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發乎己者有不忠

楊博聽聞陛下詢問自己說的這句話是什麼意思,便滿是笑容,認真的思考了片刻才說道:“知道了道理是行動的開始,而行動能讓道理更加清楚。”

“知道的道理真切能落到實處,就是行;行動能察覺到、知道更多的道理,就是知道道理的過程,就是知。”

“知與行,本就是一回事兒。”

“此所謂: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之真切篤實處,既是行;行之明覺精察處。即是知。知行合一。出自新建侯王文成公。”

王文成公,是王守仁,就是那個平定了思田諸瑤叛亂、剿滅南贛盜賊、平定寧王之亂、龍場悟道,創立“陽明心學”的新建侯王陽明,諡號文成,所以說是王文成公。

楊博講的便是知行合一,講的是知與行的關係。

朱翊鈞又問道:“何爲知?”

楊博想了想回答道:“知,知道的知,去了解、去理解、去總結、去思考,是行動。知,認知的知,聖賢書、心中文、仁心德、萬物理,是道理。”

“知,是內在的認知,是內在的知識,是道德的本質,是人對萬物無窮之理的理解,是靈性。”

楊博對知字解釋的很是清楚明白,知,既是知道的知,也是認知的知。

朱翊鈞看向楊博的神情變得複雜了起來,毫無疑問,楊博的學問沒有任何的問題,解釋的極爲通透,他想了想說道:“朕讀書少,《論語·述而》曰: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就是說夫子教書有四項內容:知識、品行、忠誠、信實。”

“元輔先生說,文,是六藝之文;行是體道於身,身體力行;”

“忠是盡己之心,就是忠於本心,或者忠於自己的靈性和內心去行動、去做事,這是忠。”

“信:待人真誠,對萬物要真正的去了解,而不是道聽途說,更不是偏聽偏信,爲信實。”

“不知楊太宰以爲元輔先生對這句註解,是否有錯漏之處?”

忠,在張居正解讀爲:對君主的忠誠,對國家的忠誠,對自己的忠誠,對自己認知、對自己的靈性的忠誠。

“元輔先生說得對。”楊博此言極爲認真,張居正的學問是沒有問題的,大家的認知是相同的,楊博看過小皇帝和張居正的奏對,逐字逐句,對這段極爲熟悉。

陛下真的在認真學習,此句信手捏來,沒有任何錯誤之處。

小皇帝雖然有些不務正業,但是這讀書之事,還是下了很大的功夫。

朱翊鈞接着問道:“楊太宰,元輔先生說:學習一事,只聽人說,不過是口耳相傳的虛妄,並非腳踏實地的真實。可是所作所爲,不忠於自己的內心,也不去了解事情的真實,那麼所知道的、所踐行的都是虛僞二字,絕對不會有所成就和收穫。”

“謂曰:學者,不過口耳之虛,而非踐履之實;行者,發乎己者有不忠,所知所行皆虛僞;而卒無所得矣。”

“楊太宰,元輔先生講的對不對?”

楊博已經聽明白了小皇帝在問什麼,頗爲悵然的說道:“元輔先生講得對。”

朱翊鈞繼續說道:“元輔先生講筵,最後朕以爲,要多讀書,多明白道理,要去做事要去腳踏實地的實踐,並且忠於本心做事,從虛妄中找到真實,纔是學習。”

“謂曰:勤文篤行,忠心務實,知行並盡,表裡如一。”

“陛下英明!臣羞愧。”楊博再俯首,身形略微晃動了下,葛守禮趕忙上前,扶住了楊博。

“楊太宰,沒事吧。”葛守禮面露擔心的問道。

楊博擺了擺手說道:“沒事,沒事,老毛病犯了。”

楊博不清楚小皇帝這番話,是在罵他,還是隻是在有惑在詢問。

別人聽不出來,但是楊博卻聽出來了,皇帝看似在請教,但字字句句都像是在罵他。

罵他明明知道所有的道理,但是就是不忠於自己的內心做事;

明明知道王崇古提舉將才名錄有問題,卻仍然坐視不理;

明明知道黨爭消耗大明國力,卻仍然坐看言官彈劾譚綸;

明明德,清楚明白的知道的德,內心的道理,但是行爲卻是:發乎己者有不忠。

皇帝的話,似乎在罵楊博讀了一輩子的聖賢書,都讀到了哪裡去!哪怕對皇帝不在意,對國家之事冷漠,那自己活了一輩子的那些知行合一的道理,去了哪裡?

對皇帝不忠,對國家不忠,難道也要對自己的內心不忠嗎!

皇帝的話,似乎在罵他,一輩子臨到老了,活成了這個模樣,臨終之時,真的能瞑目嗎!

葛守禮按着景嵩奏疏彈劾譚綸之時,明明楊博只要咳嗽一聲,從中折中一二,給葛守禮遞個臺階,葛守禮就不會那麼難下臺,那麼的難堪!

葛守禮笨,是因爲葛守禮信任楊博,可是楊博是如何應對這份信任的?

楊博在趁着葛守禮下不來臺,見縫插針的在一步步的小心試探!

楊博心神震動,身形不穩,葛守禮第一時間滿是關切的扶住了他!

皇帝的話,似乎在罵楊博是個虛僞的人,是個表裡不一的小人,不忠於皇帝,不忠於大明,更不忠於他自己的內心,楊博只能說慚愧。

他無法辯解,這些事、這些話、這些行爲,無論是否是他的本意,他都只能那麼做。

因爲他是個族黨的黨魁。

他的身後有太多太多的人,在推着他不停的前行,有些事,他身不由己,所以纔要在考成法試行之後,致仕回籍閒住。

“謝楊太宰教朕道理。”朱翊鈞並沒有繼續追擊下去,而是露出了陽光開朗的笑容,帶着廷臣們繼續參觀了起來。

朱翊鈞就是藉着楊博的話,在罵他,讀書人都喜歡指桑罵槐,誰不會一樣。

大多數的廷臣,還以爲小皇帝在請教學問,這個略有些胖嘟嘟的臉上掛着這樣的笑容,實在是太有欺騙性了。

但是張居正卻知道,小皇帝就是在藉着求教的名頭,罵了楊博一頓,陛下現在也算是讀書人了,攻擊力很有讀書人的風采,揪着楊博的痛處,就是下狠手。

楊博病逝之時,若是想起這番話來,怕是很難瞑目。

楊博一想到這番話,被個十歲小孩如此詰問,卻只能以慚愧回答,他這一生就像是個笑話。

之前如何的君子,現在就如何的小人;之前如何的坦蕩蕩,現在就如何的長慼慼;之前如何的碩德,現在就是如何的不堪,這…如何瞑目。

張居正始終不肯答應楊博晉楚合流,就是知道,楊博那個族黨黨魁的位子接了,自己就不能忠於自己的‘知’,不能忠於自己的靈性了。

他接了那個位置,對不起的首先是自己,都已經是首輔了,還要跪着當首輔?

他念頭不通達。

朱翊鈞領着廷臣們參觀了自己的田畝,寶岐殿又新增加了五畝地,火室左邊五畝地,火室右邊五畝地,左邊將會種植經過了掐尖兒和殺青的種苗,而右邊,則是沒有經過掐尖和殺青的種苗,看看產量會差別多少。

民間推廣肯定不能這麼種,這些育苗的技術,到底如何取捨,纔是之後推廣中的難題。

葛守禮終於意識到自己之前痛斥張居正哄騙陛下是個笑話,陛下是在踐行知行合一,不是在玩鬧。

這對大明而言,無疑是個好消息。

“好了,今天就到這裡了,諸位大臣明公慢行,朕回宮去了。”朱翊鈞站在了玄武門前,他要回宮習武去了,文化課可以休沐,但是習武之事,一日不能停下。

“臣等恭送陛下。”羣臣行禮,送別皇帝。

朱翊鈞回宮的路上,對着馮保說道:“馮大伴,看好朕的寶岐殿,若是進了歹人,太后降罪,朕護不住你的。”

“臣領旨。”馮保俯首領命,他知道,這土豆、番薯若是真的能種出來,是救荒的好物,這利國利民的大好事。

這麼一件好事,還有人會從中作梗?

馮保很確信,一定會有人從中作梗。

大明臣子們的膽子,一向很大。皇帝真的把土豆種出來,這皇帝有了威權,那豈不是皇權得以伸張?皇權一伸張,那臣子就該膽戰心驚了。

作爲維護皇權的司禮監大璫,自然清楚的明白,大臣們的膽大包天。

這是個機會,重新找回陛下信任的機會,寶岐殿在御苑的景山,東廠的番子無數,一定要看好這十幾畝的田,不能有任何的疏忽。

朱翊鈞回到乾清宮換上了武弁服,迎面碰到了陳太后和李太后,因爲陳太后沒有孩子,所以兩宮太后極爲和睦。

朱翊鈞露出了標誌性的笑容說道:“母親,孃親。”

“皇兒今天歇一天吧,講筵都歇了。”陳太后最是心疼朱翊鈞,這講筵本來休九天,現在休一天,這習武居然一天都不歇?

“姐姐你勸皇兒,皇兒一通大道理,把說的姐姐雲裡霧裡。”李太后吃過這個虧,她現在不勸了,勸皇帝不要那麼辛苦,反而弄的自己跟犯了什麼天大的錯誤一樣。

朱翊鈞搖頭說道:“孩兒不覺得累,今天緹帥要教蹴鞠,分成了兩隊,這是玩耍,不是習武,緹帥說要寓教於樂。”

蹴鞠,一種鍛鍊團隊配合的體育項目,也能鍛鍊耐力,勳衛和帶刀舍人們,和小黃門的宦官們分成了兩隊,朱希孝教這個,也是讓小皇帝勞逸結合,總是習武,多少有些枯燥。

緹帥朱希孝是希望大明朝可以再出一個馬上皇帝。

“明日是清明,後日戚帥就回京了。”朱翊鈞對戚繼光回朝之事格外看重,好事多磨,總算是確定了日子。

第二百七十九章 朕出一千萬銀,圖謀世界之路第350章 社稷危而復安,日月幽而復明第463章 天道偏偏負善人,世事翻騰似轉輪第301章 這結個婚,比西山拼殺都累!第476章 匠人們的分紅第一百八十九章 陛下,要不看看創造發明?第二百一十章 鮮衣怒馬正年少第415章 萬曆朝特色王化道路第524章 皇國興廢,在此一舉!尊王攘夷,就第二百四十四章 王崇古強烈的求生欲第一百一十九章 仰望星空朱載堉第376章 陽,太陽升起第511章 元輔次輔,收收神通吧!第480章 我的下限是你的上限第三章 皇帝學武,不務正業第二十一章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第一百七十九章 王法?陛下的意志就是大明最大的王法!第362章 海瑞帶着骨鯁正氣,來到了西苑第534章 倭不能不平,但也不能全平第433章 戰爭只是暫停,從未結束第524章 皇國興廢,在此一舉!尊王攘夷,就第317章 勿有大功於家國,但求小恩於君王第453章 白銀,就是百姓們的血汗錢第297章 屎盆子都嫌他臭第354章 只是官船官貿,不敢妄稱再下西洋第二百六十一章 熟練度拉滿的裡挑外撅第369章 大明皇帝的恩情,根本還不完第369章 大明皇帝的恩情,根本還不完第二百三十二章 陛下比王謙還壞!第四十三章 主少國疑,帝制之下的皇權缺位第316章 黑夜待久了,總怕太陽不會升起第416章 王謙,果然是個紈絝!第560章 我們泰西應該聯手抗明!第391章 只能以七尺之軀許國第527章 百業農爲先,農興則百業興第六十九章 同勢則附,同利則趨,同害則避第一百六十一章 克復大寧衛第442章 飛雲起伏龍,大鵬運以風第388章 朕親自手刃徐階第367章 國破,山河亦不在第500章 更多的鋼材,只是爲了製造農具第七十四章 嫂溺須援之以手,事急從權宜之計第三十九章 科道言官朝天闕第三十六章 以德服人,以德治國?第二百六十三章 該殺殺,該抓抓,該拔舌頭拔舌頭第一百零六章 憑空造牌小皇帝第415章 萬曆朝特色王化道路第二百一十一章 手縛二雞之力的書生第三章 皇帝學武,不務正業第一百八十一章 理解譚綸,認可譚綸,成爲譚綸第二百八十章 朕倒是有個辦法第四十章 曲則全,枉則直第523章 北極玄靈蕩魔南極赤炎廣利洪聖天尊第407章 愛我家園,清潔先行第二百二十七章 真是一個好主意!第二百三十章 祥瑞新解第360章 陛下這個樣子,都是你張居正教的!第340章 根深蒂固的軟弱,習以爲常的妥協第291章 來自海瑞的馬屁第四十九章 給戚繼光封個伯爵第一百三十五章 《算學寶鑑》、《算法統宗》和《泰西算學》第438章 歲月蹉跎,往事不復第九十三章 良言難勸該死鬼,慈悲不渡自絕人第一百二十二章 要爲小皇帝提供充足的彈藥!第二百零五章 復古派中的古墓派第306章 袖手談心性,甚可羞婦人態第492章 不是臣工不努力,是真的無能爲力第二百四十一章 張居正丁憂歸政,王崇古憂懼逃亡第290章 你拿這個來考驗朕,朕怎麼可能經受第405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第一百三十八章 壞了,日後當明公得會算學第318章 跟着陛下有錢賺第432章 對北虜的全新玩法第503章 買不盡的松江布,收不盡的魏塘紗第一百七十二章 對付蠻夷,要用他們能聽得懂的方式第二百零八章 大明皇家格物院第411章 光明,非常昂貴第七十二章 少年負壯氣,奮烈自有時第383章 緣分不夠?姑娘請留步第二百零五章 復古派中的古墓派第412章 人與人的悲歡喜樂,並不相通第二百七十三章 吃幹抹淨不幹事第339章 野山豬不會投降,但是人會第六章 一千個讀書人,一千個孔夫子第404章 顛倒黑白,倒行逆施第352章 格物院有祥瑞進獻第446章 氪金戰士VS血肉之軀第370章 兩宋男兒戴簪花,人妖物怪齊卸甲第481章 被玩弄於股掌之間的冤大頭第二百四十章 火燒長崎第一百零六章 憑空造牌小皇帝第521章 挨的罵越多,功勞就越大第一百一十七章 小皇帝怒斥東林元老第319章 殺倭寇?酒管夠!第302章 這是大明的頂級機密第391章 只能以七尺之軀許國第361章 你不用,還不讓別人用?第四十九章 給戚繼光封個伯爵第509章 狼真的來了,而且來勢洶洶