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3章 調任和妥協

真不是諸葛亮故意坑張溪,實在是張溪的建議,跟諸葛亮的想法完全不謀而合。

諸葛亮到底有些放不下他那個“東和孫權”的戰略構想,再加上一時也想不出更好的策略來應對東吳的變卦,所以這種折中的策略,是最符合現在諸葛亮心境的。

既不能輕易對東吳示弱,但也不能把東吳逼到曹魏那一邊去,就是現在諸葛亮最實際的想法。

議事到了這裡,大框架是已經確定了的,剩下的,就是一些小細節的討論了。

這種時候,就不需要那麼多人一起參與了,剩下的細節,只需要開小會就可以了。

李嚴可以啓程會漢中繼續鎮守了,黃權也可以繼續去忙他的益州世家置換土地,以及訓練雍州水軍的事情了,魏延和趙雲忙着去徵召雍州郡兵以及制定操練的事項,陳祗和費禕則要把今天的會議內容形成奏章,給幾位大佬過目無誤後,送給成都的天子過目。

就連旁聽的姜維,他也需要回去寫一封奏章,把今天的所見所聞,用自己的渠道送給劉禪,供劉禪參考。

因此,參與小會議的人,也就是諸葛亮,法正,龐統,徐庶,張溪這五個人而已。

其實法正都是來湊數的,大會議決定的框架裡,對益州派的利益涉及的很少,如果不是爲了看着龐統不作妖的話,法正都不需要來參加這個會議。

而這個小會議真正需要討論的重點,也不是對大會議框架進行有效補充,而是關羽已薨,荊州不能沒有實權將領鎮守,到底應該派誰去。

根據諸葛亮的意思,這個實權將領,必須是能力和威望都足夠,同時也能理解朝廷對外的政策,同時又能被荊州世家大族所接受的人選。

要符合這麼多條件的人選,其實也不多,只有兩個人——王基和張溪。

王基雖然年輕,但他在荊州爲官十年了,從上到下都處的非常好,再加上他“鄭玄弟子”的身份,雖然王基也是寒門出身,但在世家大族那邊,是有着屬於自己的一席之地的。

唯一的問題是,王基的威望不夠,在政務方面雖然很出色,但在軍略上,王基一直沒有機會展現出自己的才華,未必就能有效的威脅和壓制北面的曹魏和東面的孫吳。

而張溪嘛,早年也在荊州爲官過,雖然跟世家大族的關係不算太好吧,但在世家子弟的心裡,張溪的威望可不低。

當初張溪爲了給世家找事兒做,瞎鼓搗弄出來的嶽麓書院,現在已經成爲了荊州,乃至江東諸郡學子嚮往的文學聖地。

司馬徽這個糟老頭子憑藉這一點,都已經跟龐德公並稱“徽德二公”瞭如果不是龐家和司馬家的後代還有點節操的話,醞釀一下輿論,封聖都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而這個時候,司馬徽已經過世了,唯一活着的嶽麓書院的創立者,就只有張溪一人了。

因此,張溪雖然久不在荊州,但他在荊州的威望可不算低。

而且,有張溪去鎮守荊州的話,以他的名聲,不管是北面的曹魏還是東面的孫吳,都不敢大意.他是真的有能力可以跟兩國的大將軍掰掰腕子的存在。

再加上張溪主動提出了對東吳的外交策略,自然不可能不懂朝廷的用意,由他去鎮守荊州,那肯定是比王基更加合適的人選。

而張溪唯一的問題是——他要是去了荊州,那雍州怎麼辦?!

雍州現在也是百廢待興的關鍵時刻,張溪這個雍州刺史要是調走了,誰來主持雍州大局?!

交給魏延這個二把手麼?!

魏延打仗倒是很有一套,但治政,尤其是治理雍州這麼大,又這麼關鍵的地方,魏延有這個理政的能力麼?!

所以說啊.經過一番仔細的討論之後,諸葛亮決定——他來守雍州。

是的,諸葛亮不打算回成都去了,他要親自鎮守雍州。

一方面,雍州作爲北伐的最前線,將來必定是北伐出兵的重要後勤基地和出兵據點,這地方必須要好好的經營。

哪怕是張溪在這邊坐鎮,諸葛亮都有點不太放心。

另一方面天子都已經快二十五了,也該學着掌控朝政了,諸葛亮不可能一直這麼把持朝政不放的。

朝中也有龐統和法正輔佐,這兩人雖然有些爭端,但兩人知道該怎麼把握尺度,出不了大事的。

基於這兩方面的考慮,諸葛亮決定自己親自坐鎮雍州,成都交給天子學習掌控,龐統,法正保駕護航.至於張溪,趕緊去荊州上任!!!

張溪那個無語的.諸葛亮這老小子是不是忘了,咱們前腳纔給子女定下婚約,現在你就一腳把我踹到荊州去了?!

行,你就讓諸葛喬在明年秋後,從雍州跑到荊州來迎親吧!!!

張溪那個怨念的,但.其實就是發發牢騷而已。

其實張溪也清楚,就現在大漢的各位將軍裡,也就只有自己最適合去荊州鎮守了。

趙雲年紀大了,諸葛亮現在都有心調趙雲回成都養老,涼州那邊有徐邈和龐德在,應該也出不了大亂子。

張飛就不用說了,據徐庶所言,自從關羽病逝後,張飛就像被人徹底抽乾了精氣神的樣子,再加上他的年紀,能不能緩過來都不一定。

魏延論軍略能力,倒是不差了,但他政務能力不行,去荊州這地方打仗不要緊,搞外交實在是難爲他了.再加上就魏延的那個脾氣嘴臉,他要是能在荊州呆得住就新鮮了。

至於吳懿要不咱們還是看看,馮習,張南,傅肜這些人,有沒有進一步的培養價值吧。

真的,吳懿能力不差,但他有個致命的缺點——他是外戚將領。

也就是這個時空的大漢太后是步氏,吳氏只是太妃,而且她前面還有一個天子生母甘氏在,否則的話,吳懿恐怕連領兵的機會都沒有。

大漢兩大外患,宦官和外戚,陪伴了兩漢四百餘年諸葛亮怎麼可能不防着這個。 所以啊,張溪很明白,自己肯定是要去荊州的。

至於什麼女兒親事.自己完全可以先去荊州,把老婆和女兒留在長安,到時候等到女兒嫁人了再去荊州陪自己就是了。

總不能讓自己女兒受委屈嘛。

這事兒就這麼定下來了,剩下的事情,大多是龐統和諸葛亮之間的交流,爲的還是那點荊州世家的利益分配問題。

張溪不需要插嘴,只需要旁聽,聽完決定後,自己到了荊州按照這個細則執行就是了。

小會開到這裡,基本上該決定的事情就已經決定下來,再剩下的事情,就是閒聊了。

當然,這羣人湊在一起,也不是閒聊一些家長裡短的事兒。

比如說法正,就開始替自己的兩個好兄弟鳴不平了。

“此次北伐,正方總督糧草轉運,其功不小.不知孔明以爲,可授其何職?!”法正看似漫不經心的問道。

諸葛亮一聽到李嚴的字號,微微皺了一下眉頭,然後看看法正,才說道,“此時孝直可上奏天子,由天子決斷即可。”

早就說了,這事兒給你面子,伱自己決定就好,怎麼還非要落瓷實了?!

可法正不能不這麼問.問天子?!問天子最後的結果,不還是你諸葛亮說了算麼。

倒不如把話說明白了,大家把事兒擺平了好。

“正方爲人,雖有私心,然不論出任漢中太守還是北伐總督糧草,任事也算盡心盡力。有功則賞,有過必罰,此亦爲孔明所倡,不可有別。”法正說道。

知道你們看不過眼李嚴私心過重,但一碼歸一碼,至少這幾年,李嚴把漢中治理的也確實不錯,北伐總督糧草也是盡心盡力以他的才能,也該升遷了。

諸葛亮也是被法正說的沒辦法了,只能是點頭,開口說道,“亮以爲,正方可調回朝廷六部任用孝直以爲如何?!”

諸葛亮妥協了。

六部是尚書省的管轄範圍,法正又是尚書令,他要任命誰爲六部尚書之一,諸葛亮這個丞相也不太好直接反對的。

法正這次終於是滿意的點了點頭,然後又說道,“上庸孟子度,近年.”

“.說到上庸,元長此去,需好生看管寇公仲,令其萬不可恃功而驕。”

嘛,諸葛亮直接轉移了話題。

孟達這人,從當年不救荊州這事兒就被先帝厭惡了,政治前途已經到頭了,這會兒還想再繼續擡頭.別說諸葛亮不答應,就是劉禪都不會答應的。

劉禪這人雖然懶了點,但卻極爲重視親情,誰對他好,誰對他壞,他其實很清楚.二叔爲了大漢都抱病薨於徵途了,在看看孟達這貨,爲了自己的一己私慾不救江陵,差點導致荊州丟失。

特麼哪個天子敢用這種人?!

要不是後來孟達有幫助寇封攻略關中的功績,他現在哪裡還有機會繼續當一郡太守。

法正一看諸葛亮這態度,就知道孟達是真的撈不起來了可惜了孟子度的一身本事,卻只能去重於莽夫之下了。

但,法正也不好說什麼,當年孟達乾的那事兒吧,法正也覺得奇葩,孟達的腦子難道當時是被驢給踢了?!

私心可以有,但要以國事爲先啊現在好了,後果只能讓孟達自己承擔着了。

法正這邊暫時沒事兒了,但徐庶那邊,卻有了一個新的問題。

其實也不是什麼不得了的事情,是徐庶想起來,當初在昆陽前線的時候,有人用三色系線傳遞最高級別的諜報消息,而署名也很奇怪,就只有一個“劉”字。

徐庶想問問,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對此,諸葛亮也是一臉懵逼。

“劉”這個姓代表的含義,在大漢內部可是非同小可的,諸葛亮再怎麼樣,也不會派出宗室子弟去當諜報人員,也不會送這麼明顯姓氏的人,跑去曹魏的地盤當臥底啊。

諸葛亮趕緊找來費禕,詢問這個事兒。

而費禕同樣一臉懵逼的表示,自己派往曹魏的諜報人員中,就沒有任何一個人,是姓劉的。

是,這年月,姓劉的不在少數,甚至有很多人還都是漢室後裔,曹魏也不可能逮住一個姓劉的就查他祖宗十八代但諜報戰線講究的是一個隱秘,這種明顯會被人注意到的姓氏,能不用還是不用的好。

所以,費禕也不明白,這封密報,到底是誰發出來的,這個“劉”字代表的含義,到底是什麼。

好了,這下輪到徐庶懵逼了。

第1022章 洛陽邀戰第65章 攻擊和防守第339章 陸遜之計第838章 試探性進攻第1028章 桃園重聚第861章 潼關之戰(十六)第255章 鄧艾的親事第182章 容後再議第319章 劉璋的選擇第347章 漢中反應第918章 商議四伐第1017章 借兵反攻第358章 戰與和第939章 相持第129章 破騎兵第705章 女兒事第532章 張溪的應對第186章 周瑜病危第271章 周瑜的想法第908章 請帖第208章 雒城第314章 騎兵突襲第386章 水泥第656章 槐裡圍城第817章 關中亂戰第389章 替代戰略第624章 好消息和壞消息第1191章 瞞天過海第624章 好消息和壞消息第346章 周瑜接任第611章 戰術之爭第893章 提前準備第1169章 曹爽的決斷第1194章 滿寵的才能第1108章 曹叡的困境第1028章 桃園重聚第1109章 棄守的代價第982章 魏吳結盟第47章 曹仁第100章 接應第453章 上邽對峙第1143章 撤軍方案第26章 找原因第1206章 兵臨城下第85章 守城方略第401章 突襲第677章 內部矛盾第480章 孫權的想法第618章 突然出現的王平第660章 曹真的顧慮第431章 詭異的南陽戰事第1217章 東吳內政第798章 賈逵和蔣濟第470章 關羽的決斷第1141章 濮陽失守第274章 王基第218章 各種變故第215章 劉循第1079章 要將與調兵第1237章 解釋和問策第655章 背鍋俠滿寵第531章 衝陣對決第521章 陰差陽錯第647章 退避三舍第869章 訓子第117章 鐵索連舟第144章 張機第198章 對峙與密約第45章 初成第947章 互相試探第1090章 諸葛連弩二號機第1203章 代郡危急第919章 大婚第675章 江州密議第850章 潼關之戰(五)第291章 失敗的誘敵第1113章 失算第540章 散關之戰第962章 出乎意料第1239章 進攻方略第333章 朱桓的建議第756章 三伐議定第990章 曹魏的困難第300章 水淹七軍第1009章 虛實之戰第157章 鹽鐵和制度第1124章 僵局第401章 突襲第741章 教子第857章 潼關之戰(十二)第1000章 公安撤軍第895章 石苞的心思第796章 曹休的處境第976章 巴丘水戰(二)第1150章 劉曄的建議第200章 涪城相會第137章 中箭第1093章 中計慘敗第339章 陸遜之計第979章 出使變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