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夜聚

長老掀開蓋布,放在一邊,對曹包道:“請大夫獻祭!”

曹包依昨日所說,把一簋粟分別倒在兩個筐裡,然後退到門邊。衆長老退出門外,跪在門檻前,恭敬行禮。這一次,鄭安平等只站在一旁,並不行禮。

長老們散在兩邊,一名長老唱道:“獻祭!”

一直跪在甬道盡頭階前的城主和諸家長,各捧祭品,依次上堂,有序地將手中的祭品倒在兩個筐裡。也不跪拜,直接出堂下階。衆長老隨後也下了階,立於臺階前;鄭安平等下階後,立在大鼎旁的坑邊。

長老唱道:“舉火!”

從門外迅速跑進來一名青年,手中舉着火把,把火把投入坑中。隨後凡手中持有枯枝的人依次上前,先把自己手中枯枝點着,再放入坑內。很快,坑內火焰騰騰,周圍空氣的溫度迅速上升,再想把枯枝點着已經成爲一種艱難的事,許多人索性直接把枯枝扔進火坑中。

待所有人的枯枝都扔完了,長老唱道:“獻牲!”

城主出列,來到雞籠旁。這時熊熊的火焰已經讓雞驚恐不堪,在籠內不住飛跳。城主不顧身邊的高溫,左手伸進雞籠裡,一把抓出雞來,將雞頭握在掌中,右手掏出一把刀,向着雞脖子只一勒,鮮血流出,雞發出垂死的掙扎。城主將雞血沿着火坑四下撒着,一圈之後,雞已經停止了掙扎。城主將雞扔進火坑。一股臣焰沖天而起,漫天雞毛飛舞,帶着火星,直衝上天空。隨後一陣陣焦香味傳來。長老唱道:“拜!”

一衆人等就地跪下,隨着長老的口令行了三拜。

空氣中的烤肉味更加濃烈了。跪在地上的人喃喃地念叨着自己心願,慢慢地,喃喃的聲音匯聚成嗡嗡聲,最後成爲轟轟聲,和火焰一起飛向天空。

待許願聲漸漸平息下來後,長老唱道:“起!”衆人起身。長老再唱:“散福!”

幾句家長上了堂,把兩個大筐取出來。大劈柴從門外搬進來,放進火坑中,降降地燒着了。鼎被擡到火坑上,大筐內的祭品被倒入鼎中,一罐罐清水也同時倒入。

烤肉的香味漸漸散去,食物的香味揮發出來。衆人臉上都顯露出期盼的神情,一直等到香味濃郁,火坑裡的火漸漸熄滅。長老一聲唱:“禮成!管祖祐吾!”衆人也齊聲高呼:“管祖祐吾!管祖祐吾!管祖祐吾!”

在院門外守候的女人和孩子一擁而入,各自找到自己的丈夫和父親,把一個個碗送到他們手中。一名家長掌勺,開始分鼎中的“八寶粥”,每戶一小勺。衆人排着隊,依次而前。這位家長十分有分寸,剛好把這一鼎粥大致平均地分給了每一戶。每一個分成粥的家庭,按家庭人數,每人啜了或大或小的一口。有小孩頑皮的,故意喝一大口,被家長狠狠抽了幾巴掌。啜了粥的人,心滿意足地離開了。

鄭安平他們五人,也只分到一小碗,也像管民一樣,每人啜一小口嚐嚐味,五人都讚歎道:“味美!味美!”

管仲明一家的家長是他父親,管仲明和那個小孩一左一右攙扶着老人,排隊領粥。等排到了,領了粥,鄭安平上前行禮。老者和管仲明趕緊回禮。鄭安平道:“前者甚領先生之教,不知可便再聆教訓?”

管仲明道:“大夫召喚,本不敢辭。然夜會未備,敢請大夫容微庶略備餐食,夜間於篝火間相會!”

鄭安平道:“如此,夜間再來攪擾。”

等管民各家都散過福,太陽已經西沉。

如果說祭祀主要是男人的工作,那麼夜間的聚會就是女人當主角。管邑各家女人已經在城外的空地上支起柴木,準備好自己的餐食,共度良霄!

鄭安平等從頭到尾站着,到結束時已經精疲力盡。回到城主府的房中休息,相約月出時再起。曹包建議,乘今夜篝火正盛,索性再放一把火,燒一燒荒。自信陵君祭祀那天放晴後,幾乎一個月,這裡都是晴天,雪已化盡,雜草進一步枯萎,應該是燒荒的好時候。其他四人沒有心情討論,便都答應下來。

鄭安平一覺醒來,天色已暗,肚子開始呱呱叫。他站起身來,閒不住的五旺百無聊賴地在院中撅着柴禾。見鄭安平出來,道:“每日必得如此清閒否?”

鄭安平道:“但過今日,必有勞碌,恐汝難支。”五旺不信地撇撇嘴。

聽到鄭安平的說話聲,其他人也紛紛出來。七人結束了裝束,坐在階前,等城主過來邀請。少時城主過來了,十分客氣地道:“大夫連日辛勞,小睡尚能安否?”

鄭安平等皆道:“覺後自然神清!”

城主大笑,道:“如此,請大夫與民同歡。”引着衆人出了城。

城外已經聚滿了人,火堆也已經點着,鼎中散發着香氣。一個家族男人一個火堆,女人一個火堆,人多的,甚至半大的小孩也有一個火堆。現在的火堆燒的是劈柴,火焰不大;但旁邊高聳的枯柴預示着夜間巨大的篝火。

食物還沒有準備好,女人們把男人們全都趕得遠遠的,不許他們靠近;男人們也樂得三五成羣,聚在一起閒話,不和那幫婆婆媽媽扯到一起。

城主把鄭安平一行引到男人堆中,一一向他們引薦每個男人。

像管仲明這樣女人在外面住,家裡只有男人的,火堆旁邊的活自然由同族的女人代勞,祖孫三人都近不得火堆。小孩自然是去找同齡人去玩了,這是他們爲數不多可以自由玩耍的快樂時光。老人和老人聚一堆閒談。管仲明身邊圍了一羣年青人,聽仲父講着外面生動的故事,以及經營之道。見城主帶着鄭安平等人過來,管仲明連忙站起身來。身旁的年青人也一起站起身來。城主略過管仲明,只引薦了這羣年青人。

相互見禮後,鄭安平道:“先生訓導孺子有方!願得其便謹聆教誨。”管仲明連稱“不敢,大夫呼喚,自當承應”。

鄭安平問這羣年青人道:“其有隨仲父遠行而致富者?”

這羣人面面相覷,一人道:“欲隨仲父者,非聰明伶俐不辦。吾等皆難能也。”

管仲明道:“遠在他鄉,禍福難保,非自家之子,孰能爲之!”

鄭安平對管仲明點點頭,復問這些青年道:“其有願於管邑力田者歟?”

這些青年同樣面面相覷,還是那人回答道:“力田勞苦多,獲利薄,皆不願也。”

鄭安平道:“其有身捷腿快,力氣攸長,能充驛者乎?”

這些青年還是面面相覷,那人回答道:“若論身捷腿快,吾邑中非季子莫屬。”

鄭安平道:“季子何人?”

那人道:“城主之季子,復有何人!”

聽那人提到季君,城主和鄭安平都有些掛不住,草草說了幾句,便離開了。

與管邑中人一一見過面,鄭安平等各以言語試探了管民的態度和能力,雖有心理準備,還是感到有些失望:這些被生活放棄的人,基本上也放棄了生活。

月亮爬了上來,女人們終於允許男人圍坐到火堆前就餐了。城主家族自然是城內大族,擁有三個火堆。城主和他的三個兒子與同族男人圍坐在一起。城主的一妻二妾爲他們盛上各種粟菽混雜的粥,甚至帶加了棗和梅——這不是每個家族都有的東西。城主的正妻看上去比城主要老上不少,基本水能幹活,站出來只是一個象徵。幹活的二妾可能比城主要年輕一些,但也歲數不小,好在身體健壯,幹起活來十分利落。每人一碗粥,每碗粥中都有一顆棗,二妾的分配十分公平。將粥分完,三人各福一福,回到自己的火堆邊了。

這頓飯吃的時間被有意拖長,因爲大家都相互交談着,甚至端着碗在各個火堆間遊走。鄭安平一行各自默契地分散到各個火堆,以致敬的名義留在各個家族中,觀察各人的言談舉止。

鄭安平也乘這機會來到管仲明的家族中,與管仲明家族的家長再次見禮。與管仲明相互品嚐了對方的粥,讚揚了幾句。然後悄悄地把管仲明帶到火堆的外圍,讓他可以清楚地看到衆人,而衆人只能看見他的身影。

鄭安平悄然問管仲明道:“若於管邑設車行,利弊何如?”

鄭安平明顯感覺到管仲明的神色變得嚴肅了,問道:“大夫欲行之乎?”

鄭安平道:“有此議也,然未知利弊。”

管仲明道:“車行費多,兼以縱橫四方,非豪傑巨賈難行也。”

鄭安平道:“華陽城下,車行有四,皆巨賈耶?”

管仲明道:“凡立車行者,皆富且有力者也。試以華陽四行解之,白氏,白圭之後,行商二百餘年,所業遍於天下。呂氏,洛陽巨賈,其先乃太公尚,富甲一方。陳氏,乃陳國所出。陳初爲國,後爲楚所滅。秦入楚郢,楚遷都於陳。陳之所居皆豪族大家,非止富也,且貴也。巴氏,出於巴地,雖偏在一隅,然其地產丹砂,質冠天下。古來礦藏,必公之於衆;然巴之丹砂,乃出一家。據天下之富而若定,其家豈容小覷!”

第133章 呂太公第288章 頑皮的曾季第216章 義來利往第59章 拜將第330章 入土爲安第174章 華陽四行第41章 備戰第18章 城外的女人第168章 夜襲第19章 邂逅第122章 豕三第258章 陳筮連衡第35章 計議第374章 兵興滎陽第209章 乘其隙第251章 相持之道第43章 等待第270章 賞罰第374章 兵興滎陽第223章 秦人來犯第213章 贈劍第159章 啓封令尉第174章 華陽四行第129章 草舍第280章 京中貴人第273章 練兵第374章 兵興滎陽第134章 十里不同俗第26章 謀定第156章 過橋第220章 亂中取閒第312章 孰爲背盟第290章 氣候驟變第306章 另尋墓穴第128章 階父第356章 訪圃田第219章 夜襲第157章 交糧第369章 賜婚第332章 薪資六金第275章 和議第368章 五倫之首第243章 伐兵第314章 芒卯諫連衡第375章 利害相權第117章 緊急軍情第144章 訪老第24章 調兵第330章 入土爲安第157章 交糧第97章 月下清談第221章 除警第88章 武卒第32章 陷城(三)第109章 啓封籌糧第259章 陳公之言第152章 賈匏第30章 陷城第25章 仲嶽第261章 秦箭第67章 交酒第158章 女閭第162章 離啓封第313章 貪而致敗第136章 宴前第39章 列陣(二)第236章 後軍議事第134章 十里不同俗第9章 有刺客第348章 管仲明第88章 武卒第230章 司勝第130章 烤肉第153章 匏瓠有助第36章 定奪第7章 圃田第162章 離啓封第335章 四子之變第10章 麻三第182章 爭武卒第216章 義來利往第77章 聚兵第81章 換防第354章 復建車行第315章 造訪高人第42章 失機第86章 尉府第207章 多方敘事第104章 夜訪第38章 列陣(一)第14章 定計第257章 議論天下第344章 神蹟第282章 疑雲第272章 信用週轉第3章 祭旗出征第52章 私議第278章 暫回大梁第142章 刺探125章 洛陽白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