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〇二章 不竭

不僅如此,相比於本質上仍然有限的氘、氚、氦三等能源,可望繼續燃燒幾十億年的太陽,才真正有資格被稱爲“無窮無盡”,開採難度還比可控核聚變低得多,更有資格被冠以‘未來能源’的稱號。

然而,就算有這樣近乎無窮的能源,擺在人類眼前,舊時代的人類卻始終未邁出大規模利用太陽光能的第一步。

要利用太陽能,手段,無非是光伏模組,或者其他類型的換能器,技術上不存在任何困難,規模上,則同樣有隨規模趨於下降的成本效應,一切都與可控核聚變沒有根本性的差異,就算如此,舊時代的人類文明,直到滅亡,也沒能借其續命。

正因如此,認爲‘人類可以借一次能源變革,取得自身的飛躍發展’,纔是極其不現實的。

回到可控核聚變上來,的確,考慮到核聚變的放能水平,如果研發成功,是堪稱一種極其強大的能源。

但是核聚變的燃料,又如何取得,也可以如陽光一般,完全免費、唾手可得麼?

不論氫同位素、還是氦三,在蓋亞表面的丰度都很一般.

月球表面倒是有氦三,儲量較高,不過以目前月球基地的勘探、開採嘗試,成本上也一點都不樂觀。

不論蓋亞,還是月球,核聚變材料的巨大總量,並不天然的等於其完全免費,不僅如此,劇變裝置本身,乃至配套的輸變電體系,都耗資甚巨,平攤下來的能源成本,恐怕並不會比傳統能源有多麼巨大的優勢。

這一點,無須展望未來,早在覈裂變能源出現時,人類就曾經有過這樣的幻想。

被核裂變的巨大能量所震撼,繼而,認爲其有望解決人類的能源需求,成本還很低廉,然而實際情況卻如何?

從舊時代,到今天的新時代,人類陸續建造的幾萬座大小核電站,充其量只在傳統能源匱乏、或者無法得到時,才發揮了一些重要的作用,至於成本,理論上的數字是化石燃料的六、七成,實際上則根本達不到。

核裂變的廢料,在舊時代,人類並未認真對待,只不過是尋找一地殼穩定的基址,將其深埋處理了事。

這些廢料,在舊時代滅亡前夕,不出所料的被管理員們掘出,用於自相殘殺。

結果,造成了嚴重的核污染,知道今天蓋亞表面仍有近百分之八的土地,在可預見的幾百年、幾千年內的,都不適宜人類活動。

這一點,充分證明舊時代文明,對核廢料的處理策略,有重大缺陷,即便以當時的立場,並不一定能預見到後世的蓋亞大戰,稍有工程實踐、與歷史認知,也會知道“存放週期一萬年”的規劃就是在扯淡。

計入廢料處理成本後,核裂變,就不再具有相對傳統能源的優勢。

而核聚變呢,看起來沒有廢料之虞,直到今天也沒有能實現的跡象,即便在遙遠的未來,研發成功,成本也恐將是天文數字。”

一邊敘述,一邊瀏覽眼前的報告書,方然言盡於此,他知道這些白大褂們都清楚得很:

“技術,成本,這些方面就到此爲止。

在舊時代的大框架內,可控核聚變,即便有朝一日真的研發出來,也無法改變人類社會的面貌,更遑論改變人類文明的命運。

其根本原因,一點也不在於技術、或者成本,而是資產主義的天性使然。

資產主義的運行規則,核心,是資產增殖,全社會一切活動都與資產增殖相關,一切生產活動都圍繞資產增殖而運轉,在這種態勢下,掌控劃時代新能源的組織、機構,首要的考慮必然不會是造福人類,而是如何將利益最大化。

一旦考慮到這裡,結論就會很明顯:

不論可控核聚變的成本如何,哪怕真的‘近乎免費’,持有者的最佳策略,也將是把價格定在略低於傳統能源的水平上。

即便這樣的價格,持續一段時間,在化石燃料日漸枯竭的大背景下,逐步將傳統能源擠出市場,進而,將成本高昂的可再生能源擠出市場,也會是早晚的事,這樣,用不了十年時間,核聚變能源機構就將壟斷人類文明的能源供應。

再然後,會發生一些什麼事,稍微觀察人類歷史也不難猜得到。”

言盡於此,用不着說太細,阿達民相信這些科學家的思維和頭腦,很容易想到結局。

壟斷,對資產而言,是攫取利潤的極佳態勢,在這種情況下,即便西方列強的經濟學家們也必須承認,自由市場機制將失效,

而壟斷者的最佳策略,是將供應壓制到略低於剛性需求的水平,然後儘量拉高價格,獲取驚人的超額利潤。

在這一切過程中,人類文明的能源需求,是否能滿足,人類社會的運轉,乃至其中每一個體的生活,是否能有保障,還是會因能源壟斷、高價而舉步維艱,這一切,則根本不在壟斷資產的考慮範圍之內。

一旦失態發展到那種程度,可想而知,人類文明的處境,

甚至會比可控核聚變之前的時代更惡劣。

“……情況大致如此。

況且,考慮到舊時代的人類文明,劣根性十足,一旦真的有可控核聚變技術出現,恐怕,列強等勢力之間,很快就會爲此而劍拔弩張;

甚至,誘發蓋亞大戰,這也是完全有可能的。”

對可控核聚變的前景,大加批駁,方然的本意並非潑冷水,而是讓在座的白大褂們統一思想,明確制約人類文明發展的究竟是什麼。

能源,固然很重要,但是在資產主義橫行世界的舊時代,

這並非一個根本性的矛盾。

直白的講,在蓋亞淨土的歷史課本里,已經剖析的很明白,人類,即便只有舊時代文明的能源、技術水準,也完全可以讓每一個體,都過上有質量、尊嚴的生活。

之所以沒能實現,原因,絕不在於什麼“五十年後的可控核聚變”,而在於一句古老謁語所揭示的深層次矛盾:

“不患寡,而患不均”。

第二九三章 分離第二十四章 前途第五九二章 答案第四八一章 申請第一四四章 篤定第七四〇章 醫療第七七六章 高教第六七九章 失去第二二六章 獵蜂第七六四章 遙遠第三四一章 三元第七四七章 記憶第九六一章 未來第二七八章 維爾第七九四章 皁色第七三七章 物性第四〇七章 腳步第七一一章 規劃第三六三章 憂心第三十一章 謹慎第一二六章 感染第六四四章 鐵壁第六二一章 吉爾第七三三章 服務第三八三章 內鬥第一六一章 替換第九十一章 追蹤第四七九章 替代第九五六章 復生第一八三章 潛行第五六〇章 信號第八十三章 交換第三十九章 合流第七一五章 神怪第二八〇章 缺陷第八五三章 現實第五三一章 獨斷第七二三章 規劃第四三四章 庫房第三八五章 等價第七五二章 解除第六章 渺茫第五九〇章 前景第二六八章 堅持第七八六章 急救第四八一章 申請第一四〇章 侷限第五一八章 接觸第四四七章 避難第七六八章 火種第二〇〇章 核武第五六一章 分佈第二七六章 建議第三六五章 能耗第一六五章 接觸第五十六章 監控第六四五章 火山第七〇二章 甄別第五十九章 清零第一四二章 重任第八五三章 現實第六六七章 使命第三四一章 三元第二三五章 根源第七十八章 停滯第二〇六章 線性第七二一章 故人第七八八章 殘疾第八八九章 芒種第八六七章 緊張第一五一章 預算第五四一章 塑造第七七一章 佔地第十三章 沾染第三四三章 帝國第七七一章 佔地第七八六章 急救第七三二章 角色第八四七章 保險第四六六章 環境第六三四章 疑慮第三三〇章 懷疑第四四二章 智力第二二〇章 培訓第三〇二章 缺陷第四九一章 自縛第四二〇章 分配第二八七章 奴僕第五四七章 掩面第四一七章 規劃第七七五章 成長第五九七章 秉性第五五八章第二一五章 夏洛第八五〇章 行動第五五八章第六五一章 要戰第六八〇章 反常第六五六章 身後第四九七章 調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