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三章 拿來與大思辨

故步自封、安於現狀,抱着祖宗之法,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對着所有的域外文化,皆以蠻夷二字論之,是自取滅亡之道。

一個文明的生命力,來源於它的海納百川。

好人兀魯伯超越了時代,製作出了六分儀,計算出了地軸傾角,測算了精準的歲差,在三角函數和球面幾何有着傑出的貢獻。

瓦剌西進,攻破了撒馬爾罕,好人兀魯伯的所有收穫,都送到了大明。

這些東西,大明要還是不要?!

答案是肯定的。

此時的大明,並沒有失去進取心和包容心。

洪武十五年,太祖高皇帝,曾經在奉天門召見大學士吳伯宗和翰林李腫,命令翻譯西域天文書。

而後吳伯宗組織了欽天監靈臺郎海達爾·阿答兀丁,回回大師馬沙亦黑、馬哈麻等人,在南京右順門開局,共同翻譯西域天文陰陽曆象,次第譯之。

最終得土盤曆法,推算天時,制萬年曆,覈准《大統歷》。

當然祖宗之法,可謂是一大政鬥殺器,但凡是不符合利益訴求,就以祖宗之法駁斥之,歷代並不罕見。

祖宗之法解釋權,現在在陛下手中,這是胡濙主動交上去的。

所以,羣臣們玩祖宗之法,就得先玩得過胡濙。

尼古勞茲略微有些顫抖的說道:“胡尚書,我有一個疑問,還請胡尚書知道答案,務必告訴我,我已經被困惑了三十餘年。”

“請講。”胡濙點頭,示意尼古勞茲問,若是知道答案,必然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當然不能說的他自然不會說。

尼古勞茲已經見識到了大明的繁華,而且這種繁華,在有生之年,並不會結束,這種鼎盛,會持續多久十年?二十年?還是兩百年纔會消失?

他鄭重的問道:“爲什麼中國可以到今天如此的強盛,國家疆域及其廣大,人民衆多,人民安居樂業,法度嚴明,似乎從未斷絕過,我很疑惑。”

胡濙放下了茶盞,忽然伸手,拿過了尼古勞茲的茶杯,笑着說道:“我的還是我的,你的也是我的。”

尼古勞茲不明所以的看着胡濙,撓了撓頭,這話說的有點莫名其妙,但是似乎符合埃萊娜的第一印象,霸道。

胡濙笑着說道:“中國自古以來,就不是一個自己不去,別人也不許來的國家,我們曾經把所有的佛經翻譯爲了漢字,然後漢字去詮釋他的含義。”

尼古勞茲這才明白了胡濙的意思,笑着說道:“哦,我明白了,這真的是太神奇了。”

胡濙沒說完。

一旦翻譯完了,就開始了去蕪存菁,等到理解了其精髓之後,就開始將其同化,不肯同化,那就只能滅了。

其具體表現爲三武滅佛。

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帝,雖然各帝王動機不一,情況也各不相同,但是其目的卻是如出一轍,措施基本相似,結果大同小異。

目的是消除思想文化領域的衝突,強迫僧團改變道風方面的缺陷,平衡僧俗之間的經濟利益。

僧侶爬到權力的核心,這是大明諸多明公,絕不允許發生的事兒,寺院地主經濟,更是爲統治者所不喜的。那是刨皇帝的稅根。

大明也剛剛經歷了一次小滅佛。

大隆興寺楊禪師被送到了瓦剌感化瓦剌人去了。

送走之後,陛下立刻提出了寺廟的土地怎麼辦?

隨着一體納稅的推行,寺廟的地主經濟,立刻就崩塌,都要納正賦,再掛靠寺廟,那不是多交一分稅嗎?

給皇帝交稅,再給你寺廟交稅?

皇帝有很多個團營,四處征戰,佛祖有幾個團營?

胡濙懂禮法。

整個過程就是一個求取真經、大雁塔翻譯大小乘佛經律論共五百二十夾,六百五十七部,用中文去表述梵文,然後可以完整表述之後,就開始滅佛。

你的就是我的,我的還是我的,不聽話,那就砸個稀巴爛。

歷代無外乎如此。

鄭和下西洋的時候,曾經的佛國,已經消失的無影無蹤,甚至連佛法都斷了傳承,但是大明寺廟卻依舊是香火鼎盛。

從大秦國傳來的景教,也是如此,也不會逃過這個命運。

胡濙只說了個半截,有些東西可以說,有些東西,不能說,需要自己去領悟。

尼古勞茲可是帶來了很多很多的文牘,無論怎麼講,都要把這些文牘翻譯完,用中文精確的描述之後,挑挑揀揀,選能用的出來,將垃圾丟棄。

全面否定是一種文人的重要手段,還有一種手段,就是全面接收。

不加遴選,不分好壞,全都收入囊中,並且怡然自得,志得意滿。

這種人,在胡濙看來,是必須要解刳院的,看看他的腦髓,是不是比正常人少了兩斤。

胡濙思來想去,就是陛下說的“拿來”二字,要自己拿,要思辨,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陛下也現身說法,演示了應該如何拿來。

渠家人搞得福祿三寶,貽害無窮,渠成德還作爲現實案例,在南衙做巡演,讓全天下的人都看看,什麼叫做惡魔在人間。

但是到了太醫院的手中,福祿三寶被研究透徹,其作用,效果,如何成癮,都有詳實的報告和記錄,最後弄出了迷魂湯…麻沸湯,用以鎮痛,施展刳術。

這纔是“拿來”。

胡濙將茶杯推了回去,笑着說道:“這只是外力,還有內生。”

“我們叫它大思辨,一旦大痛苦來臨時,即便是皇帝,都無法阻止的大思辨。”

“這個講起來,就太長了,改天有時間,再與你分說吧。”

從顓頊時代的絕地天通;到夏時祭祀祖宗;再到商時的神佑王權到餘一人專權;到西周的敬天保民、天下王有;春秋時的重神到重人,再從戰國百家爭鳴;

秦法帝王至上、極欲和重賞罰;漢初黃老無爲、以民爲本和尚法重農;

漢代公孫羊的大一統、董仲舒的天人感應、鹽鐵之議的王霸之爭;

西漢末年的更命、王莽的崇古、《白虎演義》的三綱五常的國憲、東漢末年名教、名法、名教。

隋唐的民本論、君臣一體論、法制論、納諫論;佛道儒爭衡與兼攝等等等…

海納百川,吸納外來文化去蕪存菁,是必要的手段。

但是更重要的是這種自我思辨的能力,纔是一個文明前進的內核。

這也是莊子的內聖外王之道,聖人之至德,施之於外,則爲王者之政。

至於什麼時候內聖外王變成了儒家經典,讀書人的事兒,不稀奇,畢竟竊不算偷。

每一次的大思辨,都推動了中原王朝的歷史進程,比如漢初公孫羊的大一統理論。

秦始皇一統六國,乃是開闢之功,但是秦朝大一統的時間僅僅維持了十五年的時間,漢朝用四百年的時間,側面印證了始皇帝的正確。

漢承秦制,秦漢互輝。

而每次的大思辨,無不是進兩步,而退一步,始終如此,從未改變。

這也是太祖高皇帝的知名戰法,叫尺進寸取。

但是胡濙跟一個域外之人,要說明白其中的歷史經驗與教訓,那是說上十年、二十年都說不明白的。

劉吉作爲胡濙的關門弟子,也只是初窺門徑罷了。

“今天就先到這裡了,禮義之事,由鴻臚寺卿教你。”胡濙站起身來,離開了會同館。

他回到了禮部,處理了今日的禮部之事,劉吉這個小徒弟,又拿了一堆的書,前往江南繼續勘測水路。

胡濙掌管禮部,也掌邸報之事,長洲詩社忽然刊載了一篇社論,讓胡濙的額頭青筋直跳,呼吸陡然急促了幾分。

他猛地站起來,撩起了褲管,向着講武堂跑去。

“參見陛下!”胡濙氣喘吁吁的說道。

朱祁鈺眉頭緊皺的說道:“何事如此慌張?大秦國使者不法嗎?”

胡濙將手中長洲詩社的社論,遞給了興安,依舊有些氣息不勻。

興安不停的給胡濙順氣,這都七十七歲了,這麼跑肯定喘的厲害。

興安又給胡濙泡兒茶,胡濙才靠在椅背上、

朱祁鈺看完了整篇社論,怒火盈天。

朱祁鈺壓着憤怒對着興安平靜的說道:“讓盧忠點齊所有的提刑千戶,立刻圍困整個長洲詩社,無論什麼辦法,朕要他們開口。”

“無論背後是誰,朕都要將其碎屍萬段!”

“越快越好。”

朱祁鈺手中有幾樣東西,比如放在文華殿,用透明琉璃壓好的半面大旗,那是朱祁鎮的龍旗大纛,只燒燬了一半。

興安是個手藝人,做了一面以假亂真的放在南衙。

比如在講武堂的御書房裡,有一塊靈牌,那是土木堡天變死難的將士,每到八月十五的時候,朱祁鈺都會祭奠。哪怕是南下江南,興安也不忘記給陛下帶着。

比如一幅畫,這幅畫是楊洪還在的時候畫的,講武堂提督內臣李永昌攜帶聖旨,前往宣府,組建墩臺遠侯夜不收。朱祁鈺不能擅離京師,一名宮廷畫師去了。

這幅畫是一式兩幅,第一幅是賜二品飛魚服,等同錦衣衛待遇,一共有二百八十餘人。

第二幅則是墩臺遠侯離開墩臺,軍士互相捶幾拳,然後吹着口哨,消失在天邊的場景,他們的笑容爽朗、明媚,毫無畏懼。

這幅畫裡的那些軍士,很多都已經埋骨異域他鄉,朱祁鈺連撫卹都給不了,因爲無法確定是戰死、逃亡、背叛。

朱祁鈺只能給他們的家屬好的待遇,安置在了大興縣。

這副畫卷,就掛在御書房內,朱祁鈺擡頭就能看到。

夜不收在組建之後,補足了大明在情報上的短板,不至於大軍出塞,千里無馬鳴,找不到敵人。

戰功赫赫,即便是南下平叛,夜不收也活躍在戰場之上,打通了南衙前往湖廣的驛路、挫敗了挖掘黃河的陰謀。

有些東西,在朱祁鈺看來,是不能動的。

但是現在有人將手伸向了夜不收。

夜不收在前往和林作戰的時候,也會被俘虜,後來王復和賽因不花從北海解救了六十一名墩臺遠侯。

這些墩臺遠侯回到大明之後,休養了半年的時間,又散入了草原之中,其中有三人已經死在了草原之上,屍骨無存。

長洲詩社不知道從哪裡得到了消息,居然得知了這六十一人的事兒,其發了一篇社論,目的是抨擊皇帝窮兵黷武。

朱祁鈺是不怕被罵的,罵亡國之君也可以。

但是這六十一人茲事體大,消息是如何泄露的?

朱祁鈺的手指一直在打轉,眼神裡帶着閃爍,等待着盧忠的消息。

而於謙、石亨,也被興安派去的小黃門叫到了御書房。

事情並不複雜,石亨看完之後已經目眥欲裂,牙關都在抖動,作爲將領,他太知道夜不收的重要性,這都是最善戰的人,也是大明遴選出最優秀的軍卒。

他們忠於大明,他們不畏死亡,長期深入虜營。

“媽的!別讓我知道是誰幹的!”石亨已經處於暴走的邊緣了。

“於少保,朕管理夜不收出現了問題嗎?解救夜不收這件事極爲機密。”朱祁鈺點着手中的社論,語氣還算平靜,但是他迫切的想知道,到底是怎麼走漏的消息。

已經這麼久了。

于謙搖頭說道:“應當不是,否則王復早就該暴露了。”

王復爲大明偷瓦剌的勝利果實,大明在後方差點就揭開了王復、王悅是夜不收的秘密。

解救六十一夜不收之事,需要配合,也先只要不是腦髓缺兩斤,絕對知道是王復乾的。

也先除了有點冒進以外,是個很聰明的人。

朱祁鈺眼光閃爍的說道:“朕很是欣慰,這篇社論看到的早,可以將其抓捕歸案,可以降低消息傳播的範圍;”

“朕很欣慰,當初禮部說把四夷館搬到天津去,這要是被奸細得去了消息,後果不堪設想。”

胡濙已經喘氣喘勻了,趕忙說道:“陛下,臣有三言。”

“第一,這篇社論,掐他去尾,把夜不收被解救之事刪減掉,依舊全篇發出去,這樣一來,長洲詩社如何觸怒陛下,也有頭有尾,省的坊間議論。”

“第二,混淆視聽,正好要過年了,是不是可以專門給夜不收設立英烈祠以祀?”

“這個沒人會反對,無論是宣府之戰還是河套之戰,亦或者是平定南衙叛亂,夜不收有大功勳。”

“有人說陛下窮兵黷武,陛下設立英烈祠予以反擊,就顯得名正言順。”

“第三,藉着英烈祠之事,公開部分夜不收的事蹟,以正視聽,這是忠義,也是禮法。”

這是對禮法仁義的破壞,無論是誰,是什麼目的,都不能讓他們達成。

朱祁鈺點頭說道:“嗯,很好。”

發新書了!第二百零三章 這稅,襄王府納了!第五百零五章 千古悠悠,有多少冤魂嗟嘆第二百七十八章 精忠演義說本第656章 醉翁之意不在酒第897章 喪心病狂的大明皇帝第四百零九章 如何系統性的欺負皇帝第896章 沒有贏家,都是輸家第四百七十二章 大明的地理大發現,自漂流鴨始第六百四十章 西域苦,苦在沒有大明第四十六章 與敵接戰,天經地義第752章 工匠貴族化?還有這種好事?!第五百一十三章 問心第二百九十八章 于謙打魚說第四百五十九章 三界靖魔大帝第六百零五章 海洋會議——論海權第一百九十四章 鑄幣不精美 等於不鑄幣第712章 經營太甚違天命 莫把妄思損真性第774章 《詭辯二十四法》第一百七十一章 還是做成了一鍋夾生飯第855章 天堂有路你不走第四百四十七章 你們要逼宮嗎?第731章 如何治好朕的精神內耗第973章 一個徘徊在泰西的惡魔第892章 黃雲遍野,玉粒盈艘,十九皆大姓之第四百零一章 陛下!什麼時候打倭國!!第六百三十七章 戴白之人,不識干戈第963章 自由城和自由角,大明應許之地第874章 用糧草做餌?第743章 再授奇功牌第660章 老飯都餿了還在炒第717章 陛下是仁君聖主第二百二十八章醫者刳腹 岐聖門庭第680章 豺狼虎豹,吃盡血肉!第五百四十四章 有的時候,處罰也是一種保護第三百一十四章 天下焉有如此酷烈之法?第二百八十二章 喪心病狂第二百三十五章 有些事不上稱,沒有四兩重第845章 開門,自由貿易第752章 工匠貴族化?還有這種好事?!第七十五章 于謙,你比王莽還要王莽!第一百三十六章 是非曲直,難以論說第759章 他在撒謊,他在欺瞞,他在哄騙第713章 川澤納污,山藪藏疾第十五章 忠心義烈,與日月爭光第三百八十四章 陛下,臣請清田釐丁!第770章 烈風捲髒爛,榮辱春秋斷第774章 《詭辯二十四法》第844章 有些事兒,不開始最好第678章 劈波萬里踏碧浪,乘龍伏虎始登仙第一百四十三章 大明守夜人——夜不收(均訂加更)第939章 引經據典等於懂的都懂第四百零七章 陛下不唱紅臉,也不唱白臉第五百三十三章 雪花飄飄,北風蕭蕭第645章 剛柔並濟,恩威並重第912章 宣皇是誰?第971章 祥瑞?不,是專利!第752章 工匠貴族化?還有這種好事?!第二百一十五章 陛下有太祖遺風第三百四十章 趙輝伏誅 還有同謀第五十四章 可借瓦剌大勢施爲第744章 公權和私權的界限第846章 一句話,抵得過千軍萬馬第931章 跟餓肚子的人講禮法,是無恥的第二百八十二章 喪心病狂第796章 讀書人的心比墨還黑第895章 惟願華夷一文軌第683章 非常一般的高麗姬第四百九十八章 重病初愈上前線,心中大仁安地方第一百七十一章 還是做成了一鍋夾生飯第五百二十章 這天底下最難得是兩個字是:知恥第一百五十二章 陛下又一個奇思妙想第二百二十九章 生命的奇蹟第一百一十四章 朕就是亡國之君(均訂加更)第二百一十三章 京察第941章 玩歸玩,鬧歸鬧,不拿九族開玩笑第690章 限制兼併 均田免賦第五百六十七章 天下最偉岸的大丈夫第961章 給古老的土地,帶來一點小小的大明第二百五十五章 登島作戰第686章 記賬貨幣第二十七章 于謙的長袖善舞第四百零八章 喜事喪辦第一百二十章 大明天下無敵第982章 治癒一切弊病的靈丹妙藥第865章 由頭?由頭第四百四十八章 站着喝酒穿長衫的孔乙己第三百一十二章 賺錢嘛,不寒磣第884章 第一站,峴港第646章 大昏君的豪宅第928章 以言降罪的無道昏君第一百三十五章 那太子呢?第十七章 騎白馬的朱祁鈺和于謙第735章 好戰必亡,忘戰必危第676章 火力仍然不足第六百一十九章 投機,比誰更傻的遊戲第三百九十二章 逆子就是逆子,甚至不肯叫一聲君父第五百六十五章 立皇嫡子爲太子第二百一十八章 朕寧願欠賬第861章 給朱見深另請封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