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2章 折中

荊州的問題,是一個比較棘手的問題。

當年先帝入川,鑑於益州和荊州之間交通不便,同時也是爲了給自己留下後路,選擇了讓關羽留守荊州。

再到後來,因爲一系列的變故後,導致先帝在成都稱帝后,荊州依然是由關羽總督管轄的。

荊州的地位非常的特殊,不僅由關羽全權掌控軍政諸事,而且荊州的賦稅丁口,是不需要上繳給朝廷的,全部用在了荊州發展,以及準備即將到來的北伐上面了。

這也是爲什麼關羽能一下子派出九萬兵馬北伐南陽的原因,這是荊州十餘年的積累。

但現在,關羽病逝了,荊州的問題,就凸顯出來了。

當年先帝可以讓關羽總督荊州諸軍政事,是因爲先帝信任關羽,把這麼大一個攤子交到關羽手裡,不僅是信任他的能力,更是信任他們之間兄弟的感情。

而先帝駕崩後,由於關羽的特殊地位,以及先帝三兄弟之間的情誼,再加上關羽忠義聞名於世,所以劉禪也沒有犯傻到想要收回荊州的特殊地位。

劉禪都沒犯的傻,諸葛亮自然也不會犯,所以荊州還是保持着原有的特殊地位。

但現在不行了不管是劉禪還是諸葛亮,都不想再繼續讓荊州遊離在朝廷的體系之外了。

所以,諸葛亮的想法就很簡單,他要把荊州的軍政體系歸納入朝廷的統一管轄內。

但這一點,對荊州的軍政各官員,以及荊州的世家大族來說,是有些不利的。

雖然在關羽的治下,這幫世家大族們也不太好受,但問題是,關羽其實不太管荊州政務,他只是牢牢的抓住了軍務,對荊州世家的要求也只有一個——老子北伐的時候你們別給我拖後腿。

所以嘛,雖然關羽治下的荊州,荊州世家需要承擔不小的糧草錢帛的消耗,但他們也同樣可以通過政務上的便利,把這些損失的利益給撈回來。

可一旦併入朝廷的行政體系後,不僅還有可能繼續承擔北伐的軍糧消耗,同時也會喪失地方治理的權利.荊州世家們,肯定是不樂意的。

再一個,荊州世家對比於其他大漢治下的區域,還有一個很大的優勢。

荊州的世家子弟,可以到益州,雍州,甚至涼州去出仕當官,但其他各州的世家子弟,卻無法進入荊州當官。

因爲荊州是相對獨立的行政體系,只要關羽不開口,誰都沒法到荊州來上任。

整個荊州,非荊州系的官員,一隻手都能數的過來。

這也是其他各州世家非常嫉恨荊州世家的原因,也是荊州派官員能在朝中始終佔據主流的重要因素。

這個特例要是被打破後,荊州派不僅在地方上受損不小,在朝廷中,也要面對其他各州,尤其是益州派的反撲。

所以吧,這事兒,絕對是很麻煩的一件事。

諸葛亮其實也知道,但問題是,他不能坐視荊州繼續這麼遊離下去了。

諸葛亮的目的,是興復漢室,建立一個大一統的爭權,而不是建立一個由封建割據政權組成的政局聯盟分封制打從孝武皇帝那會兒起,就已經不流行了。

再加上荊州在諸葛亮的北伐戰略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因此,諸葛亮必須把荊州掌控在手裡。

至於荊州世家九萬大軍在手,荊州派想鬧就鬧吧,益州派估計巴不得荊州派鬧起來呢。

這是諸葛亮的決心,而一旦諸葛亮下了這個決心,那麼剩下的,就只有磨嘴皮子了。

徐庶也不是鐵了心的站在荊州派的利益上考慮問題,只是他們常年鎮守荊州,知道這麼搞存在的隱患,但既然諸葛亮在明知道這些隱患的情況下還是要求統一軍政,那徐庶自然沒什麼好說的。

徐庶爲人低調且清貧,坐鎮荊州十幾年也沒有置辦什麼產業,至今住在荊州刺史府的公衙內,他的長子娶的是廖化的女兒他跟荊州世家大族之間,可沒有什麼利益聯繫。

實際真正利益關係深厚的人,是龐統。

龐統確實爲了荊州派的利益,跟諸葛亮據理力爭了,他把能說的都已經說了。

但問題是,諸葛亮拿的,是大一統的帽子,龐統再怎麼爲世家大族考慮,也不能反對大一統.經過孝武皇帝時期那場“大辯論”之後,皇朝大一統的思想,已經成爲了儒家的主流思想了。

你反對什麼都可以,就是不能反對大一統思想,否則的話,天下有的是世家大儒站出來噴死你!!!

有一說一,這點上,儒家的人真的很奇怪的當初在孝武皇帝時期反對大一統聲音最強的是儒家,現在維護大一統思想最積極的還是儒家。

大前提無法反駁,龐統再怎麼據理力爭,說的都還是那些利益上糾葛。

再加上益州派的黃權,法正,李嚴等人,他們也不會放過這麼好的削弱荊州派影響力的機會,一起幫腔,龐統再怎麼也爭不過這麼多的人。

說到最後,龐統也實在找不出好的藉口了,只能先同意了諸葛亮的想法,荊州軍政歸還朝廷,但細節方面,這可以私下再議。 擺平了龐統之後,荊州的問題暫時告一個段落,接下來的議題是對東吳的外交策略。

“東和孫權”已經是不可能的事情了,現在的局勢下,諸葛亮也終於是認清了這一點,那麼接下來對東吳的外加政策,就需要重新制定。

這點,諸葛亮一時間也想不清楚,只能是跟大家一起商議。

對於這一點,龐統第一個站出來,表示不能對東吳再有妥協退讓了。

上次江夏郡的事兒,還能有個理解,畢竟需要抽調兵力北伐,而江夏郡對江東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利益交換是適當的。

但武陵郡,零陵郡,以及後來東吳進攻襄陽,江陵的事兒,說不過去。

就算不能立刻出兵討伐東吳,也應該在荊州囤積重兵,威懾東吳,逼迫東吳歸還武陵,零陵二郡。

龐統的這個建議,得到了徐庶的支持。

徐庶也覺得,不能一昧的對東吳忍讓了鎮守荊州這麼長時間,徐庶也明白了,東吳那邊完全就是屬白眼狼的,根本喂不飽他們。

繼續跟他們合作,不僅前方對曹魏無法安心用兵,而且身後還要隨時擔心東吳捅一刀。

這樣的盟友,不如不要。

兩位荊州派系的主要人物發表了看法,接下來,就該大漢的另一大派系發表意見了。

而益州派益州派認爲,雖然東吳可惡,反覆不定,但如今剛剛經歷了一場大戰,還是不宜立刻用兵,應該以和爲貴。

所以,法正的建議是,遣使前往東吳斥責一番可以,但在荊州囤積兵馬,威脅江東,大可不必。

其實吧,荊州那邊屯兵如何,本來益州派是無所謂的反正勞師動衆的又不是益州人,伱們荊州人愛怎麼折騰就怎麼折騰好了。

但問題是,前一個議題諸葛亮才說要把荊州軍政收歸朝廷,那現在荊州如果要屯兵備戰的話,是不是意味着朝廷也必須給荊州足夠的支援?!

朝廷能拿哪裡的資源去支援荊州呢.雍州剛剛被打爛了,正需要重建呢,秦州和涼州那個窮的,不問朝廷要補助就算是萬幸了。

到最後,不還得是益州人出錢出糧的給荊州人擦屁股嘛。

這事兒,沒門。

益州人寧可出錢給朝廷北伐,也不願意出錢給荊州人戰備.北伐好歹還能見到點回頭錢,至少雍州的土地和涼州的馬場益州人還有參與的份,但荊州那地方,那幫荊州佬能把利益讓出來?!

所以,嘴炮一下就可以了,真打的話,你們荊州人自己去打好了,反正我們益州人是不支持的。

特麼諸葛亮一看這架勢,又開始頭疼了持國比持家還麻煩,這幫人,就沒一個省心的。

沒辦法,這種情況下,諸葛亮只能看向了第三方勢力.諸葛亮看向了張溪。

張溪本來還在樂呵的看熱鬧呢.現在好了,問題主動找上門來了。

諸葛亮這個老狐狸,他壞啊!

這個節骨眼找上張溪,張溪同意屯兵,那就是得罪了益州派,要是不主張屯兵呢,就是得罪荊州派。

雖然以張溪現在的身份地位已經可以不用糾結得罪不得罪誰的問題了,但感官很不好。

這明明是你諸葛亮一言就能決定的事情,非要拉我出來擋刀。

行吧,你拉我擋刀,那我就和稀泥唄。

張溪的建議是,往江東派出使者,責問孫權無故犯境的事情,言辭一定要激烈。

之後,再命荊州軍在江陵加強防備,水軍從襄陽南下,威逼公安,做出重奪公安的架勢。

簡而言之,張溪選了一個折中的方案。

然後,諸葛亮就直接採納了!!!

第889章 孫權的顧慮第236章 造紙第287章 攻克宜城第226章 馳援荊南第1250章 攪局者(三)第251章 調人第474章 魏諷謀反案第369章 三路戰局第820章 騎兵對決第1074章 屯田和鑄幣第897章 英雄落幕第1042章 遷都之議第554章 南陽僵持第242章 楊儀第1190章 意外的先見之明第516章 長安的應對第1149章 三線戰事第26章 找原因第494章 違令第672章 魏吳和議第290章 戰報第1240章 中止經濟戰第82章 蒙衝第381章 對外第320章 呂蒙的決斷第324章 激將第452章 火攻略陽第276章 襄樊之戰的真正用意第1181章 河東戰事明朗第1067章 戰長沙第1195章 撤軍方案第459章 變故第841章 甩鍋第823章 重泉縣內第491章 漢中預度部第183章 秋收第779章 舌辯結束第38章 《隆中對》第517章 曹真的直覺第946章 洛陽防備第472章 涼州平定第823章 重泉縣內第765章 諸葛入長安第310章 定軍斬夏侯第714章 雪災第1182章 曹爽在猶豫第312章 調兵北上第827章 魏延詐關第315章 退敵第87章 失敗的夜襲第757章 離間計第480章 孫權的想法第1204章 猶豫第363章 議策第429章 搶時間第166章 暴露第1137章 司馬懿的後手第1188章 兵出幷州第725章 開春第254章 冠禮第988章 巧合第734章 方向之爭第717章 缺乏經驗第716章 關中世家第176章 誤解第340章 陸遜攻宜都第627章 階段性結束第424章 中軍突擊第1181章 河東戰事明朗第182章 容後再議第1218章 陸遜離淮南第790章 司馬懿的應對第708章 世家的想法第477章 改制第249章 人手不足第650章 大雪第623章 進攻和撤退第328章 陣前嘴炮第1060章 陸凱的眼光第523章 又送女裝第990章 曹魏的困難第729章 空城計第441章 退守街亭第628章 曹丕的無奈第985章 荊州隱患第498章 原因第993章 真正的目的第989章 戰備第992章 兩路進兵第138章 油江口第439章 張郃的突襲第338章 江陵城下第1115章 “河東大捷”第26章 找原因第27章 論將第284章 三路出擊第996章 試探第1031章 大漢南軍第212章 投石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