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4章 奇怪騷擾

入夜,洮水東岸,一千唐軍正全神貫注地注視着河面上的情況。

這裡是金城西南約五十里處的洮河,洮河便是在這裡注入黃河,和上游一樣,這裡也不是每一個地方都可以作爲渡河之地,

要連通官道,要能走大車,還要方便渡河,全面滿足條件地方很少,實際上,洮水最適合渡河是在狄道縣這一段,這一段大概有百里左右,地形是盆地,也是整個洮河的精華,洮河的農業區就在這裡。

到了康狼山後,河道又再次收窄,兩邊都是懸崖峭壁,一直到河口附近,纔出現了處絕佳的渡口,兩側都地勢平坦,正好和官道連接,這裡就是唐蕃古道上的洮河渡口。

渡口長約一里,也就在一里的範圍內都可以渡河,而且這裡距離河口很近,河面很寬,差不多也有一里了,水勢十分平緩,很適合用皮筏子渡河。

儘管雙方默認以洮河爲界,但只是默認,並沒有什麼書面的協議,所以這種默認也是動態的,不利的時候就默認,有利的時候就直接渡河殺過去。

洮河渡口也可以說是金城縣的西大門,李鄴在這裡修建了一座河口城,並在渡口一帶部署了一萬軍隊,對洮河渡口嚴防死守。

當然,對方也可以到狄道縣一帶渡河,雖然輜重大車走不了,但可以輕裝渡河,然後再殺回來奪取洮河渡河東岸。

只是對方想得到,唐軍也想得到,康狼山的天狼堡和長城堡都是軍隊修建的堡城,目的就是爲了切斷洮水河谷北上和南下的通道,唐軍在兩座城堡各駐軍百人,建立了烽燧。

一旦敵軍殺來,康狼山的烽燧就會點燃,通知狄道縣和河口城,兩頭一堵,吐蕃軍沒有糧食,沒有補給,根本支撐不了幾天,又渡不了河,最後只有死路一條。

這一點吐蕃軍也清楚,所以吐蕃軍基本不會採用這種九死一生的冒險策略。

“他們來了!”士兵忽然指着河面大喊起來。

月光皎潔,河面上波光粼粼,看得格外清楚,數百個小黑點出現在河面上。

前天下午,唐軍斥候發現西面來了數千吐蕃軍,攜帶大量皮筏子,便立刻趕回來稟報。

一連兩天,主將左大治派軍隊輪番守在河邊監視,每批派一千人,晝夜不停監視河面,終於在第三天晚上等到了敵軍。

事實證明,河西岸派斥候長駐的策略是非常正確的,否則敵軍來了,東岸唐軍都不知道,很容易被偷襲。

左大治接到消息,立刻率領五千軍隊趕來了,一共六千軍隊,迅速在東岸一里長的渡口上進行部署,舉起弩箭,嚴陣以待,第一批五十名水鬼也紛紛下水了。

這是唐軍八月以來第四次對付吐蕃軍的偷襲,已經非常得心應手,遠距離派水鬼,近距離用弩箭,吐蕃軍基本上不會成功。

河面上,第一批一千名吐蕃軍士兵乘坐兩百艘皮筏子正悄然向東岸划來。

皮筏子已經到了河中心,這時,一艘皮筏子忽然傾覆,五名士兵全部落水,只剩下皮筏子靜靜漂浮在水面上,五名士兵再也沒有浮上來,就彷彿被水中巨獸吞噬一般。

很快,另一艘皮筏子也傾覆了,五名吐蕃士兵驚叫落水,同樣沒有任何聲息地消失了,緊接着第三艘、第四艘

一連十幾艘皮筏子都出事,再傻瓜也知道水裡有問題,吐蕃士兵紛紛舉着長矛盯視水面。荊襄的五百名水鬼都帶到西北了,駐守渡口一共有百名水鬼,今晚第一批上陣五十人,兩人一組,潛到皮筏子底部,掀翻皮筏子後一起動手,將五名落水吐蕃士兵割了喉嚨,實際上是有大量鮮血漂浮在水面,只不過夜裡看不見。

這些水鬼都來自漢水和長江,一個個都是浪裡白條,簡直和魚一樣,他們在水下潛游,水面波光粼粼,哪裡看得見他們。

只片刻,七十餘艘皮筏子被掀翻,後面皮筏子見勢不妙,調頭拼命回劃,依舊不斷有皮筏子被掀翻,士兵落水,兩百艘皮筏子,最後能返回西岸的不足五十艘。

七百多名吐蕃士兵葬身水底

吐蕃軍主將見偷襲失敗,知道唐軍已有防備,只得長嘆一聲,下令就地駐營,等待下一次機會。

危機解除,唐軍也隨即收兵,進入常態防禦,由河邊哨塔和巡哨士兵繼續監視河面。

隴右已進入九月,盛夏已過,短暫的秋老虎也結束了,隴右進入了天高氣爽的金秋時節,再過半個月,粟米就要收穫了,隴右是兩年三熟,兩年種兩季冬小麥,中間插種一季粟米。

北方的靈州河套地區每年卻只能種一季小麥,沒有隴右溫暖溼潤的氣候。

今年的粟米極爲重要,百萬難民返鄉後,趕上了秋糧粟米播種,只等着秋天收穫後,才能擺脫斷糧的危機。

李鄴當然有自己的計劃,他今年並不打算攻打河西或者朔方,他需要鞏固自己的領地,要訓練軍隊,要安置好百萬難民,要防禦吐蕃軍的反撲,更重要是,他要完成自己統治中心,也就是金城縣。

目前,第二批官員已經抵達秦州,正在前往金城縣的路上,第三批則是部分士兵家眷,今年就結束了,明年開始繼續遷徙士兵家眷。一直要遷徙到後年才能徹底遷完。

金城縣因爲第一批官員和家眷們的到來熱鬧了很多,河隴節度府已正式啓用,另外還有兩座長史府剛剛修建完成,左長史府是指隴右長史府,右長史府是指河西長史府,河西長史府的管轄範圍實際上也包括了靈州和豐州。

三座官衙呈品字型分佈,河隴府是軍事府,主管河隴軍,長史府是政務府,雖然職權清晰,但人員配置比較混淆,比如李鄴在三座府內都有自己的官房。

李泌既是李鄴的幕僚軍師,在河隴節度府有官房,但他同時也是隴右節度府長史,所以在隴右長史府內也有官房。

其實還差好幾個官衙,比如河隴都轉運司官衙、觀察司官衙、內衛府官衙等等,觀察司就是唐朝中後期道一級主管司法的官衙,主官是方鎮觀察使,李鄴便把監察使和觀察使合一,既主管官員監察,也主管司法審案。

這些官衙還沒有修建,就暫時並在三府之中。

節度使官房內,李鄴正和李泌、劉晏商議軍情,劉晏另一個身份也是幕僚副軍師,他當然也要參與重大軍情商議。

李鄴指着沙盤上的洮水渡口道:“這是兩個月來的第四次偷襲,這種騷擾式的偷襲每次都讓吐蕃軍損兵折將,累計損失已經超過三千人,但沒有任何實質性意義。

他們就算佔領渡口又能如何?後面還有河口城、還有回龍關,我就是想不通馬重英爲什麼搞這種無意義的偷襲,他完全可以等到冬天河水結冰,大軍直接殺過洮水,你們說說看,馬重英是怎麼考慮的?”

第624章 被迫撤退第239章 夜襲陷阱第265章 最後突破第375章 不欺暗室第863章 知微見著第316章 兩年之約第230章 勇奪險堡(下)第546章 借刀殺人第76章 壽命之憂第1028章 發現蹊蹺第1200章 丹灞水道第1205章 調虎離山第270章 黑夜偷襲第1099章 報復到來第552章 斬盡殺絕第380章 慾壑難填第342章 獅子開口第365章 名人薈萃第128章 內亂之根第1159章 棋子命運第707章 逐步撤退第551章 一觸即發第1125章 科舉來臨第614章 危機再來第225章 龜茲古城第161章 斬將奪寶第624章 被迫撤退第1001章 酒樓小議第134章 柳葉飛刀第44章 另類出城第1220章 釣魚掌櫃第942章 事出有因第457章 易水樓街第647章 驚天騙局第793章 奪取甘州第492章 若羌四城第287章 別館事件第410章 滅國之財第1011章 一聲驚雷第275章 驚悉叛變第308章 並非貴客第1038章 料敵在先第1005章 欲加之罪第225章 龜茲古城第188章 留有餘地第778章 附骨之疽第490章 天地不仁第752章 半渡而擊第142章 獵和被獵(上)第282章 怛城決戰(三)第22章 請君入甕第1210章 老將坐鎮第459章 如夢方醒第370章 再次相約第1108章 燒兩炷香第104章 緊急求助第235章 波斯騎兵第1221章 一級戒備第1047章 兩座縣城第744章 出祁山道第1106章 動員部署第809章 引蛇出洞第1124章 夜間設伏第637章 糧草機會第604章 如約而至第1123章 料敵如神第757章 隔牆有耳第64章 出線之戰(中)第4章 心服口服第701章 南城決戰(五)第159章 靈武郭帥第879章 反擊痛處第1018章 三眼神判第664章 黑鳥越城第1015章 關中僵局第26章 球場綽號第126章 坊門遇襲第1185章 註定滅亡第365章 名人薈萃第653章 萌生退意第55章 龍爭虎鬥(下)第946章 提前卡位第331章 一針見血第939章 寶應元年第201章 不速之客第825章 緊急運作第10章 神秘男子第992章 招才納賢第125章 告密者誰第919章 收買小人第782章 老薑彌辣第782章 老薑彌辣第153章 血戰峽谷(中)第1228章 鬱洲奇兵第750章 洮州激戰(下)第341章 服軟求饒第275章 驚悉叛變第947章 上皇駕崩第537章 以勢勝術第400章 戰略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