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0章 太尉、節度

天下承平,便是文官當道。

文官都不願意打仗,打仗有什麼好呢,他們又不是武將,武將才喜歡打仗,打仗纔有軍功。可文官們在意的卻是安穩,打仗就是不安穩,打仗還得費錢糧,還得死人。

所蕭瑀很不客氣的跟皇帝說,吐蕃人已經知錯請罪,那鬆州就不再需要秦琅了,讓他回去繼續丁憂守孝去吧。朝廷派個使者去鬆州,接受吐蕃請罪求和。

只要以後吐蕃老老實實的做大唐的藩屬,朝廷甚至應當給吐蕃一些安慰,諸位讓皇帝或太子誰委屈一點,就納個吐蕃贊普之女回來做個妾,再召贊普之子或是兄弟一兩個到京做個羽林郎又或是國子監生。

吐蕃賠禮道歉進貢金銀牛馬,朝廷也應當適當的賞賜些絹布書籍等啊,總得顯示大唐上國的威儀和恩賞嘛。

而李世民坐在殿上,思緒也跟着轉到了西域高昌。

最近這高昌王鞠文泰是越來越不像話了,而欲谷設早年從漠北被薛延陀打的逃到西域,在高昌附近落腳,後來歸附大唐,討得冊封、安置,也跟着打過莫賀咄與肆葉護,本來也是有功勞的。

可在泥孰可汗死後,欲谷設見新繼立的同俄設能力不行,馭下不穩,就向朝廷求取支持,讓他做西突厥大汗。這種事情,朝廷當然不會同意,你雖有些功勞,可你畢竟是東突厥過來的,人家同俄設再沒能力,他也是正經西突厥大汗泥孰的親弟弟。

人家兄終弟及,這也是符合西突厥傳統的,於理於法都沒問題。更別說,當年泥敦與同俄兄弟倆助大唐擊敗莫賀咄與肆葉護可汗後,將天山以南五國送給大唐,此後多年對大唐那也是忠心耿耿的,西域這些年也因此十分安寧,起碼絲路暢通,讓大唐的貿易每年增利不少。

更別說,泥孰和同俄兄弟倆做大汗,大唐順利進軍西域,這些年又是屯兵又是築城,又是修驛路、烽臺的,順順當當,天山以南諸國,這些年也基本上因此爲大唐所控制,這樣聽話配合的西突厥大汗,朝廷怎麼可能廢黜換欲谷設?

欲谷設先是想當大汗不成,接着又想尚公主,大唐當然仍是不許。雖然朝廷答應過薛延陀請婚公主,但那個事本就是個坑,反正薛延陀先前好不容易湊了無數牛馬羊羣趕到靈州,結果時間太急,路上死了無數,緊接着到了後,又被接收官員把許多趕路餓瘦的羊剔除說不合格,最後說數量不及,弄的薛延陀的夷男差點就要發兵南下。

後來使者好不容易纔說服大唐,說補足數目便行,結果等他們終於補滿了,然後大唐太上皇駕崩了,皇帝說公主得守孝一年。

遇上這事,薛延陀也沒啥辦法,這是人家中原的禮數,好,等吧。

結果這一年還沒過完,大唐的皇后又崩了,然後唐人又說了,公主得爲皇后守孝三年。

一年沒過完,又加三年。

薛延陀人現在是有苦說不出,你說大唐不守信用?可人家這是禮數,不能因你們而破例。

畢竟大唐也沒說悔婚,只是現在遇到喪事得守孝,婚期推後而已。

欲谷設本來想着也求娶一位大唐公主,這樣就算現在不得大唐冊封爲西突厥可汗,可娶到了公主,將來總還會有機會嘛。

誰知道大唐也是一口拒絕,憑你也配?

欲谷設覺得受到了侮辱。

畢竟,若是以前那樣,大唐的公主誰也不下嫁和親,那他也沒話可說,他那堂兄弟鬱射設和李思摩等娶了大唐長公主,但人家那不是和親,只是尚公主,算是大唐招的上門女婿了。

可既然大唐都同意薛延陀的請婚了,憑什麼不接受他的?

薛延陀當初還是他鎮守漠北的時候手下管着的部落呢,夷男也只是他手底下的俟斤,如今搖身一變奪了漠北稱汗不說,他兒子能娶大唐公主,他憑什麼不能?

大唐這不是欺負人嗎?

欲谷設很不高興,正好碰上高昌王因爲大唐修建了通焉耆的新絲路,繞過了高昌而十分不滿,兩個失意的人倒是惺惺相惜了。

一個爲了西突厥汗位,一個爲了絲路貿易的錢財,都跟大唐鬧反目,李世民使者也派過幾拔,安慰也安慰過了,勸也勸說過了,甚至威脅都威脅過了,但這兩人如今油鹽不進。

甚至變本加歷,劫掠絲路商貨,甚至攻打忠心大唐的焉耆、疏勒等。

大唐不出兵是不行了。

這麼想來,蕭瑀他們的諫言倒也沒錯,相比已經認錯請罪的吐蕃,如今還冥頑不靈的高昌和欲谷設,才更值得出兵教訓。

不過皇帝卻也沒直接做出決斷。

蕭瑀等雖是老相公,但也只是致仕了的老相公,今日這也不是朝堂廷議,只是君臣小聚,恰逢遇到劍南奏捷,就事論事的談到這上而已。

其實,蕭瑀幾個已經沒資格對這等軍國大事指手劃腳了。

“把這捷報還有秦琅的計劃都一併轉遞東都洛陽,看監國太子與朝中輔政相公們如何決斷吧。”

蕭瑀聽了不由皺眉,這麼大的事情,怎麼能推給太子?

以太子那種好戰的性格,對自己老師秦琅的用兵計劃,肯定是一股腦的全準了,甚至可能還想親自領兵掛帥呢。

“聖人?”

“幾位愛卿不用再說了,今日本也只是邀請諸位愛卿一起賞花喝茶的,這軍國庶務,還是不談了,免的擾了興致,咱們接着喝茶聊天!”

······

當天,從長安往洛陽發去了幾封快信,除了轉遞了秦琅的奏報外,還有皇帝給太子的一封手書。

皇帝當蕭瑀面說讓太子決斷,但還是私下跟太子寫了封信的。

信裡面皇帝回憶了跟秦瓊的昔日友情,歷數秦瓊功勳,然後說到秦瓊遺表,認爲忠貞可貴,實當嘉賞,讓太子對秦瓊幾個幼子也安排個虛爵散階以示恩寵。

另外,秦琅臨危受命,奪情起復接守鬆州,一戰立功,也當嘉獎。

皇帝建議太子以監國太子身份,下太子令晉封秦琅爲三公之首的太尉。他還建議劍南如今局勢,須得有一位重臣大將鎮守,秦瓊新逝,其襲爵的嫡子秦珣年幼且不知兵,所以可以讓秦琅代爲鎮守。

至於說安排秦琅什麼職位,以及到底要不要對吐蕃決戰,這個由太子自己決定。

【收集免費好書】關注v.x【書友大本營】推薦你喜歡的小說,領現金紅包!

這也是考驗太子。

東都洛陽。

東宮,太子接到這些書信看過後,皺眉思索許久,然後召來了舅父長孫無忌,兩人商議許久,長孫無離開。

第二天早朝之後,太子留下幾位宰相,另留下了數位擔任要職的侍郎、尚書等。

“西都長安有聖人旨意到!”

承乾先向大臣們公佈了鬆州大捷以及皇帝的一些建議,“大家議一議!”

打還是不打?

先打高昌還是吐蕃,還是兩邊一起打?

劍南是否派秦琅接替鎮守?

大家還在驚訝之際,長孫無忌倒是先站出來發言。

“聖人手詔稱魏公擊吐蕃有功,可晉太尉,臣以爲可行,當奉詔。”

檢校中書侍郎許敬宗立馬跟着贊成。

這事本來就是皇帝的旨意,只是沒直接下旨敕封而已,現在長孫無忌和許敬宗都開頭贊成,其它人當然也沒什麼意見。

秦琅本就已經是三公之司徒,進位太尉,其實也沒什麼太大區別,畢竟三師三公雖位居正一品,但也只是個尊榮虛銜而已,又沒有半點實權。

秦瓊剛病逝,如今秦琅就算進封太尉也沒什麼不妥,畢竟以前還要考慮父子倆地位太高,現在已經不需要考慮這些了。

房玄齡和魏徵還在家反省,閉門思過,秦琅在鬆州,李績在幷州,朝中只剩下了長孫無忌、馬周、李大亮三位宰相,他們當然都不反對秦琅進封太尉。

於是其它大臣們也沒人反對,這事算就此通過。

接下來議論關於是否派秦琅就出鎮劍南這事討論,秦琅奪情起復,身上是還有檢校中書令和侍中這兩個職務的,另外太子詹事、河南府尹也都掛着,並有同平章事銜。

本來說,秦琅做爲皇帝給監國太子安排的四輔相之一,沒理由出鎮劍南,但既然皇帝都透露這個意思了,大家當然要考慮。

一番議論之後。

承乾做總結,“諸愛卿之意,孤已明瞭,那就免去魏國公侍中之職,並免去河南府尹之職,以檢校中書令、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充劍南節度使,兼劍南度支營田觀察處置經略使,兼寧遠軍使,押近界党項諸羌及弱水西山諸羌安撫使,領益州大都督府長史、使持節都督益、漢、蜀、鬆等二十五州諸軍事······”

其餘職事並免,勳爵如故。

秦琅被免去了侍中、太子詹事、河南府尹,以及嶺南經略使兼節度雲南、黔中宣撫經略使等等職務,僅保留檢校中書令之職和同平章事銜,以宰相身份出鎮西南。

在那一長串的官職差事中,排第一位的是劍南節度使,第二位的是劍南度支營田觀察處置經略使,第三的是寧遠軍使,第四的是押党項、西山諸羌安撫使,然後還有領益州大都督府長史等職,實際上這些職務加起來,只是保證秦琅在劍南道可以全權代表朝廷,後面諸個職事差使的職權加起來,其實就是保證劍南道節度使的權威。

承乾授封自己第三子恆山郡王李醫遙領益州大都督,而讓秦琅任大都督府長史,實際上還是秦琅說了算,只是如今秦琅出鎮劍南,手上權柄大,因此特意讓一位宗室郡王遙領。

“中書侍郎馬周,檢校侍中,主持門下省事務。”

太子坐在上面,倒是大氣沉穩,已經使然有幾分聖人氣度,哪還是先前那個在隴右闖下大禍的樣子?

對於秦琅出鎮劍南,殿中大臣們一時也分不清太子究竟是高興還是無奈了。

第873章 露水夫妻第196章 聖意第1331章 程大牛二第490章 君臣惡第796章 鷹巢老人第1188章 圍攻舊金山第1204章 今日始稱孤道寡第1459章 待詔第1186章 女王第1027章 摘金掛印第832章 削藩第754章 鐵牛第193章 吞蝗自殺第647章 日出處天子致書日落處天子第122章 恭聽聖訓第1197章 呂宋國第843章 分道第696章 奉旨拿人第169章 白渠原野燃希望第646章 南蠻第1058章 奪情起復鎮醜蕃第647章 日出處天子致書日落處天子第1165章 公主節禮第833章 君臣較量第1165章 公主節禮第657章 大開眼界第264章 父子同拜相第515章 打的一拳開第10章 綁架武候第463章 封臣的封臣第883章 自古多情空餘恨第1165章 公主節禮第1277章 廟號聖祖、萬世不祧第1385章 狄仁傑第1473章 武安太平第485章 江湖第906章 拒不入朝第461章 天威煊赫第1145章 太白再現第1391章 逼迫辭相第1187章 公主有喜第1369章 北上第268章 長安北市第529章 烽火照夜屍縱橫第898章 月黑風高段蠻來第593章 犯了男人都會犯的錯第1009章 愛江山更愛美人第184章 憂傷的秦瓊第1256章 秦家撒手鐗第1022章 遠水不解近渴第872章 魏王李泰第61章 五校署第1380章 西征第506章 渾水摸魚第805章 以德服人第287章 李靖第1073章 贊普四顧已惶惶第1269章 李世民第578章 閃擊第54章 觀音婢第592章 西海節度使第1292章 才人玉隕潼關夜第1228章 玄奘、辯機和高陽第455章 委屈第755章 攔路賊第1441章 封王釋兵權第1270章 託孤寄命龍馭天第548章 神器第158章 養不教,父之過第881章 投懷第16章 風流藪澤平康坊第444章 阿儂夫人第822章 烽火少年第252章 暗樁第1246章 武才人第604章 奪旗第1316章 呂宋西征第467章 龍入大海第1449章 秦琅第986章 侯君集第1255章 自由港第992章 龍鬚療虎將第576章 睜隻眼閉隻眼第1442章 史上最強外戚第93章 殺無赦第15章 火燒長安第1121章 投降派第494章 趁人之危第183章 不務正業第1069章 刀牆碎斷吐蕃夢第638章 皇后相召第14章 長安大俠第1274章 蘇定方威震百濟第1110章 金銀堡第590章 君子藏器第223章第849章 負荊請死第1388章 苟利國家第719章 火耗第1431章 皆大歡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