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7章 應對

孟津渡方向的魏軍進攻兵力高達七八萬,而鞏縣的魏軍卻在兵力劣勢的情況下,毫無必要的堅守待援這不能不讓人多想。

諸葛亮也曾經有想過,是不是自己的預判出現了問題,魏軍的進攻方向還真的不是在虎牢關,或者司馬懿是真的相信他兒子有率領七八萬人,攻破孟津渡,直擊洛陽的能力。

如果是這樣的話,自己要怎麼應對纔是正確的做法。

但.諸葛亮認真的考慮了以後,還是覺得不太可能。

第一個原因,還是老答案,諸葛亮不認爲司馬懿會把突破的希望交給別人,自己安心的給別人打佯攻。

無他,單純是司馬懿不放心而已。

這些年,曹魏的軍事人才確實凋零的很嚴重,尤其是老一輩的名將相繼逝世後,中青年一輩的將軍們沒能及時的頂上來。

而隨着曹真,曹休這一輩人僅剩的幾個人才相繼病逝後,曹魏方面真正能獨當一面的軍事人才,突然的就剩下了兩個人。

一個,是司馬懿,另一個,是郭淮。

而郭淮的情況很微妙,他雖然有能力,但卻並不被曹叡看好,因此一直不得重用,如今也只是在潁川郡,負責輔佐陳泰守衛潁川。

河東方面,就只有一個秦朗,一個司馬師還算有點戰陣經驗,但你要指望他們突破孟津渡的防守,甚至攻破洛陽.諸葛亮只能說,司馬懿要真這麼想,就太小看自己了。

另一方面,從戰略的佈局上來說,雖然突破了孟津渡之後,魏軍可以直逼洛陽北門,但只有一路突破,並不足以對洛陽形成太大的威脅。

洛陽終究是堅城,如果諸葛亮在孟津渡被突破後,直接叫回魏延所部三萬人,以四萬多兵力退守洛陽的話,哪怕司馬懿有二十萬人圍攻,諸葛亮都有信心能守住洛陽一段時間,等待援軍的到來。

因此,諸葛亮不認爲司馬懿會用這麼直白和強硬的方式來攻取洛陽,他應該還是想要儘可能的分散洛陽守軍,然後親率大軍突進,直取洛陽。

而如果是出於這個目的的話,攻破孟津渡,對曹魏來說,並沒有任何好處,相反,造成孟津渡局勢緊張,迫使自己從洛陽分兵救援孟津渡,應該纔是司馬懿最終的目的。

這也就能解釋,爲什麼司馬懿要讓王凌堅守鞏縣只要鞏縣不失守,就還能吸引魏延所部兵馬,如果放棄鞏縣後撤的話,魏延所部鐵定不能前突到虎牢關去的。

所以,諸葛亮判斷,司馬懿大概率是要用添油戰術來支援鞏縣,換取諸葛亮用添油戰術往孟津渡增調援兵。

這是諸葛亮再三思考後的判斷,但這個判斷,並不能幫助諸葛亮跳出現在的戰陣局勢。

畢竟,他司馬懿是真的添的起油,而諸葛亮可沒有這個兵力可以往孟津渡增派足夠的援軍。

哪怕明知道孟津渡不可能輕易失守,但萬一張翼和黃權守不住,退出孟津渡的話,那魏軍顯然也不會放着孟津渡不佔.孟津渡失守,後面很多的北伐戰略都沒法直接展開了。

所以,孟津渡還是要救,但同樣,也必須想辦法,跳開司馬懿製造出來的戰陣局勢,想辦法找回戰場主動權。

但,並不容易。

畢竟曹魏對反攻洛陽的計劃贏準備了快一年了,所有的預設戰場和戰略態勢都是圍繞着洛陽來謀劃的,除非諸葛亮放棄洛陽,或者是重新開闢第二戰場,否則很難跳出司馬懿的戰略佈局。

放棄洛陽是不可能放棄的,而開闢第二戰場,諸葛亮手頭也沒有足夠的兵力。

思來想去,諸葛亮最終還會決定,抽調弘農郡的王昶領兵去孟津渡救援,而自己這邊分出向寵帶兵五千人去守函谷關。

鑑於函谷關的特殊地形,向寵臨行前,諸葛亮再三囑咐,讓向寵一定要注意函谷關北側河道,必須在河道當道紮營,以防萬一。

這麼做,其實就等於是暫時放棄了弘農郡的防守,收縮兵力屯兵洛陽。

至於東側圍攻鞏縣的魏延,諸葛亮下令讓他加強進攻,務必對鞏縣持續造成威脅,如果可以,最好是搶在司馬懿增兵鞏縣之前,徹底攻破鞏縣。

雖然諸葛亮也知道這種可能性不大,畢竟對手是司馬懿,應該不會給自己這樣簡單破局的機會.但試總是要試一下的。

最後的後手,諸葛亮往南陽派出了軍使,告知在南陽集結兵力的張溪和徐庶洛陽現在的戰況,如果可以,諸葛亮希望他們能儘快的完成集結,帶兵發動北伐。

只要北伐正式開始,攻克潁川郡進入兗州後,就等於是開闢了第二戰場,而且是逼得司馬懿不得不放棄進攻洛陽,回軍防守的第二戰場。諸葛亮的想法,隨着軍使的軍報一起,傳遞到了南陽郡的宛城。

在這裡,張溪和徐庶兩人正在儘快的集結兵力,準備北伐的各種事情。

諸葛亮的軍報一到,張溪和徐庶經過一番簡單的討論,很快就明白了諸葛亮的戰略意圖。

但,要立刻發動北伐,現在還有些困難。

如今的宛城,只有十二萬兵馬聚齊。

荊州襄陽郡和東三郡的郡兵,是跟着張溪一起北上的,這時候已經抵達了宛城,而關中的五萬郡兵和兩萬南軍也因爲離的不遠,在宛城完成了集結。

但秦州,涼州的總計七萬兵馬,還在過來集結的路上,並沒有抵達。

而且最重要的是,現在在宛城完成集結的士卒,全都是步卒,一個騎兵都沒有。

如果提前發動北伐的話,這點兵力去進攻潁川郡也許是夠了,但想要進入兗州或者河東作戰,沒有騎兵,還是很危險的。

因此,張溪和徐庶兩個人商量了一下,是不是稍微分工一下。

徐庶繼續在宛城等待大軍集結到位,尤其是秦州和涼州的騎兵,一定要催促他們儘快抵達前線。

張溪則提前率領五萬步卒,前往支援洛陽,避免洛陽遇險。

張溪琢磨着,他反正是要跟徐庶分兵的,徐庶的主要進攻方向是潁川,而張溪是要領兵去河東的,先一步出發,其實也不影響北伐大計。

而且,張溪率領的都是步兵,速度慢,雖然出發的早幾天,但騎兵速度快啊,只要抓緊時間隨後跟上,也許不需要多少時間就能趕來洛陽匯合.這樣既能兼顧救援洛陽,也不會耽誤北伐。

徐庶琢磨了一下,覺得現階段也只能先採用這樣的方式應急,也就同意了張溪的做法。

就這樣,張溪帶着三萬東郡郡兵,兩萬南軍提前出兵,前往洛陽。

統軍主帥不用問,肯定是張溪,而隨軍的將領張溪認真的考慮了一下,決定帶上了柳隱,孟達,傅肜三人。

南軍那邊是自有統帥的,姜維,文欽,毌丘儉都在軍中,不需要張溪去操心領軍將領的問題,張溪主要負責的,還是東三郡郡兵方面。

而東三郡,其實主要統帥是寇封寇封對張溪不選自己選孟達,多少有些委屈和不滿。

但,一方面,寇封需要留下來統帥剩下的兩萬襄陽郡兵,協同徐庶作戰,另一方面真要從純粹的軍事角度去講的話,孟達在能力上,可比寇封要強上不少的。

再加上張溪既然受人所託,答應了李嚴,自然也會兌現承諾,故此帶上了孟達。

至於柳隱,那沒啥好說的,既是張溪的舊部,同時又是擅守的將軍,等到反攻河內郡後,張溪也需要一個擅守的將軍來守住河內渡口,保證自己的後路。

而傅肜.張溪選他是真的沒啥特別的用意了,純粹是現在在南陽集結的將軍中,傅肜算是來的比較早的,也是能力最出衆的一個。

相比於什麼陽羣,丁立,李輔之類的將軍,張溪肯定選擇更加善戰的傅肜。

就這樣,選好了領兵將領,整頓好軍糧軍械,張溪在接到諸葛亮戰報的五天後,提前出兵,北進洛陽。

而近乎於此同時,司馬懿也放棄了繼續在虎狼關觀戰的做法,領兵前突,支援鞏縣。

畢竟,諸葛亮現在在洛陽的守軍,只有五千人了.戰機已經出現了。

第1015章 朱桓立功第234章 蔣琬第440章 略陽遭遇戰第435章 石亭之戰第127章 謀取荊南四郡第1017章 借兵反攻第79章 巡視防務第1017章 借兵反攻第446章 街亭混戰(一)第669章 宛城戰事(二)第443章 守城第四天第464章 總動員令第858章 潼關之戰(十三)第1190章 意外的先見之明第1206章 兵臨城下第1153章 撤軍第116章 草船借箭第1166章 戰略制定第734章 方向之爭第102章 長阪坡之戰(一)第1205章 司馬懿的謀劃第55章 拜師第497章 一夜築城第1181章 河東戰事明朗第852章 潼關之戰(七)第704章 挑明第452章 火攻略陽第544章 小鎮用兵第437章 街亭第449章 吳王第253章 嶽麓山的由來第586章 險計第340章 陸遜攻宜都第521章 陰差陽錯第559章 王平與朱贊第576章 截擊第241章 合肥之戰的影響第166章 暴露第1111章 劃紅線第1114章 拆東補西第671章 戰事停歇第815章 司馬上奏第452章 火攻略陽第472章 涼州平定第315章 退敵第931章 勸說第412章 郭淮的反應第565章 畫風清奇的眉縣世家們第626章 敗退第220章 入城安民第42章 編練鴛鴦陣第449章 吳王第1108章 曹叡的困境第86章 攻城第834章 追擊第279章 江東密議第858章 潼關之戰(十三)第372章 密謀第1087章 應對第165章 朋友第899章 曹魏的盤算第770章 曹魏動向第664章 槐裡之戰第623章 進攻和撤退第664章 槐裡之戰第1132章 秦朗進軍第288章 胡修與呂常第1099章 失守第578章 決策冒險第767章 安撫第517章 曹真的直覺第1008章 全朱矛盾第816章 曹叡的決斷第83章 議策第98章 劉表病重第1086章 搶攻第369章 三路戰局第702章 託孤第451章 雙方開戰第527章 老友聚會第245章 百年大計第990章 曹魏的困難第527章 老友聚會第985章 荊州隱患第903章 調任和妥協第1092章 共議第743章 人事第303章 修改戰略第889章 孫權的顧慮第845章 特殊兵種的作用第123章 聯軍第969章 佔便宜的東吳第800章 郭淮的疑慮第402章 魏延的傷勢第1148章 司馬懿的困境第994章 猶豫不決的張溪第133章 親事第477章 改制第703章 疲蜀之計第40章 運氣極好的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