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5章 將計就計

李泌緩緩道:“或許馬重英是在整合軍隊內部,就像卑職之前給殿下說的,吐蕃內部同樣矛盾重重,吐蕃貴族和吐蕃贊普有利益衝突,必然會反應在軍隊上,極可能馬重英在借我們之手鏟除一些異己者。”

李鄴點點頭,“這個思路是對的,但如果是剷除異己,一般都只針對將領,很少針對士兵,而且人數也稍微少了一點,我在考慮,是不是在試探我們的防禦線,爲他冬天進攻做準備?”

李泌搖搖頭道:“每次都被水鬼幹掉,根本連上岸的機會都沒有了,一次就足夠了,連續四次,卻什麼都沒有試探到,吐蕃軍可沒有這麼蠢,不可能是試探。”

“劉使君的想法呢?”李鄴又回頭問劉晏。

劉晏正站在沙盤前注視着什麼,沙盤是哥舒翰留下的隴右沙盤,做得栩栩如生,非常精細實用。

劉晏沉默片刻道:“卑職覺得,馬重英是在轉移殿下的注意力!”

這個想法很突然,李鄴連忙問道:“轉移什麼視線?”

劉晏用木杆指着蘭州北面的廣武縣道:“殿下不覺得奇怪嗎?一個小小的廣武縣,怎麼會有兩千吐蕃駐軍?”

李鄴沉吟一下道:“我一直認爲廣武縣是河西的南大門,也是往來商隊進行補給的重要之地,如果沒有廣武縣,很多商隊就有可能走不出來了。”

劉晏微微笑道:“殿下說的兩點倒也對,其實還有第三點殿下沒有看到。”

旁邊李泌脫口而出,“廣武縣是朔方連接河西的重要節點。”

劉晏點點頭,“李軍師說得一點沒錯,廣武縣是朔方前往河西的關鍵節點。”

劉晏木杆指着朔方道:“從朔方前往河湟有兩條路,一條路向南到會寧縣,再到金城縣,再沿着唐蕃古道去河湟,這是主線,現在主線被我們掐斷了,還有剩下另外一條副線。”

劉晏指着會寧上方的烏蘭縣道:“從靈州出來到烏蘭縣,再沿着洪池嶺南下,這裡有一個山口,從這個山口進去就是廣武縣,再沿着麗水北上,進入河西走廊,再穿過大斗拔谷進入河湟,稍微繞得比較遠,但也可以抵達河湟。”

李鄴笑道:“你說的那個山口我走過,當年我和黑矛還在那裡殲滅了一支羌人馬匪,山口所在的山脈我叫它烏鞘嶺,原來叫做洪池嶺,我倒不知道。”

“殿下明白了吧!朔方產出的糧食運往鄯州,唐蕃古道走不通了,那就只能走河西走廊,偏偏最重要的廣武縣被我們佔領,他們九月的春小麥就要成熟了,他們怎麼把糧食運出來?”

“從黃河上走,用大型皮筏子,不正好適合運送糧食嗎?”

劉晏笑了起來,“殿下,從金城縣到靈武縣,黃河要經過數百里的無人區和峽谷,兩邊都是懸崖峭壁,根本沒法拉縴,從蘭州向下,順流而下可以,但逆水行舟就算能划槳,又怎麼可能穿過金城縣?殿下會看着百萬石糧食從眼皮子經過而無動於衷嗎?”

李鄴搖搖頭,“我肯定要攔截,絕不會放過一顆小麥!”

“所以啊!他們只能走副線,必然是先到烏蘭縣,再走廣武縣到河西走廊。”

李泌點點頭,“殿下,劉使君說得對,馬重英進攻洮州極可能就是在分散我們的注意力,聲東擊西,他的真正目標是廣武縣!”

李鄴負手走了幾步道:“他爲什麼還不動手?”

“因爲動手過早會被我們發現他的意圖!”

劉晏解釋道:“麥子還有十天左右才最後成熟,他一定要等收了麥子,把糧食先運到烏蘭縣,這時候再突然襲擊廣武縣,打守軍一個措手不及,奪下廣武縣,糧食迅速過境,我們還沒有得到稟報,他們的過境行動就完成了,我們卻一無所知。”

李鄴笑了起來,“既然如此,我們爲何不將計就計?”

李泌撫掌大笑,“好一個將計就計,我們商議一下,如何才能將計就計?”

從蘭州向北便進入了麗水河谷,兩邊都是巍巍高山,河谷寬敞平坦,最寬處達數十里,最窄處也有數裡,是一條天然的通道,但河谷內氣候乾乾冷,常年氣溫很低,幾乎都是荒灘戈壁,只有廣武縣一帶分佈着大片草地。廣武縣北面便是著名的洪池嶺,也就是現在的烏鞘嶺,洪池嶺有兩條,一條南北向,正好把河西走廊封住,另一條是東西向,和麗水平行,兩條山嶺就像一個反寫的廠字。

從廣武縣向北走,有一條山谷,當然人叫做黑風峽,長約十里左右,正好穿過了洪池嶺。

到了洪池嶺北面,便是數百里荒無人煙的地區,這裡屬於會州,氣候乾旱,地形複雜,既有戈壁荒灘,也有黃土溝壑,一東一西分佈着兩座縣城,會寧縣和烏蘭縣,正好都在朔方前往隴右和河西的官道上。

這天上午,斥候郎將張典率領百名斥候出現在烏蘭縣附近的一座山樑上。

張典當即將斥候一分爲三,一支前往廣武縣北面的河西走廊出口附近監視敵軍,一支留下監視烏蘭縣,另一支由張典親自率領,從烏蘭縣前往朔方的路上巡查。

此時朔方前套平原上的小麥開始收割了,每年產小麥上百萬石,不僅養活了朔方軍,也養活了隴右軍和河西軍,是軍隊著名的產麥區,也是吐蕃垂涎了上百年的農業區,現在終於關於落入吐蕃人手中。

不過隴右的近五萬軍隊基本上都是吐蕃漢人,是一支奴隸之軍,除了相貌和漢人差不多,整個語言和生活習慣都已經吐蕃化,對他們的主人忠心耿耿。

他們年初佔領了朔方地區,種了一季麥子,這些麥子當然要運回吐蕃,交給他們的主人,這是吐蕃貴族和吐蕃朝廷達成的協議,他們出兵幫助朝廷奪取河隴,他們利益就是隴右的人口、河西走廊的羊只和朔方地區的糧食。

現在已到了秋天,進入收穫的季節,是吐蕃贊普兌現承諾的時候了,牛羊已準備好,暫時放養在涼州,準備和糧食一起送回吐蕃。

就在唐軍斥候開始監視烏蘭縣一帶時,李鄴率領五萬精銳之軍已經悄然離開金城縣北上,李鄴知道金城縣一定有吐蕃探子,所以這次出兵是在晚上,直接動用駐紮在黃河北岸的軍隊。

大軍晝伏夜行,帶着一萬頭駱駝的補給,三天後,軍隊抵達了廣武縣以南三十里處,這裡已經有綠色了,分佈着大片的草原和森林。

這時天色快亮了,李鄴下令大軍在一片森林內原地休息,又派人去打探消息。

大約一個時辰後,打探消息的士兵回來了,並帶回來幾名斥候。

爲首斥候單膝跪下稟報,“斥候校尉程靜業參見殿下!”

李鄴點點問道:“有什麼重要情報?”

“回稟殿下,我們發現在烏城守捉潛伏着大量吐蕃士兵,足有數千人之多,估計北面的和戎城也有吐蕃軍隊。”

洪池嶺有兩條,北面是南北走向,正好封住了河西走廊出口,今天有烏鞘嶺隧道,但在此之前,必須翻山越嶺過去,纔是河西走廊。

但大自然一向會留有餘地,在白雪皚皚的洪池嶺中,有一條稍微平緩的山道,可以走戰馬和駱駝,霍去病西征時走的就是這條山道,把河西走廊納入了大漢版圖。

爲了管控邊疆和方便商隊,唐朝在這條山道南北各修建了一座軍城,南面叫烏城,北面叫和戎城,有軍隊在這裡驗通關文牒,歷史上的唐僧去西天取經,就企圖混過洪池嶺,結果被守軍抓住,又被遣返回來,好容易得到隴右官員的擔保,才過了洪池嶺。

目前兩座城池都落在吐蕃軍手中,也是李鄴下一步攻打河西時,要啃的第一塊硬骨頭。

李鄴就希望能利用這次機會,直接拿下洪池嶺,打開河西走廊的大門。

李鄴又問道:“你們估計有多少軍隊?”

“彙報殿下,我們估計有一萬人左右。”

一萬人,正好就是涼州的吐蕃軍,李鄴忽然有一個大膽的想法,能不能利用這次機會,把涼州一併奪取了。

第918章 中間之人第630章 嶽州消息第402章 艱鉅任務第884章 半渡而擊第745章 初遇敵情第1201章 返回京城第522章 密旨之謎第159章 靈武郭帥第203章 月夜捕狼第62章 大賽前夕第569章 長安兌錢第1002章 名將之死第1231章 序幕拉開第903章 青城上皇第1190章 江南沈氏(下)第1119章 八仙過海第337章 不肖子孫第821章 調船之困第1039章 兩個方案第1198章 視察流求第1185章 註定滅亡第204章 出線一戰第849章 東敗西成第457章 易水樓街第739章 釋疑解惑第283章 怛城決戰(四)第487章 兵不厭詐第546章 借刀殺人第727章 交易盛會(下)第11章 樂極生悲第824章 酒樓定策第831章 無意插柳第334章 朝會之爭(二)第957章 發現真相第351章 人質脅迫第664章 黑鳥越城第441章 遞交辭呈第806章 文吏招募第1112章 拜請辦學第876章 遭遇之戰第931章 夜闖道觀第1196章 視察泉州第41章 搬家計劃第1103章 棉花妙用第66章 初見烈鳳第789章 父子血脈第898章 不速之客第1054章 軍營奪權第1110章 新年沐浴第451章 黃雀在後第807章 餡餅砸頭第1139章 三娘避難第397章 人約黃昏(五)第1091章 視察流求(上)第48章 小胖求救第1175章 居心叵測第1150章 驕兵之計第132章 還是要懇請書友們支持啊!第1003章 下定決心第734章 全力支持第527章 石破天驚第353章 人證物證第703章 南城決戰(七)第243章 碎葉來人第1210章 老將坐鎮第707章 逐步撤退第982章 必須妥協第303章 無奈妥協第166章 千里追殺(一)第206章 救贖之道(上)第53章 龍爭虎鬥(上)第752章 半渡而擊第314章 歸途聞警第1178章 倉惶北逃第487章 兵不厭詐第979章 藩鎮子弟第263章 綿裡藏針第1034章 疫情爆發第1142章 出師未捷第95章 李岱出事第329章 黃粱一夢第2章 遊俠本色第41章 搬家計劃第646章 斬首行動第222章 收拾殘局第578章 滴水不漏第199章 再遇佳人第667章 攻心爲上第798章 關鍵提醒第1177章 軍功機會第396章 人約黃昏(四)第402章 艱鉅任務第614章 危機再來第607章 賊酋入京第1136章 犀利武器第1039章 兩個方案第1081章 以孫代子第566章 兩個消息第973章 結個親家第1151章 來瑱投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