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我幫您推薦到《中國書法》

相比起賀雅茹與吳媛的震驚,李石要淡定的多。

他笑着問老太太:“也包括照片上那套齊白石的花鳥冊?”

老太太聽他這麼一問,還是下意識猶豫起來,畢竟那套齊白石的山水冊是她最喜歡的藏品之一,也是市場價值最高的,曾經有位老朋友,開價兩千六百萬向她求購,她都沒同意。

不過當她把目光又看向桌上的《思君》時,目光立馬變得堅定起來。

過了七八秒鐘,擡頭對李石道:“包括那一套,只要李先生你願意,現在咱們就換!”

她聲音很輕,但語氣很堅定。

李石不得不感嘆,薑還是老的辣,老太太自身書法在巔峰時期已經踏入(專業-)的門檻,是名副其實的書法家,又愛好收藏,收藏古今字畫幾十年,果然是目光如炬的識貨之人。

不像賀姐,半桶水,挑着走路的時候,和吳媛的兇一樣晃盪——能看出自己的字水平很高,但具體多高,高在哪,估計她是說不出一個所以然來的,只是特別符合她的審美取向,讓她在感性上着迷而已。

這幅《思君》,乃是形神兼具的妙品之作,放在整個歷史長河裡,比它更好的,只有寥寥無幾的神品之作。

在李石總結的書法體系裡,神品相比妙品,一樣神形兼備,但勝在道高技高且渾然天成,而這樣的作品,以《蘭亭集序》爲代表,從先秦掰着手指頭數到現當代,都用不上兩隻手。

而且流傳下來的,像《蘭亭集序》、《得長風帖》等等,基本上都是摹本,極少數一兩件疑似的真跡,也都在那個苦難年代,被強盜們從華夏大地上搶走了。

事實上,李石自己總結的書法體系,雖然借鑑了張懷瓘的《書斷》中關於“神、妙、能”的內容,但他的評判更嚴格。、

比如說王羲之的《喪亂帖》,在很多人看來,足以也稱之爲神品之作。

但在李石對書法的評判體系裡,《喪亂帖》的確是情感與字跡高度契合,屬於“道高”,但王羲之在創作它時,可能處於一種極致的情緒裡,筆法、結構、章法、墨法等方面,在這種情緒下,是“無意”且“微微慌亂”的,總的而言,屬於“技平“——這個“技平”並不是說技法不好,相反,這幅作品的技法同樣非常好,技法好是支撐情感與書法融合的基礎,只是沒有達到像《蘭亭集序》那樣的完滿境界罷了。

之所以提《喪亂帖》,因爲它與李石創作的這幅《思君帖》很相似。

李石創作《思君》時,自我催眠到了極致,整個人完全沉浸在情緒中,美人書體的風格在這樣的情緒裡破土發芽,技法隨之提升,也支撐他把當時飽滿的情緒融入到了筆下的墨跡裡。

但因爲書法風格剛剛萌芽,還不成熟,且受極致的催眠情緒影響,他的這幅《思君》,如果神品的高度來看,同樣屬於“道高技平”的妙品之作。

不錯,之所以說《喪亂帖》和《思君帖》這兩幅妙品之作是“道高技平”,是因爲李石站在神品的高度來評判的。

如果從普通書家,或者鑑定能力較強收藏家的角度來看《思君》——

臥槽,自己居然遇到了一幅藝術高度堪比《喪亂帖》真跡的作品??!!

王羲之《喪亂帖》的真跡如果放在現在,得賣到多少錢?十個億沒有,三五億總是有的吧?

……

當然,現在這個萬事都談錢的社會,藝術價值並不與經濟價值等同。

藝術價值再高,沒人買,經濟價值也可能一毛錢都不值。

不過,吳秀林老太太能提出這樣的交換,顯然在她眼裡,是看到《思君》的藝術價值,且藝術價值是她評判取捨的核心參考。

當然,也不排除老太太目光長遠,覺得李石這幅作品未來的經濟價值會超過齊白石小几千萬的花鳥冊。

不管怎麼樣,自己的作品能被一位書家前輩這麼喜歡,李石還是挺開心的。

他先認真地表示感謝:“您這樣的目光獨具的書家前輩能喜歡我的作品,我非常榮幸。”

接着便利索地拒絕了:“不過這幅字對我而言意義特殊,我要自己留着收藏的。”

見他這麼說,在場的另外兩位女性都怔了一下,看李石的眼神露出不同的驚訝神采。

吳媛:不愧是我家李老師,連齊白石的畫都不惜的換,牛皮!

賀雅茹:明知價值幾千萬的畫,也不換,這個李石,果然比我還清高,難怪能流露出那種眼神——不對,小姨這不是哄擡物價嗎?我還要求他的字的,到時候得給多少潤筆費呢?

老太太則是面露遺憾,目光又回到桌面的作品上。

先盯着《思君》看了一會,接着轉向一旁的《美人浴》。

暫時也不再提交換的事,一邊欣賞作品,一邊和李石聊起了來。

李石自然樂得與她交流書法創作心得。

和同行交流,不但是學習,也是傳道的好方式。

老太太是比較傳統的書法家,在書法上實踐水平高,理論水平則比較一般,但因爲整體水平擺在那,對書法的理解能力要比賀雅茹高出太多,至少能對李石說的一些尖端感悟能聽懂個大概——差不多知道他在說什麼。

越是如此,老太太越震驚李石在書法上學習修煉所達到的高度!

就好像看世界盃,不踢球的人,只看到場上人把球踢來踢去,最後進球了。只有踢球、懂球的人,才知道球員做的技術動作有多難,最後進的這個球有多不容易。

老太太與李石越聊,受到的震撼就越大,最後心裡不禁產生了一個疑問:他說的這些書論,在我看來都好高深,尤其書法發展的規律總結,很多地方聞所未聞,都是他自己總結出來的嗎?這世上,真的有這樣厲害書法家存在?

而且,他還如此年輕。

就在老太太世界觀快要崩塌的時候,李石說的興起,覺得之前的思路在這會又有了不少新的拓展,頓時手有點癢癢,突然轉頭問一旁的賀雅茹:“賀姐,這裡有筆墨嗎?”

賀雅茹雖然聽不太懂小姨與李石聊的東西,但一直和吳媛在旁邊安安靜靜聽着,這會就像是被老師在課堂上提問的中學生一樣,連忙站起來,回道:“有,就在那邊櫃子裡,我去拿。”

說真,站起來走向貼着照片那面牆的對面,這邊放着一排木質櫃,打開其中一頁門,從裡面取出筆墨紙硯。

李石提醒道:“如果有現成的墨汁,就拿墨汁。”

他現在迫不及待想實踐腦海中得到拓展的思路,嫌棄研墨時間慢。

等賀姐把筆墨紙硯拿來,他快速倒了一些墨汁,鋪開紙,提筆蘸墨,直接書寫——永和九年。

邊寫邊道:“就以‘永和九年’這四個字爲示例,我的書法風格,受諸多古今書法家的影響,但其中影響最大的,王羲之自然是其中之一,循書法風格演化脈絡,究其師承,先後應該是蔡邕到蔡文姬,蔡文姬到鍾繇,鍾繇到衛夫人,衛夫人到王羲之,最後就是我。”

“那麼,如果是蔡邕來寫‘永和九年’這四個字,應該是這樣。” 李石提筆,稍微沉思兩秒鐘,先在宣紙最上端,寫下骨氣洞達的四字隸書——永和九年。

“接下來是蔡文姬,她來寫,應該是這樣。”

又沉思了三五秒鐘,再次提筆,在下方繼續用草書,寫下法度嚴謹,卻又俊逸灑脫的“永和九年”。

“你們注意看,雖然是不同的書體,但基礎筆畫上的技法,是有傳承的,比如‘永’字上這一點……”

最先反應過來的是老太太吳秀林,因爲她知道李石前面講的就是書風演化,所以一下子明白了李石在做什麼——他這是要循着師承,用每一位書家的風格來寫“永和九年”這四個字啊!

這……

一時間,她有點失去了思考的能力,只瞠目結舌地看着。

“接下來是鍾繇,這位正書之祖,應該會這麼寫。”

“再接下來是衛夫人……然後王羲之了,這位的字大家都很熟悉。”

寫到王羲之的風格,賀雅茹也反應過來了。

她雖然不太懂那些高深的書法理論,但看字還是會的,前面四位書家,四遍“永和九年”,雖然是不同的書體,不同的風格,但每一遍都寫的那麼好。

“王羲之書法,不管哪個字,不管是灑脫俊逸,還是委婉含蓄,總包含着一股中正平和的氣質,簡直就是我們古代文人最憧憬的隱士高人模樣,所以他的‘永和九年’,是這樣的。”

李石拿筆在硯臺邊勻了勻筆尖的墨汁,很隨意繼續寫道。

他如今已經進入了學習狀態,看着好像是在給大家講解,實則也是釐清自己剛剛拓展的思路。

所謂教學相長,便是如此。

這次的四個字寫完,旁邊的賀雅茹忍不住擡起玉手揉了揉眼睛。

天下間所有學書法的人,不說百分之百,至少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都臨過《蘭亭集序》,她自然也不例外,而且還臨過很多遍,對於王羲之版本的《蘭亭集序》開頭四個字自然是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了。

反覆看了一會,連李石最後說什麼,她都沒顧着聽了,甚至忍不住拿出手機,在網上搜了一張《蘭亭集序》的高清圖片進行對比。

“果然一模一樣!”

而另一側,她小姨吳秀林水平比她高多了,不用搜圖片,便第一時間看出了這四個字與神龍本《蘭亭集序》在“形”上高度相似,包括一點一橫,一撇一捺之間的種種細節!

她驚歎親眼見識到了李石臨摹能力的同時,也越發着重聽李石口中敘說的書論。

全神貫注,生怕錯漏了半個字。

李石最後用自己的風格寫了一遍“永和九年”,暫時放下筆,對着紙上的六行“永和九年”,總結性的分析道:“書法技法的演化,與科學技術的發展進步不同,科學技術的進步,必須遵循天理,是物理和數學、化學決定其發展方向,而書法是藝術,更多的取決於‘人心’變化,包括社會審美與個人審美,比如這個‘和’字……”

賀雅茹覺得自己反正聽不懂,索性把注意力放在字上,

她目光下意識上移,又搜索其他幾位書法家的字,然後對比紙上的“永和九年”。

“鍾繇的《宣示表》……太相似了。”

賀雅茹查着查着,忽的身體一顫,腦海中浮現出一個念頭——難道讓上面四位書家來寫這四個字,也真的會寫成是這樣嗎?!

她想起那天李石在茶樓,用很短的時間,就把她的字臨摹的連她自己都分辨不出來的程度。

擡頭,視線向已經停下寫字的李石。

她本來是想看李石的,但掃過小姨的時候,目光不由停下來,注視着這個世上最後一個自己還珍視在意的長輩。

她發覺對面的小姨,這會跟小學生上課一樣,聽的那麼認真,甚至都能在她有些凹陷的雙眼裡看到濃烈的求知慾!

賀雅茹又閃過一個嚇了自己一跳的念頭:小姨不會也想拜李石爲師吧?

這個念頭一生,越想越覺得有可能。

小姨越老越像任性的小孩,想做什麼就會去做,早已不在乎別人的看法了。

“不行,要阻止這個事發生,小姨都七十多歲了,怎麼可以拜一個二十來歲的小年輕爲老師呢?”

“嗯,這說出去太丟小姨的臉了,對對,絕不是我想獨佔李石學生這個身份,都是爲了小姨的名聲好……就是這樣,一定要阻止這個局面出現。”

賀雅茹忽然俏臉一紅。

心頭涌現出一股羞愧和羞恥的情緒——她如此聰慧的女人,豈能察覺不到這是自己內心的自欺之念呢?

我怎麼會那麼想?

太古怪了。

賀雅茹看向李石的臉,心想,都怪這個人,跟他接觸之後,我好像都變得有點不正常了。

就在這時,李石和老太太的單方面交流接近尾聲。

老太太很有感慨,又有點激動地道:“李老師,您要是把剛剛說的這些東西寫出來,我幫您推薦到《中國書法》上去發表……嗯,可以多寫幾篇,到時候,我再讓書協的人組織評定,爭取讓您這樣歷史上都罕見的大書法家,能早點進書協。”

關於王羲之的師承,借鑑唐代大臣兼書畫家張彥遠的《法書要錄》,小說而已,大家別太較真哈。感謝諸位道友的支持與鼓勵,昨天晚上一直到今天中午兩點多才徹底醒來,人都睡懵了。

第385章 貴婦那有點刺激的想法第330章 美人行書入妙品第333章 大凶前妻這個角色誰來演(求訂閱)第285章 石哥,白老師好像網戀了第66章 人生第一盟,感謝“曉風殘月心”盟主第444章 貴婦夜奔小山村第254章 納入三枚寶印(求全訂!)第340章 大師在哪?雪膚練字墨香凝第245章 我家裡有個校花妹妹第150章 昭陽縣第153章 好心的老同學第115章 連升第10章 先選擇第410章 《化書爲劍,關於劍術練法學習的初第16章 第一輛車第65章 撕壞過一雙(求追讀)第196章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第243章 肚兜可以在網上買嗎?第312章 馮潔不會是女主吧?(求全訂)第291章 她真的太懂了(求全訂)第369章 過於積極熱情的貴婦第48章 攝影學習計劃第378章 京城買房提上日程(二更)第54章 我失眠了第242章 苗家神女下凡塵第302章 同樣妖孽的武術天賦第386章 算是溫居吧(求訂閱和月票!)第438章 路上撿個褲子溼透的大姐第470章 膽大的李清雅(求訂閱和月票)第437章 欲借山勢養劍氣(求月票!)第15章 提高轉賬額度第179章 陳秋葉的禮物(求訂閱)第136章 神與體並行第348章 以物換物第333章 大凶前妻這個角色誰來演(求訂閱)第222章 這個女人,總是這樣不死心第314章 晉升!(求全訂!!!)第165章 廚房裡的女人遇到了一堆噁心的事,今天無心碼字第23章 買房了第298章 我隨手扔在路邊的東西成了博物館的第19章 車技有待提高第267章 黃色戰袍和兩單生意第188章 猜對有獎第198章 雙胞胎姐妹(求訂閱!)第173章 開心到飛起第461章 煙城文旅局在找你(求訂閱)第452章 日常(求訂閱)第371章 你咋又招個女娃呢?第146章 他女朋友會不會介意第269章 越想越氣的王圓第60章 陳秋葉第133章 社死第104章 陳秋葉深藏不露(求首訂!)第331章 張婧怡的潛力(求月票)第20章 女上司約見面第292章 昔日大學校花(求訂閱)第269章 越想越氣的王圓第255章 關於武俠的遐想第303章 要相信科學,姐夫第368章 村醫第246章 我妹妹像我媽(求全訂!)第386章 算是溫居吧(求訂閱和月票!)第184章第444章 貴婦夜奔小山村第332章 我可不可也住這?第69章 很重要的事,都進來看看!!!第81章 貨主魯叢偉(求追讀,求支持!)第19章 車技有待提高第229章 放浪形骸的姐妹花(求月票)第258章 和陳秋葉的京城日常(求全訂)第362章 村裡就能找到很好看的模特(求全訂第28章 羊了,發燒了第332章 我可不可也住這?諸位道友,節日快樂!第149章 借錢第30章 體驗到什麼叫味同嚼蠟了第162章 需要長期模特第214章 水仙花開(求全訂閱)第417章 身體如大弓,射!(求全訂和月票)第193章 我太適合畫女性人像了第9章 題主想多了第158章 陳秋葉的誤會第94章 夜跑羣(求支持!)第424章 問問網友們的意見吧第342章 我要過足眼癮(求全訂)第312章 馮潔不會是女主吧?(求全訂)第470章 膽大的李清雅(求訂閱和月票)第69章 很重要的事,都進來看看!!!第183章 日常第104章 陳秋葉深藏不露(求首訂!)第4章 肝一夜,中文熟練第280章 女網友:揭陽高媛媛第146章 他女朋友會不會介意第340章 大師在哪?雪膚練字墨香凝第383章 不愧是他第329章 我來給你當副導演吧第417章 身體如大弓,射!(求全訂和月票)第156章 想讓嫂子陪我一起第319章 招兵買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