下來。讀讀這些文章,也能放鬆心情。”

“陶詩雖然多寫鄉村情趣,恬靜淡然之情天生,但卻是五柳先生不爲五斗米折腰避世才寫得出。韋詩、柳詩何嘗不是如此?讀着是有閒情,卻自有一個苦字,他們的閒情都是從苦中化出來的。雲行,我們還正當少年!”

說到這裡,王堯臣按了按徐平的肩膀,就此收住,不再繼續這個話題。點到即止,王堯臣不是婆婆媽媽的性格,他也知道徐平不是。

拿了凳子在旁邊坐下,王堯臣道:“各地的公文都已經回來,定在下月十三,京西路州主官在鄧州集議。剩下的日子不多了,我們是不是要好好準備一下?”

“自然是要的。編《富國安民策》說是地方州縣都參與,其實主要是我們北部的幾個州縣,南部的能夠所有的人都看過就不錯了。”

王堯臣皺着眉頭道:“而且,我還擔心到時他們不一定都同意。南部各州一向與我們聯絡不多,很多州的幕曹官你都沒有見過,具體會怎麼樣可是說不上來。賈提刑和方副使雖然一直支持新政,但底下到底是個什麼情形,雲行,難說啊。此次集議之後,晏學士是一定要回京了,能不能讓他支持我們,也就看這一次了。”

自范仲淹被貶後,晏殊的顧慮明顯比以前更重了,對於新政也不那麼熱心。雖然只是距離幾百里路,京城的情形這裡實際還是很難把握,如果晏殊知道現在京裡下面的底層官員怨聲載道,對於施行新政充滿嚮往,或許就不會這麼猶豫。陳執中這兩年是倒了黴,自從徐平走了,下層官員的待遇明顯變差,怨氣都發在他的身上。阻止新政的呂夷簡一樣受到編排,錢糧發不足,你說得天花亂墜也不行,讀書人的嘴可是很毒的。

其實何止是晏殊,自從范仲淹被貶,徐平都變了很多。呂夷簡可以壓住不讓官員討論此事,但如何能夠堵住天下悠悠衆口,越是壓得緊反彈的力度越大。徐平看在眼裡,心裡的想法慢慢就有些改變。以前他總是認爲,只要照着自己說的去施政,大家能夠過上好日子,頓頓有肉吃,自然就會支持自己,現在卻有些動搖了。

家國天下,真的僅僅是用利益就能把人拉到自己一邊?全心全意擁護范仲淹的人,有幾個是認爲跟着他能夠升官發財的。做詩學韓杜,爲什麼這樣?是因爲這兩個人的詩比其他人的都好嗎?不只是如此的。韓杜的詩是好,但李白等人難道就差了,這個年代尊崇韓杜是尊崇他們的那種精神。五代亂世,真地是把大家殺怕了,讓國家富強,永遠不要再發生那種慘劇是時代的呼聲。而且入宋以來雖然還算平靜,但社會的階層變動劇烈,人心總有一種不安定感,找到一條治國安民的路是許多人的志願。

到這個時候,徐平才真正體會到爲什麼說上層建築不僅僅包括政治結構,還包括意識形態。范仲淹官位不高,職權不重,他的能量從哪裡來?從意識形態來的啊。數十年在地方爲官,以身作則,詩文吶喊,范仲淹已經站在了這個年代意識形態的高地。呂夷簡可以把范仲淹貶出京城,但卻鬥不倒他,在意識形態上,呂夷簡根本不配與范仲淹相比。

範呂相爭讓徐平的心態發生了很大變化,現在把新政立即推向全國的意願已經不那麼強烈了,讓自己的理論隨着這一套《富國安民策》站上意識形態高地,纔是徐平最希望做到的。成爲主流的意識形態,纔可以真正稱得上立萬世法。

這一策不是治國之術,而是徐平帶給這年代的治國之道,只有到這個高度,才能真正傳承下去,不再像以前的桑弘羊、第五琦和劉晏等人的政策一樣,只是曇花一現。

正是因爲思想有這種變化,徐平的熱情纔會慢慢冷卻下來,意志卻更加堅定了。

後人常學說唐宋八大家,不說宋朝的六家,唐朝的韓柳實際上在宋朝的待遇也是不同的。北宋學韓愈,學的是那一種含蓄深沉,奮勇勃發,到了南宋柳宗元的地位才真正超脫出來。爲什麼最近徐平喜歡讀柳宗遠的詩文?王堯臣說的不錯,柳詩的那一種閒適是從寂寞孤苦中脫出來的,正因爲詩人當時的孤苦,纔有閒情的深沉悠遠。

繁華褪盡,方現鋒芒。如今的徐平,跟剛到洛陽時意氣勃發野心勃勃不同了,某種意義上思想獲得了一種超脫,有了一種跨越時代的孤獨。

第233章 想不明白第231章 核心鹽鐵司第46章 慎選西平王第7章 實際演示第33章 得失之間第307章 萬事皆要本錢第198章 鈍刀割肉第255章 兵民一體第25章 官場浮沉第59章 合謀第137章 馬踏諒州(上)第252章 驚夢第86章 兩全其美第17章 最難是缺人第4章 郊迎第55章 藥銀第288章 分岐第15章 軍改第274章 邕州軍入京第2章 這個技術不好細說第141章 大頭在後面第20章 定計第105章 同流合污第78章 提攜第273章 示威第102章 錢法類書第98章 定策第46章 忠州事發第55章 利用第287章 祖宗有深意第126章 時機到了第3章 護衛鐵騎第156章 做事就好第182章 天章閣夜對(下)第15章 軍改第330章 你去西北吧第266章 我們等得好苦!第185章 傾國之戰第148章 是可忍,孰不可忍第6章 不同的做事態度第280章 狄青離去第58章 升任副使第16章 還錢第171章 萬事操之在我第131章 天才人物第70章 蜀兵入隴第46章 我們只收錢第126章 選差外州第101章 七源州第188章 我就是個土包子第313章 三司編敕第319章 使節第44章 打起來了第74章 埋伏第30章 日月當空,洞燭萬民第84章 蓄勢待發第20章 早朝第187章 包拯第114章 千古佳對第2章 父老第305章 《景祐會計錄》第104章 黃從貴的末日第150章 寓兵於民第36章 洞房花燭夜第124章 段雲潔的麻煩第39章 文理荒謬第227章 超市第137章 何爲神?第267章 許懷德也不容易第12章 才高八斗,不矜細行(上)第140章 最大債主第132章 兌水再賣第72章 廢后風波(中)第260章 宜將剩退窮寇第28章 蟾宮折桂第79章 坐觀成敗第92章 給我們看誠意第92章 收權第168章 大新聞第5章 月是故鄉明第287章 大丈夫要有擔當!第35章 活字第6章 買書第144章 各司其職第214章 蠟丸第210章 我爲什麼跟個閹人談?第41章 意外第74章 無妄之災第65章 智雲法師第212章 重回三司第321章 兩萬匹馬第125章 歸正人第73章 童大官人第182章 你是金子做的第38章 必勝之勢第298章 夜襲第160章 改天換地第164章 新舊衝突第314章 偷營第219章 降是不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