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管祭

犬父復問道:“奈何救主?”

犬兄道:“吾等護公子至長城之下,天色已暗,乃露宿於野。其夜,有賊來襲,皆頗兇悍,數逼營柵。吾等驛卒乃奮勇突前,皆爲弩箭所傷。賊失其弩,乃退走,主遂得安。麻兄身亡,餘者吾衆皆得一爵!”

犬父欣慰道:“奮勇突前,建功立業,難能也。”幾位長老也都點頭道:“難得,難得!”

犬父道:“其傷奈何?”

犬兄道:“已愈久矣!”一邊說,一邊解開衣服,展示自己的傷痕。長老和犬父一一細看了傷痕,道:“幸而未及深也。”

待犬兄穿好衣服,犬父復門道:“今任何司?”

犬兄道:“長城之外有一小邑,父其知之?其邑爲信陵君所降,王乃封其五十里於信陵君。信陵君念吾等功勞,乃皆任爲管邑。鄭兄,其最長者,功最多,爲管令;粟兄,復長者,功次之,爲管尉;曹先生,信陵君門下,智謀深遠,爲管丞;四兄,吾四者最幼者,功與吾儔,與吾同爲左右夥。”

犬父於座中拜道:“不意令、尉、丞諸大夫至,老兒失禮!”其他長老也拜謝不已。

鄭安平等回拜道:“吾等與犬兄,皆兄弟也。諸父長老不可多禮,以屈小輩。”

犬兄從身上掏出一塊金餅,道:“此乃吾等立功所得,敢獻於父!”

鄭安平等沒想到犬兄竟然把自己一半的年薪都獻出來,心頭一陣感動。但自己這些人都無準備,拿不出什麼禮物來,只得伏拜禮敬。

犬父徒見如此大的一塊金餅,也是激動萬分,趕緊推辭道:“不可如此。……汝立功所得,汝自寶用。……”

年齡最長的長老接過金餅,從上面掰下一小塊來,遞給犬父,道:“汝不取,犬兒必不安。且取一餅,以爲念想。”把剩下的遞還犬兄,道:“餘者且收回。今爲夥長,早晚用度,不可無錢!”好說歹說,把錢這麼分了。鄭安平等都暗暗讚歎長老會辦事,也都隨聲附和着長老。

犬父摩挲着金餅道:“不意此生得見真金……”渾身上下摸索,好像要找什麼。終於,從腰帶上解下一隻香囊,小心翼翼地把金餅放入香囊內,道:“吾當攜之左右,傳之子孫!……皆犬兒之功也。”

鄭安平等見了犬父這般失態,非但不覺得好笑,反而感到犬家父子情深,不覺動容。曹包道:“犬兄身居中樞,建功立業,豈有終極。恐父之香囊不足盛也。”

犬父道:“非敢逆大夫之言。犬兒立功,身幾殆矣。老兒藏此金者,心念吾兒建功不易,非敢再令其被創!適吾細查,兒身被五創……況同儕身死,思之豈不令人悲且痛耶!同儕之親友,寧勿哀動天地乎!”拉着犬兄的手,竟然發出悲聲。衆人連忙勸解。

鄭安平看了小四一眼,兩人均想起同往麻邑的經歷:麻三之死,在家鄉未起一絲波瀾;派個親人來探靈,都好像莫大的恩典一般。復憶及自己,若有一天戰死沙場,家鄉父老可有一聲悲聲?心頭雖閃過這一絲絲念頭,身體卻跟着衆人一起向犬父禮道:”父且無憂!“

少時,老大跪在堂外問道:”餐食已備,諸公及諸父其坐於堂中,其食於庭前?“

犬父這才停止了悲聲,喘息了片刻,道:”庭前寒冷,諸老者皆不耐,其食於堂上。“

於是三子各執几案,端食上堂。但又爲了先給誰爭執起來。鄭安平等堅持長者先而幼者後,長老們則堅持尊者先而卑者後。最後還是最長者出來打圓場,讓主客席依次各敬一案,第一案先敬犬父,復敬犬兄,這才勉強達成一致。

每一案上竟然有三器,一大碗稠稠的稻米粥,拌着魚肉;一小碟鹽梅,以及幾小片乾肉。

待衆人面前都有了食器,犬父道:”鄉野瓦甌,諸大夫勿嫌粗鄙,勉進一餐!“

鄭安平等皆禮道:”焉敢勞父厚賜佳餚!“沒有別的禮儀,衆人執箸而食。看來那些老者們也都少食肉食,粥啜得格外香甜。

一時食盡。鄭安平等閒談幾句,告辭出來。一衆長老及犬兄的父兄等直送出裡口,目送衆人沿大道往出城方向而去。等看不到衆人的影子了,犬父突然大放悲聲,哭倒於地,嚇得衆人連忙攙扶,連聲勸慰……

走在歸途中的鄭安平,也突然冒出一句道:”有家如此,夫復何求!“這話道出衆人的心思,紛紛向犬兄表示了羨慕。

大家趕在城門關閉前出了城,來到管邑城下時,天色已黑,城門已經關閉,只得喊開城門,進入管邑。

城主迎進府中,告知明天祭祖的事。鄭安平讓城主從自己帶來的糧食中拿出五升,作爲自己五人的祭品。五人與城主討論了整個祭祀流程,以及各人的角色。根據曹包的要求,五人只是觀禮、助祭,而不參與祭祀,主祭仍然是城主。決定之後,五人各回房間休息。

五旺沒有隨鄭安平去圃田,得了一個完整的空閒,他和五兒一商量,決定乃去廢城的荒地裡收拾石頭。撿了一天,累得渾身是汗,但卻十分精神。回來喝了碗粥,自在屋內歇息。見鄭安平進來,便起身相迎。鄭安平問了他的安排,知道他又去城南的荒地裡撿石頭,知道他認了真了。城南那片地,離河流很近,如果要留下道路,幾乎沒有什麼耕種的餘地。

他不好打擊五旺的積極性,便對他道:“吾等今日訪長城及圃田,有司言,城南之地,不宜耕種,別有他用。汝勿再勞!”

這句話,把五旺委屈得要哭,道:“吾已清積石三數日,寧勿枉費?”

鄭安平道:“非也。彼處有道路、花林,亦得用也。”

五旺道:“吾但爲鄭父而作,他者未能知也。”

鄭安平安慰道:“汝若不爲,吾當親爲。汝之所作,正爲吾也,非爲他者。”五旺神色稍霽。

鄭安平復問道:“積石略盡否?”

五旺道:“從牆邊至河邊,積石略盡。”

鄭安平道:“從牆邊至河邊,約積幾步?”

五旺用腳踏了踏,道:“大約百步。”

鄭安平道:“大道居中而破,兩側但二三十步,不足爲田。有司之言是也。”

五旺很委屈地問道:“城南既非鄭父之田畝,其畝的在何處,吾當力爲之!不容緩也。”

鄭安平道:“昨日曹先生至,今則隨往圃田,明日管邑大祭,均非其時。或當管祭之後,乃得議之。”

五旺道:“明日猶不可乎?”

鄭安平道:“不可。汝可安歇蓄力,但得其畝,必盡力之。”五旺只得應喏。

次日,城主打開了一座長久關閉的院落,城主介紹,這裡的正堂供奉的就是所謂管祖,旁邊配祠的是管仲。時候未到,正堂並未開啓,兩座神座不知何貌。

院落大門打開後,城主的兩個兒子擡來一隻大鼎,放在正堂的階下——這座正堂竟然是三級臺階的規格。而階前,是石子鋪就的甬道。這一切都昭示着這座院落不凡的級別。

在長老的指揮下,幾名青年人各執耒耜,在鼎前挖掘出一塊與鼎大小相似的方坑。

一隻雞籠關着一隻雞,也被擡到坑前。

和社祭不同,各家的祭品並未擺放在院落中。

午時,諸多長老和各家家長來到城主府,家長手中捧着自己家供奉的祭品,放在城主府的堂前。年長日久,大家的祭品也都相差不多。見鄭安平等,也都恭敬地行禮。城主道:“今日祭祖,大夫助祭粟五升。”一衆人等盡皆稱頌。城主也將自己的祭品擺出來,順便將鄭安平等的五升粟用一簋盛得滿滿的,指與鄭安平看。

院落中各家各戶開始聚集,這一次,大家十分肅穆,不似社祭時歡樂、灑脫。每人手中都執着一根細長、乾枯的柴禾。

正午,城樓上一聲鼓響,本來就肅穆的院落中更加安靜,各人自覺地在甬道兩旁排列整齊。

在長老們的率領下,城主和各家家長捧着祭品從步入甬道,鄭安平等跟在最後面。盛粟的簋不是由鄭安平,而是由曹包捧着。五人身着士子服飾,在一羣短褐長衫的人中間,顯得尤其醒目。

到甬道盡頭,長老齊齊跪下,各家長依次跪下,鄭安平等也在後排跪下。叩拜之後,長老一聲大叫:“大夫觀禮!”除曹包外,鄭安平等四人起身,越過衆人,直上臺階,立於階前。

階前的長老又叫道:”請神祖!“四名長老齊齊上階,執鑰匙打開門鎖,推開大門,一股陳腐之氣迎面撲來。四名長老就勢立於大門兩邊。

階下的長老再叫:“大夫助祭!”曹包站起來,捧着簋,來到前面,與長老們一起進入大門。

大門內一張大案,上面豎直放置着一塊兩尺來高的石頭。石頭表面十分光滑,明顯是一塊河卵石。由於光線昏暗,看不出什麼材質。東側一張几案,也擺放着一塊表面光滑的河卵石。案下兩個筐,用布蓋着。

曹包見了這一佈局,感覺十分奇怪:這是要向這兩塊石頭行禮嗎?

第252章 相持之計第1章 鄭安平第289章 堅持一月第239章 伯階外室第91章 美酒美姬第222章 善後第84章 侯嬴第213章 贈劍第27章 降服第84章 侯嬴第120章 俠士第264章 擊公子以動魏王第156章 過橋第251章 相持之道第255章 苦痛與安慰第62章 兵符第295章 示警第207章 多方敘事第354章 復建車行第14章 定計第40章 勵士第254章 啓封令、尉第350章 不可富且庶也第16章 巡哨第200章 以尾搖狗第215 歃血爲誓第65章 梁氏賈米第20章 行刺第51章 棄民第224章 司莽授機第188章 兩府較量第315章 造訪高人第131章 麻太公第315章 造訪高人第220章 亂中取閒第204章 賺華陽尉第330章 入土爲安第368章 五倫之首第316章 以溫易煮棗第243章 伐兵第127章 呂氏尚父第297章 會魏齊第1章 鄭安平第69章 芒氏大子第30章 陷城第270章 賞罰第174章 華陽四行第271章 明勸賞罰第189章 各方動作第231章 戰後覆盤第143章 夜行第10章 麻三第20章 行刺第140章 糶於啓封第352章 小四之心第15章 升帳第74章 將相和第181章 囿守宴席第217章 和秦罷兵第13章 芒家父子第285章 見陳公第22章 俠客第124章 華陽城第51章 棄民第69章 芒氏大子第235章 貴公子第370章 新婚燕爾第185章 信陵君何人也第261章 秦箭第135章 打探第23章 大梁門衛第78章 帳議第207章 多方敘事第30章 陷城第310章 囿中守備第341章 中官親至第215 歃血爲誓第141章 根基深淺第201章 小奴和孩子第124章 華陽城第329章 豕三入驛第200章 以尾搖狗第95章 郭子仲謹第277章 再探啓封第220章 亂中取閒第366章 寧治第312章 孰爲背盟第321章 管令第222章 善後第198章 襲居華陽第83章 俠士第321章 管令第194章 追蹤第252章 相持之計第265章 鄭安平訪鄭第359章 篝火晚會第149章 羊入虎口第109章 啓封籌糧第312章 孰爲背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