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1章烈太子

“關於鬆州是戰是和,”

太子承乾坐在御榻上,說了一半停頓了下,目光掃過殿中諸臣,才又接下去道,“其實在孤看來,根本用不着議論,誰若要在這種大事大非的事情上議論,誰就是國賊!”

國賊二字一出,殿中氣氛凝滯。

其實進殿之前,來參與奏對的大臣都已經被提前告知了議題,今日重點不是議該不該給秦琅進封太尉,也不是給秦瓊遺孀幼子恩賞的事,甚至秦琅出鎮劍南其實也是早擬定的事情了。

今天真正的議題還是鬆州該戰還是和。

不少大臣們也都思量半天了,有人主戰也有人主和,觀點各異,也各有理由,但大家都想不到,太子一開口,先把事情定了調,誰議和誰就是國賊。

“諸位大臣們莫非是忘記了當年突厥入寇,飲馬渭馬,兵臨長安城下之事了吧?當年聖人剛靖亂繼位,突厥人便一路殺進關來,那時孤還年幼,但孤知道今日這殿上有不少大臣,當時也都是親身參與者。”

“當時關於是戰是和爭論也不小,最後聖人定策,放突厥人進關,然後跟他們打,以打促和,最後結下白馬之盟,讓突厥三十萬大軍退兵,那一次十分兇險,聖人以大智慧挽狂瀾於既倒,”

“但是,聖人事後一直以此爲恥,這是大唐的國恥,也是聖人的恥辱,所以後來,聖人納秦琅之諫言,立下我大唐之國訓,”

“那便是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不賠款不納貢不割地不和親!”

“這句國訓還刻在長安宮門前呢,至今也不過十年吧,難道諸位就這麼健忘?”

太子起身,目光如電。

“吐蕃都打上門來了,二十萬兵寇鬆州,迫諸羌,口口聲聲讓我大唐和親公主,這是何等行爲?”

“你們盡皆朱紫,滿殿公卿,不思爲國討寇,爲君分憂,卻還想着用什麼說辭來勸說孤和議休兵?”

“荒唐,可笑!”

“孤雖二十來歲,卻也曾策馬揚槍親上戰場,與敢背叛大唐的吐谷渾血戰,雖遠而必誅。爾等呢?難道還不如孤?”

“朕看了秦太尉的奏報,是徹底難眠啊,吐蕃,高原小邦,狂妄悖逆,安敢犯我大唐邪?”

“孤如今想來,正是因爲朝中有爾等公卿,畏戰、怯弱,連接受挑戰的勇氣都沒有,還有何顏面爲大國重臣?”

“我大唐若是連這點挑戰都不敢應,還如何號稱天朝上國,還如何威風四方,讓八面來賀?”

承乾越說越激昂。

“聖人讓孤來做這個決策,孤想來這根本不用思考,別人打上門來,欺我門戶,還要奪我姐妹,孤還用考慮嗎?”

“秦太尉說的對,吐蕃醜蕃安敢來犯,便讓他有去無回!”

承乾拔出隨身佩帶的寶劍,這把金玉裝飾的玉具劍很是精美,可承乾卻揮劍直接把御案劈成兩半。

“中書侍郎許敬宗代孤擬監國太子令,傳與太尉、劍南節度使秦琅,孤授他爲劍南節度,便是讓他節度劍南道二十餘州軍事,對吐蕃醜虜,打,放手去打,要錢糧,朝廷讓轉運司調拔錢糧,要軍械,朝廷讓衛尉寺拔付軍械,要兵,朝廷讓兵部、十二衛發兵!”

“孤恨不得親臨劍南鬆州,策馬揚槊挑飛那個棄宗農!”

太子今日氣場太強,一上來就先聲奪人,這讓不少大臣都措手不及。

而中書令、檢校左僕射長孫無忌立馬拍掌贊成,更是讓李大亮等一衆主戰派緊隨其後呼應。

那些議和派這個時候連話都說不出口了,畢竟太子說了,誰說議和誰就是國賊,誰就是忘記國訓的渾蛋。

不過好在接下來太子的話倒是讓大家稍安心了一點,太子也沒有完全同意秦琅的那個作戰計劃。

太子讓秦琅節制劍南兵馬,押党項、西山諸羌,相機行事,而山南、雲南、隴右、青海、關中、河西、安西諸道兵馬,沒有給秦琅節制調動之權。

當然太子沒說理由,只說關中河西隴右安西之兵,要準備討伐高昌和欲谷設,朔方河東河北之兵,要防禦薛延陀,遼西之後要防高句麗。

雲南、黔中自然是蠻亂新定,還需要穩定地方。

總之,太子支持秦琅打吐蕃,放開了打,但兵力也就是現在劍南道那幾萬兵,另外諸羌也歸他節制調動,但調不調動的了,全看秦琅自己的本事。

太子和長孫國舅的態度,讓不少大臣認爲,太子今天這態度,肯定是皇帝的意思,皇帝要戰,所以太子堅決主戰,國舅完全附和,一想及此,也就沒有誰願意再來爭了。

僅以劍南道之兵,和諸羌部出戰,總好過先前秦琅那計劃,那幾乎是要調動半個大唐區域的兵了,牽涉太大。

讓秦琅只節制劍南之兵和諸羌部,還能勉強接受,畢竟秦琅是個擅用兵的,他帶兵不用太擔憂,就算兵少不能殲滅吐蕃軍,可也不用擔憂會戰敗之類的。

而且先前太子授秦琅的這些官職也是有端倪的,節度使再加了度支營田觀察處置經略使的頭銜,節度使是統兵的,度支同是管錢糧調度的,營田是管軍屯民屯也是管屯糧的,觀察處置使,這是人事權和監察權,經略使這個使職,從貞觀初設立起,到如今已經很普遍了,屬於高於都督的臨時性差遣軍職,負責節制一方,比如負責一道之軍事。

還有個宣撫使,是用來管諸羌的。

且多是設於沿邊之地,有平蠻討敵的時候設立,事平之後往往罷撤。

在之前,經略使有時也稱節度使,節帥。

【看書福利】關注公衆..號【書友大本營】,每天看書抽現金/點幣!

只是這個稱呼是口頭稱呼,非官方正式。

而這次太子給秦琅授節度使,再兼經略使等,重點突出的還是軍政財政民政甚至是監察等大權一把抓的意思,經略使雖是一般是統一道之軍政,有時也能得特權節制地方官等,但總的來說,這本來只是個軍事主官還是臨時性的。

故此這次授節度使再兼經略使、度支使、營田使、觀察處置使等,就是等於這節度使不僅是一個軍事主帥了,他還包括了各方面的大權。

秦琅這個節度使兼了這些使職後,就是整個劍南道,他要兵就調兵,要糧就調糧,要錢就支錢,甚至官吏任免罷黜也是他一言而決了。

其實秦琅在以前也曾做過一任節度使,只是事後便繳節罷除此使職了,如今再次授他雙旌雙節,得以專殺專賞,可見太子在對吐蕃這件事情上的意思。

用一個主戰的秦琅爲節度使,兼任數個使職,還領益州大都督府長史,再兼寧遠軍使,實際上就是讓秦琅放開了手去打吐蕃了。

至於西征高昌之事,皇帝也讓太子處置。

所以太子今天也是霸氣十足,不再與諸卿商量,直接點了涼州大都督府長史程咬金的帥,授其爲交河道行軍大總管,又調薛萬徹、契苾何力、阿史那社爾,以及西突厥大汗同俄設等從徵,西州刺史兼天山軍使侯君集,被太子無視。

現在承乾根本不想提這個名字。

最後還是長孫無忌奏請以侯君集領天山軍爲前鋒,太子沉默了片刻,然後只說了個準字。

奏對結束,太子讓留下三位相公用食。

於是長孫無忌和李大亮還有新升爲侍中的馬周便一起留下陪太子用餐,雖說剛纔殿上太子發了火,可等只剩下君臣四人的時候,太子對三位相公卻是十分客氣,甚至一臉春風。

馬周剛升爲侍中,一時還有些不太習慣。

“劍南與安西同時開戰,是否有些不妥?”

剛纔殿上,馬周沒吭聲,此時卻又說話,太子倒沒惱,反覺得剛纔馬先生是給他面子,此時提醒,則是真心實意爲國謀慮,耐心解釋說,“鬆州那邊可以不管,有太尉在那邊,吐蕃必敗無疑,我們只要等好消息就行了。”

“朝廷所要對付的只有高昌國而已,而高昌雖在西域算大國,可對大唐來說,只是幾座城池百餘座屯莊而已,論實力,不及我大唐一個州,討伐高昌真正有威脅的還是欲谷設,他當初從漠北逃到安西也沒多少人馬,可這幾年卻已經實力日強,如今能號令的部落人馬,不下十萬帳。”

李大亮聽了安慰承乾,“欲谷設雖拉攏了處月處密等部落,又與高昌結盟,但不足爲慮也,我大唐出兵西域,其餘用不了多少兵,以二三萬府兵精銳足矣,然後再徵召西域焉耆疏勒諸國,還有西突厥、契苾等蕃部兵馬,這些人熟悉當地氣候地利,也擅騎射,對付欲谷設的突厥兵和高昌國,正好。”

“軍事上我不擔心什麼,只是擔心會不會對財政有所影響?”李大亮以前一直在地方爲官,如今入朝也是負責吏部的人事這塊,對財稅這塊還真不熟。

馬周以前做過轉運使,對朝廷財政倒是挺清楚的,聞言接話道,“如果按李公所說,朝廷只需要發兩三萬河隴兵馬,再輔以蕃部協從,能在三五個月內結束戰事,則倒耗費不多,以朝廷如今的財政收入,以及國庫儲備,是不用擔心的。”

大唐羈縻了那麼多的胡狄蠻夷,高官厚爵賞賜豐厚,當然也不是白養的,每對外征戰,必徵召胡蠻協從,甚至在一些對外作戰中,真正的大唐府兵邊軍數量反不多,反而是那些蠻夷協從蕃部數量更多。

這些蕃兵在大唐的對外征戰,也確實是立下過赫赫戰功的,甚至歷史上還涌現出了一批又一批的外族名將,有自備乾糧帶本族蕃兵從徵立功的,也有完全加入到了大唐朝廷體系之中,以朝廷將領領兵征討的。

比如說史大奈、李思摩、阿史那社爾、阿史那步真、執思失力,這些都是突厥人,契苾何力是鐵勒人。

屈突通,奚人。

再後來的黑齒常之,那是百濟人,高仙芝那是高句麗人,李光弼,那是奚族人,哥舒翰,是西突厥哥舒部的人,僕固懷恩,那是鐵勒人,白孝德,那是龜茲王子,渾瑊,那也是鐵勒人。

還是大唐盛世造反的安祿山,那是個粟特人。

這些還基本上都是在大唐朝廷中爲將的,那些自帶乾糧爲大唐征戰的胡蠻部落首領就更數之不盡了。

用那些蕃部兵馬從徵,好處多多,不僅不用給裝備、錢糧,甚至撫卹、賞賜這些都不用給,一般都是作戰後,許他們繳獲所得歸個人所有,允許他們搶劫等,這招還是很好用的。

甚至歷史上唐朝長安城被攻破後,大唐不得不向自己曾經的藩屬回紇借兵平亂,這些回紇兵幫大唐收復兩京,也沒有什麼報酬,就是許他們打下長安洛陽後自由搶劫。

後來又約定絹馬貿易,大唐拿絹換回紇人的馬。

承乾坐在那裡嘆道,“恨無法親往劍南滅吐蕃也。”

馬週三人都只能閉口無言,你監國太子還想跑去劍南打吐蕃?你還真是打仗打上癮了,上次打瘸了一條腿,如今又想去?

這不可能。

承乾當然也知道,所以也只是感嘆了一句。

“三位相公,你們說待秦琅一戰滅了吐蕃,接下來又要如何處置呢?趁勝進軍雪域高原,鐵騎踏滅突厥,還是說怎樣?”

長孫三人也沒料到太子突然問起這個。

良久,倒是李大亮先開了口,“臣之前在隴右鎮守過,越往西南,地勢越高,空氣越稀薄,而且越荒涼。”

“党項人所在的積石山下,黃河河曲一帶已經很荒了,可好歹還能遊牧放馬養羊,但再往南翻越了紫山,那邊地勢越高,也更荒涼,甚至過了犛牛河後,有許多地方,千百年來,樹都不長一棵的,再一直往南行,過蘇毗入藏地,那裡遍地雪山冰川,在那些雪山冰川下倒是有些河谷地,能勉強種些青稞等作物,但地廣人稀,難以發展,吐蕃發源之地山南和後藏倒是較適合農耕,可也地方狹小·····”

李大亮說了許多,也是提醒太子,就算秦琅擊敗了吐蕃,也沒必要再浪費過多精力到那邊去,“到時可以考慮冊封那位逃到鬆州的蘇毗王子復立蘇毗國,成爲大唐藩屬,再想辦法讓吐蕃內訌分裂,然後合弱擊強,讓他們自相混戰,無力再東顧!”

承乾道,“豈不太便宜他們?就算吐蕃地廣人稀,土地荒涼貧瘠,可也不能就這麼放過他們,敢如此狂妄侵犯大唐,就得負出應有的代價,最起碼,也得派兵進吐蕃掃蕩,大唐可以不要那窮地方,但上面的吐蕃蠻子,還有那些牛羊馬匹還是可以帶回來的嘛。”

第1036章 若無嫡長孫,即立嫡次子第1044章 去勢第1203章 八郎八尉第443章 鎮南關第82章 北邙山第1150章 過江猛龍第1446章 東勝香港第275章 座師第801章 圍攻光明頂第636章 舌戰羣儒第209章 驍果第520章 奇恥大辱第299章 交易第1046章 封王之諾第1235章 滿載第165章 妖僧法雅和辯機第648章 倭奴第43章 心有猛虎,細嗅薔薇第869章 叔寶與叔德第1285章 秦琅鐵腕壓天子第1115章 羽林綁人第72章 投降第1317章 趙王上洛第1367章 內禪第28章 玄武門前,不見不散第47章 兩公主爭婚第962章 私生之子第81章 暗蓄私兵第418章 打到服爲止第104章 秦琅殺人不用刀第334章 三郎出塞第952章 天子東宅第921章 太子無計第1387章 提攜第457章 反客爲主第345章 遲來一步第1275章 挽留第992章 龍鬚療虎將第834章 反了第957章 廣州之春第388章 武氏娃娃親第586章 勇士第787章 淹死衛王第1223章 盟主第1122章 大唐管家第727章 黨羽第64章 圖窮匕首現第1233章 漢李陵之後第807章 我秦三郎豈是奸邪之輩第1144章 襄城行宮第424章 長安天子第484章 宋江第158章 養不教,父之過第1473章 武安太平第1208章 綠李第1453章 秦琅的預言第340章 重生第928章 徵召還朝第365章 做妖的太上皇第837章 持滿第825章 黃雀第725章 進擊的封臣第1265章 武才人第309章 裝完逼還想跑?第1182章 單二哥第1238章 利之所在第1254章 心照不宣第568章 查驗功績第594章 繼續深入第318章 爲往聖繼絕學第545章 機關算盡太聰明第1373章 李曌第1310章 皇帝關注第262章 幕後黑手第986章 侯君集第177章 謀危社稷第125章 槓精第1151章 天威宣赫第498章 緋聞第1448章 秦孝忠第506章 渾水摸魚第1111章 封禪泰山第1040章 靴子落地第172章 雞生蛋蛋生雞第126章 登基御極第765章 牛進達第1005章 臨終第681章 天網第1262章 臨終召見第782章 二十四功臣第1002章 黨爭第936章 龍兄虎弟第1431章 皆大歡喜第332章 國忠的禮物第415章 好漢不提當年勇第1315章 拓南公第436章 金鵝第685章 挑釁者第292章 仁慈的地主第193章 吞蝗自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